谈馆藏文物折枝花卉梅瓶

2017-07-10 01:19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747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2期
关键词:梅瓶折枝契丹

杨 娜 (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 747000)

谈馆藏文物折枝花卉梅瓶

杨 娜 (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 747000)

梅瓶是汉族传统名瓷,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此瓶因瓶体修长,宋代时被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瓶体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鸡腿瓶;契丹民族

现收藏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的折枝花卉梅瓶,是1984年5月由原馆长李振翼先生于临潭县新城镇征集,此瓶通高37.8厘米,口径7厘米,低径10.3厘米,腹径14.1厘米,卷口、束颈,高圆肩,深腹,圈足,通身施白色化妆土,黑彩绘折枝写意花卉,腹部题跋:“有花方饮酒,无月不登楼”。1996年4月11日由甘肃省文物局文物鉴定组:甘肃省政府参议、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肖学智,麦积山石窟研究所所长花平宁,省博物馆副馆长林健,研究员颉光普,李永平等专家鉴定为二级品。该梅瓶应该算是宋代著名的民间瓷窑——耀州窑代表器物之一。耀州窑是中国北方以烧青瓷为主,兼烧黑瓷,白瓷的重要窑场,宋代末期是该窑的鼎盛时期,除大量生产民用瓷外,还生产贡瓷,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炉窑发展序列最齐全的古陶瓷窑址,该窑在宋代最突出的成绩是瓷器的花纹装饰,装饰技法主要是印花、刻花、划花和模印等,装饰花纹以莲花、菰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波浪纹鱼鸟纹为主,尤其是北宋中期的刻花,刀法犀利,线条流畅。而北宋晚期的印花纹饰,布局严谨,讲究对称。

梅瓶是中国古瓷中常见的一种外形,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此瓶近足处微处撇,形成了细长美丽的S形曲线,倍受世人喜爱,其外型还远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国。宋代时被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瓶体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的呈现与辽国契丹族有着重要联络。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在唐代就与北方汉族多有交流。契丹是游牧民族居住地常年搬迁,为了搬迁方便,聪明的契丹人模仿革囊创烧出便于带着的陶瓷提梁壶。他们还发明出一种上粗下细、状如鸡腿的长腹瓷瓶,用于运水或储酒之用,这就是我们陶器品中大美女”梅瓶“的前身。小口是为了防止盛装的水、酒等液体洒溅,削减酒的蒸发并便于携带。鸡腿瓶口小、胫细、腹长,用绳子绑缚后倒梯形外形使绳扣越勒越紧,确实很适宜契丹人游牧射猎、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需求。

梅瓶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在宋代朝廷重文轻武,即使贵为天子也要定期听老师授课,借以提高自己知识,当老师授课结束之后,学生要好好款待老师敬老师喝酒,这时盛酒所用的瓶子就是典雅玉立的梅瓶,不过当时在宋代不叫“梅瓶”,而是叫做“经瓶”可见此时的梅瓶主要作用是盛酒或者其他的液体,是一种实用器。当时由于此瓶造型挺秀、俏丽广受世人喜爱,大为流行。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

梅瓶在宋代十分盛行,主要用于盛酒,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件磁州窑梅瓶,瓶体上分别饰有“清沽美酒”和“醉乡酒海”的题跋,而我馆梅瓶上的“有花方饮酒,无月不登楼”的题跋说明梅瓶上的诗句都与酒有关,由此看来,当时梅瓶是装酒的容器。为了盛酒多,又不失“窈窕淑女”之美姿,制瓷艺人把它最大的直径往上提升,这样加大了盛酒的容量,又不失瓶体优美的形象。梅瓶上部重大,下部窄细,这样重心较高日常使用时容易倾倒。为了保持瓶体稳定,制作者在成型时往往巧妙的将瓶体下部加厚,致使底足厚重不易碰到,保障了它的使用功能。搬动时,梅瓶形体适合抱在怀里和置放在架子上,美酒美器让人喜闻乐见。由于梅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后来人们不再用它装酒,而是摆设在家中,供人欣赏。由此可知,陈设瓷(美术瓷)是由日用瓷发展而来的。

元代时的梅瓶主要以景德镇青花瓷梅瓶最为精湛,其造型端庄、器型大气、胎莹釉润、装饰精美。这个时期梅瓶造型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带盖成钟形,中有管柱形口子,盖可倒过来当酒杯用。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梅瓶、八方倭角梅瓶等;釉色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这个时期梅瓶的主要作用依然是盛放酒、奶、水等液体。

到了明清,皇家御窑厂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梅瓶,而且造型越来越优美,有的用来盛酒供皇帝使用,有的便成为了宫廷陈设品。这个时期的人喜欢用梅瓶插花,由于它的口很小,人们认为这和纤细精瘦的梅花枝条是非常搭配的,瓶子插一枝梅花,典雅别致,高挑素净,所以文人墨客就给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梅瓶”.明代的梅瓶造型稍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线条向上拱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状,有的微向里收,在足部的结束部分稍向外撇。到了清朝时期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梅瓶造型多样。

梅瓶最初的器型单纯模仿自然形体而成,比如模仿瓜形和葫芦形等等。尔后才逐渐依据不同器物的使用功能和制作者的审美意识来进行独立设计和制作,由低级到高级,由巧的遇合再到熟练的掌握,在反复实践中得到启发,总结出规律,制定好程式。梅瓶和其他一些陶瓷器皿,本体上是这样进化而来的。

关开梅瓶的用途从文献记载、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知从它产生时起,最初是实用器,大多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物质,它的这种功能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梅瓶逐渐具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甚至梅瓶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说明梅瓶已成为上层统治者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梅瓶有着高超的烧造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梅瓶从最初的“鸡腿瓶”到如今的“梅瓶”;从最早间的盛水器具到现代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表现出古代汉族工匠的才能和智慧,还有他们那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言。

猜你喜欢
梅瓶折枝契丹
梅瓶
江城
钧瓷梅瓶
钧瓷梅瓶
饮酒、插梅,作陪古人浪漫生活
寻找契丹族遗迹
金缕衣
契丹喝死外交官
公务员醉死酒桌,一千年前的官场就很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