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宗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致使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下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抓好起始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认真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差异,寻求一条实现语文教学“中小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浅析
首先,教材内容与教学模式脱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涉及知识点少,教师讲课速度较慢,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相对来说,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颇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一些教学步骤只能一带而过。小学有小学的一套模式,初中有初中的一套方法。
其次,学生学习习惯与方法脱节。中学学习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习时间由教师安排到学生自主安排;学生的学习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变为中学的主动型。于是,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上出现了问题。进入中学以后,大多数学生沿袭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没有及早地认识到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差异性。
最后,中小学的评价标准脱节。接手七年级新生的往往是刚从九年级毕业班下来的教师,在思维习惯上受九年级教学模式的影响,很难一下子转换角色来适应新生。他们对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能力估计不够准确,对待新生往往要求过高,教学进度很快,甚至有的教师会用对九年级学生的要求来要求他们。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在刚开始初中语文学习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不知所措,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就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感。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第一, 做好学生心理状态的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涉及的是处于两个年龄段的同一批学生,根据儿童期和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在面对新环境的情况下适时地加以心理调节,以适应向初中的过渡。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在衔接期更多地关心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七年级学生较小学毕业前,身心发展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如表现自我的欲望不如小学阶段强烈,学语文的兴趣会逐步下降,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师生间情感上的交流,继续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加强教学方法的衔接。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坏,是靠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当好“桥梁”,多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不仅让他们“学会”,更要让他们“会学”。 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使我们的教学有成功的希望,就必须以学生为本,积极摸索激趣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愿学、乐学、勤学中提高语文能力。
如在讲授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时,我让学生八人一组研究文本,之后让学生当小老师,串译、讲解课文。讲课的学生在准备阶段全身心投入,将课文及课下注释完全背诵了下来。上课的时候,小老师们各显神通,有的用图画展示故事情节,有的讲故事,有的表演课本剧,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真正地把学生摆到了“学习的主人”的位置上,教学自然收到了极大的成效。
第三,了解基础, 查缺补漏。做好衔接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有的放矢”。为了做好初中和小学的衔接,让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平稳过渡,首先就要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学生的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这个基础,包括学习、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对毕业成绩分析、和学生交谈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基础,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没有明确的目標,很可能就“事倍功半”。接着要对学生进行补缺补漏。补缺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有针对地进行,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重视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能否准确地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将语言文字组织成文,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小学生的思维有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往往难以从整篇课文中概括出文章的精髓或者剖析出各段落间的有机联系。因此,进入中学阶段,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掌握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前后一致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发展他们综合、归纳、类比的思维能力,以适应学习的需要。
第五,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小学教育之间未能很好地衔接起来,有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为了更好地做好衔接工作,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能够多提供中小学语文教师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建立相关的中小学衔接教学的教研活动制度,定期开展观摩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围绕一个专题,扎扎实实地研讨一些问题。研讨活动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同时在相互听课之外,可尝试更开放一些,那就是小学教师上初一的课文,初中教师上小学的课文。这样的研讨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内容,了解语文课程目标在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能力训练点上各自的教学要求,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了解中小学之间不同的教学风格,更好地相互交流教学理念,相互學习教学方法,共同取长补短。
从小学到中学的这一步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要在几个月内接受不同于以往的上课模式,承受很有冲击力的中学语文教学,自然需要磨砺。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过程中,要少一点功利,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立足学生的未来,全面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集中精力把劲用在刀刃上,引领他们感受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