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扬鞭自奋蹄

2017-07-09 18:56孙艳芳
雷锋 2017年12期
关键词:盛世雷锋传统

孙艳芳

记者 :您作为北京市选出的代表参加了党的十九大,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蒙曼 : 我觉得关键词是“奋发有为”。这是一份“有为”的报告,给我们 指 明 了 一 个 特 别“ 有为”的前途。有一个很简单、我们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十九大报告把现在到2050年分成了两个阶段 :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 2050年我们成长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很近的目标,我们会感觉自己都能触摸到了。

以前讲“人是因信仰而看见”,现在我们是一边看着就一边信仰着,或者一边信仰着就一边看着。我们的党无论反腐,还是制定方略,都显得那么贴近我们,那么激动人心,这次大会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激动感和切实感。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骏马偏爱征程美,不待扬鞭自奋蹄”。

记者 :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被称为“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时代,在您眼中“盛世”是什么样子的?

蒙曼 :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现在我们就是在一步步地接近盛世。对“盛世”的定性是复杂的,但是我们可以说盛世包 含 着 什 么。 盛 世 一 定有一股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就是大家都愿意为了一个美好的目标而努力 ;包括强大的创新精神和活力,整个社会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奋发图强的 ;当然还包括比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像现在我们讲的奔小康,到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等等。这些虽然不能被直接定义为“盛世”,但是一定可以表述为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

记者 :近几年,《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大型文化类节目热播,社会上对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了。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不是因为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才会去追求美好的精神生活。

蒙曼 : 毫无疑问有这个因素,而且这个因素非常重要。中国古代就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见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前提条件。

除此之外,现在还应该包括各级政府的提倡。我们的党和国家在这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规划,有对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范围的提倡。所以我觉得现在是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合力,是顶层设计和民间需求交相作用的结果。

记者 :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了这一点。那么,您是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的。

蒙曼 : 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非常准确,他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和价值认同,是我们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文明的价值根。”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还需要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汇成洪流,才能够真正指引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我觉得这个判断就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这三者加在一起就是方向。因为传统和现代必须进行有效的衔接,我们优秀的文化不仅仅包含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包含刚才提到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现代人能接受的有益现在、有益未来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

记者 :您曾多次登上《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致力于让更多的人爱上读诗读史、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哪些优势条件?

蒙曼 : 中国传统文化是融入到国人的血脉之中的,这是先天的优势。由于这样的内在机缘,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一旦激发出来就会势如破竹,如江水般一发而不可收。然后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是顶层设计与社会需求的一种上下呼应。我们经常会说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在就有这样一个大的形势,这就是最深厚的土壤。还有一个辅助条件,其实就是现在各种媒体的存在。我们现在接触到文化的方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好。在中国古代,比如竹简的时代,其实社会上只有非常少数的人能看到这些东西。后来纸张出现了,但是仍然只有比较少的人能够用到纸张、看到纸张和书籍。而现在是一个融媒体的时代,包括《百家讲坛》、《雷锋》杂志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方式,都能让人们充分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新的传播手段的存在,从技术上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强大的促进力。

记者 :我们在继承发扬雷锋精神的时候,会注重“从娃娃抓起”,那么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不是也要从娃娃抓起?

蒙曼 : 这是毫无疑问的,一定是从娃娃抓起。小孩子还没有很多的知识文化储备,他们正处在行为方式、人生基本态度的形成时期。比如小时候,我们接触的儿歌里就有关于学雷锋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歌词中就有一种行为方式的体现。如果你问小孩子,钱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雷锋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许他都不是那么清楚,但他知道不属于自己的财物要归公,这就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塑造,这就是雷锋精神。其实传统文化也是一样,比如说在家庭里,见到长辈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尊重态度,对爸爸妈妈的劳动付出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这不是知识能够奠定的,而是一种行为习惯,这些都是要从娃娃抓起的。

记者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傳统文化的学习比如读诗读史,需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收获,这样一来就需要较长时间,会不会与学生们的考试、升学相冲突?

蒙 曼 : 其 实 不 是 的。有一句话叫做“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久久为功”的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考试、 升 学 也 并 不 是 说 把学生们的所有时间都占据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诗词,你早上起来诵读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整首诗念下来能够用到你多少时间?其实正是这种零打碎敲的时间,比如吃饭的时候、休息的时候、娱乐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诗和史的元素融入进去。读诗读史,可以让我们得到综合性的培养,它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把知识和教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

记者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为了提升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请您谈一下学习传统文化对于道德素质的提升都有哪些具体作用?

蒙曼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修身的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道德修养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讲“三纲领八条目”。其中,后四目讲的 是“ 修 身、 齐 家、 治国、平天下”,从“修身”做起一直到“平天下”而告终。传统文化先天地就和教养的元素、修身的元素、伦理的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格言警句,还有很多像《二十四孝》中以孝感动天地的事例。虽然有些我们感觉跟现在的理念不完全一致了,但是在历史上留下来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事例,无论是从语言文字上表达出来的,还是从生活上表达出来的,就是我们现在还在老百姓之中流行的一些东西,而且也是最能唤起民众道德自觉力的东西,如果我们能把它们发挥好,就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了。

记者 :雷锋精神的传扬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们仍然在提倡弘扬雷锋精神,因此,有时会面临“雷锋精神过时了”的质疑。对于这一观点您是怎么看的?

蒙曼 : 雷锋精神当然不过时。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魅力中国城”的评选活动,当时我把手中的票郑重地投给了抚顺。为什么?因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在抚顺,而且抚顺一直传承着这种精神,我是为雷锋精神投的票。雷锋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理解为服务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而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高度丰富的时代,人们应该有这样的精神追求 :在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的同时,兼顾他人、兼顾社会、兼顾自然。我想这样的精神不是那个年代特有的要求,而是每个时代都会有的要求。比如我们现在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我们不仅仅要利己,不仅仅要自己谋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谋长远的发展,为一方自然山水谋发展,这其实也是雷锋精神,所以不应该把雷锋精神狭隘化。可能有一些具体的表达方式是属于上一个年代的,但是,如果你把它的精神内核抽离出来,它就不仅仅适用于那个时代,还适用于今天,而且可以适用于未来。

记者 :您参加节目时的讲解通俗易懂,讲授历史时见解独到,很受大家的欢迎。能不能结合您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时的经验谈一谈应当如何让雷锋精神得到更好的弘扬。

蒙曼 : 如果雷锋同志能活到今天,他会是一位老爷爷了。但是雷锋直至牺牲,都是一个青年。其实我觉得我们需要锁定一件事,就是那个时代他以一个青年人的热情,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其實他是有年轻人的那种感受力、那种热情的。比如说他做了一件好事,然后得到表扬,他希望人们认可自己,然后做更多的好事,这里边有一颗年轻人的奋发图强之心。在今天,这些东西是可以同现在的年轻人交织碰撞的。讲武则天的时候就是这样。我会想如何把她与现代结合在一起,讲武则天她渴望的是什么,她渴望的是活下去,她渴望能够把自己的政治见解表达出来,这个事情是可以和今天放到一起相提并论的。如果这样去解读,学生们可能就比较容易接受。如果我板起面孔来说:“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存在于以下六大方面……”那别人就不愿意去接受了。

所以,一方面希望年轻人不要盲目地去贴标签,不要看见雷锋就觉得这是别人要教化我 ;与此同时,雷锋精神的传播者也要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雷锋的故事讲述得更加贴近年轻人。实际上年轻的心和年轻的心是可以碰撞的。让我们把雷锋还原成一个年轻人,让他以他的青春去感动今天的青春。

记者 :能否请您选一句诗送给我们《雷锋》杂志社。

蒙曼 : 那就还把这句诗送给你们吧,“骏马偏爱征程美,不待扬鞭自奋蹄”。

猜你喜欢
盛世雷锋传统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盛世钟声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盛世之美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