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体人民共享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成果

2017-07-09 18:56
雷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育

編者按 :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鼓舞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一再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说 :“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一庄重承诺,有着实实在在的制度保障。本文节选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部分内容,以期更好地解答大家关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和教育、医疗、脱贫、社保等问题的具体落实。

黄坤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蔡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陈宝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尹蔚民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韩俊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李斌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宣部部长 黄坤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许多新的重大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价值理念和价值实践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打下更加坚实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切实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抓好任务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宣传教育工作的“魂”。要强化对国民教育的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教材教学、校风学风建设之中,体现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强化对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的根本任务,突出思想内涵,鲜明价值导向。强化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身体力行践行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唱响时代正气歌。

(二)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本来、辩证取舍,深入阐发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观念,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化人、育人。要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资源,深化孝老爱亲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着力发展乡贤文化、弘扬企业精神,引导人们不断提升道德水准。

(三)充分发挥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作用。法律和政策在社会公共领域具有刚性约束力,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方面,为法律政策的制定完善提供精神指引。要加快推动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机制和纠偏机制,体现更加鲜明的价值导向,不折不扣地捍卫正义、毫不含糊地惩治丑恶,保障实现善有善报、恩将德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规则意识。要更好运用法治手段维护社会公共价值、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捍卫英雄模范及其所代表的主流价值,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更好守护公平正义、弘扬美德善行,形成有利于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环境和制度支撑。

(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党员干部是社会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德可为师、行可为范。全民动员,首先要干部带头。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党风政风建设,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补精神之钙,铸党性之魂,稳思想之舵。要推动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做表率,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用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加强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宣传,讲好身边共产党员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楷模的风范带动全社会见贤思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五)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视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孩子是民族的

未来,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生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牢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蔡昉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改善民生领域的工作提出更高、全新的要求,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思想和新举措。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既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具体体现,要求下大力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特别注重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需要在初次分配中着力于创造均等的机会,不断提高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也需要在再分配领域更好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手段为主的再分配机制。历史和国际的经验表明,初次分配并不能完全解决收入差距的问题,政府再分配职能不可或缺。

在一些收入分配差距较小的发达国家,初次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并不小,通常是通过再分配手段,才把基尼系数降低到比较合理的水平。另外,要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发挥其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第三次分配功能。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需要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再分配效率,增强再分配与初次分配之间的协调性。首先,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节收入分配,要求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和改革措施着眼于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是社会公平正义之源。其次,主要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政策托底、保护弱势群体等方式保障基本民生,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群体。需要强调的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加大再分配力度都不能脱离实际,提出过高要求,决不能开空头支票。习近平总书记以一些国家为例,提醒我们要吸取过度福利化和过度承诺导致效率低下、增长停滞、通货膨胀,收人分配最终反而恶化的教训。因此,在通过再分配手段改善民生方面,我们必须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部部长 陈宝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出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

深入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持续取得新进展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相关重点任务方面进行了新的重大部署。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总体要求,更需要我们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系统地、创造性地落到实处。立德树人,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使学生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立德树人,就要把握好素质教育时代特征,重点抓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 ;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科学锻炼良好习惯 ;全面推进艺术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实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教育公平,补齐民生短板。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進社会公平正义”,并对促进教育公平作出重要部署。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重中之重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标本兼治之策,也是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村共享的关键环节,将充分彰显教育权利和机会公平,重点从县域做起,逐步向有条件的市域扩展,必将深得人心。在此基础上,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办好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要办好特殊教育,为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提供免费高中阶段教育,更好保障残疾人基本教育权利 ;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此,财政经费将依法向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动员社会形成合力,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三)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改革发展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教育现代化长征途中,根据党的十九大的部署,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谱写新篇章。一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些举措既有现有政策连续性,又有与时俱进创新性,着眼于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融合协调发展,共同优化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各类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二要办好网络教育、继续教育,我国将探索“弯道超车”,打造符合国情实际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增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些举措充分彰显教育与学习贯穿人们一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还要继续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总之,我国将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进而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展望未来,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时刻,十几亿中国人身边,必然搭建起人人愿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有所乐的学习型社会。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尹蔚民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决策部署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完成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

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重要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障覆盖率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指标之一。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是实现覆盖全民目标、促进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最重要的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9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保障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基本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基金启动投资运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提高,有效保障了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三)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对于保障群众就医需求、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整体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

(四)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对于维护失业人员和工伤人员的基本权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明显增强,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五)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直接关系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实施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社会保障卡持卡发行量超过 10亿张,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六)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这些都是解除困难群体的生存危机、维护社会底线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救助法制化水平显著提升,低保规范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各项救助水平稳步增长,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优抚安置持续推进。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大举措。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勇于担当,尽职尽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要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让全社会更加熟悉、更好理解和支持社会保障政策,认真履行义务,共同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韩俊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我国贫困问题具有区域性特征,深度贫困地区是经过几轮扶贫剩下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制定特殊政策,拿出超常举措,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坚决攻下“坚中之坚”。

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要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各部门安排的惠民项目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涉农资金要集中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要加大各级财政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增加金融投入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增加建设用地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用地需要,通过各种举措,形成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政策合力。

要加强中央统筹,落实部门责任,强化省负总责。中央统筹重点是支持“三区三州”(“三区”指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三个连片特困地区 ;“三州”指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三个自治州)。各省按照“省负总责”的原则,对本省范围内需要着力攻坚的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统筹协调政策资源和工作力量,打好攻坚战。需要强调的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特别重视解决好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重点群体。

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高度重视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脱贫攻坚,着力解决建设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防止出现贫困“死角”。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要持之以恒地改善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条件,进一步编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续写人类反贫困事业的新篇章,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李斌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健康根基。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一步一步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确保健康中国战略落到实处。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注重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更加注重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以建机制为重点,加快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世界性难题。

1.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管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为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2018年搭建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框架。

2.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巩固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成果。明确政府办医职责,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各级各类医院要制定章程,健全决策、管理等制度,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开展便民惠民服务。落实“两个允许”,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强化对医院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职业精神。到2020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3.健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施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六统一”政策,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加强制度间衔接。实现群众异地就医基本医保直接结算。逐步在公立医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型付费方式改革,同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严控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落实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支持其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服务。

4.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完善并落实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政策,鼓励新药研发,加快推进已上市仿制药质量和療效一致性评价,采取定点生产、市场撮合等措施,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完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机制,推进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降低虚高价格。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品特别是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严控“大处方”,规范用药行为。

5.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制度。构建集中、专业、高效的监管体系,实现全行业覆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提高依法执业水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健全行业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患者依法就医、医患纠纷依法处理,坚决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全社会尊医重卫的氛围。

(二)以强基层为重点,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优惠政策倾斜基层,促进基层“软件”和”硬件”双提升。深化医教协同,制定实施卫生人才培育培训规划,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健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制度,完善签约服务筹资、支付和分配机制,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大力抓好健康促进,广泛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为。坚持防治结合,因病施策,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有效防控各类重大疾病。深化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老年人、妇幼、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卫生,推进健康城市、村镇、社区、学校、家庭等建设。加强大气、水、土壤、工业污染等治理,建设有利于健康的生态环境。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不让一名群众因健康问题在奔小康的征程中掉队。

(四)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落实中医药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生、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疾病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作用。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加强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保护、抢救及整理。发展中医保健服务,加快中医药走出去步伐。

(五)发展健康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健康产业和健康事业是维护人民健康的两个“翅膀”。按照“放管服”要求,消除政策障碍,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卫生与健康服务。推动医疗服务与旅游、互联网、体育、食品行业等深度融合。深化“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深化“医科协同”“医工协同”,加快医学与健康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强的医药工业。

(六)完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人口问题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未来。继续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健全完善税收、社保、住房、就业、家庭发展、托幼服务等社会经济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开展生育意愿调查和全面两孩政策评估工作,科学研判人口形势。从实际情况出发,提供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口环境,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强化人力资本优势。实施健康老龄化工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猜你喜欢
教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区域教育大扫描
“探求·明理”生本教育的探索实践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节俭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