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不可靠叙述的内涵与形成机制

2017-07-09 14:52罗珊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内涵

摘 要:不可靠叙述指的是叙述者的叙述与隐含作者的规范发生偏离的一种现象,这样的现象在中外叙事文本中十分丰富。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对文章文本中出现的不可靠叙述现象,使其逐渐成为叙事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如何理解不可叙述和其形成的机制,笔者将在本文中试以《叫不出名堂的事》和《白象似的群山》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 内涵 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41-02

1 不可靠叙述的起源和内涵

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了不可靠叙述的概念,他认为,倘若叙述者的叙述与隐含作者的规范保持一致,那么叙述者就是可靠的;倘若不一致,则是不可靠的。这是作为与“可靠叙述”相对的一种叙述类型而提出的,他的这一定义对于研究不可靠叙述来说可谓是意义深远。

韦恩·布斯聚焦于两种类型:一种涉及故事事实,另一种涉及价值判断。费伦进一步把这一术语分成六种类型:误报、误读、误评、不充分报道、不充分读解和不充分评价,分别发生在事实/事件轴、价值/判断轴和知识/感知轴上。所以,所谓不可靠叙述,指当叙述者对于虚构世界的讲述、感知和价值判断,与隐含作者所可能提供的讲述及其价值规范之间形成冲突,从而引发读者对于叙述话语可靠性的怀疑。

2 不可靠叙事的形成机制

不可靠叙事的形成机制主要有六个方面:有缺陷的人物充当叙述者、同故事叙事、异常叙述声音的存在、省叙和赘叙、二度叙事、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反讽和含混两个方面。笔者选择奈保尔的《叫不出名堂的事》和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进行简要分析。

在《叫不出名堂的事》一文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向读者讲述自己还是个孩子时所认识的木匠波普的故事,因此在“我”叙述中,尝尝带有一个孩子感知的局限性,能在事实/事件轴上保持客观,却在价值/判断轴和知识/感知轴上囿于天真而失实,例如“我”认为木匠波普像个诗人。此外,不能忽略“我”叙述的回顾性质,“我”的人物功能往往是“我”过去经历事件时的功能,这与“我”目前叙述往事的功能具有时间上的距离。因为“我”现在和当年孩子时的认知和评价系统肯定不同,这种叙事的动态进程也造成了叙事的不可靠性。虽然作者对波普理想破灭的悲伤只字未提,却通过我稚嫩的叙述声音和发问传达出来。奈保尔通过“我”的视角描述了波普所代表的小人物的卑微、古怪乃至滑稽可笑的理想,同时又在街头闲汉和放荡娘们的谈笑间让读者感受到“理想”木身所包含的凄凉,构成反讽,使故事散发出悲剧气息。

此外,作者在文中少量安排了送奶工海特对波普的描述。海特作为一个成人,虽然在认知上不存在缺陷,却在道德上有失公允,他浮夸乖张,因此在他的叙述中参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起初在波普生活平静时他认为波普“根本不算个男人”,当波普遭遇不幸开始酗酒后,转而认为波普“是条汉子,和咱们完全一样”。奈保尔利用海特价值/判断轴上的游移来表现殖民地人民的性格缺陷”和文化悲剧,产生很强的反讽作用。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使用了纯粹限制性的客观叙事视角,只有 “那个美国人”一句突破了限制视角,其余几乎全部由简约的对话构成。内容的大量省叙和结尾的零度特征,使读者感到茫然,也使文本具有非控制性含混的特点,成为一个具有多重可能性的小说。所谓“非控制性含混”,指不可靠叙述所引发的含混效果无法获得隐含作者明确的意义指向,充满了歧义,读者的权利越来越大,“空白”的扩大往往超出作者的设想。关于对《白》的解读,起初倾向于从道德的角度解读——多情男游说无辜女堕胎。但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认为这段对话可以容纳无数个故事的可能性,因为人物说话的主观动机被作者省略掉了,读者可以补充不同的前因后果而使文本具有截然不同的阐释。

由于文本不可能同时具有不可靠叙事的全部行程机制,因此,笔者再对这文本没有涉及到的方面进行下简要介绍。

2.1 同故事叙事

这一概念由热奈特根据叙述者同故事的关系提出。“叙述者与人物存在于同一个层面的叙述”。它至少包括两个形式:一是叙述者只起次要作用,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华生;一是叙述者是他的叙事文的主人公(《吉尔·布拉斯》)。这里主要指在同一个故事中,有几个不可靠的叙述者。例如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七个版本对应同一个事件,也就从事件的角度证实了,七个人作为叙述者,都是不可靠的。

2.2 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

作为处于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之间的形式,它在人称和时态上与间接引语一致,但它不带引导语,转述语本身为独立的句子。这一形式可以保留体现人物主体意识的成分,使人物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具有结构上的不确定性,既突出了叙述者和人物话语之间的双重对立又混淆和打破了两者之间界限。例如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使爱玛不斷使用自由间接引语,来表现爱玛在男权社会中发出的不同寻常的声音。

3 结语

因为不可靠叙述有着天然的反讽幽默性、以及无人能及的制造悬念的效果,使得这种叙述手法多与存在二十世纪现代派小说和后现代派作品中。当然在叙述文学中的不可靠叙述,对其他文学和文艺类型中的不可靠叙述形式都有着不小的指导借鉴作用, 时至今日,不靠叙述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文本中了,而是在影视和音乐文本,甚至是政治、娱乐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一现象,把不可靠叙述认定为一种文学观念,将有助于更为深入地挖掘不可靠叙述的内涵、拓宽其外延,在未来的文学思潮中不可靠叙述也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志华.不可靠叙述:从叙事策略到文学观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2] 王浩.论叙事虚构作品不可靠叙述的生成[D].昆明:云南大学,2014.

[3] 申丹.叙事、文本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6] 张万敏.认知叙事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罗珊(1988-),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助教,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及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危机的形成机制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