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喜峰 姜永杰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性反应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留。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然不断发展。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再住院治疗率高等特征。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发现并处理伴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的肾功能损害,具有改善患者心功能的重要作用[1]。当前血清胱抑素C作为反映早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指标已经得到了确认,随着临床诊断的不断发展,有学者发现血清胱抑素C还可能跟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紧密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来判断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0月1月至2017年10月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定性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根据上述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心功能评级在Ⅲ-Ⅳ级范围内;年龄在18~75岁,性别、民族不受限;经血浆脑钠肽(BNP)检测显示,达到了400 pg/ml以上的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LVEF低于50%的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患有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处于哺乳阶段、妊娠阶段等特殊时期;合并有较为严重的肝、肾、内分泌系统以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治疗;用药依从性较差;患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梗阻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肺栓塞等疾病;参与其他用药治疗方案的患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史,或者属于易过敏体质[2]。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4.16±10.92)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8.35±1.13)年;其中合并有陈旧心肌梗死12例,合并有高血压24例,合并有糖尿病30例,合并有高血脂33例,合并有脑梗死21例;心功能评级:Ⅱ级36例,Ⅲ级54例、Ⅳ级30例。另选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4.21±10.84)岁。运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仪器与试剂: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所需试剂主要有血清胱抑素C诊断试剂盒。
2.检测方法:在血液采集前,提醒所有对象在前2 d不可饮用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茶、咖啡、酒精等,在采集血液前1 d晚上12时以后禁食,于第2天早上八点用加由抗凝剂的试管抽取检验对象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共5 ml,采集完成后轻轻摇晃,然后常规分离血清,采取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检测血清胱抑素C。
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Ⅱ级、Ⅲ级、Ⅳ级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Ⅳ级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Ⅲ级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Ⅱ级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且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慢性心力衰竭又可将其称之为心衰(CHF),长期以来都是临床研究关注的重难点。研究发现,在欧洲47个国家10亿人口中,其中5%的人口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目前,平均每年有大约300万人因心力衰竭而遭受较为严重的折磨[4]。国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人群中心衰的发病率大约为1.5%~2.0%,其中年龄在65岁以上的发病率可达到6%~10%,并且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因心衰死亡的患者增加了6倍。心衰具有老龄特征,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增加趋势。现阶段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式不断优化,但是老年化趋势的日益明显、高危人群冠脉发病时间的延长等相关因素的存在,均造成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持续增长。现阶段,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了全球重点防治的重要疾病之一。
表1 2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近年来,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研究的而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肾功能状况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这主要是当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过度激活,从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中心静脉压或者腹压升高,氧自由基失衡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5]。因此慢性心力衰竭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肾功能不全的进展产生影响,当肾功能恶化时会导致电解质紊乱,水钠潴留以及造血功能下降等,从而引起心功能恶化。在传统肾功能检查项目中,主要是以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作为重要指标,但是由于人体的储备能力和肾脏代谢能力较强,在肾功能损害初期,Scr和BUN维持在正常状态,当患者Scr和BUN水平明显升高时,患者肾小球可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因此不能作为评价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的理想指标[6]。随着临床诊断研究不断深入,一种新的反应肾小球过滤的内生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被运用在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及时反映出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血清胱抑素C属于一类内源性物质,其主要是由122个氨基酸构成的分泌蛋白质,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中的一种,血清胱抑素C在体内产生的速度比较稳定,不会因为性别、年龄、肌肉量、免疫性、内分泌等差异而不同。血清胱抑素C可能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并且不会被肾小管分泌,不会进入机体血液循环中,更不会被上皮细胞重吸收和降解,因此在正常机体中处于平衡状态,能够比较准确的反应出肾小球滤过率,当前已经成为公认的反应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标志物之一。王传合等[7]学者经研究发现:血清胱抑素C和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血清胱抑素C可以作为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胱抑素C作为中度和重度心功能不全的评价指标的最佳界值为1.37 mg/L;如果血清胱抑素C浓度低于0.77 mg/L时,提示心力衰竭的程度可能较轻,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可以取得满意的预后;但是当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超过2.57 mg/L时,提示患者心力衰竭的程度可能比较严重,预后效果不佳,对此需要立即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除此之外,还有学者经研究发现,高水平的血清胱抑素C还跟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不全等存在密切关系,血清胱抑素C是发现无症状的心脏结构异常的有用指标[8]。
本研究分析了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选取12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同期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清胱抑素C,结果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Ⅳ级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1.78±0.54) mg/L高于Ⅲ级血清胱抑素C水平(1.54±0.41) mg/L高于Ⅱ级血清胱抑素C水平(1.29±0.39) mg/L,且P<0.05;这主要是因为慢性心力肾衰竭患者会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当肾功能恶化时会引起血清胱抑素C水平增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左心室肥大和重塑,从而恶化了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血清胱抑素C可以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从而为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指导。
[1] 龚心琰,季亢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慢性心衰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8(3):132,136.
[2] 刘敏.血清胱抑素C在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2015.
[3] 孙青雯.血清和肽素水平测定在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2014.
[4] 续超.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研究价值[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
[5] 陶冬梅,黄永富.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意义[J].中外医疗,2011,30(15):77,79.
[6] 张良,周胜华,方臻飞,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胱抑素C的变化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7):1291-1293.
[7] 王传合,常冶,郑黎强,等.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2):181-185.
[8] 王敏敏,张言镇,周衍菊,等.血清胱抑素C评价慢性心衰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8):35-37.
管喜峰,姜永杰.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中的价值分析[J/CD].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7,5(3):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