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燕
摘要:目前的高校管理体制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形成的具有行政意义的管理模式。在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简单的行政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远不能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瞄准当前“一带一路 ”战略需求,区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改变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既有学历又有能力,“一专多能”,“专”、“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Abstract: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administrative mode formed in special period and special background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n China.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oday, the students cultivated under the simpl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ode have been far from being 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market economy. Therefore, we must aim at the current "Belt and Road" strategic needs and regional market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to change the existing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and to cultivate multi-skilled talents,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關键词:大学;教学管理;改革;对策
Key words: college;teaching management;reform;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256-03
1 大学教学管理重要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某种既定目标,实现效率和效益的均衡,而采取各种具体行动的实施过程。管理具有社会属性,离不开人的参与,更离不开各项规定。由此教学管理是指在教育行业的组织内部,进行人员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合理分配,力求达到某种教学既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大学教学管理,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只有教学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完善合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被社会认可的复合型人才。
2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现状调查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无论是在办学规模上,还是在办学数量上无疑已成为世界上的教育大国,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教育大国不等于教育强国,教育强国的标尺不是仅靠办学规模来衡量的。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多年的调整与改革,基本形成了以中央政府统管,省级政府主管,各级教育部门分管的垂直管理体系,这种教学管理体制是在我国特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强调的是集权统一,强制执行。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管理体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于发展高等教育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的到来,简单的行政化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行政化教学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未来市场人才的培养,这是我国大学教学管理需要突破的瓶颈,是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当前“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布局和建设,对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培养出既具有跨学科专业能力,又具有实地获取信息、分析数据能力,符合“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的、知行合一的高端新型人才。
这将对大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改革需要。
①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化。在我国各大高校均存在“纯行政岗”的编制,这部分人只负责管理,不负责教学,对教学这一块是“门外汉”,存在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虽然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学教学管理“去行政化”,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简单地若干个政策性、法规性文件就能解决和实现的,需要一整套后续配套措施强制性予以跟进和推进。所以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学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改观不大,没有彻底全面展开。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致使相当一部分教职员工精力外移,没有把工作精力完全放在教学上,倾注在学生身上,而是把大量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谋取行政职位的晋升上,从而忽视了对本职学术的深层次研究和探索。在对待学生的主体教学任务上,各大高校内部均不同程度存在“管理为主,教学为辅”的现象,对于教学分工存在挑肥拣瘦的现象。加之上级在对大学行政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教学管理的专业技术性,导致很多上层管理人员都不是教学科班出身,都是“门外汉”,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站立点、出发点、落脚点未能站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角度考虑问题,实施教学。行政力量直接介入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无处不体现拥有权利的优越感,无形中让教职员工对权利充满了膜拜、敬畏和欲望。直接奠定了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使得大学对自身内部事务没有充足的话语权、处置权,进而丧失了自主改革与创新的激情和活力。
②教学管理定位模糊化。现在部分大学没有很好的体现出它的“价值”所在,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首先是教学管理理念模糊。学校的中心任务就是为了提升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然而当前部分高校没有从自身优势出发,结合社会市场短期或者长期需求,进行风险评估、预测,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受多方面的因素直接导致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忽略了对学生德、能、勤、绩、体等方面的全面培养。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产出过剩,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其次是教学管理过程缺乏前瞻性。虽然政府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大学要瞄准市场发展需求,主动作为创新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但事实并不是这样。部分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缓慢,跟不上社会发展节奏,办学思想落后于现实社会发展,教学管理过程没有做到“三个紧贴”(即:紧贴时代发展、紧贴未来就业、紧贴学生实际)和“一感三性”(即: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另外,加之缺乏模拟实践操作平台,致使许多学生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水平极度缺乏,毕业不能适应现实岗位的需要。再次是教学考评机制导向错误。部分大学在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中工作重心发生了严重偏移,未能以给学生授业解惑传授知识为重点开展教学工作,加之科研经费相当可观,致使科研方面功利化现象严重,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存在搞学术研究的教师地位明显高于专门教书育人的教师,长此以往直接导致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下降,导致更多的人愿意去搞学术研究,就违背了教师的公平性和学校办学的初衷。
③教学管理理念有失人性化。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决不能割裂开的两大阵营,二者共同构成了教学管理的骨架。在地位上没有高低、重要与否一说,只是任务分工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罢了。但是,当今的大学教育管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的还不够,甚至有些方面将教师和学生放在不对等的层级来区别对待。首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大部分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过分放大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教师主导了教学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错误认识,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其次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虽然素质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很多年,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但是縱观各大高校教学方式仍然以单向的“满堂灌”为主,在思维引导方面下的功夫少,教师的“酵母”作用发挥不明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少,没有思想上的碰撞,就没有知识上的创新,进而导致教师的水平就决定了学生将来的水平,未能跳出“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怪圈。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一直在模仿,未能引领世界潮流的根本原因。还有就是,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将学生视为被教育的对象,学生没有勇气和机会对教师的教学观点提出质疑,发出挑战。在长期“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灌输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思维逐渐被禁锢和压抑,天性被磨灭,越来越没有自己思想见解,对于外部环境和信息缺乏正确判断能力,更何谈开拓创新。
3 大学教学管理与改革的方向的几点建议
教育教学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民族的未来,高水平教育教学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当前大学教学管理上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应以教学的性质宗旨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目标点,以适应社会岗位需要为落脚点,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大学教学管理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①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走复合型道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到了大学教学管理“去行政化”,这足以证明政府高层已经意识到行政化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弊端,行政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很好的激发大学教学的活力,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改革不光是简单地学习借鉴,或者说是照搬照抄,更不是生搬硬套,全方位的“拿来主义”,而是建立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教学管理机制。一是转变角色,政府指导教学。这就从角色上要求政府部门完成从教学“直接”管理到“间接”指导的转变,从直接干预高校的内部管理、人事管理“唱主角”到教学管理当“服务保障”角色的转变,重点在把握办学方向、处理政治性、敏感性问题等重大问题上实施监管。这样不仅能保证大学在办学方向上保持正确的航向,还能有效避免教学管理模式的僵化,有力提高高校办学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二是实施能级管理,还权于校、还权于生。各级要切实将权力下放,实施能级管理,培养大学内部“动中抓建”能力,让大学各级党委、支部充分发挥作用,树立威信,努力提升党委、支部“三个能力”建设,自主抓建的能力和意识。三是群策群力,贯彻群众路线。培养教职员工“以校为家”的思想,增强“我是学校的百分之一,更是学校的百分之百”的主人翁意识,让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建设有充分的发言权、决定权,学校的每项决定都体现民意。营造“大学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人人抓建设,光荣你我他”的良好氛围。
②改革教学管理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大学的教育应该呈现多样化、百家争鸣的特点,不能盲目的追逐效仿,否则就是邯郸学步。由于办学的目标不同,侧重点不同,培养的学生成分不同,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也就各有各的特点。不同的学校在教学管理上要突出优势、彰显权威,搞学术研究的要把科研搞的深刻,搞专业技术的要把技术学的精湛,从而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各层次的需求。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的人群不断扩大,受教育的深度、广度和年限有了大幅度提高,部分高校纷纷进行扩招。在办学规模上进行了兼并重组,在师资力量上进行了融资整合,在学校级别上进行了升级,很多院校由三本升格成二本,二本晋升为一本,同时学校校名也跟着发生了改变,受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影响,这就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几乎雷同的现象,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没有突出自己的办学优势。学校在追求全面、综合、整体的过程中甚至失去了学校原有的特色和优势,本来某些以某种学科为主的学校,例如:师范学校、财经学校、政法院校等都成了综合性大学,原先办学的优势不但得不到彰显,反而却慢慢消失。所以说我们在抓教学管理定位上,突出特色办学,政府审批部门要严格把关,做好学校师资水平,办学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估,为学校建设把好方向,防止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让学校办出特色,分类发展,不能搞一种模式。目前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同质化的倾向比较普遍,学校应该有学校的特色。
③改革教学管理理念,破解就业难题。高校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大学教师应瞄准市场需求,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在教学过程中,走出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切实转化成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市场调研和对毕业学生的信息回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完成科研成果向实践教学的成果转化,改进、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开放实验室、课后交流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鉴于当前我国高校学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压力问题,要正确处理好“专”和“通”的关系。提倡通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把专业淡化了,应时刻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除培养全能型社会通用型人才之外,还可以全面推行根据市场需求,为企事业单位量身定制技术性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这样人才产出就会受社会供求关系这一杠杆的宏观调控,使人才产出时刻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实现降低失业率,增加就业率的目标。总之,高校师生都要具有创新的意识,都要具有实践的能力,必须树立“只要创新就能改变,只有创新才能改变”的理念。
大学教学管理与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改革的进程永远在路上,脚步不会停歇。大学教学管理需要改革的地方有很多,而且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改革管理体制机制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改革,人人都参与改革,紧紧围绕教育的性质宗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建立起适应我国现代社会的教学管理机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谢延龙.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及策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5,5:5-8.
[2]张苹苹,刘沐洁.美德法三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趋势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教育,2013,23:43-44.
[3]仇颖.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其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17-18.
[4]陈浩,马陆亭.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反思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