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学
引言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叫做黏膜病毒,在牛体内会大量繁殖,导致牛的免疫系统出现紊乱,这种病毒的感染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牛体内可以繁殖,在猪、鹿、羊等动物体内也可能大肆繁殖,对动物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从而使得动物抵抗力下降,产生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牛病毒性腹泻的传播速度很快,只要与患病的动物接触,就可能会感染该病,在牛群中,不同年龄段以及牛群之间都可能广泛传播,一旦感染该病,牛会出现发烧、黏膜溃烂、溃疡、腹泻等症状,牛病毒性腹泻的传播源主要是已经患病的家畜,患病的家畜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都含有该种病毒,因此還可能通过生殖传播,造成小牛天生畸形。在一些养牛业发达的地区,该病已经成为主要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病毒性腹泻的疾病诊断
在病毒性腹泻诊断过程中,必须要及时观察,对牛群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进行重视,加强检查,确认是否已经患有该病。通常来讲,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是:发热、腹泻、牛黏膜损害、牛脚部的损伤。理论上讲,对该病进行诊断是根据牛出现的症状进行逐一诊断,很多牛都是处于轻微感染的状态,而且其发病的症状不是很明显,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已经感染病毒性腹泻,一般在持续性感染或者反腐感染的牛身上才会体现出明显的病毒性腹泻感染症状,因此,在诊断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误诊现象。为了提高病毒性腹泻的诊断效率,一旦发现牛群出现病毒性腹泻的相关症状,都要进行详细检查,一般首先对牛的口腔进行检查,看口腔中是否有腐烂。另外,由于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为了进行详细诊断,最好采用病毒分离的方法对病情进行进一步确诊。在检测过程中,血清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定要对粪便和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和确认,将病毒性腹泻与其他的疫病,比如沙门氏菌病区分开来。当前常用的诊断技术有两种:
第一,临床症状的观察。病毒性腹泻具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一般多数牛发病的时候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对于急性病牛,其症状十分明显。体温突然升高40~42℃,并且发生粪便水样、恶臭,有大量粘液和气泡的腹泻等,这种症状如果持续1-3周的时间,则可以确诊为病毒性腹泻。对于慢性发病病牛,一般会表现出间歇性腹泻、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有的牛还会出现跛行现象,这种症状一般会持续2-5个月。
第二,对死牛的解剖和检验。病毒性腹泻是一种高传染率疾病,一旦发病则可能会导致牛死亡,为了确认牛是否出现病毒性腹泻,可以对已经死亡的牛进行解剖,如果发现其消化道、口腔粘膜、食道、淋巴结和整个胃肠道粘膜充血,或者出现水肿糜烂,则可以确定是病毒性腹泻。在对病毒性腹泻进行确诊的时候,应该要讲病毒分离,防止检测样本中的病毒传播,形成交叉感染。
2 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对于急性病毒性腹泻感染,牛的感染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微,不需要进行持续、特别的治疗,一般确保牛养殖过程中供应新鲜、充足的食物和水,并且要避免运输过程中病牛和外界的接触,将病牛隔离。对于有明显临床发病症状的病牛,就必须与外界隔离,避免刺激,同时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在养牛过程中,应该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治牛群中的相互交叉感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控制:第一,对于已经感染病毒性腹泻的牛群,必须要及时进行隔离,要在疫区进行治疗,并投喂抗生素等药物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第二,要对环境进行消毒。对于饲养环境,必须要加强清洁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将病毒性腹泻控制在萌芽阶段,防治空气中的病毒传播。第三,要对进入养牛场的外来人员进行控制,减少应激作用特别是断奶及转群等时间,同时,还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将病毒性腹泻病毒从已经感染的牛群的血液中分离出来,并且及时对牛群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牛出现持续性感染,要将其淘汰掉。
2.2 加强对牛群的检查
在购买牛群的时候,尤其要加强对牛群的健康检查,对于国内以及省内调转运输的牛群,要经过严格检疫管理,防止已经感染病毒性腹泻的病牛进入健康养殖区形成交叉感染。
2.3 加强免疫处理
病毒性腹泻病毒的防治过程中还必须要采用药物治疗,一般可以采用灭活苗进行免疫,提高牛的抗病能力,并且将病毒性腹泻病毒杀死在萌芽阶段,减少牛群的发病率。采用灭活苗进行免疫时,一般初始时期每间隔三十天免疫一次,至少持续两次,确保牛群具有足够的免疫力,对病毒性腹泻进行抵抗。
结语
综上所述,牛病毒性腹泻是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由黏膜病毒引起,在养殖过程中还没有特效药可以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只有从防治角度着手。随着我国养牛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养殖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积极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防治,从环境管理、养殖管理、免疫管理等方面着手,提高牛群对病毒性腹泻的免疫能力,防治牛群之间的交叉感染。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玉龙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