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华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基于数据的中小学学业质量改进研究——以郑州市二七区为例》的阶段成果)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着提升内涵质量的重要挑战,从以注重学生知识发展逐步过渡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近年教育部推进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学业评价改革作为突破口备受关注,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评价是重要途径之一,而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最终还要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本文基于与“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开展的合作经验,对如何校本化地运用评价结果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实践,同时也初步构建了“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区域运用的模式。
关键词:区域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校本运用
从2012年起,二七区连续三年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项目”。此项目旨在构建区域教育质量的“健康图谱”,主要途径是数据分析,最终的指向是以校为本的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因此,“健康体检项目”的最大价值在于以校为本的改进与提升,有效落实的关键在于读好报告、用好报告。
一、区域行政层面的运用
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在一个区域落地与推进,是需要行政参与和支持的。
1.了解情况
作为区域行政领导运用体检报告,首先是从雷达图上对本区域教育质量情况做整体了解。把握本区域内学生学业质量的基本状况,以及重要影响因素的表现情况,同时还可以追踪各校的具体数据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结果的运用,切不可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否则会导致因为对功利目的的追求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2.开展决策
区域行政领导对体检报告的运用直接体现在因体检结果而做出的行政决策。
3.督导办学行为
体检报告中的有些数据直接针对的是常规的办学行为,区域行政领导可把这些数据作为督导的有效切入点,开展基于数据的、促进教育教学行为改进的督导。例如,二七区发现在调查“未按规定开足艺术、体育课”问题的相关题目中,学生的选择率达27%和22%。于是,局里开展了联合调研,发现在一些学校的确存在语数教师挤占艺术、体育课的现象,特别是在学期末复习阶段、在中学这种情况尤其常见。于是在教学工作会上,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重申了“严格按照课程表开齐、开好课程”的规定,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
4.引导舆论
2014年6月,郑州市面向社会召开了义务教育质量健康指数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13年郑州市义务教育质量健康指数”综合评价监测结果。比如,郑州市2013年三年级学生睡眠时间逐年下降,但据统计数据显示,睡眠时间的减少不一定会带来学业成绩的提高。对于三年级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10小时的学生成绩最好,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的学生平均成绩显著低于睡眠时间多于8小时的学生。睡眠不足(少于7小时)的学生平均成绩最差。通过发布这样的数据与事实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区域业务层面的运用
业务部门在“体检”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既是体检过程的具体组织者,也是体检项目的参与者,还是对体检结果的观察者分析者。在对体检报告的运用中,尤其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1.翻译数据
每年拿到体检报告后,教研室首先要做一件事:翻译数据。一是翻译学校代码。区域的整体体检结果要呈报给局领导,而体检报告中都是以代码来标示学校,所以要汇总各校情况就要先把代码转换成学校名字。二是分类梳理。要想在区域报告中发现问题,掌握具体情况,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比如,按照城乡、办学规模、学校资源等不同类型分类,整理出不同项目的典型学校,以便得到更切合本区域需要的数据。做这些数据的翻译整理,剥离出更具体、更细致的体检情况,便于聚焦问题、做出区域层面的正确决策。
2.研读数据
体检检查出的是“病症”,但“药方”只能自己拿。比如,两个区都在“学生学习自信心”指数上表现偏低,这是病症,但是病因可能是不一样的,有可能是生源问题,有可能是教育环境问题,有可能是教育方法问题,还有可能这是个“误诊”。因此,要找到药方,只能先依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所以,作为业务部门就要引领各校读懂数据、分析数据、验证数据,才能找到病根治病。
3.追踪数据
追踪数据是体检后进行自我改进的重要步骤。项目组所给的数据是依据常模设计标准开展检测的,在检测过程中也是有一定的干扰因素的,呈现的数据是结果的表现。所以,拿到报告后,一是要追问:这些数据反映的问题根源在哪儿?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二是要比对:这个数据和平时我们掌握的情况吻合吗?三是要验证。对于和实际情况有出入的数据,就需要进行追踪式的验证。四是要联系。找到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运用联系促进质量的提升。
三、学校层面的运用
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既关注区域,更关注学校。以校为本的解读、改进的过程也是发展学校的过程。学校要提高质量,必须要有质量管理的意识,而健康体检促使学校形成校本化的自检系统。
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参与的对象是部分学生、相关教师、校长,但体检结果的运用主体可以更多元,且运用的重点各有不同。校長重在了解体检的整体表现情况,为改进教育策略、合理调配教师找依据;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可以根据各自分工,从学业、家庭环境、品德、资源支持等不同领域了解情况,为改进管理工作重点找依据;教研组长重在了解各班级的具体表现情况,为改进集体备课、校本教研找依据;班主任重在了解与学习相关背景因素中透露出的现象与问题,为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开展班级管理、开家长会找依据;任课教师重在了解具体学科的学业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找依据。这些主体都可以直接参与运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学生层面的反馈会,将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告知学生、家长,制定家庭层面、学生个人层面的改进方案,共同参与改进过程。
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是对教育内在价值的探索,是区域对形成高品质的教育质量的诉求,也是教育真正走向专业化的重要路径。对体检结果的运用,需要区域行政、区域业务、学校在“实践——反思”的道路上共同前行,为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玲.教育质量:内涵、评估及改进策略[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1).
2.姚林群,郭元祥.中小学学业质量标准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1).
3.项目组.“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介绍[J].基础教育课程,2009(07):49-52.
4.周世科.国内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概览[J].江苏教育研究,2012(06):58-63.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