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兵
“只有将GDP和绿色GDP、人均绿色GDP排名综合起来看,这些数据才有意义,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地方政府着力发展生态文明的切入点和抓手在哪里。”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一个重要的指标是GDP。然而,GDP并不能反映一个区域发展的全部面貌。
顧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唯GDP论的传统经济发展思路早该摒弃了,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这些也行不通了。那么,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评估一个区域的绿色发展?
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研究的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课题成果,或许会给当下许多地方执政者提供诸多借鉴与启发。
五个指标
6月23日,《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7年湖北卷)》的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领衔的“绿色GDP绩效评估课题组”为绿色发展理念贡献的一份地方样本。
据了解,《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7年湖北卷)》聚焦湖北,通过对湖北省17个地市州的抽样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以GDP、人均GDP、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指数五个指标,综合呈现了湖北17个地市州的发展样态。
“在2016年湖北省政协会议上,我代表项目组做了绿色GDP绩效评估的提案,被湖北省政协确立为重点提案,随后,该项目成为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亲自督办,现任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接力督办的重点提案。”为什么选择湖北省作为样本?在发布会上,欧阳康首先交代了课题背景。
作为湖北省政府支持的研究智库,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在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和数据方面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大量基层数据信息来源权威真实。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自2014年成立后不久,在欧阳康教授的倡议下,就迅速成立了绿色GDP绩效评估课题组,旨在探索一套相对完善的绿色发展绩效评估体系,并为之构建必要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才确立5个指标的绿色GDP绩效评估体系,5个指标的排名,可以为各地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抓手。”欧阳康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该报告以大量实证数据为基础,用5个分项指标和数据真实再现了湖北的绿色发展现状,为湖北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用客观数据、量化科学模型客观描述湖北各地的绿色发展现状,帮助政府决策人员等社会各界认清各地绿色发展现实,可以为各地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抓手。”欧阳康认为。
“该报告中数据测算涉及42个具体行业、52个具体的消耗指标,对测算结果进行反推,即可为各地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决策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报告执笔人赵泽林说,“针对17个地市州的不同情况,我们还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湖北省加速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据介绍,《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7年湖北卷)》通过构建3个一级指标、 11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45个分行业统计与评价的新型“二维矩阵型”绿色GDP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采集了湖北省17个市州2008到2015年间,42个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耗、环境损失、生态损耗等,共计496791个有效数据,采用课题组研发的“绿色发展大数据分析平台”,对2015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的绿色GDP绩效进行了测算和排名,分析了湖北省17个地市州2008至2015年绿色发展绩效的年度变化情况,并针对湖北省的绿色发展,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等6个层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绿色发展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指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9天之后,习近平以“哲欣”的笔名,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了评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评论指出,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写进十八大报告。绿色发展理念的轮廓逐渐清晰。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来到吕梁、忻州、太原等地考察调研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2017年湖北卷)》贡献了什么样的地方样本呢?该报告显示,相比2014年,湖北省17个地区在2015年的GDP、人均GDP、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增速分别为7.42%,6.81%,14.46%,14.21%,8.43%。其中的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指数三个绿色发展指标值,均超过了GDP、人均GDP的增幅。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值也从2014年的0.80增长到了0.84。
这表明,相比2014年,湖北省17个地区不仅GDP、人均GDP绝对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时,绿色发展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但也有部分地区GDP、人均GDP出现增幅减缓,且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指数出现同时停滞、下降的“放松”趋势。
课题组提醒,如此下去,这些地区的发展可能会拉低湖北省绿色发展绩效的整体表现。
报告还显示,上述17个地市州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指数三项指标升幅最大的前三名分别为:黄石地区的绿色GDP上升28.92%,人均绿色GDP上升26.47%,绿色发展指数上升27.94%;鄂州地区的绿色GDP上升21.15%,人均绿色GDP上升20.41%,绿色发展指数上升13.16%;恩施地区的绿色GDP上升21.74%,人均绿色GDP上升21.43%,绿色发展指数上升9.09%。
举例来说,荆州地区的人均绿色GDP排名与2014年持平,上升幅度为0,绿色发展指数下降5.26%。黄冈地区的人均绿色GDP排名与2014年持平,上升幅度为0,绿色發展指数下降5.00%。天门地区的绿色发展指数与2014年持平,上升幅度为0。
“只有将GDP和绿色GDP、人均绿色GDP排名综合起来看,这些数据才有意义,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地方政府着力发展生态文明的切入点和抓手在哪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宪春肯定了课题组将GDP、人均GDP、绿色GDP、人均绿色GDP、绿色发展指数5个指标综合考量的价值。
全国卷
“报告会启发相关学者构建新的经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这应该也是本报告的最大亮点,”欧阳康认为,以绿色GDP为核心,将绿色GDP引入国家视野,拓展了绿色GDP研究的应用范围,推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生态学、统计学等多学科发展。
“开展绿色GDP绩效评估是当前压实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发展的关键和重要政策抓手,已经时不我待,”欧阳康说,“各级政府必须用数据说话,将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层层压实,步步推进,才能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使中国在未来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
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最重要的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绿色,是发展的路径,更是发展的目标,这些理念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普遍共识。
当前,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做一个关于省级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课题,通过湖北试点,向全国辐射。” 欧阳康透露,“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已经确立,算法已得到论证,目前正在着手全国31个省份绿色发展情况的数据统计工作。”
据了解,涵盖全国各省份的“全国版”《中国绿色GDP绩效评估报告》将争取于今年年内择机推出,“全国版”将借鉴“湖北版”的经验,对大陆地区,除香港、台湾、澳门以外的31个省份绿色发展情况率先进行评估,并提出政策建议和理论参考,为各地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