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从事连环画数字出版工作的李华欣见面之前,我一直认为,连环画从当下种类繁多的图书市场上消失不足为奇,作为商品被市场淘汰,只能说明它已经不具备价值,过时了。
但在李华欣的办公室,我随手翻开一本连环画,很快就被吸引住了,精练的文字配上精致的画面,内容活灵活现。李华欣说这就是连环画的魅力所在。
在北京通州区的一家新华书店,我询问是否有连环画卖?女售货员很诧异,“很少有人问起过。”关于低龄儿童的读物,她向我推荐了一些国外绘本和漫画,书中图画也很漂亮,色彩丰富,但画法单一,人物造型过于夸张,很不真实。跟很多朋友交流之后我发现,這种国外风格的绘本或国内模仿而来的一些绘本,已是当下家长们的唯一选择。
而连环画(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叫它小人书或者小儿书)则几乎囊括了绘画艺术的所有画种和技法。一位连环画收藏玩家告诉我,连环画是艺术品,尤其是那些精品,更是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远非如今那些被称作“快消品”的漫画、绘本所能媲美。
但为何如今很难再见到连环画?除了受到融合了新媒体手段的“快消品”冲击之外,或许也和当下人们的浮躁心态有莫大关系。有多少家长在选书时会认真对比各类童书的内容?又有多少画家还在专注连环画画法与题材上的创新?
一位中年画家告诉我,创作连环画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连环画现在已经失去了市场,所以他们才不去创作连环画。可问题是缺少了创新产品的供应,消费者就会缺乏购买欲望,市场又从何而来呢?
这似乎是一个“死结”,该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