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西方的动物也是颇有慧根,可以大有作为的。
就拿古罗马人来说,受原始人“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他们不仅认为自然和自然现象拥有灵魂,甚至连器物也被赋予了自己的意识。
有了如此清奇的根骨,想得道成仙当然不难。无论天生还是人造,罗马人都会给它安上一个“神”的名称。例如是光是电是Super Man的部落主神朱庇特,以及花神玛亚。
但这种“神仙精怪,宁有种乎”的繁荣景象,后来被一个诞生于古罗马的宗教终结了。
那些真正见过耶稣的人,恐怕都没预想到,他宣扬的思想有一天会凝结成西方文化的内核。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时期,它的兴起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注解。
疆域辽阔的世界帝国,斯多葛学派极力宣扬的“世界大同”以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希腊神秘主义和东方宗教中不死学说的流行,犹太教创造出的人格化的神。
这些,都为基督教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普遍主义”是基督教的重要特征。这种思想源于古希腊,神学形式一般表现为:一神论、救赎论、上帝统治论。基督教成立时,社会上最流行的是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普罗提诺将柏拉图的最高思想称为上帝,并尊它为为“太一”,是宇宙万物的中心点,道德的永恒源泉,所有事物之间的坚固纽带。很明显,基督教塑造自己的上帝时,致敬了这位“太一”。
而斯多葛学派“世界大同”的梦想,无疑让基督教徒不满足于他们的神只能统管一个民族。犹太教时期,耶和华只是犹太人的神,并不否定其他民族的信仰;但基督教在创立时期就拼命否定其他偶像崇拜,竭力宣扬上帝是唯一的神。
《旧约》中耶和华只是对犹太人发出“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的命令,到了基督教这里则转变为了针对所有人。凡后来皈依基督教的信徒们都必须完全抛弃原有的信仰,与原来信奉的神割断联系。以柏拉图主义对上帝绝对性和神圣性的哲学辩论为依据,基督教最终成为了真正的“一神论”宗教。
在其发展过程中,上帝一度被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例如在神学家奥古斯丁那里,上帝不仅是独立于时空之外的永恒存在,也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命运的主宰者。
奥古斯丁
芸芸众生中,人是最幸运的,获得了和上帝一样的形象;因此人是唯一拥有灵魂,能得到拯救的被造物。
《圣经·创世纪》里宣称,在上帝创造的所有事物中,人独获恩宠,是他管理地球的代理人。用洪水淹没大地前,上帝曾对诺亚许诺“地球上所有动物都是供你驱使,为你服务的,我将它们赐予你。”
不过即使是受到青睐的人类,也绝没有修炼成神的可能。在西方,凡人的上限是圣人。
人尚且没有希望,遑论动物。
在万物有灵论看来,一花一叶皆有神性。大自然不是一种纯粹的事物,而是一种精神的载体。非基督教文化圈讲究众生平等,所以过去印第安人砍伐树木之前才需要虔诚祷告。
可是基督教却将人之外的自然仅仅看作一个客体,处于上帝的保护之外。人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能予取予求。
图为动物登上诺亚方舟的情形
正因为如此,基督教对东方的轮回说比较排斥。轮回是建立在人与动物都有灵魂的基础上的,并且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将自然非人格化的基督教徒很难接受这一点,他们无法想象一頭熊也有成为人的一天。
这种将人与自然分离的观点,可以说利弊共存。优势在于它能帮助人类用理智的眼光打量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人自我意识觉醒的前提。缺陷同样明显:对自然界缺少敬畏。
随着技术进步,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基督教也意识到自己理论中人与自然的部分需要修正。20世纪60年代正式崛起的生态神学便是基督教对生态问题的回应。历史学家怀特将圣弗朗西斯称为生态学家的“神圣祖先”。
弗朗西斯对基督教原本的“人类中心论”提出了挑战,认为上帝的所有创造物都是平等的。他将非人类的存在物称为兄弟姐妹,哪怕是一只弱小的蚂蚁,也与上帝存在直接的联系。因此人类必须对动物充满敬畏与爱心。
生态神学的论点对不对,在此不做评价。但它的出现对基督教的自我完善无疑是有利的。上帝的世界,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最后,回归到壹堆饭的问题。历史上西方的动物确实没什么修炼成精的机会,不过未来会不会出现很难说,毕竟它们现在已经争取到了相对平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基督教思想中的人与自然》,杨通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上帝与永恒法—论基督教神学中的普遍主义传统》,马德普,《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3.《西方基督教文化宽容与不宽容问题》,王加丰,《世界历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