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文君
话说学敏著《串雅》
从“串雅堂传承谱系”上看,赵学敏又名恕轩者,是第44代传人。即是说,从43代传人释净三法师、42代传人清沐法师、41代传人慧同法师、40代传人智开法师……一直上排过去,直到第一代大悲佛医开山祖师普六茹公主,还有整整43代传人呢。按每30年为一代计,传到陈锡铭这里,就已经有着1470余年的历史了。这位叫赵学敏又名恕轩的人,他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首先是由他系统地整理汇编了民间防病治病的成功经验、医技妙方,为后世传承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同时也是继李时珍之后,总结了明、清以来药物学发展成就的第一人,为我国的药物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是一位神话般的传奇人物。
有文史资料显示,赵学敏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1719年,经历清代雍正、乾隆、嘉庆三位皇帝。父亲当过盐官,任过小吏,晚年连得二子,分别取名学敏和学楷。父亲对两个儿子的前途曾有过打算:让长子学敏攻读四书五经,投身科举,继承父业。让次子学楷拜师学医,做一名以医技普救众生、悬壶济世的医生。可学敏对做官不感兴趣,与弟弟学楷一块儿攻起医道来,且志趣无穷。父亲见两个儿子对钻研医道情有独钟,如痴如醉,便在家中大院里开出了个“养素园”,专种各种药草,供他们学医识药(草)所用。
赵学敏学医研医,养成了一个“摘抄”的好习惯,凡是学到“意有所得处”,就动笔摘录,天长日久,他所摘录的文字材料多达数千卷。
到了中年,赵学敏已不满足于在“养素园”的所获,毅然走出家门,走进了民间。他到民间去访亲探友,向仆人、老妪、土人以及许许多多“辛勤劳碌的人”学习、请教,直到他80岁时,还在民间奔波着。
他是一位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凡事不搞个清楚明白决不罢休。比如有一种叫“三白草”又名“水又通”的中草药,有清利湿热、消炎解毒的功效,可对它的形状和颜色,古书上却说法不一。有的说三白草就是白叶有三瓣,有的说是因叶白、穗白、根须白而称“三白”。为搞清楚哪一种记载正确,赵学敏深入实地调查,渡过了曹娥江,终于找到了长在水里的三白草,与古书上的记载全都不同。所谓“三白草”,是一叶有三白,即梗白、筋白、叶尖白,不是白叶有三瓣,也不是叶白、穗白、根须白。从而纠正了古书上对三白草的误记。
赵学敏深入民间寻医问药,一天,他住在一家姓吴的家里,吴家有一个15岁的孩子,背部长出不少红瘰。有人说是“丹毒”,有人说是“蛇缠疮”。赵学敏则错误地认为,是上山砍柴被蚊虫叮咬所致,所以他在治疗上采用了将药膏涂抹于患部的办法,过了二、三天不但不见好转,反而发展成为化脓性炎症。再换上另一种药膏涂抹仍然无效。正当他束手无策之时,邻近住着的一位老大娘为他传授使用“翠羽草”(又名“孔雀花”),将翠羽草捣汁涂上,一夕立消,见了奇效。为此赵学敏大发感慨地说:“此草清热解毒,消瘀止血,有解火毒之效,民间有良方也!”
在深入民间的长期生活中,赵学敏向药农、草医请教,向铃医、走方医学习,向许许多多的人不耻下问,使他发现了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那便是: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医药大宝藏,却并未得到挖掘、开发、发展和利用,未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为此,他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他想,为什么肩背药箱,手持串铃、寒来暑往、一年年、一代代游乡串户的民间医生,为社会为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却长期被视为“小道”?为什么历朝历代在总结医药成果、编写医药典籍时,从不总结、记载这无以数计的铃医和走方医的方剂、医技和经验?赵学敏认为,这是历代官府的失误,这是历代朝政对铃医和走方医的不公,是对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不负责任。于是他下定决心,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将民间医药宝典、秘剂妙方,来一个广泛收集,并进行临床应用,取其精华,汇编成书,让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之为“小道”的串医、铃医、走方医、游医们的妙方绝技,登上大雅之堂,并且就将书名定名为《串雅全书》,以流传后世,世世代代造福于民。
有了目标就有了为之而努力奋斗的前进方向。正如著名诗人华楼的诗句所说:“道路一旦在眼前展开,前进的号角就会吹响,前进的旗帜就会呼啦啦迎风飘扬!”
为高质量编写好《串雅全书》,赵学敏不知拜访了多少民间名医,以争取有更多的仁人志士帮助他完成这一将千秋万代造福天下的惊世骇俗之大作。其中对他支持、帮助最大的,当数走方医赵柏云。赵柏云与赵学敏是同族人,他在治疗牙病、眼疾、虫病和点痣等方面经验丰富,方法獨特,堪称当世一绝。当他得知赵学敏要为民间医生著书立说,充当民间土单验方、民间名医绝技、民间药物大全、民间灵丹妙药、民间秘剂神方的集大成者,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做的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业,于是便以口授的方式,将自己学医、行医多年之所得,将自己的一切医技、方剂和秘方,毫无保留地全部献出。
有志者事竟成。
1759年,赵学敏完成了《串雅全书》的编写,并在内堂悬挂一匾,上书“串雅堂”。
当然,在距今258年前,赵学敏作为大悲佛医的第44代传人,为收集、整理、实验、精选、汇编这一工程浩瀚的《串雅全书》,究竟付出了多么大的精力,付出了怎样的辛苦,我们不得而知,但说他“始于千头万绪,拜于万户千家,行于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说他“个中执着,千回百折,百折不挠;伟大作为,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绝不为过。
是的,是工程浩瀚!——《串雅全书》分为《串雅内编》四卷、《串雅外编》四卷、《串雅补》五卷、《串雅拾遗》四卷、《串雅秘要》三卷,共计二十卷。除此,赵学敏还于1765年完成了《本草纲目拾遗》十卷。
功过自有评说。
其实,当地球在一刻不停地围绕着太阳旋转和自转,时间之河在疾速流淌的时候,一切无足轻重的让人看着多么耀眼的头衔或光环,正被冲刷得干干净净,只负载着那些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的名字,奔腾向前!
历史没有忘记赵学敏,人民没有忘记赵学敏。在中国医药界,至今人们公认赵学敏是继李时珍之后清代的一位杰出医药家。
赵学敏称之无愧!
结缘金刚阿阇黎
由大悲佛医的第44代掌门人赵学敏主编的《串雅全书》,确实是经典之作,传世宝典。《串雅内编》总结了走方医的“截、顶、串”三种治疗方法(即汗、吐、下三法),并给以高度评价,认为走方医的治疗方法“操持最神,而奏效甚捷”。赵学敏把走方医的用药特点归纳为“贱、验、便”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灵验至下咽即去病也;三曰便,山林僻邑仓卒即有也。”《串雅外编》介绍了民间的防病经验,集录了除蚤、灭虱、驱蝇、禁蚊、除臭虫等驱除害虫的措施。在当时以至于后来200多年里,人们对于流行病的传染媒介虽不十分清楚,但这些驱除害虫的措施,却起到了控制和消灭疾病传染的作用。《串雅外编》还汇集了民间的许多急救法。比如溺用骑牛、解药毒用防风、昏厥症用放血法等等,简便而又经济。除此,《串雅外编》还重点介绍了民间外治法的经验,比如针、灸、熏、贴、蒸、洗、熨、吸等等,这些方法都具有简便、经济、有效以及用药安全的特点,至今仍在广泛应用。
江山代有才人出。
大悲佛医的第45代掌门是释德存法师(1781年生),第46代掌门是释圆海法师(1817年生),第47代掌门是释明镜法师(1852年生),第48代掌门是释真慈法师(1889年生)。
这就有故事了。
第48代掌门是释真慈法师,释真慈法师是1889年生人,即是说,即便释真慈法师是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做的掌门,也已经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举起的是“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反对的是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的是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意义显而易见,但也的确使许多堪称“国粹”的东西遭受重创。
有着一千多年传承谱系的大悲佛医,就遭受到了空前的冲击甚至是毁坏。
毋庸讳言,中医与佛医在互补中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所释放的哲学光芒,源自于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思考,来自于对人的生命体精神意念(即心识)的独特研究。而佛医的哲学功能在医治“人心”所发出来的强大力量,则为中医哲学思想的建立,提供了精密的向度。因此,中医与佛医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用意识状态拯救人、塑造人、重生人,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路,注入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是不争的事实。正由于此,长期被官府、朝政视之为“小道”的串医、铃医、走方医和游医等民间医生以及他們精湛的妙方绝技,自从佛教和佛医传入中国,就浑然天成般在互补中结合,在结合中发展了。而大悲佛医作为民间中医药之一,发展到第44代掌门赵恕轩老先生手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是值得庆幸的事。不幸的是,大悲佛医发展到第48代掌门人释真慈上师手上,遇到了新文化运动,继而破旧立新,砸烂孔家店,毁佛扒庙,打倒一切牛鬼蛇神……释真慈上师与许多同释教者一样,沦落街头,一度流浪、行乞于八闽大地的榕城。
真慈上师是内蒙古科尔沁旗人,1889年3月生,1968年至1978年的10年间,当他行乞于福建榕城一带之时,已是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恰在这时,有一位叫陈玉金的青年,应征入伍从中原来到福州军区某部雷达团。陈玉金虽然不是佛教信徒,可他的父亲母亲信佛。心中常念“阿弥陀佛”的父母有着菩萨心肠,耳濡目染,自然陈玉金自幼也是心地善良之人。陈玉金所在的雷达团团部附近有个寺庙叫西禅寺,他第一次与真慈上师见面就是在西禅寺里。那时候社会物质极为匮乏,寺庙又正在惨遭破坏,真慈上师穿着破烂不堪,饿得面无血色,陈玉金对他很是心疼,于是送给他一双部队里发的解放鞋(后又陆续送了3双),还送给他11块钱让他改善生活。真慈上师什么不知道呀!那会儿陈玉金还是个战士,每月的津贴只有6块钱,每年才发两双解放鞋……
当然,那会儿陈玉金并不知道真慈上师的真实身份。凭着感觉,也许陈玉金只是觉得真慈上师不是凡人,但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真慈上师是大悲佛医的第48代掌门。
更让陈玉金想不到的是,他以及他未来的儿子,结缘这位金刚阿阇黎才刚刚开始。
1974年5月,陈玉金与来自老家的基层妇女干部杨女士在部队结婚。结婚的第二天,是听战友们说的,同时也是受了真慈上师的指点,新婚燕尔,他们便去了鼓山的涌泉寺,到那儿去求子了。当然,他们是满怀真诚上了香许了愿的,年轻人娶妻求子,人之常情嘛!其结果还真的灵验了,妻子怀上了。到了第二年的4月25日,就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请老人起了个大名叫锡铭。
锡铭是个好名字。
书中有解:锡字用于人名时,作动词用。通“赐”,即给予、赐给的意思。铭字用于人名时,有“牢记不忘”、“感谢、感恩”的意思。有道是:上天赐给我恩惠,我铭刻于心永不忘;别人赐给我恩惠,我铭心立报不迟疑。
由于锡铭的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后来父亲从部队转业回到老家,安排在乡、县企业管理部门工作),工作忙,顾不上照看他,他自幼基本上全是跟着他的老姥姥梁(允)氏长大的(中原一带称谓,老姥姥即是外婆的母亲)。这位梁(允)氏可是了得!她1904年生,安徽亳州人,与释真慈、释真文、闫宝良同为串雅堂的第48代传人。所不同的是,释真慈上师是掌门,释真文、闫宝良和她不是掌门,而是同代传人。
小锡铭的佛教大幻化坛城法启蒙老师,正是他的这位梁(允)氏老姥姥。
梁(允)氏老人家是在年轻时跟着她的父亲梁景贵学习的大悲佛医,而梁景贵老先生,则是大悲佛医的第47代传人。
原来小锡铭的老姥姥与释真慈上师是同门弟子呢!
且说到了1980年冬天的一天,已经5岁了的小锡铭,独自玩耍来到了一个离家很近的禾场里(农村的打麦场),刚下过雪,场里有大大小小七、八个麦秸垛,麦秸垛上和地面上都积着厚厚的一层雪,唯有一个麦秸垛上没有雪,并且那个没雪的麦秸垛的四周地面上也没有积雪。小锡铭觉得奇怪,于是便走了过去,发现那麦秸垛朝阳的一面往里有一个深深的洞,靠近了往里面一看,却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小锡铭虽然还未上学读书,可他已看过不少小人书。什么《哪吒闹海》呀,什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呀,等等。那么冷的天,小锡铭一看老人家穿着那么破烂单薄,睡在草窝里,顿生恻隐之心,便跑回家给老人家拿了些吃的。老人家在麦秸垛洞里,小锡铭在洞外,天真无邪的小锡铭突发奇想,问老人家:“你是神仙不?你是孙悟空不?你是……”
老人家回答说,他不是神仙,也不是悟空。
老人家一边回答着小锡铭的问话,一边从麦秸垛洞里递给他一截高粱杆儿,让他用粱杆儿抽打那麦秸垛边的石磙,结果奇迹发生了!(发生了什么奇迹?请读者谅解,天机不可泄露)小锡铭断定这位老人家是个神人,于是便仿照小人书上讲的故事礼节,喊一声“师父”,说:“您教给我本事吧!”
老人家说:“我教给你本事,你拿什么来供养我?”
小锡铭那时候那么小,当然还不懂得什么叫“供养”,但他隐隐约约觉得就是“给予”或“回报”的意思,他口袋里装着有二分钱的一枚硬币,于是便掏出来递过去说:“我只有这二分钱,给你行吗?”
老人家说:“我不要你的钱,我只要你给我发个誓,将来能否为我实现一个愿望?”
小锡铭说:“什么愿望,你说呀。”
老人家说:“我的愿望是建一个佛法僧三宝具足的道场(即建一个寺院)。”
小锡铭立马下跪,向老人家磕了三个响头,双手合十,煞有介事地发誓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为您老实现这个愿望!如我做不到,就让老猫猴子吃了我!”
老人家得意地笑了。
小锡铭哪里知道,这位“老人家”正是大悲佛医的第48代掌门释真慈上师,正是十来年前在南国榕城他的父亲陈玉金为其送鞋送钱的那位释真慈金刚阿阇黎!
如饥似渴陈锡铭
中国的汉字,中国汉语成语,实在太形象太诱人了。比如形容一个人对某些知识、技艺和事物的喜爱,形容那种要求很迫切的样子,就创造了一个成语,叫做“如饥似渴”。即:如同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般。
少年陈锡铭,青年陈锡铭,对《串雅全书》,对“串雅堂”里一切知识和技艺的渴求,常年如一日地钻研学习,刻苦用功,就达到了梦寐以求、如痴如醉、废寝忘食、如饥似渴的程度。
当代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说:“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是及格,而兴趣的结语则是出色。”由此可见,兴趣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
陈锡铭早在童年甚至幼年就对中医和佛医、对中医和佛医互补发展所形成的《串雅全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这要归功于他的老姥姥梁(允)氏。是老姥姥把他带大的。从他牙牙学语开始,老姥姥梁(允)氏向他灌输的就是《串雅全书》的内容、佛教音乐以及“阿弥陀佛”的念语。等他长大些、再长大些,老姥姥梁(允)氏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向他口授具体的方剂和技法了。老姥姥梁(允)氏是一位优秀的诱导师。经常借带他出诊之机,便从容易使他喜欢的技法入手,在他纯净的心灵里点燃起兴趣盎然的明灯。比如操作“扶阳养生罐”:点燃一支纸媒子,在罐中燃烧一下,眼疾手快,取出纸媒子,将那空罐“啪”地一下扣在“丹田”部位,肌肉便在罐中凸起,罐儿便牢牢“长”在了肚皮上,很是好玩。比如用脐轮圣火为患者治病:把巴掌大一块圆泥饼子中间抠出一个比铜钱大些的洞来,贴于患者的肚脐部位;把一个浸过中药水晾干过的纸筒插于露出肚脐的泥饼子空洞处,然后将纸筒点燃,内病外治,好不神奇!再比如为昏厥的患者喊魂:把脐轮圣火安插于肚脐部位点燃起隆隆火苗的同时,在被施救患者所在的院子里、房梁上、屋脊上、房前屋后,大门内外,大街小巷,十字路口……组织人疯狂般敲击锣鼓,以及瓶瓶罐罐,锅碗瓢盆,抓钩铁锨,笆斗子簸箕,簸箩筐子缸口……并以撕裂嗓门的叫喊声,呼唤着患者的名字:“魂归来兮!切莫远离!魂兮归来!家人迎你!”那场面隆重、庄严、热烈、神圣,每每总见奇迹!
陳锡铭后来一步步登上串雅堂的高门,梁(允)氏虽然只是为其做了佛教大幻化坛城法的启蒙,却十分重要。正如诗人华楼在他的《给恩师》诗中所写:“聪明发醇于先师。”
真正使陈锡铭成长为串雅堂栋梁的,当然是真慈上师了。
君子口中无戏言。
自从陈锡铭五岁那年向真慈上师跪地磕了三个响头,发誓等长大了一定要为真慈上师实现其建一个寺院的愿望,那“事儿”就越加奇巧得不可思议了。
真慈上师1980年从南国榕城来到中原之地,来到了当年曾给过他鞋子和些许银子钱儿的解放军战士陈玉金的老家,倒也不足为奇。人家那是感恩而来嘛!尽管两手空空,拿不出什么物质的东西报答他的恩人,但“心报”也不失为一种“回报”呀。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也。陈玉金年仅五岁的儿子小锡铭大冬天在落满积雪的庄稼场里与真慈上师相见,在双方互不相知对方是何许人也的情况下,小锡铭竟向真慈上师磕头行礼,发誓许愿,自此小锡铭遵照真慈上师的指令,瞒着家人常给其拿了馍菜来吃,真慈上师开始在一间废弃的破牛屋里悄悄向小锡铭传授《串雅全书》以及《甘·丹珠尔》,事部、行部25类灌顶,瑜伽及无上瑜伽部52类灌顶,金刚蔓54类灌顶,《纳唐诸法》灌顶,《时轮金刚》灌顶,大威德、密集金刚、喜金刚、胜乐金刚等灌顶的法要、心髓……即使到了1984年,因父母工作调动,陈锡铭随父母进城到城里读书走了,直到读初中,真慈上师仍住在乡下的那间废弃牛屋里,陈锡铭每每一到星期天或节假日,仍常去真慈上师那里求教。即便在真慈上师后来去了川渝之地,一走几年,陈锡铭仍牢记师父的教导,勤学苦练,从未中断。
勤学苦练出真功。
举例为证:时轮镜像法(又名“他心通”),是大悲传承的72绝技之一。什么意思?就是你想问啥,你在心中想好了,不要说出口来,首先用“筶杯”打筶,就把你想要问的“问题”,拿一个写有许多“问题”同时也写有你要问的“问题”的字板,扣在与其相符的格盘上,然后你抽上一个数,到远在几十米开外甚至更远处,把你抽到的那个数交给陈锡铭,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他不仅知道你心里想问的是什么“问题”,并且以诗的语言,给你一个满意的解答!
2017年4月16日,在深入对陈锡铭进行采访那天,为亲自验证这一“绝技”的真实性,我做了尝试,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否则,也就不再会有我写《串雅堂传奇》的这个选题了。
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时轮镜像法每项一百种情况,6400首诗,每首诗有16句、12句、10句、8句、6句、4句长短不一。作为大悲传承72绝技之一的“时轮镜像法”,要达到“他心通”之境界,“心灵感应”是一回事儿,科学一时解释不了的东西不一定就是迷信,但要把那6400首解题诗背下来,并且要达到烂熟于心、见数答题、张口即到,那“功夫”实在并非一日之功,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取中间数,平均每首按10句8句、每句按7个字,总字数约在44万字至35万字之间!
关于心领神悟、心有灵犀、心诚则灵、心灵感应方面的词汇,可谓多多。我想我们的先人们之所以创造出这么多美妙词语,自有其妙不可言的道理在里面。在中国历史上与“心灵感应”有关的传奇和神话不少,伟人毛泽东用兵如有神、总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出神入化之举,则是举世共知的史实。
看来“心灵感应”应与迷信无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陈锡铭就读于一所重点高级中学。他在努力学习、备战高考的同时,对《串雅全书》,对中医、佛医的钻研从未中断。18岁的他可谓是春风得意,学有所成。刻苦读书,备战高考,他是班里的高才生;钻研串雅,大悲传承,他已练就一身真功。
一天,他正做功,突然“心灵感应”告诉他,师父已从川渝归来,正在东南方向不远处的一座寺院里等着他呢。他立即前往寻找、拜见师父,果然在法华寺里,他见到了真慈上师!
这就进一步验证了诗人华楼的那句名言: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传奇和神话!
继位年轻新掌门
从释真慈上师1968年与陈锡铭的父亲陈玉金在南国榕城相遇相知,到释真慈上师1974年5月指点陈玉金夫妇到涌泉寺诚心求子;从梁(允)氏自陈锡铭的幼年和童年就对其进行佛教大幻化坛城法的启蒙,到陈锡铭五岁时就向释真慈上师发誓许下宏愿;从释真慈上师远走川渝多年陈锡铭矢志不渝练就一身真功,到释真慈上师从川渝归来陈锡铭立马有了感应……这一切的一切,传奇,怪异,更像神话。
2001年,释真慈上师已是112岁高龄的老者。虽说出家人视死如归,他还是要把大悲佛医的第49代金刚阿阇黎(掌门人)明确下来,以便大悲传承。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有了合适人选,那便是他的得意弟子陈锡铭。
释真慈金刚阿阇黎选定陈锡铭来做大悲佛医第49代掌门人,实在是决策英明选准了人。这时候的陈锡铭,不仅仅是善始善终、常年坚持学习、刻苦用功、大悲传承学得一身真功夫,他1994年考入郑州大学法律系,1998年大学毕业后,仍一心师从真慈上师,已是学有所成的佼佼者,是释真慈上师六百余弟子中的大明星。释真慈上师选定他,陈锡铭受之无愧,实至名归。
虽然大悲佛医的第48代传承人有释真慈、释真文、梁(允)氏和闫宝良四人,但“掌门人”只有一位,那便是释真慈金刚阿阇黎。——在大悲传承中,谁拥有“传世舍利子”,谁拥有“金刚铃和杵”,谁拥有“全套《串雅全书》”以及“《甘·丹珠尔》”的“口授传承”,“事部、行部”的“25类灌顶”,“金刚蔓灌顶”,“大威德、密集金刚、喜金刚、胜乐金刚”等“灌顶的法要、心髓的法本”,谁才是掌门人。
所谓“灌顶”,梵语的意译,原为古印度帝王即位的仪式。佛教密宗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阇黎位时,必须先经本师以水或醍醐洒头顶。灌谓“灌持”,表示诸佛的护念、慈悲。顶谓“头顶”,代表佛门的崇高。“灌顶”的梵文写法为“Abhiseka(阿毗晒噶)”,有“驱散”及“注入”之含意,也可以翻译为“授权”。
总之,串雅堂大悲传承第48代释真慈金刚阿阇黎授予他的得意弟子陈锡铭为第49代金刚阿阇黎,那仪式举办得非常庄严、非常神圣。
2001年4月初8日傍晚19时,授权仪式在山东省长清县孝里铺西北村闫宝良家中隆重举行,虽只有6人参加的仪式,其程序一项不减,其气氛庄严肃穆,其情感热烈奔放,说隆重绝不夸张:开坛城,供上祖师牌位,供养水、香、花、灯、荼、饭食、法螺、铃、杵,以及坛城图、笏板、五方令旗旗斗、千年铜镜(法镜)、上师法印等,然后大众三拜,共同念诵《宝鼎赞》:
宝鼎爇茗香,
普遍十方,
虔诚奉献法中王,
端为世界祝和平,
地久天长,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念诵“净三业真言”,大悲咒加持净水,洒净,结界。大悲宗坛开坛仪轨:恭请千千龙天护法(大众一拜);万万金刚药叉降临坛城(大众一拜);恭请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降临坛城(大众一拜);恭请大悲开山祖师(大众一拜);恭请历代祖上师法驾降临坛城(大众一拜);恭请28位天将监坛护法(大众一拜)。
拜毕,释真慈上师念诵《上师灌顶经》,用宝瓶为陈锡铭灌顶,水灌、法器灌、宝剑灌、杵灌、铃灌、弓箭灌、智慧灌、光明灌、内密灌、法本灌等等,仅灌顶就多达几十项呢!(涉及汉传金刚乘内密奥义就不一一罗列了)
灌顶毕,释真慈上师以大悲佛医第48代掌门人的名义,将象征着掌门之位的金刚铃、杵、法本、传世舍利子、特别是《串雅全书》的第四、五函秘本,一齐授予陈锡铭这位年轻有为、有位的第49代金刚阿阇黎(其他法本释真慈上师已分别在1992年至1994年授予了陈锡铭)。
授予毕,大家共诵《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回向偈》二至十一略)
诵毕,九拜送圣,众弟子参拜第48代、第49代掌门。
参加人员:释真慈、陈锡铭、闫宝良、闫宝忠、陈苓、邵玉华。
仪式结束及时通知释真文、梁(允)氏,以及大悲传承的600余全体弟子。
旧历2005年6月18日夜,门内传恩师(即释真慈金刚阿阇黎)虹化归西,享年116岁。所幸在这年春天(旧历三月初八),陈锡铭许给为释真慈上师建一座寺院的宏愿,已经破土动工。
大悲佛医第49代金刚阿阇黎,26岁即位,30岁动工复建塔中寺,年轻正有为,任重而道远!
梦里引他到故园
荣任第49代金刚阿阇黎,陈锡铭重任在身不敢懈怠。其中有一件事儿,他时刻都在心中念叨着,那便是他童年时就为师父许下的那个宏愿。
可要建一座寺院谈何容易!场地呢?资金呢?技术呢?
又一次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梦里引他到故园,一座寺院平地起!!
2004年秋天的一天夜里,陈锡铭做了一个梦,使他五岁时发誓要为释真慈上师建一座寺院的誓言变成了现实。
他梦见了什么呢?
梦中,陈锡铭觉得他去了花木兰广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征战英姿塑像就矗立在那里。诗人华楼曾以《我在木兰征战英姿塑像前站定》为题写道:
我在木兰征战英姿塑像前站定,
有如进入了境地,
听到了一种呼声!
虽然,
那种叫做“战争”的东西
早已离去,
但是,
从木兰征战的英姿,
仍可以让人想象到,
战马的嘶鸣,
英雄的威风!
当然,诗写得很长,就摘抄这一小段吧。
陈锡铭是读过这首诗的,所以他在梦中也想起了诗人华楼的这首诗,觉得挺逗,诗人的想象力就是强。他认为一般人看到这尊木兰塑像,是想象不到“战马的嘶鸣,英雄的威风”的,好像大家都很忙,顾不上想象。
梦中,陈锡铭觉得好像已经到了天快黑下来了的时候,一位老太太在木兰塑像下喊住了他,让他赶紧为她叫上一辆出租车,送她回家。兴许是天色已晚的缘故,别说出租轿车,连辆出租三轮也没有。似又起了风,天要下雨的样子。他很着急,那位老太太也很着急。他问老太太家在哪里?老太太说不远,就在北边,过了陇海铁路,一会儿就可走到,在郑庄东地里。天晚了,眼看着又要变天,陈锡铭对老太太说:“我背着送你回家好吗?”老太太不仅没推辞,还连声说着“好好好,那就谢谢你了”,陈锡铭一弯腰,老太太就顺势上肩了。陈锡铭背起老太太就往北走去,不一会儿就过了陇海铁路线,不一会儿就按着老太太的指点来到了郑庄东地里,只见一片灯火辉煌,烛光闪耀,香火旺盛,佛乐悦耳,诵经有声,仔细看来,楼堂瓦舍,雕梁画栋,却原来是一座寺院。再仔细看看,老太太已不见踪影,呈现于陈锡铭眼前的,是一尊观音大菩萨!
陈锡铭从梦中醒来,只觉得这梦做得蹊跷。待天明亲去郑庄东地一看,果然有几间老屋里敬着香火,仔细问过方知,此乃一座古老寺院之处,始建于隋开皇元年秋(公元581年)。时年三皇姑接杨坚密旨离开凤凰山,过谯郡经一日来到梁郡黄河边,见黄河泛滥,灾民饥寒,困苦不堪,又有瘟疫流行。三皇姑修奏章快马到京都大兴城(今西安)禀报皇兄,杨坚即差人传旨,命三皇姑大悲法师为钦差,督地方官员开仓赈济灾民,救黎庶于水火。三皇姑大悲法师一边放粮施粥,一边大施汤药为灾民治疗瘟疫。至腊月初八瘟疫制止,灾民得以活命。三皇姑遂在距黄河南60里许的粮食库驻锡地就地建寺。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皇帝赐给一枚舍利,塔中寺自此开基,距今已1415年。
然而,这座古老的寺院,久经朝代更迭,历史沉浮,加之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当陈锡铭顺着他的梦中所示找到塔中寺旧址,基本上已是荡然无存。
观世音菩萨托梦给我,让我找到了塔中寺旧址,岂不正是让我在这里重建塔中寺,还释真慈上师梦寐以求的宏愿嘛!陈锡铭心中这么想了,于是便向释真慈上师作了汇报,经考证批准,便一边筹措资金,一边动工建设。复建时间:2006年春。建成时间:2016年秋。历时10年,總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
历经十载建一座寺院,如果有的是钱,有的是古建筑施工队,有的是设计师、造价师、雕塑师、雕刻师、绘画师和土木工程师,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而时年31岁的陈锡铭复建塔中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怎么讲?起步没有一分钱,全部靠借款。后来本门弟子发心,这才陆陆续续步入了边筹款边施工的“常态”。土地要算征,没有建筑队,没有设计师、造价师、雕塑师、雕刻师、绘画师和土木工程师,就只有包括陈锡铭在内的三个人,他领着一位叫赵昌文、一位叫张自坤的两位农民干。赵昌文64岁,张自坤65岁,两位农民均是信佛居士。为了省钱,从设计、造价,到雕塑、雕刻、绘画和土木工程,全凭陈锡铭的想象干。当然他是聪明人,自会到一些名寺去看看,自会在学习了名寺名院的基础上,再根据当地的特点,增添些“创新性”内容。
开工大吉。
刚一破土动工,就挖掘出了一块石碑,碑文清晰可鉴:
立施地文契
吴绍岳将自己东南地一段,情愿施与马牧集北七里塔中寺为香火供地,共9顷49亩,坐在吴家先茔之北,寺周四至分明,施地契存照。
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十九日
虽然,这是一通为感谢施地与塔中寺者吴绍岳所立的石碑,为塔中寺所立。施,给予也。例如施财,例如施舍,多出于怜悯或积德思想,把财物送给穷人或寺庙。即是说,有一位叫吴绍岳的人,于乾隆五十六年将自家东南地的田地共计9顷49亩,施与塔中寺为香火供地了。9顷49亩,旧制,1顷是100亩,这位叫吴绍岳的人,一次就无偿给塔中寺近千亩的香火供地,可见其慷慨大义之气,亦可见当时塔中寺之规模。
在复建塔中寺的十年里,实可谓十年艰辛,十年悲苦,但陈锡铭和他的两位助手,并不觉得艰辛和悲苦,而是乐在其中,每天都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佛心在身,有如神助。陈锡铭别说没学过古建筑学,连接触也不曾有过,连现代建筑也不曾接触过,他竟然一边钻研一边施工,一步步建起了富丽堂皇的天王殿、慈云殿、东戒坛、金刚乘殿、祖师殿……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他对佛像雕塑原本是一无所知,也是一边钻研一边雕塑来完成的。像天王殿主供的弥勒佛、倒坐观音和四大天王,像慈云殿供奉的三世佛(燃灯佛、释迦佛和弥勒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以及木雕5.743米高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万手万眼大白伞盖菩萨、文殊菩萨、准提菩萨,二楼祖师殿供奉的各宗祖师像24尊,全是他和弟子们的心血之作,心诚之作,造化之作!
据知情者介绍:这建筑面积虽然仅仅只有3500平方米,由陈锡铭等历时十年精心复建的塔中寺,仅从节俭的方面说,当为中国古今寺院复建的一个奇迹。如果是请人设计请人建设,请人雕、塑、刻、画的话,同等规模,至少也要再增加两千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方可完成!
写到这里,不由使我想起一首《还愿》歌中的歌词:
许你一个愿
必须去还
未来
不太遥远
是的,“不太遥远”:陈锡铭为师父释真慈上师还了一个愿,从五岁许愿到2016年塔中寺复建完成,满打满算,共用时36年。
——啊,36年!
求真务实创伟业
陈锡铭旧历2001年4月初8日即位大悲佛医第49代金刚阿阇黎,从2006年3月起,为复建塔中寺又用了10年时间。如果这么算,在这十五、六年里他好像只做了复建塔中寺一件事。
其实不然。
2001年在陈锡铭接任第49代掌门时,串雅堂推出的风火神针系列有两种,雷火系列有两种,膏药系列有12种。上师虽然在全国有600余弟子,但大悲佛医传承仅有山东长清一个“串雅堂门店”。在他接任后的十五年里,新推出雷火系列之脐轮圣火灸31种,元寸灸4种,奇针绿色减肥疗法,昆仑藏域泥灸10种,扎西摩尼十五味六通灸,贡却摩尼十九味绿色熏蒸,扶阳养生罐,藏王蓝甘露新葫芦罐疗法,藏医骨疗熥疗法,奇针20秒颈椎袪疼法,雷火系列之脐轮圣火治疗肝病串雅堂四大内病外治绝技:脐轮圣火灸、引毒丹、五脏安神丹、肩膀扣盅疗法。面向全国免费培训串雅堂学员(弟子)1300余人。面向全国新增开设串雅堂门店60余家。在商标专利保护方面,2009年11月21日成功申请“塔中寺”商标,2014年10月29日成功申请“保健雷火神针灸”专利一种,2015年12月21日成功申请“串雅堂”商标,2016年9月7日成功申请“上师塔院”、“不老草”和“养素园”商标3个。所获得的荣誉:2016年6月28日,陈锡铭被辽宁省铁岭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评为 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昌图大悲传承雷火神针》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底(实际下文认定时间为2017年1月20日),《串雅堂》商标被山东省济南市商务局认定为“济南老字号”。
怎么样?十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可真够大的!陈锡铭这位串雅堂的第49代金刚阿阇黎可真够牛的!
这并不是说大悲佛医的第48代、47代等上数一代代的掌门就不行了,就缺乏开拓、创新、进取心了,而是由于陈锡铭赶上了一个崭新的“新时代”。
举例来说吧。
比如,进入了新世纪时,陈锡铭建立了“串雅堂网站”和“微信推广平台”,串雅堂的产品,串雅堂的服务,串雅堂的宗旨,串雅堂的许诺,串雅堂一切以人为本、一心向善、为民造福、真诚奉献的绝技、高招、义举和具体方案,只是那么用手指一点的工夫,就可传遍全中国、全世界。可让家喻户晓,路人皆知。莫说古老的过去,久远的先前,即便是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十几、二十几年前,有再大的本领再好的方案也是无法做到的。
当然,这也与陈锡铭受过高等教育有关。尽管他读的是郑州大学法律系,学识一旦进入高知之境界,如诗如画,腹中有书气自华,“诗、书、画同源”是也。
楼堂馆所,摊点店铺。——串雅堂所以叫“堂”,与戏楼、武馆、会所、酒店、当铺是一个道理,例如同仁堂、同济堂,就是两家著名的大药房、大药店。单独说这个“堂”字,就是个名称而已,并无别义。
在陈锡铭接任第49代掌门的十五、六年来,之所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关键的关键,还在于串雅堂里有绝技,出高招。正如一则药品广告的广告语所言:患者那可是“不看广告看疗效!”
关于串雅堂为患者治病出“绝活”、有“高招”的例子,可就多了。在这里,仅举串雅堂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几个例子——
旧历2013年六月初一,虞城县郑集乡李楼村23岁的李女士,因病前来就诊时,全身抽搐,身不由己。她是从一家医院里输着氧拉来的。为其施治,用的是大悲13针,一个小时后患者面色红润、声音响亮地走了。李女士初六来店里说,她初一那天看过回家后大呕大泻,初二方止。大睡两天两夜,醒来精神很好,康复如常。为表示感谢,六月十五上午,李女士与家人一块儿送来锦旗一面,并放2000响鞭炮一盘,惊动很多路人。
王女士,27岁,家住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新辉花园二号楼。旧历2014年10月26日,她是听说串雅堂嘉祥门店的“雷火神针”疗效好,很传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来调理身体的。她的症状是血压偏低,经常头晕,身体乏力,虚胖,站上一会儿就能累得不行,并且还有妇科的宫颈糜烂等症。她曾在山东嘉祥县协和医院做过微创手术也没见好。她的腰疼病也很厉害。多种疾病缠身,她很是痛苦,很是烦恼。她到了串雅堂嘉祥门店,从2014年6月26日第一次用雷火神针给她治疗,到2016年5月18日(均为旧历),共做了三个疗程,使她的体重从177斤降至120斤,身上的所有病症全没有了。凡是认识她的人都说,她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太神奇了!
2013年7月1日,虞城县城郊乡郑庄村的张女士,经某医院妇产科做彩超诊断为:左侧附件50×48mm的囊肿,轮廓清晰,壁薄,后方回声增强;左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2013年7月3日来串雅堂虞城门店诊治,施无影针一次,用雷火神针灸了一个月。同年8月6日再去那家医院复诊,医生问她:“你动过手术吗?为啥囊肿没有了?”患者如实相告,医生连连称奇!
例子不胜枚举。
陈锡铭是一位求真务实的人,这是没得说的。
啥叫“求真务实”?简单来说,就是要求真实的,不要虚假的。陈锡铭之所以能在十五、六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他的“求真务实”精神和美德有關。是的,求真务实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美德,是对所从事事业的真心热爱和精益求精。试想,一个不会开车的人能把他叫“司机”吗?同理,一个没有治病救人医术的人自然也就不配“医生”的称谓。古今中外一切成大事业者,无一不是“求真”的痴迷者,“务实”的实在人。
当然,陈锡铭绝不可能例外。
累累硕果年复年
在中国的历代名医中,扁鹊三兄弟的故事颇耐人寻味。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在当时是被朝上朝下都尊为“神医”的名医。一次,魏文王问他:“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回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为最差。”文王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是他事先铲除了病因,所以没什么名气。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些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了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常把病危之人起死回生,所以就都认为我医术高超,我的名气就大了,甚至响遍全国。”
扁鹊说得有理。
是啊,扁鹊的大哥能够帮助人们防患于未然,本事才最大呀。扁鹊的二哥能够帮助人们免受小病变大病之苦,也了不得呀。可人们却偏偏只认能够“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扁鹊,实在是在认识上有着严重的偏见。应该说三兄弟都很厉害,都了不起才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防患未然(事前控制)、杜微慎防(事中控制)、力挽狂澜(事后控制),都是十分重要、非常了得的大能耐!
串雅堂十几年来大悲传承、精心推出的雷火系列之脐轮圣火灸31种、元寸灸4种、奇针绿色减肥疗法、昆仑藏域泥灸10种、扎西摩尼十五味六通灸、贡却摩尼十九味绿色熏蒸、扶阳养生罐、藏王蓝甘露新葫芦罐疗法、藏医骨疗熥疗法、奇针20秒颈椎祛疼法、雷火系列之脐轮圣火灸治疗肝病串雅堂的四大内病外治绝技:脐轮圣火灸、引毒丹、五脏安神丹、肩膀扣盅疗法等,可以说是集预防、早治和抢救于一家的绝佳之“堂”。堂,正也,例如堂堂正正;堂,庄严大方也,例如仪表堂堂;堂,阵容或力量强大也,例如堂堂之阵……串雅堂走的是一条正直、庄严的大俗大雅之道,因此它必然会不断得以发展,不断强大。
当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到来,传承久远的中医学科,却被某些人粗暴地断定为“中医无科学”,顶多只能算是一种“经验”。佛医则更被某些人视之为“迷信”。串雅堂的那些疗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陈锡铭沉入中医药科学的大海,将实践经验上升至理论的层面,开始撰写论文。2015年4月和5月,他的论文《华佗药物神针治疗晚期肝癌临床观察》(与于北晗合著)、《华佗药物神针治疗肝病初探》(与邵玉华、孙权合著),先后分别发表在由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健康之路》杂志和国家正式科技期刊《医学信息》杂志的4月号、5月号上。他的另一篇论文《黑膏药在中风病恢复期42例中的效果分析》,发表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上。
以他的论文《华佗药物神针治肝病初探》为例:
病毒性肝炎为常见肝病,多因各类肝炎病毒引起,严重影响肝脏功能,病程发展还可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等疾病。西医治疗疗效显著,但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为提升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我们循证既往资料,提出华佗药物神针这一疗法,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院;参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知情同意;治疗未脱离。
1.2一般资料纳入符合上述标准患者188例:男女比例131:57;年龄(5~71)岁,平均(42.7±13.5)岁;病程1~17年,平均(5.3±1.8)年;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其他肝炎比例9:168:11。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4例,一般信息大体一致。
1.3方法
1.3.1观察组行华佗药物神针治疗。患者仰卧,以针座固定药针于神阙穴,点燃药针,至自然熄灭。药针以黄裱纸经特殊加工并刷药晾晒而成,甲戊型肝炎应用华佗甲戊康神针1—3号(药物包括麝香、车前等)、乙型肝炎应用华佗乙肝康神针4—8号(药物包括麝香、栀子等)、丙型肝炎应用华佗丙肝康神针12—14号(药物包括麝香、虎杖等)、发展至肝硬化腹水者应用华佗腹水消神针9—11号(药物包括麝香、枳壳等),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另行华佗血灵粉(药物包括云南白药、仙鹤草等)冲服,3g/次,3次/d。药物神针治疗2~3d一次,15次1疗程,持续3~4疗程。
1.3.2对照组行常规疗法,肌注干扰素,静注甘利欣、人血白蛋白等,口服肝泰乐等。
1.4统计项目统计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乏力、肝区不适、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参考模糊视觉评分方案,统计患者主观感受,以评分下降3分及以上为改善。统计患者肝功能指标。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按(x±s)表示,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按n(%)表示,对比行x?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两组治疗后各症状及体征均有一定改变,且观察组乏力及肝区不适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n(%)]
组别 n 乏力 肝区不适 消化道症状
观察组 94 83(88.3) 84(89.4) 89(94.7)
对照组 94 71(75.5) 73(77.7) 86(91.5)
x? 5.17 4.67 0.74
p 0.02 0.03 0.39
2.2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对比指出疗前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则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x±s)
组别(n) ALT(U/L) AST(U/L) TbiL(?mol/L) Alb
观察组(94)
治疗前 119.7±35.1 60.3±19.3 44.7±17.1 34.4±6.1
治疗后 41.8±12.1a 29.2±10.5a 19.3±9.2a 48.0±5.3a
對照组(94)
治疗前 116.2±31.0 62.1±16.8 42.1±15.5 34.7±5.3
治疗后 73.2±15.8ab 43.3±12.8ab 31.8±12.2ab 39.2±6.1ab
注:a表示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b表示与观察组治疗后相比,p>0.05。
3、 讨论
目前病毒性肝炎治疗以西医抗病毒为主,虽有较为确切的疗效,但亦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如干扰素可能导致骨髓抑制等。
既往有研究指出中医疗法有助于降低乙肝治疗不良反应,提示中医在肝病治疗上具备较佳应用前景。中医认为气机不宜是肝病主要病机,百病源于郁而诸郁责于肝,因此观察组用药首选肝经用药,辅以部分化瘀解毒良药,如丹参等,药理学作用确切,可能具备较佳的理论疗效,然而传统中药用药方案或须熬制,或须针刺,或须烧烫,均有一定局限性,故本研究参考雷火灸方案,自拟出药物神针疗法,使药物不与患者直接接触,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同时肝功能各指标较对照组亦有明显提升。
除选药合理外,我们认为华佗药物神针的疗效机制还与其用药途径有关。神阙穴为中医“经络之汇海”,而经络为血气在人体中运行的主要通道,直接将人体各组织器官联系为一个整体。同时肚脐周围血管分布特殊,通过燃烧方式,使药物经神阙穴被人体吸收后,较少通过肝脏被破坏,因此药物能够通过经络直达病所,排除病邪并发挥作用。
总之,本研究能够证明华佗药物神针对病毒性肝炎具备较佳的近期疗效。
陈锡铭的这篇论文2015年4月在《健康之路》杂志发表后,当年还被评为优秀论文。同时按有关规定,并给予国家级I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10分的奖励。
其实早在2010年5月,鉴于陈锡铭在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经中国国际医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严格审核后,就决定授予他“教授”的职称了,并在同年参加了中国国际医师协会专业技术资格的认证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其个人业绩及所提供的相关材料,经协会专家委员会初审和复审一致通过,为他颁发了主任中医师证书,证书编号为CIPPA2010XXXX042501。
奉献爱心暖人间
一般寺院的生存来源是门票、香火等,有的寺院还会有些庙产,比如禅茶、灵骨塔等,塔中寺因复建竣工时间较短(去年才竣工),且一边建设一边筹备,其艰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串雅堂虽为“老字号”商标,开展的培训也以公益为主,自陈锡铭接任第49代掌门的十多年来,全国开设了那么多门店,通过网站和微信平台,还招收并免费培训了那么多学员弟子,加上不少患者因为串雅堂的出奇疗效而成为学员弟子,有的还进而成为入室弟子,一千三百多人的学员弟子队伍,可谓“浩浩荡荡”。人多力量大,店多结缘广嘛!但是,串雅堂仍在创建基业阶段,还有许多基础设施需要投资,还在继续研发新产品,开设新门店。在经济上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却常年如一日地一直在为慈善事业捐赠善款,在向急需关心急需帮助的人伸出温暖之手,向社会奉献着爱心。
2008年4月,陈锡铭得知住在塔中寺附近的村民郭家柱家里十分困难,便做出为他家盖房的决定。郭家柱是十几年前从山东来到虞城的,全家四口人,住在三间很小很旧的破房子里,仅靠他一人在工厂里打工的700元工钱过日子。当陈锡铭阿阇黎深入了解郭家柱家里的真实情况时,郭家柱打工的工厂里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了,别说房子漏雨没钱修,就连家里的吃饭也成了问题。陈锡铭是个善于换位思考的人。他就想,假如郭家柱家里的困难放在自己身上,自己会怎么想?如果长期得不到社会上好心人的救助,他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得不到温暖,看不到希望。陈锡铭很为郭家柱和他的家人难过。于是他决定帮人帮到底,除临时为郭家柱家提供些生活所需外,筹集资金,帮郭家柱家新建住房和院落,彻底解决他全家人住的问题。五月一日至六日,在陈锡铭金刚阿阇黎的具体指挥下,塔中寺筹资5.3万元,为郭家新盖起四间大瓦房,并为其垒好了院墙,盖好了大门,使郭家人乔迁新居。
也是在2008年五月份,四川汶川大地震,塔中寺正在复建施工中,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向灾区人民奉献了爱心,仅陈锡铭个人就捐款千元。
自2008年以来,串雅堂还先后为7名有志学子开展了助学活动,每年为每位学生捐资助学1000元,直到大学毕业。他们分别是:2011年毕业于虞城县高级中学、同年考入北京检察官学院的赵轩轩;16岁就读于虞城县晨光中学的蔡文文;17岁就读于虞城县高级中学二年级的潘星池;13岁就读于济南市外国语中学初一·一班的孔洋……为保护孩子们的“隐私权”,仅公开以上四位同学的名字(因时间关系,没与另三位同学取得联系,以征得他们的同意)。如今,赵轩轩同学早已从北京检察官学院毕业,留在北京工作了。7位接受资助的同学,每人每年1000元,全部资助到大学毕业,到目前为止,已资助资金6万余元了。
为表彰陈锡铭热心助学的先进事迹,2011年6月1日,河南省商丘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评他为商丘市“春蕾计划优秀资助人”
眾生是父母,父母若受苦,舍我其谁?
串雅堂面向社会开展的扶贫济困活动,经常、具体、广泛而又深入。
比如,2009年1月21日,串雅堂济南扶贫济困小组深入山东省平阴县下属的几个乡村扶贫,一次性就捐献棉被24条、军大衣3件、感冒止咳药50盒、馍头18包、食油21桶、方便面24箱、大米24袋、念佛机70个,价值总计5739元。
2009年元月21日,与串雅堂济南扶贫济困小组同时开展活动的还有:
串雅堂河南范县扶贫济困小组,共捐善款(包括现金和扶贫物资折价)7461元;
串雅堂山东平阴县扶贫济困小组,共捐善款(包括现金和扶贫物资折价)3978.5元;
串雅堂广西凤山县扶贫济困小组,共捐善款(包括现金和扶贫物资折价)3442.45元;
……
自2007年以来,陈锡铭金刚阿阇黎还以他个人的名义,每年为串雅堂学员店每店免费提供三套脐轮圣火灸,用于无偿为群众调理身体。10年来,共免费送脐轮圣火灸1000多套,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许多年来,在奉献爱心、为支援灾区捐款的名单里,在全国劳动模范王泽林创办的孤儿院“爱心捐助记事”里,在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和谐一家亲》的大书里……陈锡铭阿阇黎和由他掌门的串雅堂、塔中寺的名字,可谓随处可见,声名远播。
几天前,在我与陈锡铭金刚阿阇黎的一次通话中,当谈到中央正在全国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陈锡铭说出的一番话让我感动。他说:“且不说本届中央和中央政府反腐、深改和军改的力度有多么大,抓得多么‘精准,多么人心所向。仅一个‘精准扶贫行动,就足以证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本届中央和中央政府,是一个真心为民服务的好中央,好政府!”
当问到他的最大理想最大愿望是什么?他说:“赶上了这么一个好时代,有了这样一个好中央,好政府,我真是打内心里感到高兴。我的最大理想最大愿望是,爱国爱民,造福众生。等将来有条件了,我要创办一所免费吃住、免费疗养、直到免费为其养老送终、一切全免而又文明卫生、环境优美、护理一流的养老院,以回报社会和人民!”
陈锡铭阿阇黎的这一宏愿,实在是美好至极,令人向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定会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祝福他!
责任编辑/彭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