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下翻转课堂的有效设计和实施

2017-07-07 11:23何丽玲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动机翻转课堂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国内在学术上对其研究也呈现出井喷态势。目前人们对在中国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实施翻转课堂的成效仍有不同看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为框架,从微观视角对翻转课堂进行分析,探讨翻转课堂在激发学习动机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我国实施翻转课堂的现实意义,以期对翻转课堂的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 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和形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由哈佛大学的马祖尔及其教学团队所创立的同侪教学模式。2000年,美国莫琳·拉赫、格伦·普拉特在其论文中介绍他们在所教授的课程中采用的翻转教学模式,但他们并没有明确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同年,韦斯利·贝克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的论文中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模型。从2000年秋季开始,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翻转课堂创设必要的条件,强调翻转学习的技术特征。2007年,伯格曼和萨姆斯两位高中化学教师为了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尝试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获得教学改革的成功,使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美国基础教育逐渐流行起来,许多中小学教师开始将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应用于自己所承担的课程中。2011年萨尔曼·可汗利用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 Tube”共享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并成立了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使翻转课堂这种旨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关注[1]。

虽然受到极大的关注,但作为新生事物,翻转课堂仍未有严格的教育学上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描述操作程序和学习过程的方式来阐释翻转课堂,对其内涵的解读也呈现出多样性。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描述,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课前自主观看学习视频内容,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2]。翻转课堂被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翻转。首先,是教学流程的翻转。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在课后做作业,以完成对知识的内化;而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环节移到课前,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转到课堂上进行,使传统教学中“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顺序转变为“课前学习+课堂探究”。其次,是师生角色的转变。翻转课堂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角色,教师由原来的课堂语言霸权,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他们可以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步调开展学习。再次,是教学视频取代传统的纸质教材成为教学的重要学习资源。在翻转课堂,教师将学习内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通过媒体播放器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吸收。最后,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翻转课堂强调主动学习、同侪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总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流程,重组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时间,使学习活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二、自我决定理论对翻转课堂的影响

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种目标发展的心理倾向或动力。西方心理学对动机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研究成果丰富,因为研究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和派别。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该理论假设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天生具有追求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倾向,努力应对各种挑战以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3]。自我决定理论从动机角度解释人类自主行为的本质,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自主行为的影响,是动机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发展[4]。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我决定理论已经成为最完善的动机理论之一,已经得到多个实证研究的验证。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自我调节行为是一个连续体,因此与其他动机理论不同,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任何学习动机都是无动机到外部动机再到内部动机的延伸。从无动机到内部动机之间则是不同状态的外部动机。无动机是指个体缺乏行动的意愿,看不到行动的价值,觉得无能力完成或是对行动的结果不抱有期待。内部动机体现了人类积极的倾向性,是高度自主的动机类型,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外部动机是指个体从事某种行为是因为其导致的可分离的结果所引起的动机,在压力或奖励条件下,行动受到外部因素的严格控制和调节,是最不自主的外部动机。摄入调节是指个体在乎、但并不完全接受外部的规则和要求,只有行为与个体自尊或自我价值密切相关时,个体才会采取行动。认同调节是指个体认识到某种行为对于自己的意义,其在行动过程中不会感受到压力和受控制的自觉的行为。整合调节是指个体明确外部的某种价值,并将其同化为自身价值的一部分,是最具有自主性的外部动机[3-4]。外在调节和摄入调节是个体更多地迫于外界压力而行动,被认为是自主性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内在积极的倾向性,因此处于动机连续体上的不同类型的外部动机可以通过内化,即个体将外部的规则和要求转换为自身的价值或用于调节个体自身行为,使个体对自我调节变得越来越自主。自主是指个体能感知到做出的行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是由自我来决定的,即个体的行为是自愿的且能够自我调控的。如果社会环境支持并促进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那么人類的动机和天性就会得到积极的发展,内部动机得以激发并保持,外部动机可以实现内化[3-4]。

三、自我决定理论下翻转课堂的教学价值与实施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内部动机的增强以及外部动机的内化都与三个基本需要息息相关。自主感是内部动机产生以及外部动机内化的关键因素。个体只有处在一个可以自由选择、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不受外界束缚的环境中,自主需要得到满足时,才可以增强内部动机或对外在规则进行有效的整合。翻转课堂提供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环境,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学生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课前,学生自主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方式,自主调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进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反复观看视频学习的内容。虽然知识传授仍由教师通过视频完成,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想法,与教师或同伴交流,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成为学习的主体。Pass & Wayne的研究表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能让学生产生自主感[5]。而伴随自主感产生的则是胜任感,Abeysekera & Dawson指出学生在主动构建知识时所产生的胜任感是最强的[6]。此外,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答疑,协助其完成作业,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做作业,即知识内化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向他人求助的情况。因此,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在课前完成、课堂做作业的教学方式不仅解放了教师在课堂上用于讲解知识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进行知识内化阶段对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胜任感。如果学生对某项活动具有较强的胜任感,则更有意愿参与其中。归属感是外部动机内化的重要因素。当个体体验到对团体或重要他人的高度归属感时,就更容易对外在规则进行整合,自愿地内化其价值。

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重要他人,如父母、教师、同学等的影响,如果学习环境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就会自觉地接受、内化教师的要求,使其成为自身价值的一部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在翻转课堂,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多的互动,教师可以在课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在线指导,也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层次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师生之间的亲密程度。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翻转课堂通过对课内、课外教学活动安排的重新分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而师生角色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处于一种能够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到学习的自主感和成就感,并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关注与帮助,就会通过自我调节,将外部因素整合成为自我价值的一部分,使动机内化,进而获得与内部动机高度整合的动机激发状态,对学习充满信心,对学习行为更投入、更持久。翻转课堂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如潘炳超[7]、祁芸等[8]表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的参与度。

内部动机是一种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具有内部动机的人对学习抱有极大的热情。Deci和Rayan认为虽然内部动机是个体的一种内在的积极倾向性,但这种积极倾向性只有在面对具有挑战性、新颖的活动时才可以保持。从严格意义来说,大部分人自儿童期以后,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责任,学习都已不再是出于满足自身兴趣爱好的内在需要,而是出于外在的因素[3]。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部动机并非唯一的对学习产生积极作用的动机类型,外部动机同样可以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不同类型的外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会有差异。自主程度高的外部动机类型,如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也可以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高度内化了的整合调节,虽然是由外部因素而产生的动机,但个体已经将认同的价值和规则转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可以自主调节自身的行为,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与内部动机有相似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外部动机整合内化的观点上来说,实施翻转课堂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中国,学校教育仍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所有学生必须按照同一方式、同一进度进行学习。莫闲、袁媛认为,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大,缺乏自主感和能力感;在受控制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效率不高[9]。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是以应试为主,在应试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免受惩罚,不辜负父母,或是为了升学或将来就业的需要,属于外部学习动机类型中的外在调节或摄入调节。外在调节和摄入调节都属于受控性动机,一旦外部压力结束,学习行为随即消失。所以很多人到了大学阶段,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这一现象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没有内化,所以学习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坚持。因此,在我国实施翻转课堂,可以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主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促进学习外部动机的内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现代社会的新生代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又非常热衷,学校教育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翻转课堂正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因此,翻转课堂为我们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学,2014(11).

[2]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 Ryan Richard & Deci Edward 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

[4] 王婷婷,龐维国.自我决定理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11).

[5] Pass,Michael & Wayne A Neu.Student Effort:The Influence of Relatedness,Competence and Autonomy [J].Academy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2014(18).

[6] Abeysekera,Lakmal & Dawson,Phillip.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load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definition,rational and a call for research[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2015(34).

[7] 潘炳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

[8] 祁芸,张士辉,段金菊.基于元平台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

[9] 莫闲,袁媛.大学生学习动机整合状态的调查研究[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1).

[作者:何丽玲(1977-),女,广西扶绥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动机翻转课堂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拖延行为:动机与时间取向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