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球
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安全规章制度等六个方面是校园安全教育的重点。我国现阶段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就是由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中安全的教育缺失造成的,现阶段,校园安全文化创设应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任何意外事故的发生,都来源于共同作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人的行为是由人的意识控制的,人的行为在某些程度上也会促进这种不安全状态的产生,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学校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校园基础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中的不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作为教育的一个部门,就要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更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例如: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方法,通过有意识地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如说板报宣传、辩论讨论、专题讲座、现场演习等都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大部分学校都在学校的宣传栏设置了“防震”知识专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观看和学习宣传栏中的内容,就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样就能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践中,学校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对科学的方法的运用,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建立心理咨詢机构,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力度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要跟上,积极推进心理育人工程,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校园安全教育也包括心理安全建设,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些学校对心理安全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而且频频发生的意外事故中也包含了一些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而出现的问题,因此,各个学校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地引进心理教育方面的人才,大力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一些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现阶段的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思想、安全思想的培养,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积极地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保持健康良好的成长状态。可以通过建立“预测、排查、干预、跟踪”这样的干预机制,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除心理困惑,降低心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三、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虽然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可是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网络,就会受网络上的一些消极、不健康的观点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技术,根据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通过网络这个宣传载体,让学生通过对网络的运用,增强自身的心理安全意识。
举个例子来说,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不法分子会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通过诈骗、宣传不健康思想等方式来诱骗学生,由于学生的好奇心普遍比较强,信息甄别能力比较弱,遇到不法分子的诱骗时,就很容易受到影响。学校要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从而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
总而言之,学校在开展校园防范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宣传,还要通过完善学校的安全宣传制度,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降低学生的犯罪可能性。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合理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安全素养,自觉地抵制不健康的思想。
(作者单位:江苏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