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支持体系对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的影响

2017-07-07 13:54刘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留守儿童

摘要:留守儿童是当前我国特殊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社会产物,也影响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留守儿童现在存在着亲子依恋缺失、社交孤独、学习动机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心理健康各个方面的发展。在积极心理学倡导下的心理资本理论提出了留守儿童发展新的角度,可以一定程度补偿亲子依恋缺失、增加人际交往、强化学习动机。笔者认为,现阶段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建立起留守儿童支持体系,可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提升学业。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资本 学校支持体系

随着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成为这一时期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单方或双方因为经济需要外出打工,和父母长期分离,而由其他监护人代为照顾的人群。据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中提出,目前中国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几乎占了整个农村儿童的37.7%[1]。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认为留守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心理资本最初是在经济学中提出的概念,即是指个体在成长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能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品质。心理资本的要素包括希望、乐观、韧性和自我效能感[2]。潜在的心理资本包括两种,一种是事务型心理资本,一种是人际型心理资本,前者包括奋发进取、坚韧顽强、乐观希望、自信勇敢,后者包括包容宽恕、谦虚诚恳、感恩奉献、尊敬礼让。心理资本可以影响个体的成长过程,包括心理健康方面、学习效果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社会适应方面等。

以前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但笔者本次从辩证的角度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辩证的视角下可以看到留守儿童虽因情感缺失造成心理问题,但他们仍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有学者研究表明,心理资本是行为改变中的一个重要因素[3]。学校支持体系可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能培养希望、乐观的品质,增强心理弹性等积极能力,帮助留守儿童积极健康地成长。

一、留守儿童现存问题

1.亲子依恋缺失,情感支持缺位

亲子依恋是童年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4],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始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主要是早期生活经验中缺少父母关爱,造成早年的亲子依恋缺失,即使部分留守儿童接受了其他的抚养者,但是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仍然会存在很大问题,出现不同层次的焦虑和烦恼,对成人充满惧怕、怀疑,甚至会形成反抗情绪。主要抚养者在照顾留守儿童时,往往关注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而忽视孩子情感方面的支持力度,许多留守儿童在家中常常会变得性格霸道、自私冷漠,丝毫不顾及对长辈的敬畏,导致了留守儿童与主要抚养者的情感危机。又因生活中缺少正向情感力量的支持,部分留守儿童会表现出胆小怕事、自闭、焦躁、自暴自弃等现象。

2.社交孤立,人际交往冲突

每当留守儿童生活中、群体活动中常出现某些不恰当行为,如产生攻击性行为、捣乱、不合群、迟到、扰乱纪律等行为,部分老师、社会人士就会把这些孩子的问题“标签化”,认为是由于家庭因素,如父母亲情缺失、监管不力等原因。留守儿童常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同时也常使留守儿童成为被带着“偏光镜”的群体,在生活中、学校里都会让他们不断地受到不平等对待。

由于生长环境缺少来自亲代的鼓励和安慰,当遇到人际交往问题时缺少参照体系,会无处倾诉,产生失落感,甚至会受到同伴群体的排斥,这些会使留守儿童在与人相处时,时常会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偶会表现为自卑、不合群、孤独、压抑、委屈、恐惧、害怕、不善言语,且易与同伴产生间隙,较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甚至更多时候由于自卑情结,他们是主动掩藏自己,不希望被外界关注。

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怀多半地体现为单向和不对称性,如果仅仅是学校教师单方面地对留守儿童施以教育关怀,一方面体验不到关怀反馈,另一方面短时间内未必可以见到成效;另外在教育方面,留守儿童家长忽视了家校联系,单凭学校教师的单方面教育关怀,支持的力度不够,仍会造成师生群体间不和谐以及其他矛盾。

3.学习困惑导致成就动机较低

目前外界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结果评价反馈欠妥,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果不理想,即使出现积极的学习方式也得不到正强化,从而导致学习后劲不足,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不明确,对学习产生各种各样的畏难情绪,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甚至还有些儿童会产生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

由于缺少来自家庭的监督,大多数留守儿童都缺少成体系、较为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学校教师虽关注他们的学习,但监督力度上仍然不够,学习结果不理想。长时间的不理想状态,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对学习的习得性无助,对学习产生沮丧和绝望情绪,因而他们在学习方面对自己要求不高,非常不愿意再学习,甚至早早就荒废了学业。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发展

1.心理资本要素补偿亲子依恋缺失

部分留守儿童个体并没有出现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反而表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拥有保护效应的“类状态”积极心理能力。“类状态”可以让留守儿童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自信程度,提升儿童的智力,增强积极情绪,有益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相当于高自我效能感。而高自我效能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留守儿童出現负面情绪的可能性。

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在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中起到调节作用,那些品性开朗、时刻拥有希望的儿童即使出现突发事件,如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环境变化、应急类事件,他们也会改变不良认知结构,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问题,不会随着环境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初衷,给予更多的成熟性的处理方式,更能主动掌握主观幸福感,这部分学生能够与父母、主要抚养者之间的关系融洽。希望乐观的品质能够提升留守儿童与亲人和环境的融洽程度。

强心理任性的留守儿童面对逆境、挫折、不利的情境,仍能够产生积极和发展的适应状态,能够使自己的状态恢复到最初或者比之前更好。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比一般儿童更强。这部分留守儿童能拥有更加强大的复原能量,抱一颗感恩之心,坦然面对各种生活变故和各种挫折性事件,给自己的内心带来的失落、缺失,他们依然能从容的、有效的处理。

2.人际型心理资本补偿社交缺失

拥有包容宽恕态度的留守儿童在面对身边的人,能用正能量处于人际交往中的优势地位。正能量的包容宽恕往往可以通过传递去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用宽容的态度转变狭隘的想法,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能够真正地从容开阔、处变不惊。包容宽恕可以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正能量。

部分留守儿童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用谦虚诚恳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学习上的同伴。诚恳是对待人和事物基本的态度,往往能通过诚恳体现一个人待人接物的基本修养。学生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骄傲浮夸会导致友谊的沉没,反之可以增加留守儿童与周边同学的友谊质量。拥有谦虚诚恳品质的留守儿童能够提升友谊质量。

魏军锋发现拥有感恩之心的留守儿童能够更加理解父母的初衷,理解自己的主要抚养者的劳累,理解周边同学朋友的做法[5],因此能够常怀主观幸福感,对社会施以更多的回馈之心,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拥有这样心理资本的留守儿童能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反馈给广大的社会群体。常怀感恩之心的留守儿童成长成才后常有奉献社会、回馈社会之心,做感恩社会之事。

3.事务型心理资本提升学习力

学习过程会经历进步、倒退、挫折、停滞不前的“高原现象”。学习的每个时期都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支撑,保持学习动机、克服学习中遭遇的各种问题,坚韧顽强的品质才能成就学业。拥有奋发进取、坚韧顽强心理资本的留守儿童往往更能在学习中坚定信念,克服阻碍。

自信勇敢、积极乐观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心理资本,能够促使留守儿童个体对学习中的逆境处之泰然,心胸豁达,更能够激发出对学习的热情,保持学习力长久不衰,不惧怕困难和阻碍。

三、学校支持体系对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的影响

1.家校社模式弥补亲子依恋缺失

留守儿童是发展成长中的个体,因此可塑性较强,不能简单地定性,而要思索其成长变化的无数种可能性,不要单项地用问题模式对待,而是用教育预防模式。开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同伴互助为中心,以社会支持为保障的四维一体的支持体系,大环境协调一致,产生共力,给予对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成长的多方面关注。社会各界的经济支持、物质支持、情感支持可以一定程度填补留守儿童亲情依恋的缺失,增加来自社会的正向关注程度,创建较为成熟的“留守儿童之家”,增强留守儿童亲情转移程度,替代性满足情感寄托与支持;学校要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平台,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同伴关系等的关注程度,减小留守儿童受忽视的现状,广泛招募积极向上、充满爱心的“支教老师”“爱心老师”“志愿者教师”“心理健康老师”,增加必要的社会师资力量,同时也增加学校的教学活力;减少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频率,增加父母与留守儿童的必要联系,增加提醒机制,减少留守儿童的社会孤独感,同时增加必要的家校反馈联系机制。家校社网络连接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缺失,把情感支持由父母角度转向社会角度,从而提升留守儿童对社会各界的感恩之心。

2.互动平台提升人际型心理资本

除了常规的教学工作及实践外,学校要提供更多的学生人际交往活动的互助平台和机会,增加留守儿童除学习以外的其他活动,如素质拓展训练、同伴竞技比赛、合作学习平台、学生团体活动、兴趣小组、互动游戏、心理剧、发展性心理咨询、预防性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团体辅导等,较大程度上丰富留守儿童的在校期间的课余生活。面对活动任务,留守儿童要了解同伴需求,理解同伴想法,学会与同伴相处,增加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同时学习对待同学需要谦虚谨慎,诚恳待人,不能刻意隐瞒问题,对待同伴缺点需要包容宽容,团结合作才能互利共赢,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启动师生互动环节,能够增进师生情感,实现师生互动。分享活动过程与活动期间的收获,从活动体验中不断获得成长。

3.计划教育提高事务型心理资本

(1)计划模式提高坚毅品质

心理资本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压力的缓冲剂[6],可以调整学生的心理的各项指标和提升主观幸福感。因而,对留守儿童学业期待,提升学生心理资本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中的积极行为,产生较为理想的学习结果。对不同层次的留守儿童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实现学习方面的两个成效,一是内部成效,即留守儿童随着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的逐一实现,内心不断要求进步,充分挖掘自己潜能,增强自己的自信,提升面对问题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二是外部成效,通过体系化的计划教学模式的开发探索,反复强化学习中的正向表现,强化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帮助留守儿童能从初始状态导向目标状态,也加强过程性点播,增强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能力。切实转型学校教育模式,提高留守儿童的面对问题能力,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

(2)期望模式提高乐观品质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更多增加积极期望的反馈机制,通过期望效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充分利用,发掘留守儿童内心对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在学习过程中以留守儿童这个主体为中心,强调留守儿童主体去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多次尝试并成功解决问题,及时反馈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提升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问题的能力,以此来提升留守儿童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真正多方位、多角度、正向地积极评价学生,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更浓郁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增加留守儿童乐观自信的心理资本,转变留守儿童的行为模式,真正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少荣.发挥留守儿童主体作用,彰显留守儿童人生价值[J].广西教育,2016(3).

[2] Luthans, F.B.,Avolio,B.J.,Avey,J.B.and Norman,S.M.(2007)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Personnel Psychology,60.

[3] Caldwell,S.D.,Herold,D.M.and Fedor,D.B.(2004)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Organizational Change,Individual Differences,and Changes in Person-Environment Fit:A Cross-Level Study.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9.

[4] 范麗恒,赵文德,牛晶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依恋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

[5] 魏军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3).

[6] Laura Riolli,Victor Savicki,Joseph Richards.Psychological Capital as a Buffer to Student Stress[J].Psychology.2012.

[作者:刘红(1985-),女,贵州金沙人,遵义师范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留守儿童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