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潮中的冷思考

2017-07-07 17:49黄伟
新体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跑友马拉松赛事

黄伟

曾几何时,在我国,马拉松已经从小众运动成为全民健身运动,其发展速度之快,参与人群之多,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一热潮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需要人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以推动这项运动科学健康持续全面的发展。

为此,本刊专门设立了这个专题,邀请相关专家,从多个角度谈谈看法,也希望借此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火爆马拉松 引领健身潮

新体育:近几年,中国民间马拉松如火如荼,你们怎么认知与定位?

杜兆才:马拉松能从单调枯燥的運动项目,演变成时尚快乐的全民健身运动,呈井喷之势,这是几年前我们都不敢想象的。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举办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马拉松比赛至少328场,今年很可能突破400场,上道人数280万,这还不包括数倍没能抽上签的跑友。跑团、跑步训练营如雨后春笋,诸多现代科技器材遍地开花。马拉松做大了体育产业的平台。

梁松利:马拉松在实施国家全民健身战略中开了个好头。几年前,这个特殊项目还孤掌难鸣。而今,已远远超越以前曾经出现过的呼拉圈热与平板支撑潮。

胡新民:诞生于1981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早期是国内独一无二的马拉松赛事,最初的几届比赛仅有几个国家一二百名专业运动员参加。声势与气势,规模与影响绝对是今非昔比。马拉松能这么火,有个重要因素,跑步是最不受条件限制的运动项目之一。

新体育:中国田径协会怎么面对这样的运动热潮?

杜兆才:中国田径协会的责任与义务,就是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科学健康持续全面发展。里约奥运会前夕,协会将马拉松的日常管理和赛事组织从一个竞赛部门剥离出来,抽调10个人组建全国马拉松委员会,重点从以往的奥运争光计划为主调整为奥运争光与全民健身并重。

田协还与清华大学合作,着手开展中国大马拉松体量的测算与评估,深入研究市场与经济,探讨如何促进竞技水平的提升。从2015年起,我们调整了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入门资格,由报田协审批改为协会注册,放宽赛事准入条件,以充分激活社会资源,激发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放开举办权之后,地方政府、社会各界与中国田协的联系纽带更为紧密,形成了三种新的合作形式:一,与中国田协共办,这种比赛去年有120多场;二,比赛在中国田协注册,接受指导与监督;三,在相关政策法规的范围内,由市场运作,自由发挥,以保护创意。

为推进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田协今年启动“我要跑奥运”系列活动,从大陆地区公开选拔男、女大众选手各一名,2020年去东京参加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男女各一名替补队员也将参加国家队集训备战,另有男女各3人作为助威团,一同前往东京。每逢世锦赛、亚运会等国际大赛都照此办理。今年8月的伦敦世锦赛名额已经落实,门槛是男子2小时19分,女子2小时45分。民间草根有机会直接进入奥运殿堂,必将进一步扩大奥运会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胡新民:4月21日,中国田径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合办、智美体育集团运营的“奔跑中国”系列马拉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比赛由央视5频道全程直播,赛事节目制作以马拉松赛为载体,全面展示马拉松的文化内涵和办赛城市风采。各城市马拉松品牌将在“奔跑中国”的同一主题下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精品赛事,这对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具有“领跑者”的意义。

讲究科学 防止跑偏

新体育:井喷式发展中遇到过什么瓶颈或障碍吗?

杜兆才:对赛事如何加强监管成为一门新课题。现在,不少赛事运营公司在商业化运营方面已有一定经验与资源,但在组织赛事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方面还需不断学习与提高,如有的出现较大面积交通堵塞,某些赛事个别人猝死,还未能杜绝抢跑、蹭跑、替跑等不良现象,这与专业要求和大众期望还有距离。供需严重脱节和组织水平尚不到位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毕竟我们总体还处在初级阶段。

新体育:梁导,你现在还是竞走全国少年万米纪录保持者,从事马拉松也有20年,想请你从专业角度,谈谈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类似负面问题。

梁松利:我想强调,马拉松是超长距离跑,是挑战人体极限的运动项目。参与者一定要讲究科学,严肃对待,防止跑偏,避免悲剧与意外的发生。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负责。我们曾经多次看到,现场有晕倒的,有坐躺在地,眼睛发直,身上没有反应的,还不时耳闻猝死,太让人痛心。功底不够,准备不足,强超人体极限,违背客观规律。建议有关部门要给跑友讲深讲透,帮其掌握营养学常识和预防伤病手段,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新体育:胡老师,你在大学工作多年,与年轻人接触多,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胡新民:当年北体大田径系设有中长跑项目组,部分学生经过系统训练后,参加过全国马拉松冠军赛和锦标赛,但人数不多,水平为中上。从当时的小众项目变身大众项目,需要有个过程。我认为,各城市办赛的定位很重要,是竞技性的,还是大众性的,或者两者兼顾?定位不同,办赛思路也不同。今年5月28日举办的奔跑中国──红色之旅遵义国际半程马拉松和6月18日举办的奔跑中国──红色之旅延安国际半程马拉松,办赛定位是大众参与,既没有设立赛事奖金,也没有邀请专业选手。赛事圆满完成,社会反响很好。

重大事故 尽力避免

新体育:梁导,你主持的奥星俱乐部成立20多年来参赛无数,至今还是零事故,你是怎样做到的呢?你认为广大跑友该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训练和比赛?

梁松利:某些损伤不能完全杜绝,但重大事故一定尽全力避免。赛前要有严格的体检,严控全年参赛次数。全力跑一场全马后,各种能力的恢复和储备需要一段时间,最长的可能要一个月。周春秀鼎盛时期一年最多也就参加四五场,而现在有人动辄一年十来场,令人吃惊。初生牛犊不怕虎,但真的被虎缠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带着疲劳甚至伤病勉强参赛,达不到应有效果,还不如不参加。参加全马人体都会透支,体内存储的钙钾等微量元素很容易丢失,造成骨骼肌负担加重,血乳酸、肌酸等基本指标也发生变化,相当多的跑友往往后程没劲甚至跑不下来,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光靠精神力量是撑不下来的。

现在热衷马拉松的跑友大多为中层和白领,其中绝大多数人青少年时代没有机会接受专门训练。现在跑马拉松,需要补课,循序渐进,夯实基础。我建议跑友每周至少练习7—10小时,连续训练至少一年以上。不光是练跑,还要全面锻炼,以支撑完善肌肉与心血管系统。技术上,通过专业指导员与正规训练营的辅导,争取练就节能、省力、适合自己特点的技术。

但再怎么练,很难完全避免伤病,这是一种考验。长期达不到欲望值,动力会逐步消退,又是一种考验。单调动作造成怠倦,更是一种考验。跑友们应有心理准备。我反对未成年人跑全马,他们可以从跑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接力起步。有了这个基础,20岁以前可适量参加半马,逐渐过渡到跑全马。30岁,最多35岁以后,不宜再去追求成绩。从根本上避免事故,一定要在思想上建起一道堤坝:跑马拉松,为健康快乐。

冲击奥运 门槛很高

新体育:现在大众选手终于有机会直通奥运殿堂,好多人磨拳擦掌,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杜兆才:这里的“大众选手”,定义是没有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过的运动员,退役运动员将不在选拔范围内。对极少数有条件有机会冲击奥运殿堂大门的大众选手来说,量力而行,精心准备,到时勇敢接受祖国人民的挑选,就是成功,就是荣誉。对绝大多数跑友来说,摆正位置,不改初心,达到健康快乐目的就成。奥林匹克精神是参与和取胜同样重要。

梁松利:马拉松早在1896年就成为第一届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00多年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男女马拉松世界纪录分别为2小时2分57秒和2小时15分25秒,男子平均跑速每秒5米72,每100米段落相当于17秒48,这需要有相当的速度储备和速度耐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赋和前期训练基础,取决于从小接受系统严格训练的程度。跑友如想在短短几年内完成赶超,显然不太现实,也没必要。大众选手中有人能代表国家去征战奥运,与世界各国高手同场竞技,只要跑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安全完成比赛,不管结果如何,就是胜利。

一分为二 看待“淘金”

新体育:现在有一批非洲黑人选手长年围着中国马拉松赛线路图来“淘金”,你们怎么看?

梁松利: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人在马拉松方面有天赋。来华“淘金”的不少是留学生,许多在国内只是二三流水平,但在我们的赛事中就冒尖了。在法律和赛事规程允许、本人自愿的前提下,他们参赛挣奖金,并不是件坏事。我们有些刚兴办的赛事也需要通过这一渠道亮出拿得出手的成绩,给赛会助兴,给主办地添彩,还能带动队伍的跑速。

胡新民:在马拉松方面,非洲选手水平普遍较高,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大量邀请外籍精英涌入我国,这对国内专业选手的参赛积极性是非常大的冲击。目前国内较高水平的比赛都设有高额名次奖和破赛会纪录奖,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还给出场费,有的运动员一场比赛下来,可以有数十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吸引力非常大。如果很多赛事都由外籍精英包揽,我们本土的选手还能有什么积极性?田协意识到这一点后,已经制定并在不断完善相关规定,限制承办城市邀请外籍选手的数量及名次奖金标准,同时加大国内选手参赛的优惠条件。

杜兆才:根据国际田联要求,中国田协也为普及马拉松赛事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比如金标赛事对参加的国家数量有要求。但不否认,有的城市为了追求国际化,舍得花钱请优秀外籍运动员,这也没什么不合法。但我想强调,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就没必要花那个钱费那个事了,请个别的就可以了,效果同样不错。我们一定要以本土队员为主,重在大众的参与和体验。

良性循环 健康发展

新体育:如何保持这一好势头?

杜兆才:今年全国性的马拉松比赛预计在400场以上。但我认为,不必刻意追求数字,不要人为攀比。按照人口比例,在国际上横比,我们现在肯定不算多。马拉松进入市场后,能办多少场比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考虑到当前的势头,加上各地还有许多人摇不上号的现状,这个数字在近几年还会不断攀升。

梁松利:一定要避免前些年呼拉圈、平板支撑那样的大起大落。当然,这些小众项目没什么可比性。马拉松刺激强,影响大,还关联历史上的英雄传奇,哪个项目能在奥运会闭幕式上颁奖,唯有马拉松。中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与习俗,广大从业者和参与者团结一致,有强大信念,使马拉松来引领全民健身的时代潮流,那是一定的。

杜兆才:关键是要健康发展,良性循环。凡事预则立。比赛无论什么规模,谁来主办,协会都要求在报名处和会场张贴公告,有人专门检查。如严禁私自转让(卖)或接受转让(买)参赛名额,一经查出,终生禁赛。要求各地做好全面体检,参赛者须在近期做心电图与心脏彩超检查等,建议不达标者不要参赛,还有十类人不宜参加马拉松,其中有未经系统训练者等等。

这股热潮能持续多久,离不开我国马拉松文化的深厚积淀。我们已有马拉松年会、博览会与论坛等,新成立了中国马拉松学院,加强对大众跑团的培训。社会指导员、赛事总监、医疗急救等培训已进入轨道,也很密集。很多跑者、爱好者以及我们的委员会里,有好多人是兼职,他们的定时聚集已碰撞出好多思想火花,他们的有效劳动为这项运动增光添彩。社会的能量不可小觑。

奥运争光 时不我待

新体育:作為全民健身的马拉松轰轰烈烈,而在奥运争光方面却留下诸多遗憾。田协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

杜兆才:普及程度高不等于竞技水平高,这已被国内外许多运动项目证实。但作为一项大众运动项目,普及的地基也必须做大做实。运用竞赛杠杆来撬动项目推广,造就人才厚度,应该是一条有效渠道。今年3月天津全运会马拉松决赛,我们设了男女各一枚团体金牌,每队取三人成绩来计分,吸引更多省份参与基础工程。在同类型耐力项目竞走中,这条经验是有成效的。2001到2008年间,竞走在奥运会与世界锦标赛两大顶级赛事中一牌未得,交了白卷。近几届全运会设了团体金牌,2009年后就见起色,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中获取奖牌,其中有3枚奥运会金牌。竞走已成为我国发挥最稳定最突出的田径项目。希望这一杠杆作用在马拉松项目也能见效,当然,这要有个过程。

现在我们是有厚度缺尖子。一批教练正带领队员分散多点训练。女子项目已见曙光,目前已达到2小时23分左右的水平,东京奥运争进前八,目标不变。

马拉松项目要认真总结,努力提高教练员的经验和水平。当然,发现和培养伯乐有个过程,不仅要有勇气和决心,更要有定力和耐心。

梁松利:要有科学严密的规划并实施,重要的是加强与完善培训体系。美国将大学作为这一体系的支撑,这是可以借鉴的做法。周春秀、朱晓玲这样的优秀人才断档已经有七八年了,时间还真耗不起。

胡新民:与北京奥运会周期比,我国马拉松竞技水平有所下滑。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抓好青少年的基础训练,防止拔苗助长;二是坚持两条腿走路,创造条件让国内一批有能力有闯劲的教练多在一线摸爬滚打,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条件成熟时,聘请世界级教练前来执教;三是组建马拉松国家队,多点竞争,借鉴竞走队分设内教组和外教组的做法,充分调动运动员、教练员的训练积极性和荣誉感;四是要坚持高原训练开发计划,充分利用云南、青海、贵州、西藏等具有高原地理优势的省份,加大各方面的扶持力度;五是加强优秀运动员的管理,激励他们为国家利益勇于拼搏,无私奉献。马拉松曾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坚信它定会在不远的将来重新崛起。

猜你喜欢
跑友马拉松赛事
本月赛事
够虎,够硬核!
冰上马拉松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自由开跑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挑战冬跑!乌鲁木齐53岁男子寒战153公里,历时20小时29分
一起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