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赌输了,“硬脱欧”很难办

2017-07-07 08:21张晓东
看世界 2017年13期
关键词:党派工党科尔

张晓东

“脱欧”公投一年之际,英国选民又再度搞出了“大新闻”:6月8日举行的提前大选中,执政的保守党遭遇惨败,丢掉了原本拥有的议会绝对多数;而在野的工党则超水平发挥,大大增加了在议会的话语权。

此外,由于没有一个党派拿下议会过半席次、形成绝对多数,英国政坛产生了2010年大選以来第二次“悬浮议会”局面,未来政局走向陷入不确定性中。受此利空影响,英镑再度下挫到去年11月的最低点。更有评级机构警告要下调英国的主权信用评级。

尽管被多方指责,保守党领袖、现首相特雷莎·梅仍然坚称不会辞职。她已经宣布寻求联合来自北爱尔兰的小党派民联党组成执政联盟,让保守党继续掌握大权。

悲催的梅首相

如果不是这次提前大选的话,特雷莎·梅原本可以领导保守党一党主导的政府直到2020年,但选举之后,议会权力的大洗牌使得她不得不寻求来自其他党派的支持,以凑得超过半数的席位。

在英国议会下院总共650个席位中,选前保守党拥有330席,比绝对多数的326席红线多出了4席。但彼时的梅断定4席的优势不够明显,无法在议会为她创造更强大的影响力——在“脱欧”谈判迫近之日,她需要自己的保守党再多拿一些席次和话语权。为此,她在4月19日突然宣布将2020年大选提前到今年6月8日举行,目标在于“给保守党增加超过100个席位”。

这个目标在4月份时看起来轻而易举。多份民调最初都显示保守党大幅领先其他任何党派,比第二大的工党至少领先20个百分点。如果大选那时候举行的话,保守党将碾压工党,让其在议会内只占据一个小角落。

然而英国选民又给威斯敏斯特的政客们送去了“惊喜”:短短的七周竞选里,工党慢慢地追了上来,非常励志地将落后20%变为最少时落后2%。大选结果最后让保守党获取压倒性胜利的希望破灭,从330席减少到317席,从超过半数4席变为少于半数9席,组阁权危在旦夕。一旦保守党和民联党的组阁谈判失败,又一场充满未知数的大选将不可避免。

一场看似胜券在握的赌博最后以巨大失败收场,梅毫无疑问地成为了2017年度至今最郁闷、最悲催的一位政治家。从党外的工党领袖科尔宾到党内的前财政大臣奥斯本都已经公开要求梅下台走人,这意味着即使和民联党勉强组成了联合政府,她的执政根基也已经摇摇欲坠。

多家英媒分析认为,导致特雷莎·梅选举惨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从民众不满她力推的“硬脱欧”到她过于强硬的财政紧缩政策,甚至还有观点认为是因为她和特朗普走得太近让英国国内的选民感到“恶心”。

Politico网站则撰文分析称:梅遭遇“滑铁卢”是因为她天生就不是一个适合参与选举政治的魅力型政客。一位保守党内部的官员匿名接受Politico采访时吐槽称:“梅不是一个好的候选人。”这位官员拿梅和前首相卡梅伦相比,批评梅不具有调动选民的人格魅力,而且没有带队参加大选的相关经历——去年“脱欧”公投后,梅通过党内选举的方式上台成为党首暨首相,并没有历经全国大选的考验。在她此前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也多是以幕后推手的身份而存在。

“年轻人的复仇”

同样是通过党内选举上台的科尔宾,此次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他带领下的工党一举增加了超过30个席位,虽然距离议会半数仍有相当距离,且仍然只是第二大党,但在保守党来势汹汹的挑战下,工党可以说是经受住了考验。

之于科尔宾而言,他在工党内部的领导权威更是得到了巩固——特别是在选举之后,一首歌颂“喔!杰瑞米·科尔宾”的歌谣在网络疯狂传播,不少年轻人将他视为偶像,这位白胡子老爷爷竟然在古稀之年迎来了政治生命的春天。

由于政治立场偏左,科尔宾就任工党领袖以来仕途一直不被看好,即使党内的不少同僚也视科尔宾为“负资产”,害怕他长期以来的“社会主义者”形象会吓跑大部分的英国人。

然而这一次的大选表明,科尔宾调动年轻一代选民中的号召力是其他任何政客都无法匹敌的:民调机构YouGov对比发现,年轻选民(18岁-29岁)在这次大选中有63%投给了工党,仅仅22%投给了保守党。总体而言,年轻选民的投票率达到了60%到70%的区间,比起2015年大选的50%左右大幅上升不少。科尔宾骄傲地在电视采访中宣称:“未来是站在我这边的。”

实际上,有不少英国媒体都将2017年的这次大选定性为“年轻人的复仇”。英国年轻一代对于去年的意外“脱欧”仍然耿耿于怀,而梅政府铁了心要将“硬脱欧”推到底的做法无疑助推了年轻人往工党靠拢;此外,西方社会近些年对愈发显著贫富差距的关注也让“社会主义科尔宾”找到了政策宣传的着力点。

“很多年轻人对当前的社会感到愤怒,他们认为自己父母辈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和经济红利,在自己这一辈就凭空消失了。阶层固化带来的后果远比想象中严重。”《经济学人》如此分析到。

但《经济学人》同样警告称,立场偏激的科尔宾只是在给年轻人开出空头支票:他许诺的公立大学全部免学费、铁路国有化以及增加全民医保开支等政策,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在财政上并不可行;《大西洋周刊》甚至认为“极左的科尔宾”领导下的英国会走上委内瑞拉,而非北欧的社会主义路线。

技术上来说,科尔宾仍然有望通过和多个其他小党派联合组成自己的执政联盟从而成为下任首相——尽管难度非常大。但无论如何,这次大选给了他出任工党领袖以来首次自我展示的机会,一旦保守党政府再度下台,他的机会就将来临。

硬脱欧或已完蛋

在6月19日首轮英国“脱欧”谈判来临之际,唐宁街10号却仍然没有组成一个可以全权代表英国人的合法政府——力推“硬脱欧”的特雷莎·梅无论如何也没料想到自己召集的这场提前大选会产生如此灾难性的后果。

相比之下,海峡另一侧的布鲁塞尔则显得镇定许多:准备参与谈判的团队早已组建完成并得到27个其他欧盟成员国的一致授权;马克龙的胜选让欧盟的未来有了更多的确定性和自信心;欧盟方面准备甩出一个已成型的草案,不给英国人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欧盟27国(在脱欧谈判上)团结且坚定。”《经济学人》评价说。

唯一确定的是,梅在台前幕后努力了将近一年的“硬脱欧”方案注定无法再继续实施下去。今年年初,梅推出的“脱欧”方案引发英国国内和欧盟方面的强烈反弹,她建议英国要“毫无保留”地、完完全全地离开欧盟,包括牵涉到多方利益的欧洲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都将不适用于“脱欧”后的英国。

《独立报》认为,无论下届英国政府由谁主导,“硬脱欧”已经彻底完蛋。包括奥斯本和苏格兰首席部长尼古拉·斯特金在内的政坛重量级人物也都相继表态,支持重新审视“脱欧”方案,后者甚至建议要推迟谈判,直到英国拿出一个新的“软脱欧”草案——一个将欧洲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囊括在内、相对温和移民政策的草案。

然而就算下任英国首相能够及时拿出一个新的“软脱欧”方案,欧盟方面也并不见得会接受。《金融时报》的吉迪恩·拉赫曼直截了当地说:“马克龙惩罚英国人的决心非常坚定,他要让剩下的成员国看到,退出欧盟是有代价的。”因此,“寄希望于法国人帮助英国人软脱欧是不现实的。”

拉赫曼认为,对法国和德国两大欧盟支柱而言,英国“脱欧”越来越像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而非挑战。英国退出欧洲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后,从英国撤出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大部分将分散到法德,给两国带来的经济增长点是非常可观的。

“马克龙总统在精明地追逐法国国家利益之际,还会开心地占据道德高地,指出英国是自作自受,而他纯粹只是想要捍卫欧洲一体化事业。”拉赫曼表示。

现阶段对伦敦而言唯一的曙光可能在于苏格兰形势的缓和——本次大选过后,主张独立的苏格兰国家党也元气大挫,所谓“第二次苏格兰独立公投”出现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这能够确保坐在“脱欧”谈判桌上的英国代表不需要太多担心自己在离开欧盟的同时,苏格兰也会离开自己。

猜你喜欢
党派工党科尔
抗战时期《中国农村》杂志探析
三年内所有的星期天
诗人结社与党派分流
三大特别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