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华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
北京刺瓜是北京郊区种植多年的传统口味名优黄瓜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曾以海淀区四季青乡、东升乡以及朝阳、丰台等二环路—四环路之间近郊区菜田种植较多。以前,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只有为数不多的暖洞子里,才能种出顶花带刺的嫩黄瓜,而没有十几年种菜经验的菜农,就是有暖洞子也种不出像样的黄瓜来。在过春节做汤时放上几片食味清香口感鲜嫩的黄瓜是非常奢侈的享受,曾经成为皇宫的贡品,颇受老北京市民的青睐。北京刺瓜果肉淡黄色(大部分市场买到的黄瓜肉是白颜色的),瓜瓤小,种子少,风味浓郁,生食和熟食都能体会到其最佳的品质。
植株蔓生,生长势较强,早熟,主蔓结瓜,在多年的种植和品种选育提纯过程中,分为大刺瓜和小刺瓜2种类型。大刺瓜,第4~5片叶见根瓜,以后每2~3片叶结1条瓜,定植后30 d左右能初次采收。瓜长33~40 cm,瓜皮深绿色,表面有明显的纵棱6~7条,果瘤大而稀疏,上着生白色大刺,瓜把大,单瓜质量200~250 g;小刺瓜比大刺瓜早熟3~5 d,第3~4片叶见根瓜。瓜码稍密一些,瓜条要短一点,而且瓜条偏细,瓜条小,瓜长25~33 cm,瓜把短,表面纵棱不明显,果瘤较小,比大刺瓜要密,单瓜质量150~200 g。2种类型均有瓜皮薄、果肉厚、瓤小、籽少,肉质脆、味清香、品质极佳的优点。抗枯萎病,不抗霜霉病。耐低温,耐弱光,不耐热,适宜在秋冬茬和早春茬以及越冬茬温室栽培。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每667 m2产量3 000~4 000 kg。
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好的地方。最好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的壤土,灌水、排水条件良好,前2~3年未种过瓜类作物的棚室种植。秋冬茬栽培温室保温性能在20 ℃以上,越冬栽培温室保温性能必须在25 ℃以上。
以北京地区为例,有以下几个茬口(表1)。
表1 北京刺瓜保护地生产茬口安排
2.3.1 种子温汤消毒和浸种
取1个清洁的陶瓷盆或泥瓦盆,注入种子体积4~5倍的55 ℃温水(2份开水+1份凉水,具体以温度计测量为准),把种子投入,同时用木棍或竹竿向同一方向匀速搅拌,保持55 ℃恒温20 min(为了保持55℃恒温,在旁边再准备1个容器,将水调好温度后再注入陶瓷盆,不要直接在盛种子的容器内倒开水,以防烫伤种子),不停搅拌待水温降至30 ℃左右,继续浸泡4~6 h,即可捞出,捞出前要用手搓几次,以搓掉种皮上黏液,并多次用温清水洗净。
2.3.2 催芽
浸种后,将种子用湿纱布或棉布包起来,置于28~30 ℃条件下催芽,当个别种子开始露白时,白天温度仍保持28~30 ℃,夜温可降低至15 ℃。由种子露白开始,每隔5 h拣芽1次,将芽存于5 ℃条件下贮存,够一定量时一起播种。
2.3.3 基质准备
2.3.3.1 穴盘基质育苗
采用50穴或32穴的塑料穴盘,基质采用2份草炭、1份蛭石配成,每立方米基质加入45%氮磷钾复合肥2.5 kg、优质有机肥10 kg,也可选用市场上配制好的育苗基质。混合均匀后装盘播种。
2.3.3.2 营养钵育苗
可以采用以上穴盘育苗基质,也可自行配制,取前茬种植葱蒜类蔬菜疏松、肥沃的田园土50%,草炭40%,充分腐熟、细碎的有机肥10%(体积比例),混合均匀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营养土,每立方米营养土用药量25~30 g,充分拌匀再堆积起来,覆盖塑料薄膜封闭3~5 d,然后打开薄膜把营养土摊开,晾晒5~7 d即可装钵播种。
2.3.3.3 育苗块育苗
选用40 g或50 g育苗营养块,苗床整平踏实,用普通地膜覆盖床面,按1~2 cm间距摆放育苗块,播种前1 d浇透水,用牙签或铁丝等尖细材料扎刺育苗块,看是否有硬芯,如果仍有硬芯,要继续补水,直到吸水完全,即可播种。播种后覆盖蛭石,覆盖基质要盖满育苗块表面,最好填满育苗块间隙。
播种前将穴盘、营养钵或营养块浇透水,过6~7 h后播种。通过营养钵或穴盘育苗的,用手指在播种穴中央轻点按1 cm左右,形成播种坑,然后将种芽向下平放,采用抓土堆的方式覆盖蛭石,营养钵育苗可覆盖1.0~1.5 cm厚。待60%幼芽拱土时再覆过筛的细潮土,1次,厚度0.2 cm,防止幼苗“戴帽”(种壳)出土。
2.5.1 出苗前管理
播种后地温要保持在20~24 ℃、气温25~30 ℃。一般2 d左右即可出苗,此期主要是保温保湿,冬春季节可覆盖地膜,待70%幼苗拱土时及时撤膜。
2.5.2 幼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降低温度,尤其是夜间温度,防止幼苗徒长,白天23~26 ℃、夜间15~18 ℃、地温20 ℃左右。由于室内气温存在温差,可能出现生长差异,要按长势倒苗,可将苗床南头和北头的苗子对调以协调幼苗生长一致;其次光照,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是黄瓜幼苗雌花形成的重要条件,低温短日照是促进雌花分化的有利条件之一,调节每天日照时间8~10 h,有利于多开雌花、瓜码密。阴雨天也要揭开草帘,接受散射光照射避免幼苗徒长,7—8月温度过高,日照过强时,要用遮阳网遮盖一下,避免幼苗晒伤;第三是通风,通风原则是晴好天气时早放风、放大风、放风时间长,阴天则相反;第四是病害防治,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和立枯病,在防治上,首先是防止高温高湿,出苗后应选择温暖晴天揭膜炼苗、通风换气,严格控制苗床温湿度,浇水不宜过多,及时拔除病弱苗并销毁或深埋,撒石灰对染病区域进行消毒,若有零星发病应及时喷药防治,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 d喷洒1次,连喷2~3次,即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2.5.3 壮苗标准
日历苗龄30~45 d,株高15~18 cm、茎粗6 mm、下胚轴长3~4 cm、生理苗龄3叶1心,叶色深绿,子叶完整,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应施用充分腐熟、细碎的优质有机肥,每667 m2施用5 000 kg。若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不仅不能及时供给作物养分,而且造成沤根影响作物生长,还会发生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所以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后再施用。若有机肥源不足,可施用生物有机肥,每667 m2用量3 000 kg,以内蒙苏尼特旗所产羊粪生物肥效果最好。有机肥总量2/3在耕地前铺施,其余1/3于做畦时沟施。
2.6.1 深翻土地
底肥铺施均匀后,用深耕机械进行翻耕,要求耕深30 cm以上,棚室四边和水管旁机械耕不到的地方应人工翻耕,保证不留死角和硬坎。耕耘是翻地后进行的,将翻地形成的坷垃耘碎,达到疏松、细碎、平整的标准。
2.6.2 起垄做畦
推荐应用2种畦式,均需要覆盖银灰色地膜。一是台式高畦,具有滴灌条件的棚室应用,二是瓦垄高畦,采用膜下沟灌或定量滴灌带的棚室应用。畦宽140~150 cm,高15 cm。做畦时沟施1/3底肥。
2.7.1 定植准备
早春季节定植需低温“炼苗”,在定植前5~7 d夜温逐渐降到8 ℃,但地温仍应保持13 ℃以上。定植前3 d将幼苗按照大中小分级,定植前2 d,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敌克松1 000倍液预防苗期病害。定植时每667 m2施用平安福微生物菌肥20 kg,挖穴施入然后栽苗,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缓解重茬障碍,促进生长,提高品质具有一定的作用。
2.7.2 定植方法
当10 cm地温稳定通过12 ℃后即可定植。定植要选择晴天上午进行,采用“水稳苗”定植,采用大小行方式栽培。先按照规定株行距开定植穴(十字形划破地膜),定植穴浇水,待水渗至一半时摆苗,水渗后封穴,覆土深度不要超过苗坨高度,压好地膜破口处。株距30~40 cm,大行距100 cm,小行距40~50 cm,每667 m2定植2 500~3 000株。栽植不要过深,以土坨与畦面相平为宜。早春地温低时采取浇暗水的方式,其余季节要浇透定植水。
2.7.3 科学追肥
在幼瓜开始膨大时采取开沟或开穴方式每667 m2追施腐熟的麻渣或花生饼60~80 kg,施肥后及时浇水;以后在采瓜期每隔10~15 d随水追施1次农保赞有机液肥(1号),每667 m2用量1.5~2.0 L,或其他有机液肥5~6 kg。有滴灌设施应采取水肥一体化方式,每667 m2每5~7 d追施1次圣诞树等水溶肥料5~8 kg。
在结瓜期随水施用或喷淋施用平安福液体生物菌肥3次,随滴灌浇水每次用量0.5 L;喷淋施用500倍液,喷在根部为宜。
叶面喷肥一般7~10 d进行1次,可选用0.3%磷酸二氢钾加0.5%尿素溶液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要用60 ℃左右的温水化开,充分与水搅拌均后再倒入喷雾器,尽量喷在叶片背面以利于吸收。还可选用雷力2 000以及其他腐殖酸、氨基酸类液体肥料。
保护地秋冬茬和冬春茬黄瓜生产中,二氧化碳浓度严重不足。增施二氧化碳能增强光合作用效果,促使植株健壮,减轻病害,延长采收期,提高黄瓜品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生产中多采用吊袋方式,在幼瓜开始膨大时每667 m2悬挂20袋二氧化碳气肥。
植株调整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具体操作是将传统的竹竿搭架改为用银灰色塑料绳来吊蔓,银灰色有驱避蚜虫及其他害虫的作用,用绳吊蔓可以便于落秧来延长采收期,植株可以长至5 m以上,单株结瓜超过25条。在生长过程中要将下部老叶摘除并往下坐秧或使其斜向生长。引蔓、去老叶和落秧等操作一般7 d左右进行1次。
经常发生的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
2.9.1 病害防治
2.9.1.1 霜霉病
有机食品生产在发生初期喷洒生物农药氨基寡糖素、蛇床子素、铜大师或武夷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
绿色食品生产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45%百菌清烟剂250 g,分放5~6处,傍晚暗火点燃密闭棚室熏1夜,次晨通风,7 d熏1次,连熏3次。也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7~10 d喷施1次,连喷3次。
2.9.1.2 细菌性角斑病
有机食品生产在发生初期采用生物农药农用链霉素或铜大师喷雾防治。
绿色食品生产可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2.9.1.3 白粉病
有机食品生产选用生物农药1.5%大黄素甲醚500倍液喷雾防治,7 d喷施1次,连喷3次。
绿色食品生产选用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 000~3 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
2.9.2 虫害防治
2.9.2.1 蚜虫
在风口和门口安装防虫网以阻隔进入,667 m2保护地设施内悬挂40 cm×45 cm规格的黄板20~30块来诱杀成虫。
有机食品生产可用印楝素1 000倍液或藜芦碱(护卫鸟)等生物农药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绿色食品生产用5%灭蚜粉尘,每667m2施用1 kg;或10%瓜蚜烟剂,每667 m2施用500 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
2.9.2.2 白粉虱和烟粉虱
有机食品生产采用生物农药生物肥皂和矿物油喷雾防治;发生较多时采用生物农药生物肥皂50倍液或矿物油喷雾防治,应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喷药,并且采用2~3台喷雾器同时防治。
绿色食品生产采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联苯菊酯(天王星)3 0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也可用25%阿克泰水分散剂3 000液防治。
2.9.2.3 斑潜蝇
有机食品生产选用生物农药印楝素600倍液或7.5%鱼藤酮600倍液喷雾防治,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喷药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注意交替用药。
绿色食品生产选用40%绿菜宝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1.8%虫螨克乳油2 000~2 500倍液。
黄瓜雌花开花后6~10 d,大刺瓜瓜长30~32 cm时,即可采收。前期连阴(雨、雪)天或连续低温时,要适当早采收,以防植株衰弱或感病。采收应在早晨进行,用剪刀剪断瓜柄,采收工作要细致,防止漏采,影响生长和效益。避免人为、机械或其他伤害。
黄瓜采收后要进行修整,用软布拭去瓜皮上污物。分级和包装后出售,不能及时出售的要预冷后贮存,温度调控在10 ℃左右。短期贮藏温度控制在12 ℃,湿度95%~100%。运输温度以12 ℃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