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芝萍,赵 键,朱一博,蔡 超,管信山,黄雪红
(1.如东县植保植检站,江苏 如东 226400;2.如东县大豫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如东 226412 )
8—9月是如东县十字花科蔬菜上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粉蝶、小菜蛾等害虫集中危害时期,发生的频率高,为害损失大,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目前在防治上,生物农药的使用比例逐年上升[1],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生物农药对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害虫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16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为科学、有效地使用生物农药提供技术依据。
供试药剂为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SC(扬州绿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SC(镇江润宇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苦参碱AS(赤峰中农大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0.3%印楝素EC(成都绿金生物责任有限公司);10%四氯虫酰胺SC(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试验作物为花椰菜,品种为炎秀。
试验设8个处理,即每667 m2用300 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 8 g;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SC 150 mL;60 g/L 乙基多杀菌素SC 40 mL;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SC 60 mL;1%苦参碱AS 120 mL;0.3%印楝素EC 90 mL;10%四氯虫酰胺SC 20 mL(对照药剂),不用药作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3 m2。于8月31日用手动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每667 m2喷药液量40 kg。
试验设在大豫镇强民村29组黄善章的蔬菜生产基地上。该地地势平坦,砂壤土,管理水平较好。施药时花椰菜处于幼苗期,长势一致。施药时花椰菜上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菜粉蝶、小菜蛾混发(其中甜菜夜蛾占85%以上,处于1、2龄幼虫盛发期)。
采用平行定点式调查[2],每小区定植20株,于施药当天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5、10 d分别调查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校正防效=(药剂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
药后5、10、15 d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有没有药害现象。
由表1可知,参试的6种生物农药中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40 mL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5、10 d的防效分别90.3%和88.6%,与化学农药10%四氯虫酰胺SC 20 mL的防效(90.2%和85.9%)相当,二者的差异不显著;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 8 g、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SC 150 mL、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SC 60 mL、0.3%印楝素EC 90 mL对花椰菜害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药后5 d的防效分别为76.3%、77.7%、66.3%、69.7%,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化学农药10%四氯虫酰胺SC 20 mL的防效。药后10 d,300亿PIB/g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 8 g的防效为82.9%,略低于化学农药10%四氯虫酰胺SC 20 mL的防效,二者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SC 150 mL、0.3%印楝素EC 90 mL、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SC 60 mL的防效。1%苦参碱AS 120 mL的防效相对较差,药后5、10 d的防效分别为52.0%和47.9%。
药后5、10、15 d观察,所试药剂未见对花椰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初步认为安全无药害。
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种生物农药中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的防治效果最好,与化学农药10%四氯虫酰胺SC的防效相当,可以替代化学农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在以甜菜夜蛾发生为主的田块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控虫时间较长。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SC、0.3%印楝素EC、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SC对花椰菜害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重发年份要结合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表1 生物农药防治花椰菜害虫药效试验
[1]叶萱.对生物农药市场的现在和未来的分析[J].世界农药,2016,38(2):12-14.
[2]蒋杰贤.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13(6):50-51.
[3]华乃震.绿色环保生物杀虫剂多杀霉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述评[J].农药,2015,5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