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萍 徐丽辉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程丽萍 徐丽辉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下的心血管内科护理效果。方法 11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60例,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其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得以明显改善,其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44.19±4.83)分、SDS评分(43.46±4.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4.36±5.85)、(53.39±5.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模式运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
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患者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痊愈,病情发作较为频繁,不仅损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引发诸多心理问题,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1]。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治疗期间,需要给予其持续性、优质化的护理服务。从人文关怀的理念出发,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对于护理的实际需求,采用更加科学、完善的护理方式,全面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本研究以沈阳市红十会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模式下的心血管内科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沈阳市红十会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9.2±8.1)岁;病程5~25年,平均病程(14.4±4.1)年;其中高血压17例,冠心病16例,脑出血13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以及其他疾病5例。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60.5±7.6)岁;病程4~27年,平均病程(12.9±5.2)年;其中高血压18例,冠心病15例,脑出血12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以及其他疾病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基础性的健康教育,告知其在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给予其用药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而观察组则应用优质护理模式,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予以改进和提升[2]。沈阳市红十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5年7月开始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围绕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环境等因素展开护理工作,其内容如下:①康复护理:心内科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着重加强对肠道疾病的预防,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考虑到患者长期卧床,其肠道蠕动和胃动力下降,需要在清晨起床后空腹饮用适量温水,沿结肠走向按摩其腹部,使用促胃肠动力的药物。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定时进行翻身,以防止皮肤长期受压而引起压疮。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3]。②心理干预:加强护患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护理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其疏导,以改善其焦虑、不安的情绪。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知识,介绍心内科疾病治疗的具体内容,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增加其对于治愈疾病的信心。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让患者家属对于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多陪伴在患者左右,给予其情感支持,改善其心理状态[4]。③环境护理: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病室内的温湿度适宜,注意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清洁度。隔绝噪声的干扰,提高其睡眠质量。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来摆放相关物品,并于床旁设置屏风,以保护患者的隐私。部分重症患者则需要在床边增设护栏,防止发生坠床[5]。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其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采用SAS、SDS评分进行评价,并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具体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得以明显改善,其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44.19±4.83)分、SDS评分(43.46±4.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4.36±5.85)、(53.39±5.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 60 护理前 60.24±6.13 61.27±6.16护理后 44.19±4.83ab 43.46±4.97ab对照组 58 护理前 61.42±6.33 61.81±5.91护理后 54.36±5.85a 53.39±5.71a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其病情复杂多变,需要经过长期的治疗,其对于心内科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心内科临床护理当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6]。生理上,着重加强对便秘、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改善其胃肠动力,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其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作[7-12]。在心理上,给予其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增进护患沟通,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合作,满足患者的心理诉求,改善其心理状态,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严格执行医嘱[13-15]。在环境方面,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休息环境,营造家庭般的氛围,加强重症患者的安全防护,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对于患者的治疗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16]。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得以明显改善,其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其中优质护理模式下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44.19±4.83)分、SDS评分(43.46±4.97)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54.36±5.85)、(53.39±5.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周巧萍[17]的临床研究当中,将10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在优质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下接受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整体有效性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为98.0%和9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和56.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报道研究结果与本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身心状态,使其获得满意的护理体验,加速其康复进程。
[1]殷铭蔓,王明翠.优质服务在老年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7):100-102.
[2]冯琼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研究.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0):4-5.
[3]周萍.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4):287.
[4]侯斐.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4):114-115.
[5]杨省利,胡雪慧,陈英,等.创新服务模式在心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0):60-62,65.
[6]郭丽红.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31(5):155-156.
[7]宋桂丽,黄文娟.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5):249-250.
[8]林丽珍,林碧,朱秀清.优质护理服务下心内科住院患者对陪护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当代医学,2012(29):127-128.
[9]陈丽莉,肖琴.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的实践与应用.当代医药论丛,2011,9(11):362.
[10]张桥峰.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80-81.
[11]廖少琴,曾小香,毕怀丽.优质护理服务对心内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24-25.
[12]孟静,秦文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2(4):148-149.
[13]苏玉荣.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5,15(28):270.
[14]齐明.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8):287.
[15]梁丽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4):96-97.
[16]权开花.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4(6):221-222.
[17]周巧萍.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1):95-9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6.087
2017-02-21]
110044 沈阳中心血站(程丽萍);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循环科(徐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