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佳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学前教学研究前沿
幼儿园表演区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某幼儿园大班表演区游戏《小熊请客》为例
蔡佳佳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现如今大多数幼儿园将表演游戏融入区域活动中,作为表演区游戏开展活动之一,这一转变,在实践层面上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某幼儿园大班表演区游戏的观察研究发现,表演区游戏在开展中存在场所设置不合理、材料投放单一高控、游戏参与积极性低等问题。为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游戏前准备适宜的场地、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材料;游戏中细心观察,适时引导,指导过程中注意重游戏轻表演;游戏后共同分享交流,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更好地发挥表演区游戏的实际效用。
幼儿园;表演区游戏;问题
2016年新出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条件,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表演游戏是指幼儿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1]。相比过去,现不少园所已转变思路,不再专设表演游戏的场地和时间,而是将其融入区域,开展表演区游戏。从高控一致的表演游戏到自主选区的表演区游戏,这一转变在理念层面上,将游戏自主权交还给了幼儿,是对幼儿游戏权利的保障和认可,但在实践层面上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研究者以某幼儿园大班表演区游戏的开设情况为例,分析表演区游戏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地解决对策。
(一)场地设置不合理
过去,不少园所设有专门的表演游戏室,无表演游戏室的通常在班级开展,场地一般能容纳整个班级的幼儿进行游戏。从表演室到表演区的转变,是否能满足幼儿对场地的需要值得我们关注,以某幼儿园大班为例,经观察研究所得,该班表演区场地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区域空间人均面积不足
表演区游戏需幼儿运用肢体进行表演和创造,对空间面积有所要求。如图1所示,除材料摆放、植物摆放的占地面积外,经测量表演区实际面积约为4.86m2。根据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发展情况评定标准[2],5—5.5岁幼儿平均身高为:男生107.9—110.5cm;女生107—109.9cm ,双臂打开的臂长约等于身高,因此,所需人均活动面积约为1.07—1.1m2。
以表演区游戏《小熊请客》为例,该游戏活动需五名幼儿参演,按照表演区的空间来计算,仅为0.972 m2的人均面积显然无法同时满足五名幼儿肢体表现的需要,这样狭窄的空间使得部分表演内容无法很好呈现,如,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击退狐狸等情节,由于该班表演区空间十分有限,人均面积不足,不利于支持和推进幼儿的游戏活动。
图1 大班阳台空间示意图
2.区域位置的设置不合理,与其他区域相互干扰
如图2所示,该班的表演区临近阅读区,在观察区域活动中发现,两个区域的活动相互干扰,导致各自的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下面以该班某次开展区域活动的实录为例,进一步阐述该问题。
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三名幼儿在阅读区观看绘本。而表演区的四名幼儿分配角色后,却遇到了人员不足的问题(狐狸没有人演)。四名幼儿暂时中止了游戏,开始协商解决办法。这时吸引了阅读区的幼儿,三人放下了书本,来到表演区不停地问道:“你们的表演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呢?”表演区的幼儿回答道:“还没有,我们少一个人,没人演狐狸。”阅读区的幼儿听后,回到阅读区继续观看绘本。后来,表演区幼儿想到了解决方法(用狐狸的衣服来替代这个角色),终于开始了表演。阅读区幼儿又被吸引过去,坐在阳台拉门边上观看,边看边说:“小熊的台词说错了”,“你这个不对,应该这样演……”表演区的幼儿听了之后,便对阅读区幼儿说:“就是这样演的,你们是阅读区的,快回去。”之后两个区域的幼儿便争执起来……可见,该班的区域设置显然不合理,两个区域的幼儿不仅相互干扰,相互影响,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冲突。
图2 大班活动室功能设置示意图
(二)材料投放单一高控
表演区游戏需借助一定形象生动、颜色鲜艳的服装道具,以促进幼儿的创造性表达。该班在材料投放上,主要由购买和自制两个部分构成,集中于三种类型:第一,服装类:狐狸、小猫等有关角色的服装及头饰各1套;第二,道具类:报纸团若干(指代石头)、礼物盒若干、教师自制的小鱼、肉骨头、小虫等道具各1份;第三,乐器类:手拿串铃、木棒串铃等。在对幼儿使用材料的观察中发现材料投放存在以下问题:
1.投放材料的主题单一,不利于幼儿开展其他的故事表演
在为期五周的观察中,表演区内的材料未有更新,均为《小熊请客》的表演所需。询问相关老师后得知,为加强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复习巩固,表演区一般只设新学的故事而撤掉旧的。但研究者认为,这样只设单一主题内容的材料,且未能及时更新,只是刻板地把表演区作为语言活动的演练场,缺乏趣味性和丰富性,不利于发挥表演区游戏的真正价值,忽视了幼儿的游戏体验。
2.投放材料结构高控,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在表演中幼儿会根据需要续写、创编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性的表演。低结构的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创造的需要,但研究者观察发现,为提高材料的重复使用率,教师会进行密封加固,因此,表演区内多以高结构材料为主,缺乏灵活性。如,小猫要使用的小鱼道具,教师将已剪好的“小鱼”放在一个一次性餐盘里,用保鲜膜密封,用订书机加固。幼儿常受限于教师高结构的材料,无法主动地发挥创造,只能按部就班地复述故事情节,失去了表演区游戏的意义。
(三)游戏参与积极性低
该班区域活动为每天早上10:00—10:40(除周二外),采用幼儿自主选区的形式。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游戏参与积极性低,存在中途离区、脱离表演游戏、无所事事等现象。下面以该班某次表演区游戏《小熊请客》进行的时间表为例,谈谈存在的相关问题。
如表1所示,该班四名幼儿在选定区后,便进行相应游戏前的准备,如,等,时间为7分钟,过程中无需教师的直接指导,可见,大班幼儿已能独立开展表演区游戏。但在表演区游戏的进行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较差,游戏一开始便出现幼儿中途离区甚至改变区域的情况,余下幼儿无法顺利进行游戏,表演积极性和兴趣大减,出现与表演主题无关的角色游戏,但游戏的积极性仍不高,角色主题和时间均不稳定,存在脱离游戏状态的现象,有3次的无所事事的行为。此类现象,在五周的区域活动观察记录中均有体现。
表1 该班表演区游戏《小熊请客》开展时间记录表
(一)忽视幼儿对游戏环境及条件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出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因此,园所有承担为幼儿提供适宜游戏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丁海东教授(2001)强调,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及条件是科学、全面地开展各类游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3]。但该班在表演区设置上,单从教师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并未充分考虑该区域设置是否合理,场地面积是否能满足幼儿的活动;在材料投放上,仅考虑到了材料的重复利用性,却未考虑到幼儿材料使用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二)幼儿人数无法满足游戏内容
表演区的进区人数无法满足游戏内容的需要,是造成表演区游戏开展受阻的原因之一。由于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自由意志开展的,进区人数无法确定。但表演区游戏是根据一定故事为载体开展,该故事的角色数量却是恒定的。故事《小熊请客》中涉及狐狸等五名角色,因此,需五名幼儿参与游戏。一旦幼儿的进区人数达不到故事角色的要求,就会影响到游戏的开展,从而影响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导致幼儿频繁离区。
(三)教师指导不及时且不深入
教师组织与指导游戏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游戏活动的质量[4],表演区位于教师观察盲点,得不到及时的指导。此外,教师在指导中偏向强调幼儿对重要故事情节的复述,如,狐狸得知请客—小猫拒绝狐狸—小熊请客—狐狸捣乱—打败狐狸;是否正确地按照既定的人物顺序出场,如,小猫—小狗—小鸡;是否正确地说出了相应人物的对白,如,小猫说道:“狐狸,狐狸!你不做工,还想白白吃东西,哼!我才不带你去呢”;是否做出相应的动作,如,小猫五指张开表示胡子、小鸡双臂张开表示翅膀等,而没有对游戏的其他要素进行要求和指导,导致游戏经常中断,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有相关研究表明,表演区游戏能促进幼儿诸多能力的发展,在同伴交往上,能够促进幼儿社交主动性、社交放松性、语言非语言交往和亲社会行为的能力[5];在情绪理解上,能够促进幼儿情绪识别与表达能力[6],因此,我们更应重视表演区游戏的开展,研究者针对表演区游戏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游戏开始前的准备
1.设置宽阔明亮的表演场地
研究者对该班可用空间(包括活动室、走廊和阳台)进行了测量考察发现,该班级的走廊宽敞明亮,总长为7.2m,总宽为1.92m,总面积为13.248m2。虽然走廊已设置了建构区,但是,建构区所占面积较小,仅占走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仍有足够的空间再设置一个区域。与阅读区相比,表演区和建构区均对安静环境要求较低,将这两个区设置在一起不易相互干扰,且走廊也在教师的活动范围内,有利于教师观察指导。
2.选择丰富多样的表演内容
丰富多样的表演内容有利于增加幼儿表演的选择性,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幼儿表演技能的发展。在设置表演内容时,首先,应考虑的是幼儿熟悉的故事内容,例如,《金鸡冠的公鸡》、《母鸡萝丝去散步》等;其次,应提供一些灵活性比较高的游戏内容,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需两名幼儿表演)和《三只小猪》(需四名幼儿表演),以保证不同参与人数的表演需求。
3.提供灵活多变的表演材料
表演游戏重在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的创造性可以通过幼儿使用相应的道具材料,运用独特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因此,教师投放材料时要注意灵活性,打破材料的高结构性,这样幼儿在游戏时才能运用想象力选择相关的材料进行替代,而不是使用教师预先做好的仅有固定用法的材料,甚至可提供相关的半成品材料,让幼儿根据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制作材料和增添材料,更有助于其创造性表演游戏的开展。
(二)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基于观察抓住指导时机
教师对表演区游戏的指导,应基于观察的基础之上,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幼儿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表现能力等。同时,教师在观察中也能发现幼儿在进行表演中是否存在问题和困难,以此作为下一步改进和调整的落脚点。但观察应以不影响幼儿为前提,注意与游戏中的幼儿保持一定距离,尽量不要站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避免幼儿因教师的关注而中止自己的游戏进程;也不可肆意打断幼儿的游戏,纠正幼儿的表演,这会使幼儿产生压力并对表演区的游戏丧失兴趣。应采取一个旁观者的立场,静待适宜的指导时机。此外,针对该班表演区被长期忽视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合理分配各个区域的观察指导时间,采用巡回指导的方式,切记只关注活动室内的区域而忽视了远离活动室的区域的观察指导。
2.重游戏轻表演,以游戏者的角色介入指导
教师的指导应做到重游戏轻表演,同时,要注意指导的方法和要点,最好能以游戏者的角色介入以帮助幼儿推进表演或者引导幼儿回到表演的情境中。如,该班幼儿常被自然角的植物吸引,脱离了表演游戏,此时教师可以假装是小动物的一员,以游戏的口吻询问扮演小熊的幼儿:“小熊,听说你今天要请客呢,我等一下也可以参加吗?”帮助幼儿重新回到表演游戏的情境中。刘焱(2008)[7]也曾提到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应注意游戏性先于表演性。因此,教师在指导表演游戏时,要注意不要走向过于强调表演性的误区,一旦表演游戏演变成了儿童剧的排练,强调幼儿说完整的台词,做特定的动作,那游戏的趣味性也就会消失殆尽。
(三)游戏结束后的点评
1.以幼儿为主,关注表演区幼儿的游戏体验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的点评环节,教师的关注点不应只停留在幼儿活动的成品,比如,美工区的作品、阅读区新绘本的内容、科学区新材料的玩法等,而忽视幼儿的游戏体验。表演区游戏虽不具备可视的成品,表演的故事也是虚构的,虽是一种幻想和非真实情境的呈现,但游戏者在游戏中的体验却是真切的[8]。游戏体验是幼儿游戏最直观的感受,也是幼儿游戏精神的表达,切忌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轻游戏过程而重游戏结果,破坏了幼儿纯净的游戏净土。
2.师幼共同发现并解决问题,推进表演区游戏更好地开展
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出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园所管理存在的问题[9]。教师在点评环节除了说出自己观察所得的问题之外,还应倾听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以表演区人员不足这一问题为例,师幼可在点评环节一起讨论解决,如,增加对人数有不同要求的故事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或引导幼儿下次游戏时若遇到无人愿意扮演的角色时,采用一人分饰两角的方式,增加游戏的挑战性与趣味性。这整个过程中,不仅师幼之间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而且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幼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次更好地推进表演区游戏奠定基础。
[1]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53.
[2] 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发展情况评定标准:http://www.docin.com/p-543608083.html.
[3]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139.
[4] 孟小晨.幼儿园表演游戏开展的现状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5] 但菲,冯璐,王琼.表演游戏对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9(8):13-16.
[6] 肖华锋.表演游戏促进大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行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7]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 周颖.游戏精神:幼儿教育的价值诉求[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1).
[9] 刘晓红.学前儿童游戏[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7;119.
[责任编辑 张雁影]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of Children’s Performance Games in Kindergarten Performance Area——A Case Study ofa Top Class Performance Game “Winnie feast” in Kindergarten Performance Area
CAI Jia-jia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0,China)
Now most of the kindergartens have already integrated performance games with regional games.For this transformation,lots of practical problems are worth studying.The paper is based on a case of a top class performance game “Winnie feast” in kindergarten performance area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are found,such as improper physical setting,highly controlled material input,students’ low activity in engagement and so on.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ly to give full play of the function of performance games in Performance Area.
kindergarten; games in performance area; problems
2017-02-02;
2017-03-25
蔡佳佳,女,福建厦门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研究生。
G613.7
A
2095-770X(2017)07-0052-04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