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融合 价值共生

2017-07-06 19:52陈艺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融合

【摘要】在新课标引领下,按小学语文课程实施的特点,如何自觉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文做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合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18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由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合适的。按小学语文课程实施的特点,自觉有机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的教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册中均可找到踪影。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语言文字的审美教育

引领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汉语言的音韵,美经典篇章的优美表达技巧,欣赏祖国母语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养成爱母语学母语,用母语的情感和习惯。

如:一年级上册教学汉语拼音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观察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图,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型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采取多种富有情趣,多种形式的朗读儿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学生富有情趣地朗读童谣韵文,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而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欲望。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月明》一课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在汉字中感受汉字的神奇,感悟中国人造字的智慧,享受识字的乐趣;《菜园里》这样的儿歌,可帮助学生了解反义词和量词,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二、优秀篇章中的审美教育

文质兼美的诗词篇章,不仅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魅力,在审美取向审美情趣的养成方面也富含价值,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当的引领学生去领悟欣赏提高审美品位,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教材中的古诗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通过配画、听音乐、读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蕴含在其中的美好情感。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可将两首诗联合进行对比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反复吟诵,让学生对比长江的雄壮与西湖的妖娆,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适当融入诗人的简介,进一步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而在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一诗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发现“诗人观察地点和角度发生变化,见到的景象也就不同”,渗透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欣赏《游山西村》中的“水复”与“花明”,“疑无路”与“又一村”等富有韵律节奏美的语言,体会诗中的哲理。

三、优秀篇章中的优秀文化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

优秀篇章中蕴含着优秀的文化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如遵老爱幼、诚实守信、珍惜时光、与人为善、坚持不懈、发奋图强、坚定信仰等,这些都是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合适载体,学生以篇章中的历代先贤革命先辈为榜样,砥砺前行。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在《两个地球同时着地》的教学中,可抓住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在体会侧面烘托表达效果的同时,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在《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中,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通过讨论感受、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养成做事勤奋,坚持不懈的品质;在《父亲的菜园》的教学中,围绕导读提纲中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重点交流感受父亲在开荒田土和育肥中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饶的付出,树立勤劳自信、不懈努力、创造奇迹的意识。从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同样都认准目标与不懈努力的故事中,感受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培养做事勤奋、坚持不懈的品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整组课文,在《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和《最后一分钟》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搜集和展示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抗日英雄故事以及香港回归有更形象的了解,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讓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而第八单元中的课文,则可以在教学《七律长征》中,组织观看长征电影,读长征故事,帮助把握诗意,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情境,在对比中体会情感,感受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教学《开国大典》中,通过品读描写毛主席言行的语句和庄严的会场环境描写,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所感受,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在《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提示自读自悟,感受毛泽东的情感世界,超人的博大胸怀,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像这样的优秀篇章,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它们都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值得细细品味。

四、优秀篇章中的时代精神教育

优秀篇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体现不懈探索、严谨执着的科学创新精神的:如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紧扣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二十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展开讨论,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引导学生想象我怎样设计电脑住宅或设计智能化的商场,医院学校等,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激发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在《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概括出恐龙演化过程,植物种子产生变化的原因,抓住关键词揣摩科学工作者从事研究的执着,感受他们的聪明才智,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体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意识的: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选文,《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启示》、《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可引导学生在把握要点概括主要内容中,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警示和启示,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结合具体语境交流阅读感受,特别是从事件中受到的启示,激发研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在以往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了解新的科学知识,丰富见闻,并从中获得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等有益的启示。

3.体现团结合作、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视野的:还以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在第六单元《古诗两首》、《搭石》的教学中,可通过反复朗读、观察插图、音乐渲染、想象画面,交流感受,从景与事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朋友间真挚的爱、乡亲间纯朴的爱,丰富对真情真美的认识;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中,让学生仔细研读第3-6自然段中重点语句,探究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心情,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讨论,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得到高尚人格的熏陶。再通过对比《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和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短文,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心灵深处激发起无私助人的强烈愿望。

4.体现公正平等、自由民主的文明追求的,如四下第五单元的选文,在教學本组课文时,要整体把握本组内容教学,让学生反复品读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生命的思考,感受生命的美好,领悟热爱生命的真谛;在教学《触摸春天》中,课前安排“假如我是一个盲人”的体验活动;在教学《生命 生命》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真实的感受;在《永生的眼睛》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次对比阅读,引发深刻思考,在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及评价人物形象、畅谈感想中进一步体会人性的真善美,让学生受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优秀品质的感染;在教学《花的勇气》中,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让学生划出相关词句,以读为主,体会作者的感悟,梳理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这些都是培养适应未来挑战的新一代所需要的,可引领小学生在学习中多方认识并积极尝试。

五、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语文实践是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和践行的最佳渠道,在实践中一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一边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时代需要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六、语文课外拓展阅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丰富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更将众多的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事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产生效仿之心。

总而言之,语文教材中充满着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蕴藏着丰富感人的人物形象、故事场景、自然现象,足以激发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情感认同。但教学时必须遵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联系的原则,使学生易于理解,体验充足。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欣赏文本语言、文本形象的基础上自然接受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利用语文学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氛围,经历一定的时间过程才能取得成效。在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欣赏体验的基础上,潜移默化,不断地积累、丰富充实,量变后引发质变,不急于求成。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静巧妙渗透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语文知识》, 2016(24):67-68

[2]李白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11):98-98

(3)林世凤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4(6):2-5

此论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小学语文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实践研究》(编号2015XB0878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艺华(1974-),女,汉族,福建龙海市人,教师,本科,单位: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