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同形词对比研究

2017-07-06 23:07张心怡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

摘 要:汉语和日语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日语中存在大量汉字词汇,汉语中也存在由日本传入的词汇。这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相互影响,并且产生了大量字形相同的词汇,即所谓的汉日同形词。汉日同形词中的字同义不同现象有待于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汉日同形词 比较研究 字同义异

一、引言

日语中有大量的常用汉字,对于母语是日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如果所学汉语与日语中的常用汉字相近或相似,他们就会按日语去理解。而认定中日同形词的基准往往是视觉的统一性。大河内康宪(1992)①、潘钧(1995)②、万玲华(2004)③等都对汉日同形词下过定义。综合以上几位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汉日同形词定义为:“在中文与日文之中,字形相同(繁简体差异以及送假名、形容词或形容动词或者动词词尾等非汉字因素可忽略不计),有共同出处和历史关联,现在两国语言中都在使用的二字(或三字以上)字音词。”汉日同形词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将完全同形和基本同形的词汇视作同形的基础上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日同形词的研究开始出现,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知名的国内论著有:林成虎《中日同形异义词》(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李月松《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赵岩《日语汉字的研究与教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朱京伟《近代日中新词的创出和交流》(日本白帝社出版,2003)、高坂登《日语汉字趣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秦明吾《日汉同形异义词词借》(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中华书局,2010)等等。国外论作有:森田良行《語彙とその意味》(株式会社アルク,1991)、国宏哲弥《日本语误用、惯用语小辞典》(讲坛社,1991)、大河内康憲《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同形語》(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1992)等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日同形词的异同、产生原因以及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进行梳理与归纳。

二、汉日同形词类型

从其来源上看,汉日同形词类型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一)汉源同形词

比如“爱情、和平、因缘、迷惑、恩赐、赤身、快活、英俊、暧昧、开眼、隐居、亲子、得体、演出、解体、大势、大方、怪人、街道、温暖、男女、黄色、该当、意味”等。

伍铁平曾提到,“唐人”(とうじん)在古日语中指“中国人”,江户时代则泛指“外国人”,因此,“唐物”(とうぶつ)在古日语中也泛指“外来货、舶来品”。这表明中国货物在古代日本的进口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唐土”(とうど)在日本文语中指“中国”,“唐风”(とうふう)指“中国式”,“唐名”(とうみょう)在古日语中指“中国式的名称”,“唐扇”(とうせん)指“中国制的扇子”④。还有,日语中的“吴服(ごふく)”是织品的总称,而“吴服屋(ごふくや)”的意思是“绸缎庄”和“布庄”,它反映了布、绸等织品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一史实。日本人不但用汉字指代中国的事情、物产,而且还借汉语已有的词为己所用。

(二)和源同形词

这类词又被称为“和式汉语词”,是日本人根据汉语的造词规律,给原有的训读词加上适当的汉字,然后再改用音读的方式拼凑而成的⑤。比如“大根(ダイコン←おほね)、见物(ケンブツ←みもの)、心配(シンパイ←こころくばり)”等等。

(三)外源同形词

比如佛教用语中的“经行、知客、行灯、菩萨、罗汉、盂兰盆会”等,都是佛教传入日本后佛教词语日本化的产物。明治之前,日本语也吸收了一些外来语,比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名称及“天鹅绒、纽扣、天妇罗、烟草、护膜、酒精、珈琲、喇叭、瓦斯、骨牌、珐琅”等外来物品名称,在语义上明显不同于中国读者的认识。高文汉⑥提到,到了明治时代,随着西方文明的输入,中日两国都产生了大量的翻译词,不过,在全面接受西方文明方面,日本走在了前头。虽然他们也从我国编辑的英汉、汉英辞典里吸收了“数学”“理论”“电气”之类的翻译词,但从整体上说,我们吸收日本的翻译词更多一些。比如倒流回中国的部分同形异义汉字词:天文学、动物学、化学、伦理学、行政、心理学等等。

(四)杂源同形词

李月松⑦提到,明治时期的造词有所谓“汉语加和语”的形式,比如“円高(日元升值)、円安(日元贬值)”;现代汉字词里也有和语与汉语的混合,如“手製(手工制作)、家賃(房租)”等。吴侃⑧提到,日本人经常使用根据日本習惯合成的外语词,这些词通常被称作“和制洋语”或“和制英语”。其中有同一来源词的组合,也有不同来源汉字词的组合。比如“麦酒”(英语beer+汉字词),“beer”是来自荷兰语的英语,所以这个词是荷兰语与汉语的混合。还有用片假名来表示外来语的发音以及用汉字来表示相关语义的词。如“大型テレビ(大型电视机)、胃カメラ(胃镜)、窓ガラス、ビ—ル瓶(啤酒瓶)、マンション経営(经营管理公寓)、スピ—ド計(测速计)、宣伝センタ—(宣传站)”,还有英语字母加汉语的词,如“X線(X线)、京セラ(京瓷)、放送センタ—(广播站)”等。

三、中日同形词的形成原因

(一)古汉语的遗留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受益于汉字的产生和词汇的丰富与发展。然而在古代的日本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日本从平安时代就开始从中国引入汉语词汇,并逐渐发展起来。语言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与语音和语法相比,词汇的发展就显得更迅速。当今社会的常用词汇和古汉语词汇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有些词汇现在仍然在使用,但其词义却发生了变化,可能是扩大,可能是缩小,也可能是完全改变。例如“老婆”一词,在古代指“老年妇女”,目前在日语中的意思仍然没有变化,但是汉语中“老婆”的意思已经变成“妻子”。再如“竞走”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奔跑”,而在现代汉语中是指一种体育项目;“颜色”一词,在古汉语中指“人的脸色”,日语沿用了这一意思,但现代汉语中的“颜色”却引申为“色彩”义。

(二)汉语词义引申

在古代汉语中,“驰”的意思是“用力地赶马”,“走”是指“跑、奔跑”,“驰走”就是指让马自由地奔跑。而在现代日语中,“驰走”与款待与美食相关联。比如:ご馳走さまでした(真好吃);いろいろなご馳走が出た(拿出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驰走”与美食看似没有关联,但细想,如果想用美味佳肴款待客人,就不可避免地要奔走准备、劳心费力。正像我们平时常说的“您受累了”。所以,这样的用法不仅仅限于与餐饮有关的方面,如果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也可以用“ご馳走さまでした”来表示感谢之意。再比如“远虑”一词,汉语中经常使用“深谋远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词语,在今天其意思也没有变化,但现代日语中的“远虑”则表示谦让、客气之意。如:“どうぞご遠慮なく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不要客气,请吃吧!)。因此,“远虑”被用于表示客气,这一点是日本人的创意。在日本人眼中,事情的失败往往是由于操之过急、缺乏深谋远虑而造成的,如果经过了长远的考虑再付诸行动,便能够避免失败。所以,“远虑”便转为表示“善于控制、不操之过急”义。在日语中,类似于“驰走”和“远虑”这样源自于汉语又不同于汉语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格好”“迷惑”“料理”“勉强”等等。

(三)读音的差别

汉日同形词在读法上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其读音和词义都不相同。比如“大势”一词,音读读作“たいせい”,意思是大局;训读读作“おおぜい”,意思则是“人数多,总的趋势”。“大风”一词,训读读作“おおかぜ”,表示强风;音读读作“おおふう”,表示“骄傲自大”之义。再比如“大家”一词,日语中有三种读音:训读读作“おおや”,意思是出租房的房东;音读读作“たいか”时表示“大师、专家权威者”,还可以读作“たいけ”表示“大富人家”之义。

(四)文化背景的差異

由于中日两国在社会制度、文化、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汉日语同形词所指的对象也有所不同。比如“高校”一词,日语中的“高校”指高级中学,也就是“高中”,而汉语中的“高校”指高等学校,也就是“大专院校”。另外,日中两国初高中的不同点是:日本把初中和高中分别称为“中学校”和“高校”;中国则多把初中高中一起统称为“中学”。再比如“正月”一词,汉语中是指农历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而在日语中是指公历上每年的第一个月,中日所指各不相同。

(五)外来语汉译的差别

20世纪以来,汉语和日语之间出现了许多中西方译词,这也是汉日同形词同形不同义的另一个原因。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涌入大量西方文化,日本的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原有的词汇已经不足以表达新思想和新事物,就需要新词语来更好地接收和传播西方文化。当时,汉字早已经广泛用于日本的官方与民间,再加上汉字较强的构词能力,日本利用已经掌握的汉字,意译了不少来自西方的词语。

与此同时,中国的开明人士也在积极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利用汉字意译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词语。于是,形成了一些形同义异的中日同形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一词,汉语的“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作为动力,在公路及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来自英语“automobile”。日语的“汽车”一词,相当于汉语中的“火车”,来自英语“train”。“automobile”在日语里是“自動車”。因此,中日同形词的形同义异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受到古汉语残留、汉语词义引申、读音的差别、文化背景、宗教用语以及外来语汉译等多方面的影响。

四、汉日同形字词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

大量存在的汉日同形词,是中日两国共同的文化财富。同形词的存在方便了语言学习者对第二外语的认识和学习,这是同形词的积极作用。可是,同形词有时也很容易造成误会,给两国人民的交际带来不便与困扰。据说,中国访日代表团在参观日本工厂时,看到了这样一个条幅:“油断一秒,怪我一生”。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应该是“不要让油停止一秒钟,不然的话,会责怪我一辈子”。其实,这句日语口号的正确意思是“大意一秒钟,受伤一辈子”,是一则安全警示标语。

汉日同形词看似相同,可一旦望文生义,就可能造成理解不准确,甚至出现理解偏差、错误的情况。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呢?首先,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保持严谨的学风,正确地对待汉日同形词。对于没有充分把握的同形词,应该在查字典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仔细分析语义。在理解翻译的同时,也一定要好好把握汉日同形词的用法差异,力争做到信、达、雅。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汉日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形词,但从整体上分析,除了部分同形词在词义上相同以外,大多数同形词在词义、用法、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汉日同形词是在两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日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结晶。汉日同形词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让人轻易地快速理解双方语言;另一方面,也会让人糊涂地“望文生义”。鉴于汉日同形词误用现象的普遍存在,加强汉日同形词的教学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注释:

①大河内康憲.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同形語[C].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

照研究論文集,1992.

②潘钧.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5.

③万玲华.中日同字词对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2004.

④伍铁平.比较词源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⑤高文汉.日语词汇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⑥高文汉,男,195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

学·日本文学、中日文学关系方向)、东亚文化研究所所长。

⑦李月松.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8.

⑧吴侃.日语词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陆晓光.汉字传入日本与日本文字之起源与形成[J].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2]曹珺红.有关中日同形汉字词汇对比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3]秦明吾.日汉同形异义词词解[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5.

[4]王晓冬,刘阳.关于中日汉字异同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

报,2007,(5).

[5]方江燕,王诗婼.中日同形汉字词之语义对比[J].嘉兴学院学

报,2008,(4).

[6]黄力游,林翠芳.日汉同形异义词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09.

[7]王永全,小玉新次郎,许昌福.日汉同形异义语词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

[8]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小标

题共享[M].北京:中华书局,2010.

(张心怡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
如何在高校更好实行俱乐部教学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中外狼文化写作中的生态意识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