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序偏误研究综述

2017-07-06 09:27游翠娥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偏误研究综述

游翠娥

【摘要】20世纪80年代,国外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被引入我国学术界。新世纪以来,对外汉语语序偏误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将从语序偏误分析的类型、语料来源、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方法、偏误原因和教学建议这六个方面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汉语语序 偏误 偏误分析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017-03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维线性结构,语序是言语流的存在方式和本质特点,所以对任何语言来说语序都极为重要,尤其是像汉语这样典型的孤立语。由于汉语语言内部缺乏词形变化,无论是词法还是句法都没有屈折,语法意义主要靠虚词和语序来表达,因此语序在汉语语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鉴于此,汉语语序研究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国外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被引入我国学术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研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新世纪以来,随着孔子学院的建立,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国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研究者开始根据各自所掌握的中介语偏误语料,或者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对汉语学习者的偏误情况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对外汉语语序偏误的研究成果也多了起来。本文主要对中国学术期刊网所收录的2000年以来的对外汉语语序偏误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力求总结出有代表性和实践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将它们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实践中。

一、语序偏误分析的类型

1.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看,相关论文有的是从整体上对语料中出现的所有汉语语序偏误的分析,比如朱华、曾昭聪(2010)、别红樱(2015)、王文瀚(2012)等;有的则是对某一特定的句法成分或语法项目的语序偏误的分析,比如鲁晓雁(2008)对与能愿动词有关的语序偏误的分析、行玉华(2013)对越南学生状语定语语序偏误的分析、纪宇婷(2017)对英语背景汉语学习者状语语序偏误的分析等。

2.从偏误语体上来看,已有成果大多是对书面语语序偏误的研究,或是书面语与口语偏误相结合,未见汉语口语语序偏误的专题研究。对书面语语序偏误研究的论文较多,如侯友兰(2008)《韩国学生书面语语序偏误分析——以中级汉语水平学生偏误为例》、王文瀚(2012)《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常见的语序偏误分析》、纪宇婷(2017)《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英语背景汉语学习者状语语序偏误分析》等。虽然没有对口语语序偏误的专题研究论文,但有部分论文的偏误语料也涉及了口语。如,陈延河(2002)《印尼语、汉语语序对比及印尼学生汉语学习中常见语序偏误分析》说明其偏误语料“有从书面作业得来的,有从口语记录得来的”,并指出其中口头偏误更多。又如,解植永、王建(2011)《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的偏误分析》也说明了“开放式语料来自笔者平时教学过程中收集的课堂对话、留学生写作及翻译作业”。

3.从语法的三个平面来看,现有成果大多集中于对句法层面的语序偏误的分析,对语义和语用方面的语序偏误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实际上与汉语本体研究的情况也是一致的。诚如范晓(2001)所指出的,研究者大都侧重于句法语序,而忽略了语义语序和语用语序;或者三种语序不加区别,混在一起;导致更多问题说不清楚。

二、语序偏误语料的来源

从已有成果来看,目前对外汉语语序偏误分析语料的主要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把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时的实际偏误(学生的口头表达或书面作业)收集起来,然后进行整理归纳。比如,陈延河(2002)搜集了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习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印尼学生的语料;侯友兰(2008)所用的偏误病句均来自作者在韩国高校从事汉语教学期间学生作文中的实例;王红侠(2017)主要列举在一线教学中从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等方面获得的偏误例句。

二是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对某种偏误进行调查分析,一般通过使用调查问卷、设计练习、模拟交际场景等方式来收集语料。比如,鲁晓雁(2008)为了考察外国学生出现汉语偏误的规律,先后两次进行了不同对象不同形式的调查。又如解植永、王建(2011)采用聚焦式语料与开放式语料结合的方法,其中聚焦式语料来自问卷调查。

三是借助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来获取偏误语料。目前北京语言大学开发并公开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是学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料库,基于该语料库偏误的语序研究成果较多,如纪宇婷(2017)、王文瀚(2012)等都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数据库为语料来源。此外,不少高校也都建设了各自的语料库。比如,周文华(2014)的中介语语料就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中介语偏误语料库。

在偏误分析研究的起步阶段,研究语料基本是选取外国学生汉语习得过程所做作业和练习中的偏误实例。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对偏误分析进行检索、分析与研究,成为了现实。同时,研究者在进行偏误研究时的语料来源也更丰富多样了。比如,解植永、王建(2011)采用聚焦式语料与开放式语料结合的方法,聚焦式语料来自问卷调查,开放式语料来自平时教学过程中收集的课堂对话、留学生写作及翻译作业,另外还参考了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

三、研究對象的背景情况

“偏误分析”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突破口[],在我国偏误分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到至今,学者们对语序偏误现象的描写也越来越细致,这不仅表现在对研究点的选取上,也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语言背景、学习水平等方面。

1.研究对象的语言背景

在对汉语语序偏误进行研究时,学者们一般都限定了研究对象的母语背景,以某一国别的学习者的母语为背景的研究占了绝大多数。如,朱华、曾昭聪(2010)对泰国学生汉语语序学习偏误进行了研究。又如,别红樱(2015)对日语母语者汉语习得中的语序偏误的研究。这样做便于与汉语语序进行对比,对偏误原因进行分析时也更有针对性。周文华(2014)则并未限于某一国别学生的语序偏误,而是考察母语为SOV型、SVO型语言的学生习得汉语介词及其短语的语序偏误。他跳出了国别的框架,站在语言类型学的高度对两种语序类型语言的语序偏误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总体来说,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和亚洲国家特别是日韩的汉语学习者的研究较多,而对其他语言背景学习者的语序偏误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

2.研究对象的汉语水平

有一半的汉语语序偏误论文明确说明了研究对象的汉语水平,一般把学生的汉语水平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如鲁晓雁(2008)只涉及到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侯友兰(2008)研究的是中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的偏误情况,别红缨(2015)对日语母语者的汉语语序偏误研究针对的是初级和中级水平的学习者,周文华(2014)的偏误语料则平均分布在初、中、高三个学习阶段,而且他在描写偏误语料时,对每一条语料的国别和学习阶段都作了标注,这对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非常有好处,值得学习。

四、语序偏误的分析方法

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从已有语序偏误论文来看,主要运用了以下一些研究方法和手段。

1.对比分析

1977年吕叔湘先生发表了题为《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讲话,提出:“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无论语音、词汇、语法都可以通过比较来研究”。这对此后的汉语本体及汉语习得研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延河(2002)对印尼语、汉语基本语序的异同作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印尼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常见语序偏误,并强调必须重视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朱华、曾昭聪(2010)在对泰国学生汉语语序偏误进行分析之前,并对每一类偏误所对应的汉泰语序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周文华(2014)把汉语介词及其短语的语序与SVO和SOV两种类型语言分别进行对比,发现汉语与两类语言中介词及其短语语序的对应规律各有异同。可以说,对比分析是研究汉语语序偏误的基本研究方法。

2.数理统计与分析

通过统计数字,可以很清晰地展现偏误数量及其分布情况。比如,别红樱(2015)对日语母语者汉语习得中语序偏误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与统计。解植永、王建(2011)则充分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偏误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还有的运用专业统计软件,比如周文华(2014)运用SPSS软件考察了SVO和SOV两类学生在不同介词类型使用上的差异显著性。

五、语序偏误的原因解释

偏误原因的分析是语序偏误研究的重要内容,综合现有成果,导致语序偏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母语负迁移。母语负迁移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将母语语言知识、语法规则及表达习惯搬到目的语里而出现的偏误。母语负迁移是导致的语序偏误出现的主要原因,这是学者们目前的共识。比如陈延河(2002)、朱华、曾昭聪(2010)等都认为母语负迁移是导致语序偏误的最重要原因。

二是教学误导。教学误导主要包括两方面:教材编排不完善和教师讲解不到位。如王文瀚(2012)、朱华、曾昭聪(2010)等在分析语序偏误原因时都提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三是汉语语序本身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有些学者将此归为导致汉语语序偏误的原因之一。侯友兰(2008)指出由于汉语的各级语言单位的构成是依靠语序和虚词的层层组合,没有形态的制约,组合又比较灵活,所以学生容易造出偏误的句子。

四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够全面。侯玲玲(2008)认为汉语语序偏误也有学习者学习得不够深入细致,对很多词语及语法内容没掌握好而出现的使用问题。解植永、王建(2011)认为语序不当类偏误句主要是留学生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到位造成的。王文瀚(2012)指出学习者对旧知识掌握不牢和对新知识没有把握也是导致语序偏误的原因之一。

五是认知解释。随着偏误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学者开始注意到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特点对习得也会产生影响。别红缨(2015)认为日语母语学习者汉语补语与谓语错位的原因是在日本人的认知习惯中,动词的结果、动量、状态等这些认知视角的新焦点是前置的,而汉语补语与宾语错位是由于学习者认知的整体性原则造成的。

六、对汉语语序的教学建议

对外汉语语序偏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语序教学,因此研究者根据对语序偏误的分析研究,總结了一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强调重视学习者母语与汉语的对比。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母语与汉语的差异,这样才能知己知彼,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才更能有的放矢,找出重点进行操练。其次,针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误的语序问题,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将其母语与汉语进行对比,以便通过对比帮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汉语语序概念。正如朱华、曾昭聪(2010)所言,目前语言对比、教法的文章有不少,但这些文章不应成为“库存”,相关的负责部门有必要把各国尤其是小语种国家汉语教学的经验、成果编成小册子,发给第一线的教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二,语序偏误教学应遵循一些原则。首先是循序渐进原则。对待学生的偏误,教师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可操之过急。如果要求太严格,学生会因为不理解而产生厌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寻找更加有效、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安俊丽(2008)认为在教学中有必要设计存在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其次是灵活性原则。因为汉语重意合,语序规则尤其是多项状语和多项定语的语序比较复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既要注重整体的规则,又要注意局部特殊的规则。最后是针对性原则。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语序时的难点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学。汉语语序是汉语不同于其它语言的特征之一,外国学生不易掌握。有些汉语语序难点具有普遍性,比如学习者普遍觉得多项状语和多项定语的语序较难掌握,针对这类偏误的教学则需要花费更大的功夫,需要进行例句练习、对同性质的新旧知识总结归类,并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第三,语序偏误教学需要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别红缨(2015)首先回顾了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序规则的传统方法:直接展示法、找位置法、连词/短语组句法、改错法、选择法,然后针对日语母语者的汉语语序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大班学习、小组合作与学习者自主学习三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一学年的尝试,并将传统方法组与三结合方法组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三结合教学法对日语母语者掌握汉语语序有显著的实际意义。这说明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法的局限,“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自主地运用、开发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是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实践者、消费者,也是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者、探索者”。

七、对外汉语语序偏误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近年来,对外汉语语序偏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略做总结如下:

1.偏误语料上,从最初的第一线教师的自主收集到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与使用,语料来源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也更加可靠。既有以单一的偏误语料为主,也出现了聚焦式语料(来自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语料(课堂对话、留学生作业、中介语语料库等)结合的方法。偏误语料来源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偏误研究的结果更具说服力。

2.偏误研究对象的背景上,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背景考察得越来越细致。首先表现在从不分国别的研究到特定国别学生的语序偏误研究,其次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汉语水平也纳入重要的考虑范围。除了对不同国别的语序偏误研究,也有对不同类型语言语序偏误的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对象的背景不再局限于国别的范畴。

3.偏误分析方法上,除了常见的对比分析方法,更多的学者开始充分运用数理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并且将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使得语序偏误分析更具有实证性和科学性。

4.偏误原因解释上,在语序偏误分析的研究初期,学者们大都将原因归为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规则泛化。随着偏误分析的发展,学者们注意到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也开始关注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特点。

5.偏误相关的教学建议上,强调结合传统教学教学方法,自主开发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法。从最初的强调对比,并提出语序教学原则和传统教学方法,到后来注重切合實际的教学方法,说明研究者和第一线的教师逐渐突破传统理念的局限,不断探索新的理论与方法。

立足现状,展望未来,笔者认为语序偏误研究在以下方面还有待深入和加强。

1.现有语序偏误研究大多是基于书面语料的研究,汉语口语语序偏误研究亟待加强。同时,现阶段已建成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不少,但大多都是书面语语料库,汉语口语中介语语料库非常少。基于口语语料库的语序偏误研究将是未来该领域发展的难点与突破口。

2.现有语序偏误多是针对句法语序的研究,语义语序和语用语序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际,语用语序的偏误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3.已有的语序偏误研究数量虽多,但主要集中在对日韩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少数国家学习者习得的分析,而对其他国家学习者的偏误研究相对较少。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未来需要更多关注其他小语种国家学习者的语序习得情况。

4.缺乏对汉语语序偏误的宏观动态研究。现有研究多是对汉语静态语序(即在静态语法结构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语序)的偏误研究,而对汉语动态语序(即在语境下的动态语法结构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语序)的研究尚不充分。从语言类型学来看,汉语是以话题优先的语言,在不同语境下,语序的实际情况与静态语序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对动态语序的调查研究还有待深入,如何应用于教学更是尚未展开的问题。

5.对语序偏误的教学建议理论性较强,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不足。研究者应该重视教学建议的实践性,对纠正偏误的教学策略的效度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实际效果,提出能够很好运用于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延河. 印尼语、汉语语序对比及印尼学生汉语学习中常见语序偏误分析[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1).

[2]朱华,曾昭聪. 泰国学生汉语语序学习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6).

[3]周文华. 母语语序类型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以汉语介词语序偏误为例[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5).

[4]别红樱. 日语母语者汉语习得中的语序偏误与教学实践[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1).

[5]王红侠. 印尼学生汉语习得的偏误类型和成因[J]. 海外华文教育,2017(1).

[6]解植永,王建. 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的偏误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5).

[7]侯友兰. 韩国学生书面语语序偏误分析——以中级汉语水平学生偏误为例[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08(2).

[8]侯玲玲. 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常见语序错误简析[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2008(3).

[9]鲁晓雁. 能愿动词与相关成分的语序——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J]. 科技风,2008(1).

[10]安俊丽. 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存在句的偏误分析[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11]王文瀚. 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常见的语序偏误分析[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10).

[12]行玉华. 越南学生汉语定语状语偏误分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5).

[13]柴俊星. 汉语习得中宾语、补语语序偏误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14]纪宇婷.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英语背景汉语学习者状语语序偏误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2).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实践创新项目“基于口语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语序偏误研究”(项目编号:SJLX15-0607)的阶段性成果。指导教师为苏州大学文学院陶家骏副教授。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偏误研究综述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