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社会稳定需警惕哪些风险隐患

2017-07-06 18:33青连斌
人民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

青连斌

【摘要】我国现阶段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发生全局性动荡和全面风险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对此我们要有充分信心和坚定的定力。但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是存在的,对维护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絕不能掉以轻心。

【关键词】和谐稳定 社会转型 社会风险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的和谐稳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牢记和谐稳定是根本大局的道理,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是复杂的,经济风险向社会领域传导,社会利益矛盾成为社会矛盾重点

经济风险向社会领域传导。经济风险一旦处理不及时、应对不果断,就可能传导到社会领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催化剂。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经济风险引发我国经济风险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引发经济风险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中,房地产泡沫风险、地方债务风险、互联网等新兴金融风险、企业倒闭风险等涉及面广的经济风险,同社会与民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生这类经济风险,很难有可靠的“隔离墙”“防火墙”阻断其向社会领域传导,从而导致普遍的社会焦虑和躁动,造成社会的不安和失序。当然,目前我国发生系统性经济风险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局部性、区域性、行业性的经济风险是存在的,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同时,我国仍然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利益矛盾成为现阶段社会矛盾的焦点。社会的加速转型带来了社会的深刻变动,使整个社会利益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化。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凸显,其中因为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差距过大而导致的贫富矛盾,干群关系不和谐而导致的干群矛盾,劳资关系不协调而导致的劳资矛盾等社会矛盾,是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实际上,这些社会矛盾并不具有政治性,主要是因为利益关系的不合理而产生的利益矛盾。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乃至不同社会成员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利益矛盾,社会利益矛盾不可避免。利益矛盾处理不好,可能导致阶层性、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风险社会,社会风险诱发和助长社会矛盾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风险不断增多,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以风险为特征的新型社会。社会风险已经深刻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近年来因为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呈上升态势。而非法集资、非法传销、违法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实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呈高发态势,往往成为触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同时,社会心态不健全,不满情绪、社会焦虑比较普遍。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实现了从贫困、基本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正向全面小康迈进,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实惠,获得感增强。但是,不满情绪、社会焦虑现象仍然相当普遍。首先,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就业歧视、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等现象仍然比较凸显。其次,尽管从总体上讲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但目前民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国还有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仍然突出。再次,因为房价高企、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对未来的发展和收入又充满不确定性,中产阶层也对未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焦虑和不安。不满情绪、被剥夺感、社会焦虑等不良社会心态,同一些社会成员出现集体观念淡薄、公德意识弱化、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抬头,以及盲目崇外、追求“西化”和所谓“普世价值”等消极的思想观念和思潮混杂、交织、叠加在一起,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消极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处于潜在状态的社会矛盾显性化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稳定问题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但是,与此同时,原来处于潜在状态的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显性化,比如收入差距扩大、劳资矛盾、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原来并不是不存在,只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往往被掩盖了。

同时,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还存在。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和敌对势力,都在破坏我们的社会秩序,都是不安定的因素。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团伙、结伙和有组织犯罪打而不绝,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在一些地方仍呈蔓延趋势,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涉及面广的新型犯罪仍然猖獗。不能低估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的危害。

此外,随着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社会矛盾往往被放大。国际因素对我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不容低估。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虚拟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现实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在国际化和网络化的推动下,一些社会矛盾往往被无限放大,其影响范围快速扩散,影响后果加深,对社会稳定造成伤害。

维护社会稳定必须综合施策

有效应对当前社会稳定面临的挑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针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首先,维护社会稳定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在我国,最基层的当然是城乡社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目前,“村改居社区”、“短租房集中社区”和“拆围墙社区”社会治安形势尤其突出,必须加强城乡社区安全防控能力建设,提升城乡社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城乡基层社区的平安稳定。

其次,坚持防患重于治理的理念。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是要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坚持防患重于治理的理念。针对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有三策,即源头防患,中途疏解和处置以防止扩大、蔓延、激化,事后化解。做好社会矛盾的源头防患,当前有几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防止因决策不当损害群众利益。三是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疏解工作。积极应对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必须紧紧把握主动权,不能被动应付。因此,要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滞后为超前。对排查出来的重点矛盾纠纷,要及时做好疏解和化解工作,防止矛盾扩大、蔓延和激化。

再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诱发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着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当前,鉴于社会救助领域出现的新情况,贯彻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赋予这一制度的“救急难”功能,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参考文献】

①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新华网,2017年3月16日。

责编/贾娜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
聚力铸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底座”
社会转型:中国新兴社会阶层的社会心理分析
保护知识产权: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转型的关键
社会转型视域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
试论社会转型期公共图书馆的责任
《双城记》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文明体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