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一、以“全域旅游”为指导思想
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指出大众旅游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应瞄准“九大转变”目标,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并进行了全面解释。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
笔者认为,全域旅游发展要打破“全”的概念,着眼于市场要素的配置,有的放矢,破“全”、立“逻辑”、找“抓手”、达“目标”,并将全域旅游发展架构总结为“三网、两+、五层次”。
1.“三网”,即旅游交通网、旅游公共服务网、智慧旅游网
旅游景区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更是引爆市场的核心,旅游交通、旅游公共服务、智慧旅游三个网的发展,构成了景区全域化发展的一个结构。三网都是基础服务设施,需要政府投资,需要开发型金融支持结构。
贵州省遵义有个项目,一家名为交旅投的公司,基于某条河修建了一条一百多公里的大道,该公路为政府贷款建设,建完无法盈利。绿维文旅为其提出交通投资带动旅游景区结合的思路,用交通促旅游,让旅游交通成为城市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点。
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厕所投资、驿站投资、自驾投资等都是全域旅游思路下的旅游带动结构,都应该评估到景区价值中。
2.“两+”即旅游+、互联网+
全域旅游不是就景点做景点,也不是就传统旅游做传统旅游,而是融合水利、农业、工业、文化等,像山西就是以做文化旅游为主。
以绿维文旅现在做的一个生态旅游项目为例,四川某县有个水库面积1.2万亩,是该县唯一的水源地。项目要求把周边1.2万居民迁出,保护水源、退耕还林200米。这个项目需花费2-10亿元,申请生态资金。绿维文旅通过与政府沟通,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1.2万居民的安置小区直接建成5A级景区;其次,由于该县是銀杏大县,建议把退耕还林的200米区域全部变成银杏林,打造银杏湖,同样也是5A景区,然后在银杏林中间建设道路和景点。用政府的生态扶持资金直接打造5A景区,只需要很小的商业化资本就能撬动旅游发展结构。
绿水青山要变为金山银山,需要金点子、需要创意、需要商业逻辑,这就是典型的“旅游+”结构,用“旅游+”包装项目,用互联网刺激和提升项目。
3.“五层次”即景区、乡村、综合体、小镇、城市五个层次
全域旅游不仅仅是景区景点全域化,景区、乡村、综合体、小镇到城市,这五个层面都涉及到旅游发展结构。景区景点是核心和起点,要结合乡村、结合综合体、结合小镇、结合城市,形成全域旅游的发展架构。如果不能将这四方面结合,就景点做景点,那景点始终只是一个内核,它不能形成发展结构。五种架构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互相支撑,才能形成全域旅游的良性发展。
二、以文物保护开发为前提
针对山西旅游资源的特点,绿维文旅认为景区景点体制改革的前提是要坚决遵守《文物保护法》,坚决保护生态,满足风景名胜区条例的基本要求。文物保护机构及职责不能减,只能加;文物保护的范围内,不能开发,只能保护性利用;文物景点的门票收入,全部用于文物保护相关经费不能变。
以壶口景区为例,它的核心保护区面积不大,延伸区有较大发展空间。绿维文旅建议:第一,核心区不动;第二,原有门票不变的情况下附加、增加未来提升的门票价值;第三,发展休闲度假多业态;第四,拓展范围形成新的开发结构。如不在壶口核心保护区内搞开发,主要是通过扩展外围空间做衍生开发和产业链衍生开发,可以结合周边乡村城镇发展结构,跳出壶口瀑布景点核心区,跳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形成壶口瀑布特色小镇、形成壶口黄河文化旅游区,获得投资商青睐,找到收益模式。
另外,成立旅游管委会,市场化利用及景区营销,外围扩展旅游开发经营等,不由保护机构来操作,旅游管委会和旅游运营机构要和保护机构分离,这样职责上相对简单清晰。
全域旅游不是向门票要经济,不是向景点要经济,而是由此衍生出旅游经济发展架构。文物景点的收入原则上还是按照文物法的规定用于保护。此外,应该设大景区结构、形成大门票、开发交通及其它收益方式,从而形成对文物景区的拓展式发展。
三、以四个立足点为基础
景区景点体制改革要找准立足点,以景区提质升级为核心目标,立足存量,做大增量;立足资源,做好产品,推动产业发展;立足景区改制,带动区域经济转型突破,带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具体归为四点:
1.立足存量,做大增量
目前,山西旅游发展基础整体比较薄弱,存量很低,但是增量可以做大。
2.立足资源,做好产品
让投资商看到产品的轮廓和产品的未来,对盈利有信心。
3.立足景区,整合区域
这条最重要。一个5A景区可以带动一个城市,一个4A景区可以带动一个小镇,只要是能够达到30万以上游客量的区域,都有带动区域经济的能力,这个带动结构是景区扩张发展的关键。所以,景区的机制放开,让外围带动、提拉景区,即使景区不赚钱,但是周边有一系列延伸性收益结构也能形成价值。
四、把握“三七”架构
绿维文旅目前正在开展景区景点机制体制改革工作,用“三个字,七个架构”来概括,简称为“三七架构”,“三个字”——“扩”“管”“营”,即扩大、管理、经营。
1.“扩”——两个架构
首先是扩大范围。做景区改制首先要有景区概念性的规划,秉承设计思路、文化秉承设计,才好进行改制。“一景区一政策”非常正确,城市景区匹配城市周边结构,乡村景区匹配乡村结构,城镇结构匹配特色小镇。
用产业园区的方法抓旅游,让每一个景区,都成为一个引擎,带动一个片区发展;整合散、小、乱的局面,整合景区周边乡村、小镇资源,提供片区开发空间。
其次是扩大结构。借力景区改制,整合区域多种旅游产业的资源与要素,打造旅游综合配套基础,从而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支持系统,构建多业态休闲度假系统,形成旅游综合开发的抓手。
2.“管”——三个架构
一是,具有县级行政权的管委会。跨多个建制镇的大型景区,带动力大,辐射强,资源点很多,景区与建制镇及村庄结合紧密,建议形成独立的行政建制或准县级行政权的派出机构,强力推进目的地旅游区域综合发展;打造5A景区、省级国家级度假区、特色小镇等综合区域发展结合。山西省149家景区改制是分层次的,有小寺庙有大景区,大景区原则上可以做县級机构甚至是副地市级机构来做管理。
二是,景镇一体化管委会。对于那种在一个镇里面,和镇域结合非常紧密的中等规模自然景区、古村古镇古城景区,应该将景区打造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形成景区发展带动城镇化及美丽乡村的作用和特色发展。
三是,文保景区一体化管委会。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相对较小的景区,难以扩大或暂时没有规划出区域带动结构,依托文保单位本身的管理结构,转型为文物保护+景区管理,形成相对小的景区管理架构。
3.“营”——两个架构
“营”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开发建设的“营”,称之为“投融资运营”;其次是经营运作的“营”,即营销、管理、运营。这两个“营”差异很大。如果把旅游分成四个角色,即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和服务商。很多金融机构都是投资商,为纯财务投资,不懂开发;开发商要做规划设计、最后落地建造实施;运营商做营销、管理、整合,形成复合化结构;服务商可以组织大量的营销活动,导入各种业态等的服务结构。
一是投融资运营。导入投资人主要是导入投融资结构的合作开发商,我们希望它既是开发商又是运营商。但这种综合类型的开发运营商,如华侨城、港中旅等机构在全国不超过30家,要价很高,不容易请。绿维文旅创新旅游投融资模式,通过旅游开发O2O平台,将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服务商四类旅游开发角色与旅游开发要素和资源进行整合,用四招五引入的模式,召开全要素招商大会。
投融资的导入实际上是掌控资产余价值,与投资开发机构谈对价。山西旅游资源除了晋中一批景区有对价能力,其他地区如吕梁没有对价的权利和能力。但是吕梁是扶贫区、红色区,这是它的优势。政府的转移支付链巨大,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开发机构,形成政府长期资金导入开发旅游的支持结构。
全域旅游是政府的有效抓手,政府或国有投融资平台控制核心资源和资产,或将部分资产由国企社会资本控制,通过智慧做包装做评估,再导入投资商,导入长期开发性金融支持,会吸引更多民营资金进入。因此,搭建县级市级政府全域旅游投融资平台,装入融资型资产,展开投融资运营,建设A级、2A级信用,形成政府主导的区域旅游控制能力,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控制景区形成与社会资本对接的景区现金流基础,推进资产增值与资本上市目标。
二是景区运营。景区管理、景区营销、景区场地或资源的合作经营等,既可以采用与资产直接对接的开发经营一体化模式,把开发权与经营权一起转移到社会资本,也可以采用轻资产模式,引入专业人才与合作伙伴,形成市场化经营。
景区运营是多层次的运营结构,可以轻资产运营,可以重资产运营,可以使用轻资产运营与重资产合作的方式,可以导入多层次多样化的运营结构,比如电瓶车运营、索道运营、演艺运营,商家运营、酒店运营、餐饮运营等,政府在景区改制上要把控主动权、把控资本、把控资源。
五、三点实施建议
1.先引智后引资
用智慧吸引资本,包括投融资包装、投融资规划设计,再导入资本对接,最后有效实现。
2.试点推广模式
景区的大改革也是大的试点,能不能快速做几个小型试点?比如一个地市的试点选出三五个项目,通过专业的包装水平使改制到位。
3.制定更细的导则
简要分为大、中、小、文化型、自然型和不同的属性与不同的资源结构、资本结构,以及涉及到保护的复杂性几个要素,大概六个维度来分类,制定导则,形成基本的准则和遵循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