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料尘世外 别有一山川

2017-07-06 15:53吴娟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国画院画院作品展

徐 震

男,1976年生,江苏扬州人。扬州国画院专业画家,拓展部主任。艺庐美术馆馆长。《艺谱》主编。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扬州市花鸟画研究会秘书长。《美术》、《画刊》、《书画艺术》、《美术报》等专业杂志发表并作专题介绍,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中国国家画院等专业机构收藏。

参展经历:

96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1996·南京)

继往开来——清代“扬州八怪”暨扬州国画院中国画作品展(2009·南京)

纪念扬州国画院成立50周年特展(2010·扬州)

扬州中国画学术邀请展(2011·西宁)

江苏省国画院学术邀请展(2011·南京)

扬州国画院名家作品展(2011·新西兰)

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25周年优秀作品展(2012·南京)

江苏花鸟画优秀作品晋京展(2012·北京)

“心像·南北”—扬州国画院、吉林市画院交流展(2013·吉林)

“大美青春”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美术作品展(2013·南京)

“不负春光”当代扬州花鸟画家作品联展(2013·扬州)

“心像·南北”—吉林市画院、扬州国画院交流展(2014·扬州)

第六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2014·成都)

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十周年系列成果展(2014·北京)

“古今之变”吴冠中艺术馆新水墨提名展(2014·无锡)

“中国梦·运河情”江苏省运河城市画院中國画邀请展(2014·扬州)

“庭前春早”贾广健师生中国画作品展(2015·廊坊)

“汇墨金陵 同庆盛世”——南京都市圈城市书画院作品联展(2015·南京)

“春暖·花开”中国国家画院贾广健工作室五人展(2015·北京)

“花正开”贾广健师生中国画展(2015·上海)

“花开三月”贾广健工作室花鸟画七人展(2015·扬州)

“丹青扬州”国中国画作品展(2015·扬州)

首届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2015·南京)

“情满新源”扬州·新源名族团结促进月美术展(2015·伊犁)

“庭前春早”贾广健师生作品展(2016·廊坊)

“秋霜归禽”入选江苏美术奖(2016·南京)

“荣宝斋中国画双年展-2016”(2016·中国美术馆)

“澹然标格”京津冀名家学术邀请展暨优青年画家提名展(2016·保定)

京津冀名家邀请展暨优秀青年艺术家精品展(2016·北京)

“扬州美术双年展”(2016·扬州)

“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2016·哈尔滨)

“庭前春早”第三届贾广健师生作品展(2017·廊坊)

“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2017·南京)

对徐震来说,尺幅为1.8米×1.4米的《竹西春鸣图》已是平时少有创作的大画了,但这样的尺幅,在当下普遍追求所谓展厅化的宏幅巨制的情境下,尤其是在“第五届全国画院展”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权威大展中,实在不算大,更何况其还是一幅纯水墨的花鸟画,这使得这幅扬州国画院唯一入选此次专业大展的作品好像并不具备夺人眼球的先天条件?然而,这幅画又仿若是一位娇小的素颜佳人,虽无高挑身材、华服美妆,但其自然散发出的一种初发芙蓉般的淡然清新,依然吸引了现场观众的视线,并不由自主地驻足画前脱去尘扰、静心品赏。

画为工笔水墨,作者以没骨法精心写画一玲珑太湖石于画面中下方,虽是石,却有着云烟的灵动;太湖石的右上方,两只羽翼、神态刻画谨严的斑鸠鸟正伴随着和煦春风欢快飞舞着、鸣叫着;而石之左上有一斑鸠似也被同伴发出的美妙春声所吸引、正低首凝神倾听着;太湖石的右前方,有几竿修竹,亦随斑鸠的鸣唱和风轻舞着。整幅画面虽为水墨,不施一彩,且构图简练,但却绿意融融、生机勃发,动静相寓中满溢着一种春天来临的清新喜悦之气。这样的春景图无疑是我们熟悉的,但通过徐震的心手,却又带给我们一种似远还近的陌生化感受。说熟悉,是因为无论是画中的山石、斑鸠还是修竹,都是我们熟悉的寻常景物,也是历代花鸟画家笔下的常见题材;说陌生,是画面中的鸟、竹、石虽是日常景物,却不带半点尘俗,简单的组合,纯净的笔墨,却意境幽远、气格清逸,令人遐思万千。

这种仿佛伸手可触,细思却又遥不可及的熟悉的陌生感,不仅体现在《竹西春鸣》图中,也体现在徐震近年来创作的系列湖石花鸟画作中。也因此,赏读徐震近年来的这些画作,你既看不到鸿篇巨制的气势恢宏,也看不到快意恩仇的泼洒挥写;既看不到令人目眩的五彩斑斓,也看不到犹如魔法的炫技表演。但是,你能看到“竹影抚秋月”的清幽,能看到“籁静独鸣鹤”的静谧,看到“一壶花里听春禽”、看到“闲坐庭前花开花落”、看到“清风明月下的浅斟低吟”,能看到什么是“笔墨入微、哲心如发”、什么是“冲淡平和、空灵韵秀”、什么是“心中饱冰雪,笔下流清韵”。这些画作也向观者揭示了,在徐震的心中,分明有一方远离尘嚣、清寂澄明的琉璃世界,在这个方外化境中,他可以抛却红尘俗务,乐此不疲的和他景仰的倪高士谈艺、与李息斋论竹……然后,当他不得不回到浮沉现世时,就在艺庐那个不大的画室里,关起门来,将这种交游所得、所感、所悟赋之笔墨、陈于绢素,获得性灵的滋养。

从早年的“书斋系列”到后来的“残荷系列”再到现在的“湖石系列”,徐震的绘画之路明晰可辨。这一路上,他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也收获了许多成果,作品频入全国大展。但,静气与逸格以及绘画的学术性始终是他坚守的方向。为此,他研读经典,与古人交游;拜访名师,与同道切磋;研习书法,从书法中感悟笔法。读万卷书的同时,不忘行万里路,扬州、北京、天津、南京、昆明、大理、西双版纳……处处留下了他师造化的足迹。他说,“和许多画家一样,我体会过阶段性成果带来的愉悦,同时也有过停滞带来的痛苦,如何去尽可能减少和度过这样的彷徨期?除了绕开绘画,去写字读书,还有就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思考。一个是画什么?一个是怎么画?早年的‘书斋系列更多追求的是题材上的创新,也就是画什么的问题。近两年,绘画的方向是在语言、手法上如何提高或者找到更加适合自己审美情趣的方法,也就是怎么画的问题。近来三次去西双版纳的写生并没有出太多的作品,只是当做写生能力的训练。之所以不去追求题材上的‘新,不去画前人没有表现过的奇花异卉,主要还是因为个人审美包括情怀受扬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已深入骨髓。或许我自己并没有刻意去画这些所谓的‘系列,甚至这些风格的转变也是无意识的状态。但是我想:对审美标准和追求方向的坚守必须牢固。于我而言,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探索的过程,就是绘画的乐趣所在。”

“安得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岂料尘世外别有一山川”。刚届不惑之年的徐震,令画坛充满期待!

(文/吴娟)

猜你喜欢
国画院画院作品展
苏州国画院名宿展·韩山篇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春睡画院教师美术作品欣赏
主持人语
苏州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