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2017-07-06 14:28邱书钦
统计与决策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二者城镇化河南省

邱书钦

(商丘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邱书钦

(商丘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河南省面临着城镇化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反映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于二者协调发展的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VAR模型,探讨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0 引言

城镇化是我国现在所面临的富有时代特点的新任务,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大动力,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最重要抓手。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无法绕开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始终是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所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二者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障碍,才能统筹我国的城乡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二者协调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协调发展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因此,在我国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探讨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就有着特别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据此本文以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对于二者协调发展水平和动态关系展开研究,进而准确把握二者协调发展的真实态势,为促进河南省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相应依据。

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1.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和方法

(1)协调发展指标体系

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可操作性的前提下,结合河南省的发展实际,本文设置了评价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协调发展的目标层是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综合水平,分系统层分别代表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城镇化子系统包括经济、社会、人口的城镇化指标,农业现代化子系统包括农业投入、产出和农村经济的指标。

图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原始数据的标准化与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意义、计算方式、单位各异,所以就不能简单地对各个指标进行核算,需要先消除各个指标单位的影响。根据属性进行划分,指标可以化为正向和逆向两种不同的指标,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两种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由于城镇化子系统和农业现代化子系统指标的复杂性,为了能从总体上客观真实的反应二者的协调发展情况,本文选择客观性的熵值法用以赋值各个指标的权重。熵本来是源于物理学的一个概念,在信息系统中,信息熵是信息无序度的衡量,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衡量,它们二者是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信息熵越小,信息的无序度越低,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大,指标的权重越大。反过来,信息熵越大,信息的无序程度越高,信息的效用值越小,指标的权重也越小。根据这样的原理,可以用信息熵代表信息系统信息的有序程度和信息的效用值,进行客观赋值从而进行综合评价。

(3)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

协调系数是衡量系统或者要素之间协调好坏情况的定量指标,可以反应不同要素或系统之间的合理有序发展状况。用M表示协调系数,f(x)和g(y)分别表示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表示均方差,离差系数表示为:

M值越小越好的的条件可以表示为: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推算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综合协调系数表示为:

D表示协调发展度,M代表协调系数,N表示二者发展综合指标,δ与γ为相应系数,二者取值都是0.5,N的取值限定在0~1之间,目的是为了保证D的取值范围限定在(0,1),便于作对比分析。

1.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相对水平的评价

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的数据,选择2005—2015年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熵值法进行计算,获得各个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公式(3)就是评价协调系数的计算方法,M代表二者的协调系数,表示在城镇化f(x)和农业现代化g(y)二者综合效益一定的前提下,二者不同发展水平进行的数量组合的程度,取值范围是0~1,其中1表示二者协调状态最好,0表示最差;K表示调节系数,取值为2。

虽然协调系数可以代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这对于实现二者的合理、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协调系数并不能代表二者整体水平的高低,这是因为当协调系数相同的时候,协调发展的水平却会出现不同的情形,而能够反映协调发展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协调发展度,用公式表示为:

表1 各指标的信息熵值、冗余度、权重

根据公式(1)至公式(5)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河南省2005—2015年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系数、协调度的得分,结果如下页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2005—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自身的发展水平提升很快,协调状况一直在好转,但是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依然相对较低、发展依然相对较慢,制约协调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水平发展滞后,不能有效带动农业的发展,由此导致河南省与全国的差距依然较大,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水平还相当落后,处于较低的层次,二者不协调的方面还较为突出。

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的VAR模型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二者的相互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来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数据范围选择是1990—2014年,变量是按照熵值法计算之后的代表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chengzhen、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得分nongye。为了消除异方差带来的影响,需要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两个变量作对数处理,lnchengzhen为城镇化水平的对数,lnnongye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对数,然后对这这两个变量分别作对数差分处理,表示为:dlnchenzhen=lnchengzhent-lnchengzhent-1,dlnnongye=lnnongyet-lnnongyet-1。

2.1 平稳性检验

建立VAR模型之前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这是因为VAR模型需要变量平稳或者具有协整关系。由于数据具有一定的时间递增的趋势,故设定方程为带有时间项和截距项的形式,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时间序列的对数项都不稳定,而对数的差分项为平稳的序列,从而可以看出,dlnnongye、dlnchengzhen都是一阶单整的单位根,说明城镇化综合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都具有随时间递增的特点。

表3 时间序列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2.2 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

确定VAR模型滞后阶数的时候,一方面要使滞后阶数足够大,另一方面又需要有足够数目的自由度。常用的确定滞后期的方法有LR检验、AIC准则、SC准则以及FPE准则、HQ准则等,本文通过滞后长度规则,选择使LR、FPE、AIC、SC、HQ五个信息中大多数认可的最优滞后项,从表4中可以看出,最合适的滞后期是2期,所以构建的模型是VAR(2)。

表4 模型滞后期的选择性检验

2.3 模型稳定性检验

VAR模型的稳定性就是当某一个方程受到外来冲击时,冲击带来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消失,而不会改变自身的值状态。如果模型不稳定,在外来冲击的影响下,模型就会改变自身的值。通过模型稳定性检验,得到该模型的单位根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模型对应的特征方程的根均在单位圆以内,因而建立的VAR(2)模型是稳定的,表示该系统稳定。这样对变量间的关系建立VAR模型来分析才有意义,这就为后面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奠定基础。

图2 VAR模型单位根示意图

以方程表示dlnnongye、dlnchengzhen互动关系的VAR模型如下:

dlnnongye=-1.336*dlnchengzhen(-1)-0.808*dlnchengzhen(-2)+0.416*dlnnongye(-1)-0.68*dlnnongye(-2)+0.383

dlnchenzhen=-0.221*dlnchengzhen-1)-0.76*dlnchengzhen(-2)+0.413dlnnongye(-1)+0.255dlnnongye(-2)-0.343

从农业现代化方程来看,滞后两期的城镇化系数都是负数,说明城镇化阻碍了同期农业综合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来看,滞后一期的农业现代化系数为正值,但是滞后两期的缺失负值,而二者之和为正值,表明农业的发展对自身具有正的作用。从城镇化方程可以看出,滞后两期的系数都是正数,说明城镇化对自身有反作用,滞后期的城镇化会抑制当期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滞后两期的农业现代化系数都是正数,说明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

前文结合方程考察了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的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合VAR(2)模型,对于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下页表5所示。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5%的置信水平下,城镇化率是农业现代化率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农业现代化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

表5 dlnchengzhen和dlnnongye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2.4 脉冲分析

基于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2)模型,为了更好的观察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对变量进行脉冲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城镇化对于自身的一个标准差的有较强的反应,引起城镇化增长率迅速下降,第一年从最高点0.017开始下降,并在第二年下降到最低为-0.027,而在第5期之后的这个冲击的反应基本在0上下作小幅波动。城镇化对于来自农业现代化的冲击一开始没有做出反应,在第2期平稳上升到最高点为0.046,随后逐步下降,在第4期之后这个冲击基本消失。

图3 lnchengzhen和lnnongye

对于农业现代化来说,农业现代化对于来自城镇化的冲击在一开始没有做出反应,随后有一个下降的趋势,并且在第2期达到负的最大为-0.017,到第4期时,城镇化对于农业的冲击基本被吸收,接近平稳状态。对于农业现代化自身的冲击来说,在一开始从最高点0.11下降,在第4期下降到-0.01,为最小,第6期以后冲击逐步减弱,稳定在平稳状态。

2.5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就是通过分析不同结构冲击的贡献度,从而评价不同冲击的作用,进而了解各信息对内生变量的重要性。根据上文所建立的的VAR(2)模型估计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得到方差贡献率如表6所示。

表6 dlnchengzhen、dlnnongye方差分解

从表6中可以看出,城镇化对于来自于自身当期的偶然因素冲击的感应最为敏感,第一年为100%,第二年下降为87.3%,在第三年以后稳定在80.7%的水平;城镇化对于来自于农业现代化的偶然因素冲击反应较弱,第一年几乎没有反应,第二年上升到12.7%,第三年以后稳定在19.3%的水平。农业现代化对于来自于自身的偶然因素冲击一直很敏感,第一年高达99.9%,第二年为97.9%,第三年以后稳定在96.9%的水平。农业现代化对于来自城镇化的偶然冲击不太明显,最终只是稳定在3.1%的水平。

3 结论

通过河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河南省城镇化率与农业现代化率水平不断提高,协调度也在逐步提升,但是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来说,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二者协调度的水平也较低。(2)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河南省总体城镇化水平太低,不能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因此二者协调发展水平应该促进城镇化水平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效发展。

[1]吴海峰.推进城市化必须与农业发展相协调[J].红旗文稿,2004,(11).

[2]吴文倩.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探析[J].商业时代,2007,(17).

[3]伍国勇.基于现代多功能农业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7).

[4]解宗方.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5).

[5]夏春萍.我国统筹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分析[J].经济纵横,2010,(8).

[6]辛岭.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11).

(责任编辑/易永生)

F320.3

A

1002-6487(2017)11-0104-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BJY12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BJJ021)

邱书钦(1976—),男,河南商丘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

猜你喜欢
二者城镇化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