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布局”与“分步发展”:雄安新区城镇体系与子城镇团构建

2017-07-06 11:23孟祥林
关键词:容城县安新县雄县

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本刊特稿·

“分散布局”与“分步发展”:雄安新区城镇体系与子城镇团构建

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雄安新区在承接京津大都市疏解职能的同时,也将京津保等城市整合在了一起,盘活了京津冀城市体系新格局,这是大都市从吸收发展过渡到分散发展的重要选择。雄安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分散布局”和“分步发展”原则,同时也要充分尊重村镇的既有发展基础。“分散布局”即在“安新县+雄县+容城县”三角形区域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要分别以安新县、雄县和容城县为核心构建子城镇团。其中安新子城镇团由“安新县+高阳县+任丘市”整合而成,形成“三角形+主副团+城镇链”城镇体系发展框架;雄县子城镇团由“雄县+霸州市+文安县”整合而成,形成“四边形+3C”城镇体系发展框架;容城县子城镇团由“容城县+高碑店市+定兴县”整合而成,形成“3C+人字形城镇链”发展框架。在发展步骤上需要划分为A区与B区两个环形区域,按照“先内后外”的顺序逐渐形成“广域雄安”城镇体系,成为整合京津冀城市体系的节点。

雄安新区;城镇体系;分散布局;子城镇团;子核心城市

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关注,焦点就在京津职能疏解问题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虽然大都市的职能在向河北省转移,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京津由于过度发展而造成的城市病。根据国际大都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大都市由集中发展走向分散发展是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在京津大都市外围构建与其高效互动的子中心。此前曾选择北京东部的“通州区+北三县”为北京副中心,但并没有突破行政区划约束。解决京津过度发展问题应该突破既有行政区划限制,从而在更大腹地范围内进行城市布局,才能够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得以实质性推进。在大都市周边构建子中心城市,需要考虑区位、交通、土地、水源以及能源保障等多方面因素。雄安距北京40分钟高铁车程,与京津构成等边三角形,相对于其他区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里交通便捷、生态良好,并且人口密度低、建筑少,开发成本低,可以与北京副中心共同构成北京的“两翼”。雄安新区的设立,以“新格局”打破旧格局,使冀“北三县”与“南三县”同京津高效互动,能从根本上打破京津冀“各管一亩三分地”的既有发展轨迹,为其他区域进行协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这一决策是吸收世界上大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采取“跳出去”的成功做法后的理性抉择,美国纽约之外有新泽西,日本东京之外有筑波,北京之外则要大力度建设雄安。雄安新区可以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形成“北京—天津—雄安”鼎足发展的新格局,进而带动更大腹地的城市化进程。在规划和建设中我们要注意到雄安虽然是一座新城,但也要充分尊重既有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基础,这样的城市才会更有活力和更有历史的厚重感,因此在构建城市链、城市团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乡镇中心地和发展基础较好的村落的作用,沿用其名称并保留既有传统,让现代与历史得以有效整合。

一、雄安新区的设立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新变局

(一)雄安新区的设立与其辐射范围“三步走”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京津大都市由吸收发展模式过渡到分散发展模式的战略设计,是自2014年2月26日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举措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实质性推进。长期以来,在京津与环京津的河北省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落差,产业发展程度以及城市化成熟程度都存在较大不同,学界将这种差异称为“环京津贫困带”。打破行政区划束缚,从而在京津冀腹地内对城市体系格局重新布局需要顶层设计。雄安新区的设计,首先在行政区划方面为京津冀进行有效整合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对雄安的发展步骤进行了详细规划:起步面积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域面积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面积2000平方公里①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人民日报》2017年4月2日。。按照这样的战略设计,起步期的发展区域主要是“安新县—雄县—容城”三角形包括的区域;中期发展区域是从如上三角形区域向外扩展,将附近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但不包括安新县、雄县和容城县等行政区域整合在一起的边缘地带,这样一个腹地范围与保定的“莲池区+竞秀区”的面积相差不大;远期控制面积不仅包括了雄安新区三县所辖的区域,还将三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外侧的邻近行政单元的部分区域整合在一起,即图1中A区加上B区与A区临界的区域,这样的腹地范围较现在保定市的“莲池区+竞秀区+清苑区+徐水区+满城区”的面积稍小。按照如上设计,雄安新区的远期控制范围较目前保定市核心城区的面积稍小,但由于其位于京津保三角形腹地,与京津大都市邻近并且距离相当,作为京津大都市功能的疏解地,与京津之间的“通州区+北三县”共同构成京津城市链的两翼,在连接京津保等城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图1 雄安新区扩展层与城镇链

(二)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方向

雄安新区设立的初衷是要承担七个方面的任务: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生态城市、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形成绿色交通体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根据这样的设计初衷,雄安新区将会成为集高端研发、绿色生态、便捷交通、优质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按照这样的设计理念,雄安新区不会布局重工业企业、高污染企业,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生产、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合理布局,城市要突出文化、智慧、创新、生态等元素。雄安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扮演承接角色,更要发挥引领作用,教育、研发、生态将会成为城市的名片。京津冀三地历史上虽然隶属于同一行政单元,但独立为直辖市的京津两地长期以来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大都市产业部门齐全并且发展相对成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保持着较高的聚集经济效应,资源在向大城市聚集过程中也长期保持着边际生产力递增。然而,近年来城市规模过大使得资源边际生产为递增的速度开始降低,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聚集不经济的问题。这就要求城市要从吸收发展模式过渡到分散发展模式①孟祥林:《核心城市与腹地间的关系:以京沪为例的经济学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第2期。,资源在大都市核心区一定距离外布局可以再次提升其边际生产力,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与大都市高效互动。雄安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内,这里城市化水平不高,便于从零开始高起点布局,京津大都市的非核心职能在这里重新布局同样可以达到聚集节省的目标,因此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过度发展的大都市与其发展程度不足的腹地间谋求整合发展的一次帕累托改进。

(三)雄安新区发展过程中的“分散”“分步”与“协同”

前文论及,大都市在发展的后期必然要进入分散发展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过度发展中遇到的城市病。“通州区+北三县”是对北京进行的第一次战略设计,这次的“雄安新区”是第二次战略设计,两次战略设计不仅将首都职能向腹地疏解,而且将京津两个大都市更好地连接在一起,从长远发展看,还可以将京津保连接在一起。这样,“京津+雄安+保定”将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京津冀长期发展中“各管一亩三分地”的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并通过雄安新区重新整合在一起。从京津冀的发展历史看,京津的大都市优势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虹吸问题,在高度发展的都市的外围长期存在发展相对不足的“贫困带”,雄安新区的设立如果不能较好地处理“新区”与腹地间的关系,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区”高速发展而腹地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因此在雄安新区发展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分散发展”“分步发展”与“协同发展”的关系。雄安新区是京津分散发展理念的体现,在雄安新区自身发展过程中也要体现分散发展理念,雄安新区内的安新县、雄县和容城县等三个县级中心地在建立高效互动机制的同时,也要构建以各自为子中心的子城镇团,前瞻性地进入分散发展阶段,避免在城市发展中重新出现因“摊大饼”的发展方式蔓延而造成的问题。“分步发展”即有重点和有秩序地发展,“安新县—雄县—容城县”三角形区域首先要得到重点发展,而后沿三角形逐渐向外围腹地拓展,随后向图1中的B区拓展,在将“雄安新区+大保定”整合在一起的同时,也要将“涿州市+高碑店+固安县”以及霸州市整合在一起,而后再逐渐将B区连接成为环绕A区的城镇环。“协同发展”不仅要体现京津与河北省之间的协同,也要体现雄安新区与腹地不同层级的中心地之间的协同。协同发展过程中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并形成“软区划”②孟祥林:《京津冀协同发展与“软区划北京”发展设计》,《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思路,在京津冀范围内围绕京津形成“双核+多子中心”发展格局的同时,也要以雄安为中心形成“一核+多子城镇团”的发展格局。

(四)雄安新区将京津冀城市体系变为“实心拳头”

在京津冀为同一行政单元时,区域中心城市为保定市,在京津相继独立为直辖市并且河北省省会搬迁到石家庄后,京津冀的区域重心就缺失了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理论认为,位于区域重心位置上的城市最易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京津独立为直辖市后河北省行政区域变为“空心拳头”,包裹在京津大都市外围的区域均隶属河北省,这不便于集中管理和构建区域中心。雄安新区的设立,使得京津冀三地在京津保腹地聚焦,将京津保等城市高效整合在一起,将京津冀城市体系的中心重新布局在了京津冀的重心区位上,虽然河北省行政区划仍然是“空心拳头”,但京津冀城市体系已经变为“实心拳头”。“北京+天津+廊坊+保定”依托雄安新区整合在一起,成为京津冀城市体系的核心。该核心也将冀北和冀南联系在一起,冀北的“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对京津形成半包围结构,张家口、承德和唐山等城市也将会成为京津外围的子核心城市,秦皇岛则成为“软区划”思路下唐山的协管区①孟祥林:《河北省“一分为五”框架下京津冀一体化的多核心亚城市体系构建》,《城市》2009年第9期。。该核心南侧的“石家庄+衡水+邯郸+沧州+邢台”则以石家庄为核心形成“倒靴型”城市体系②孟祥林:《“软区划”思路下石家庄“倒靴型”城市体系发展对策分析》,《中国名城》2016年第10期。。在这种发展格局中,雄安新区的设立盘活了京津冀城市体系建设的思路,向西将“大保定”整合在一起,向东首先将霸州整合在一起,“保定—雄安—霸州”将是“津保城市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霸州是津西廊坊的次级中心地,以霸州为次级中心的津西廊坊也会按照“四级发展步骤”③孟祥林:《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发展对策的区域经济学分析》,《城市》2014年第8期。逐步整合在一起,这里会成为天津与雄安间发展最快的区域。在进一步发展中,沧州西北侧也会成为“扩展的雄安新区”的一部分。“实心拳头”将雄安周边的诸多县(市)级中心地与雄安整合在一起,会为雄安接受京津辐射与京津向腹地施加辐射搭建更高的平台。

二、雄安新区“两步走”与“田”字形城市体系构架

雄安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依托有利的区位条件,与“通州区+北三县”成为“京津轴”的两翼,在“京津轴”的南北两侧共同发挥着疏解京津大都市的职能,同时在京津保三角形腹地形成城市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按照雄安新区“三步走”的发展设计,近期、中期和远期辐射范围分别达到100km2、200km2、2000km2,这就意味着需要以“安新县+雄县+容城县”为核心逐渐向周边辐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突破既有行政区划限制,在京津冀腹地内形成以京津两个大都市为核心构建多中心城市体系的分散发展格局。根据世界大都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得出结论,大城市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从集中发展过渡到分散发展。雄安新区就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着眼于京津大都市尽快过渡到分散发展阶段的战略布局。雄安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安新县—雄县—容城县”三角形是首先应该得到重点发展的区域,而后是以三角形区域为核心辐射到三个县级行政单元及行政边界附近的周边地区,与图1中展示的A区大体相当,随后扩展到B区,即“固安县+永清县+霸州市+文安县+任丘市+高阳县+蠡县+清苑区+徐水区+定兴县+高碑店市”。B区涉及廊坊市、沧州的任丘市、保定市三个行政单元。B区需要撇开行政区划束缚在A区外围构成城市环,在强化A区向腹地扩展张力的同时,也能够让雄安新区更好地与京津大都市整合发展。雄安新区的设计是国家战略层面对行政区划进行的调整,这是近年来继定州市独立为省辖市,以及保定对市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使市区从“三区”拓展为“五区”后的又一重大举措。但是,此前的行政区划调整都是在河北省范围内或者在保定市范围内进行的小范围调整,雄安新区作为副省级行政单位,其级别已经高于保定市,所以未来雄安新区在向腹地扩展过程中,保定市会更多地接受来自雄安的辐射影响。由于京津两个大都市在分别成为直辖市后,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在大都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被边缘化,这次成立雄安新区后,为了避免出现类似问题,保定市需要积极与雄安对接,为此需要前瞻性地构建起lx1、lx2、lx3、lx4、lx5、lx6等城市链,将保定“五区”与雄安结合在一起。根据图1,lx1即“易县—涞水县—高碑店市—固安县—永清县”一线,将保定西部与廊坊中部连接在一起;lx2即“遂城镇—徐水区北—容城县—雄县北—霸州市—天津市”连接在一起,这条城市链使保定北部区域通过雄安新区与天津西部连接在一起,在津保高铁的作用下,该城市链将会成为津保联系的主干道;lx3是东西向最南端的一条城市链,即“保定市—安新县—文安县—静海县”一线,将保定主城区通过安新县与天津西侧连接在一起,在雄安新区发展过程中,这是另外一条“保定—雄安”连接的主干道。如上三条东西方向的城市链能够保证保定与雄安紧紧整合在一起发展,并通过雄安与天津建立联系,从而使得“保定—雄安—天津”连为一线,在“保定—天津”方向上形成城市带。除了以上东西方向的城市链外,还需要构建南北方向的城市链,使得“保定+雄安”能够在南北方向上与首都得以整合发展。lx4即“易县—遂城镇—保定市—清苑区—博野县”一线,将保北与保南的县级中心地通过保定主城区整合在一起,为“大保定”强化向保定西部地区的辐射力奠定基础;lx5即“涿州市—高碑店市—容城县—安新县—高阳县东—任丘市西”,该条城市链是B区与A区得以高效整合的主城市链,在南北向的三条城镇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lx6即“永清县—霸州市—文安县”,在京津轴以南的廊坊行政区划内形成一条南北向的城市链,将东西向的城市链连接在一起。图1中三纵三横的城镇链以雄安为中心构成“田”字形发展格局,从图1中可以看出,易县(lx1与 lx4交点)、高碑店(lx1与lx5交点)、永清县(lx1与lx6交点)、遂城镇(lx2与lx4交点)、容城县(lx2与 lx5交点)、霸州市(lx2与 lx6交点)、保定市(lx3与 lx4交点)、安新县(lx3与 lx5交点)、文安县(lx3与lx6交点)等都位于城市链的交点处,成为城市链交汇处的节点城市。在如上6条城市链中,lx2、lx3与lx5应该是首先进行重点发展的城市链,将“两步走”的城市环进行覆盖而后再继续向外围空间扩展。

三、“曲面三角形+弧形城镇链”:雄安城镇团构建的第一步

根据前文,雄安新区在构建城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分两步:第一步是将安新县、雄县和容城县三个县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第二步是以三个县级中心地为子核心与周边的县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构建子城镇团。雄安城镇团构建的第一步很重要,涉及到理顺县级中心地与乡镇中心地之间的关系,既要在县级中心地与乡镇中心地间建立紧密联系,也要为雄安新区城镇体系的核心区域向腹地扩展进而构建子城镇团留下充分余地,即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展示聚集经济效应,也要充分体现城市核心影响力下的分散发展理念,避免在城市发展的后期再次出现因“摊大饼”蔓延而出现的城市病。如图2所示,雄安新区城镇体系的核心区域要通过曲面三角形将三个县级中心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发展格局在将三个县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的同时,也尽量将更多的村镇整合到曲面三角形当中,而且较好地避开了白洋淀水域对“安新县—雄县”建立直接联系造成的障碍。

图2 雄安新区核心区域城镇体系

如图2所示,曲面三角形由“lc1+lc2+lc3”构成,lc1向北侧突出,目的在于能够将Cc1与Cc3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在“容城县—雄县”将构建lc4的基础上再构建一条城镇链,增加二者之间联系的通道。lc2链上的大王镇需要发展成为“容城县—安新县”链上的节点,通过lc3链使得lc2与lc3构建起“├”形构架,为大王镇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机会,以其为中心逐渐将“小王村+北六村+中六村+张六村”等整合在一起,在“├”形构建中更好地扮演节点中心地角色。lc3构造成为曲线的原因在于尽量绕开白洋淀水域,在“安新县—雄县”间建立便捷的联系通道,同时将赵北口镇发展成为城镇链上的节点。从图2可以看出,曲面三角形虽然在三个县级中心地间构建起了城镇环,但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够直接,因此会影响中心地间的互动效率,需要构建lc4城镇链,将“北张庄村—小王村—大王镇—平王乡—雄县”连为一线,使得容城县、安新县与雄县的联系都变得更加直接。从图2看出,曲面三角形涉及的区域虽然位于雄安新区的中央,但面积不够大,为此雄安新区城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以曲面三角形为核心,在腹地内尽快形成Cc1、Cc2、Cc3三个城镇环,按照“中心—边缘”的发展原则,提升腹地与中心区域的整合程度。其中Cc1以容城县中心地为核心主要向西侧扩展,沿着“八于乡—大南头村—贾光乡—高家庄村—张楚营村—沙河营村—北张村—南张镇—王村—小里镇—北张庄村”形成C形链,八于乡、北张庄村成为Cc1与lc1、lc2的连接点。Cc2以安新县中心地为核心向西南侧扩展,沿着“大王镇—三台镇—王庄村—杨孟庄村—寨里乡—白庄村—安州镇—后午门村—同口镇—高楼村—刘李庄镇—东田庄村—圈头乡—杨庄子村”形成C形环,构成安新县行政区域内城镇体系的主体。Cc3以雄县为中心,沿着“北涞河村—大营镇—北大阳村—南大阳村—小芦咎村—高辛庄村—咎岗镇—里合庄村—张岗乡—龙湾镇”形成C形环,龙湾镇和北涞河村成为Cc3与lc3、lc1的连接点,将雄县东侧、北侧区域与雄县中心地整合在一起。“曲面三角形+3C”的城镇体系发展构架涵盖了“安新县+雄县+容城县”的绝大部分区域,基本上能够完成雄安新区“双层”发展战略设计的第一步。

四、“子核心与子城镇团”:雄安新区城镇团构建的第二步

根据前文,雄安新区的发展目标是以“安新县+雄县+容城县”为核心向腹地辐射,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安新县、雄县和容城县就应该成为城镇化远景发展目标情况下的分中心,以分中心为核心构建“子城镇团”自然就成为“大雄安”城镇体系的发展思路。因此,安新子城镇团即“安新县+高阳县+任丘市”整合在一起的区域,雄县子城镇团即“雄县+文安县+霸州市”整合在一起的区域,远景区域还需要将“永清县+固安县”整合在一起,容城县子城镇团即“容城县+高碑店市+定兴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容城县+安新县”还要整合“大保定”的“徐水区+清苑区”。基于以上发展思路,图1中的A区与B区就得到了充分整合。

(一)安新子城镇团:“三角形+主副团+城镇链”城镇体系发展框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工程管理为核心的水库大坝管理理念正逐步被近年发展起来的大坝风险管理理念所取代。而溃坝生命损失的估算又是在进行大坝风险管理中溃坝后果评价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前文,安新子城镇团是以安新县为子中心,通过整合“安新县+高阳县+任丘市”而成的区域,在该区域内最终要形成下页图3所示的“三角形+主副团+城镇链”的城镇发展框架。“三角形”即“安新县—高阳县—任丘市”三角形,从子中心城市安新县中心地出发构建“安新县—高阳县”和“安新县—任丘市”两条城市链,使得雄安城市体系从A区向B区拓展。“主副团”即图中Qa1城镇团和Qa2城镇团,前者在“安新县—高阳县—任丘市”腹地即三个县域行政单元交汇处以刘李庄镇为中心,将“端村镇+圈头乡+七间房乡+青塔乡+龙化乡+同口镇”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城镇团,该城镇团成为将安新县、高阳县和任丘市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将三角形区域的大部分进行深度整合,这也是雄安新区城市发展进程中首先应该得到发展的区域。后者在任丘市附近以议论堡乡为中心通过整合“陈村+石村+田家庄村+尹村+阁辛庄村+三杰村+家船坞村”而成的镇级城镇团,使任丘中心地的影响力向东扩展,并将“la2+la3”链与la4链整合在一起,为将任丘东部区域与雄安的核心区域整合在一起奠定基础。“城镇链”的打造是雄安城镇体系构建过程中带动腹地更多村镇发展的重要举措。

图3 “安新县+高阳县+任丘市”城镇体系

从图3中可以看出,la1、la2、la3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向腹地突起的三条弧形链。其中la1即“安新县—留村—西向阳村—北际头村—大寨村—小寨村—安州镇—石家村—七级村—九级村—后午门村—北青村—中青村—河西村—南青村—南陶口村—前柳滩村—高阳县”一线;la2即“安新县—宋庄村—赵庄子村—赵北口镇—邵庄子村—李广村一村—北城西村—南城西村—鄚州镇—杜家营村—北代河村—南代河村—北辛庄村—八里屯村—卢各庄村—西凉村—任丘市”一线;la3即“高阳县—代家庄村—吴家庄—庞口镇—出岸镇—前长洋村—南关村—任丘市”一线。如上三条弧形链主要由村庄组成,城镇链上一般都有乡镇中心地,在城镇链上扮演纽带角色,并沿着城镇链将附近的村庄紧紧整合在一起。三条城镇链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以安新县为子中心,在高阳县、任丘市广大腹地内将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除了以上三条城镇链,还要构建la4城镇链,这是一条完全位于任丘市内的城镇链,即“高召村—苟各庄镇—王各庄镇—东八方村—北芦庄村—楼子村—梁召镇—南芦庄村—毕村—吴好庄村—大纪庄村—麻家坞镇—大李庄村—张老虎庄村—北汉村—小刘庄—毕家庄村—北汉乡—辛中驿镇—东汜水村—高李庄村—庞口镇”一线。这条城镇链将“la1+la2+la3”构成的城镇链向任丘东部区域拓展,以“任丘市+议论堡乡”为核心形成弧链,为位于任丘市东侧区域的吕公堡镇、梁召镇、麻家坞镇等乡镇中心地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如上设计中,庞口镇处于la3与la4的交汇点上,赵北口镇位于la2与la4的交汇点上,目前这两个乡镇中心地的发展程度仍然不够高,在构建“大雄安”城镇体系过程中,需要得到强化,这对于la2、la3、la4的发展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雄县子城镇团:“四边形+3C”城镇体系发展框架

相对于安新县子城镇团,雄县子城镇团涉及的三个县级中心地中,霸州市和文安县的行政区划面积较雄县大出很多,所以存在“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但由于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国家战略,雄县作为雄安新区的子中心城市,将会以较高的速度发展,变“小马拉大车”为“强马拉大车”,对霸州市与文安县进行跨行政区划整合,推动雄安城市体系向东扩展。

图4 “雄县+霸州市+文安县”城镇体系

如图4所示,在雄县子城镇团构建过程中,最终要形成“四边形+3C”格局的城镇体系,“四边形”即“lx1+lx2+lx5+lx6”形成的四边形区域,lx3与lx4是四边形的对角线,“3C”即Cx1、Cx2和Cx3三个城镇环,三个城镇环分别以文安县、雄县和胜芳镇为中心,使四边形区域向南、西、北三个方向发展。从图4可以看出,lx1将“霸州市—雄县”连接在一起,并将“张庄村—岔集新村—邢庄村—米家务乡—双堂乡—咎岗镇—东河岗村—咎王庄村—孤庄头村—李林庄村”连成一线,构成“霸州市—雄县”城镇链;lx2将“霸州市—胜芳镇”连为一线,煎茶铺镇和王庄子乡是该条城镇链上的节点。从图4可以看出,霸州市东西狭长,而霸州市中心地位于行政区划的西端,为了推进整个区域的城镇化水平,需要尽快构建起“霸州市—煎茶铺镇—王庄子乡—胜芳镇”城镇链,将其发展成为行政区划内的一条主轴链,这条城镇链在将雄安与天津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lx5将“雄县—龙湾镇—道务三村—史各庄镇—文安县”连成一线,lx6将“文安县—大柳河镇—北陶管营村—左各庄镇—胜芳镇”连为一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lx1+lx2”与“lx5+lx6”为分别成为“雄县—胜芳镇”城镇链与天津建立联系的两条重要通道。由如上两条通道构成的四边形内的两条对角线即lx3和lx4,将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便捷地联系在一起,两条对角线的交汇处即“高头乡+新镇镇+苏桥镇+周庄子村+北留寨村+鲁庄子村+宋庄伙村”整合在一起的区域(“中心团”)将会在四边形中央扮演重要的节点角色。从图4中可以看出,四边形区域将是雄县子城镇团的主体,“中心团”将是雄县子城镇团内新的生长点。为了推动雄县子城镇团南部区域的发展,在四边形的基础上还要在区域的南侧构建起Cx1弧链,即“王家场村—贾村—兴隆宫镇—大留镇—韩留镇村—北李村—前于屯村—后王仙庄村—前赵仙庄村—米庄村—朱家务村—孙氏镇—温辛杨村—龙街村—龙街乡—徐黄甫村—蔡黄甫村—李皇甫村—何黄甫村—康黄甫村—司吉城村—徳归镇—潘平村—南艾头村—左各庄镇”连接在一起形成的C形环。该城镇环以文安县为中心,将“lx5+lx6”形成的城镇链向南侧区域拓展。根据图4,在构建Cx1的同时,还要分别以雄县、胜芳镇为中心构建Cx2、Cx3城镇环,向雄县子城镇团的西侧、东侧扩展。按照如上设计,在雄县子城镇团内就形成了“四边形+3C”城镇体系发展框架。在该框架中唯独胜芳镇不是县级中心地,通过前文论述可以知道,由于霸州是东西狭长的行政单元,而霸州中心地位于区域的西侧,因此需要加快“煎茶铺镇+王庄子乡”以及胜芳镇的城镇化速度,将“煎茶铺镇+王庄子乡”、胜芳镇发展成为霸州城镇团的两个重要节点,在连接“霸州—天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四边形区域内,在城镇链的发展步骤上需要按照“lx1+lx2”→“lx5+lx6”→lx4的发展顺序,通过“两边促进中间,中间带动两边”的方式快速提升四边形区域的城镇化水平。

(三)容城县子城镇团:“3C+人字形城镇链”发展框架

根据前文,容城县子城镇团由“容城县+定兴县+高碑店市”整合而成,三个县级中心地基本上都位于县域行政单元的一侧,因此在构建子城镇团过程中需要在县级中心地之外构建次级中心地,与县级中心地相呼应,如图5所示,要在该区域内最终构建起“3C+人字形城镇链”。“3C”保障将最大多数的村镇整合在一起,“人”字形城镇链保障将“3C”串联在一起,从而在整个区域内既保证乡镇中心地间具有较高的通达性程度,也以重要的乡镇中心地为核心构建子城镇团。既要沿着“3C”形成城镇链也要沿着“人”字形形成城镇链,才能使容城县子城镇团的中心和边缘的城镇化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升。

图5 “容城县+定兴县+高碑店市”子城镇团

根据图5,“3C”即Cr1、Cr2、Cr3,在三条C形城镇链上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村庄,扮演节点角色的是乡镇中心地。(1)Cr1城镇链。在Cr1城镇链上,定兴县、容城县以及以贤寓镇为核心通过整合“西李家庄村+陈村+肖村+张家庄乡+固店村”而成的乡镇子团成为城镇链上的重要节点。此外,还要构建“大任村+高里乡”节点以及“李郁庄村+小北召乡+永安庄村+老里村+柳卓乡+杨村乡+北田乡+龙旺村+北南蔡乡+贾光乡”节点(“北柳团”)。后者是容城县城镇团内规模最大的城镇团,该新建的城镇团将Cr1与“人”字形城镇链整合在一起,在“柳卓乡—小朱庄乡—北南蔡乡—贾光乡”范围内将数量较多的乡镇中心地与村庄整合在一起。在Cr1链上,定兴县和容城县两个县级中心地也要尽快将小范围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扩大县级中心地的影响力。其中定兴县需要整合“东落堡乡+李郁庄乡”,容城县需要整合“南张镇+八于乡+小里镇”等,柳卓乡是Cr1的核心,将会在Cr1腹地与边缘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Cr2城镇链。该城镇链的主体部分在高碑店市内,高碑店市、新城镇、泗庄镇和白沟镇是该链上的四个节点,在初期发展阶段需要得到强化发展。高碑店子城镇团需要以高碑店为核心将“高三村+方家务村+北方中村”整合在一起,而后与定兴县连在一起。新城镇子城镇团要以新城镇为核心将“驸马庄村+东柴家营村+耿庄村”整合在一起。新城镇是高碑店市更名前新城县的政府驻地,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在雄安新区设立背景下,将会发挥较大作用,该子城镇团位于Cr2与lr1的交汇点上,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北柳团”与辛立庄子城镇团间的联系状况;同时,在南侧的白沟镇子城镇团与北侧的高碑店市中心地间的节点作用也很突出,应该依托既有基础使其发展成为小城市,将Cr2尽快连成C形城镇环。白沟镇子城镇团位于Cr3与Cr2的交汇点处,该子城镇团内有泗庄镇和白沟镇两个乡镇中心地,通过将附近的桥古寺村、白沟二村等村庄整合在一起形成,将Cr2、Cr3、lr2整合在一起,该子城镇团与容城中心地最为接近,在“安新县—雄县—容城县”三角形的发展得到强化的情况下,该子城镇团会首先受到雄安新区核心区的辐射,所以也会成为受到雄安新区辐射力很强的区域。(3)Cr3城镇链。如图5所示,Cr3城镇链即“范鱼池村—肖官营乡—善巨庄村—赵马营村—周庄村—前南里村—辛立庄镇—西娘庄村—菊花台三村—郝家庄村—李云台村—张六庄乡—泗庄镇”一线,肖官营乡、辛立庄镇、张六庄乡是该城镇链上的节点。该条城镇链距离容城县较远,需要首先在新城镇子城镇团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将“新城镇—辛立庄镇”整合在一起。从图上可以看出。辛立庄镇虽然位于lr1的东侧最远点,但由于高碑店的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Cr3与Cr1交汇处的白沟镇在北京功能向该区域疏解的过程中,已经进入了较快发展的进程。在高碑店子城镇团发展过程中,这种三角形的行政区划形态注定辛立庄镇中心地、高碑店中心地与白沟镇中心地将在东、西、南三个方向上成为高碑店子城镇体系的三个次级中心地,并相互呼应推动高碑店城镇体系尽快形成。根据如上设计,沿着三个C环形成三个弧形城镇链,并与lr1和lr2形成的“人”字形城镇链将三个C形环整合在一起,以容城县为子核心的城镇体系将得以形成。

雄安新区的西侧与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大保定”的徐水区东南侧、清苑区东北侧相邻。在雄安新区以较快速度发展的过程中,“大保定”东侧区域需要与雄安新区西侧区域尽快整合在一起,否则由于资源虹吸问题,“大保定”在城镇化进程中会处于不利地位。从京津冀的发展历史看,在京津大都市独立为直辖市后,环京津的河北省区域就出现了“贫困带”,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此类问题,就需要前瞻性地构建“雄安—保定”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框架。在“雄安—保定”之间最终要构建起“”结构的城市发展框架,其中“〇”即下页图6中的Cd1城镇环,“╪”即下页图6中由ld1、ld2、ld3构成的城市发展框架,除此以外还要分别以徐水区中心地、清苑区中心地为节点向徐水区西北侧、清苑区西南侧扩展。

根据下页图6,要将“容城县—大王镇—安新县—安州镇—李家村—老河头镇—前屯村—苑桥村—何桥乡—百家村—大福村—西福村—清苑区—阮庄村—八里庄村—南大园乡—百楼乡—后营村—太保营村—留村乡—漕河镇—荆塘铺村—石各庄村—南关村—徐水区—南张镇”连为一线构建城镇链,通过该城镇链将“容城县+安新县”的西侧与“清苑区+徐水区”的东侧整合在一起,该城镇链上除了容城县、安新县、清苑区和徐水区等县级中心地外,还要将较多的乡镇中心地包括进来,同时也要将一定数量的村庄整合在一起,为“雄安—保定”的整合发展奠定基础。“╪”是如上城镇环内由ld1、ld2、ld3形成的城镇链组合,其中ld1通过将“留村乡—漕河镇—大因镇—安新县”连为一线,让“大保定”核心区与雄安的核心区建立直接联系,ld3则通过“保定市—臧村镇—安州镇”一线将“大保定”核心区与雄州镇建立直接联系,而雄州镇会逐渐与安新县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因此ld1、ld3实际上就是将保定与雄安整合在一起的“北线”和“南线”。ld2是南北向的一条城镇链,将“北梨园村—大因镇—老河头镇”整合在一起,成为Cd1城镇环内南北方向的一条主城镇链。从图6可以看出,ld2与ld1、ld3分别在大因镇、臧村镇处相交,这两个镇级中心地在雄安与保定的整合过程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两个镇级中心地随着发展实力逐步增强,会逐渐整合在一起,“大因镇—臧村镇”会成为Cd1城市环上的中心地建立便捷联系的节点,从而相对于其他中心地也会保持相对较高的发展速度。

图6 “安新县+徐水县+清苑县”子城镇团

五、关于雄安新区城镇体系的进一步讨论

(一)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广域城镇体系

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又一次战略设计,这是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前提的。但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实际上是在为保定行政区划“做减法”,进而在河北省范围内增加一个副省级城市。河北省行政区划在历史上就非常多变,京津两个城市独立后依托都市优势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同时也造成了“环京津贫困带”,其原因在于行政区划壁垒。这次雄安新区的设立,需要从一开始就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在更大的腹地空间内形成大城市体系的分散发展格局。这需要以雄安新区为核心,将保定核心城区、保定北部的“定兴+高碑店+涿州”、保定南侧的“高阳+蠡县+博野+安国+望都”以及定州市等纳入考虑范围,与雄安新区整合在一起发展。同时也要将雄安东侧天津以西的廊坊以及沧州的西北侧等都要纳入到广域雄安城镇体系框架,构建起“多中心、分散发展”的广域城市体系,这样才能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环都市贫困带的问题。

(二)重视乡镇中心地的整合以及子行政单元的变化

雄安新区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不高,但是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是规模较大的都市,在此过程中需要强化城市链的建设,从而提升不同层级中心地间的互动水平。在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的过程中,更多的乡镇中心地以及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庄,在城镇链上将会扮演节点角色。为了进一步理顺县级行政单元间的关系,乡镇中心地的行政级别变化或者管辖范围变化等都可能会发生,行政区域的归并或者重新分割也会发生。这就要求在雄安新区建设伊始就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合理布局能够发挥节点作用的乡镇中心地,让节点中心地在邻近的中心地间能够更好地发挥聚合、整合作用。行政单元的聚合或者分解要着眼于子城镇团的建设,不同层级中心地的布局状态要符合中心地规则①沃尔特·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常正文、王兴中等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5-39页。,既要依托历史基础也要适应发展需要,在必要时可以进行中心地搬迁。

(三)处理好“高速发展”与“稳步推进”间的关系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后又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和国家大事。雄安新区不但是京津冀城市体系的节点,也是连接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发展速度”与“稳步推进”间的关系。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但长期以来大城市都在以“摊大饼”的方式蔓延,在城市病不断积累的同时也加大了建设成本,城市发展中已经出现的问题为今后建设智慧型城市提供了太多的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雄安新区只有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才能够满足疏解京津大都市职能的需要,但是在此过程中首先要规划好雄安新区的功能分区,要在城市规模和城市内涵两方面做文章,使当前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并留足空间,这样的城市才会更富有智慧且更加具有创新力。

"Decentralized Layout"and"Step-by-Step Development":Establishment of the Urban System and Suburban Town Groups in the Xiong'an New Area

MENGXiang-lin
(School of Marxism,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 Hebei 071003,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Xiong'an New Area is the strategic measur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operative Development.It performs the easing function of Beijing-Tianjin metropolitans,integrates Beijing,Tianjin and Baoding,and enliven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system.It is an important choice from the excessive absorp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decentralization.In the course ofdevelopment,the newarea needs tofollowthe principle of"decentralized layout"and"step-by-step development"on the current urban basis."Decentralized layout"relies on the full development of"Anxin-Xiong-Rongcheng County Triangle",with respective suburban groups,in which the Anxin suburban town group group consists of a triangular city-chain of Anxin,Gaoyang and Renqiu;the Xiong group consists of a quadrangular-C-shaped urban system of Xiong,Bazhou and Wen'an;the Rongcheng group is composed of a C-V-shaped city frame of Rongcheng,Gaobeidian and Dingxing.As to the procedure of development,the new area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different zones in the inside-out process in order to form a gradual"Broad Xiong'an"city system as a node of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Xiong'an NewArea;urban system;decentralized layout;suburban town group;sub-center city

F127

A

1674-3210(2017)02-0005-12

2017-04-01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发展对策研究”(HB17YJ091)阶段性成果。

孟祥林(1969—),男,河北保定人,经济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容城县安新县雄县
雄县人大常委会“一家一站”建设见成效
雄县人大常委会 小“积分” 大格局积极推动代表履职
雄安·雄县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 周年军民联欢会
陈刚调研征迁安置工作
容城县河西村、龚庄村全部签订集体土地征收协议
河北容城县小先王村王凤仙西河大鼓表演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