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苍南县服务业经济发展建设的研究

2017-07-05 08:47钟昌侨
经济师 2017年4期
关键词:发展环境工作重点苍南县

钟昌侨

摘要:随着经济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工业占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转变的“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结构、动力、要素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均将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就苍南而言,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苍南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重要抓手,是促进苍南县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苍南县服务业经济发展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服务业经济发展环境,提出了服务业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苍南县 服务业经济 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 工作重点

“十二五”以来,浙江省苍南县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服务业企业培育为依托,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总量倍增、结构优化、水平提升,服务业得到了较快较好发展。2015年,苍南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9.8亿元,占GDP比重51.9%,对经济的增长贡献达61.8%,已成为全县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一、发展现状

(一)地位贡献明显增强

坚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大项目招商和龙头企业培育,稳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服务业对苍南经济发展的地位贡献大幅提升。2015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219.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2%(可比增速),高出同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比同期浙江省、温州市服务业增速分别高0.8个、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43.7%提升到2015年的51.9%,占温州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例由2010年的8.6%提高到9.2%。服务业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10年的38.3%提升至2015年的61.8%。

(二)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做大支柱型服务业和培育新兴服务业”并重,有力地推动苍南县服务业结构优化。其中,旅游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次达64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0.6亿元,“十二五”年均分别增长24.3%和20.2%。电子商务业快速兴起,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电子商务发展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阿里巴巴·苍南产业带2015年度交易额达25.6亿元,位列"2015年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活跃的50个县”第lO名,网络零售总额达92.6亿元。金融业发展特色--鲜明,设立全国首家金融超市,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业态蓬勃发展,“十:fi-,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年末余额年均增长分别达7.3%和13.8%。商贸服务业保持较好发展,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4.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0%,全县13个亿元以上市场实现年成交额145亿元。现代物流基地加快建设,谋划推进龙港现代物流中心、龙港新城物流综合体、浙南海西公铁物流园、苍南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坚持以平台建设助推产业集聚,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集聚平台。苍南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创建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温州礼品城、苍南渔寮旅游休闲度假区、苍南高档营养品集聚区创建为温州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平台特色鲜明,浙闽省际专业市场群进一步做强,其中浙福边贸水产城交易量名列全国同类市场第四位,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浙闽农贸综合市场)交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浙闽副食品市场成为浙南闽东规模最大的副食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建设快速推进,建成苍南云创电商孵化园、龙港网商创业园和灵溪嘉恒网商创业园。旅游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做大,以黄金海岸线、大玉苍山景区、马站一渔寮景区为核心的旅游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玉苍山和碗窑景区分别晋级为国家4A级和3A级景区。

(四)名企名牌加快培育

注重服务业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工程,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积极提升服务业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形成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服务业名企名牌。引进建成银泰城和财富中心两大城市综合体,形成苍南县服务业发展新的标杆品牌。加大对浙福集团等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启动浙福数码家电城等项目建设,强化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推进尊龙物流和阿奇大酒店等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绿邦物业、安顺物流等服务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尊龙物流智能信息化平台以及温州礼品城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升苍南县服务业企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五)政策体制持续完善

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服务业改革创新。出台促进网络经济、物流、旅游、商贸、金融等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管理服务。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善服务业规划体系,编制完成蒼南县现代物流、旅游、商业网点布局、金融业、电子商务等发展规划。成功获批霞关港国家更开放管理措施试点口岸。建立健全服务业重大项目储备库,谋划并储备了一批旅游、商贸市场、物流、健康养生、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成立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和县旅游投资集团公司。规范服务业发展秩序,成立苍南专业市场群建设开发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市场群建设工作,落实“十小”行业整治。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进农村合作银行改制苍南农村商业银行,并在温州市率先开发温州(苍南)中小企业金融综合服务网。

尽管苍南县服务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服务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全县服务业发展的层次还偏低,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发展缓慢,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能力不足。二是专业市场等传统服务业有待转型升级。传统专业市场、商场及特色街区发展受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以及新型消费趋势冲击,近年来超亿元市场交易额增速减缓明显。三是龙头企业有待培育。苍南县服务业企业经营规模总体偏小、实力偏弱,缺乏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的引领和带动。四是要素制约有待突破。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特别是支撑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创业人才严重不足。

二、发展环境

(一)国内外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趋势,补服务业短板是苍南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

伴随信息革命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全球经济分工的深化带动了对专业服务业的需求,将推动文创、研发、信息、管理、电商等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制造业呈现逐步服务化的趋势,经济活动将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三是服务业成为新技术、新模式的重要促进者,服务业对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模式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苍南县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加快、国际化加深的重要时期,2015年三产结构为6.7:41.4:51.9,总体上处于工业与服务业并驾齐驱的发展阶段,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苍南县抢抓发展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省市谋划服务业大发展

苍南县“浙江美丽南大门”建设将为服務业发展创造新契机,浙江省已进入“三二一”的发展阶段,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十三五”时期将聚焦“6+4”产业,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努力推动全省向服务业强省迈进。未来苍南县将以省市发展纲要为导向,深入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西经济发展先行区的“双海双区”战略,努力打造浙南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滨海城市,联动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推进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服务业将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破解苍南经济发展瓶颈,为苍南实现美丽蓝图提供支撑。

(三)苍南县进入“制造业转型、人口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新常态,服务业需求将进入井喷期

2015年苍南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51.9%,作为人口大县、传统制造业集聚区和浙南消费升级的后发区,苍南县服务业需求空间十分庞大。从制造业需求看,当前苍南县制造业在产业链分工中大多处于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随着工业向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型,研发、设计、物流、销售、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将迅速增加。从城镇化需求看,“十三五”期末城市化率将达到74%左右,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将带动生活性服务业的快速增加。从消费结构升级需求看,当前消费结构正从基本的“吃、穿、住、行”向发展型、服务型、个性化和多样化升级,将为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四)沿海大通道、大枢纽等综合交通建设加快,将加速旅游休闲业、物流业等集聚发展

随着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福铁路、通用航空基地、崇家岙港区等大交通、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苍南将形成更加快捷方便的公路、铁路、水运、通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温州市乃至浙江省对接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要交通节点,对浙南闽北省际物资集散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促进商品、信息、资金、人才的集聚,吸引大批的温州、宁波、福建、杭州等地区的游客来苍南旅游休闲消费,加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现代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抓好企业培育工作

引导服务业企业“特、新、优”发展,壮大服务业企业梯队。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五大主导产业”中重点培育5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20家以上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型企业,引导互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创新,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竞争力较强的“小而精”创新型企业。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制定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完善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在资金、税收、经营环境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设重点服务业企业信息库,对服务业企业实施跟踪监测和评估,为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和政策调整提供基础。建立服务业企业培育的产业导向机制、部门挂钩服务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督查考评机制五大机制,推动重点企业在市场份额、行业位次、创新能力、行业引领带动方面实现提升。

(二)抓好项目招引工作

探索设立服务业招商联系会议制度,由服务业综合管理牵头,联合招商、各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责任单位,统筹协调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的准人评估、前期服务和过程管理。加大服务业招商选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制定服务业招商策略,加大产业集群、产业链招商的力度,以优势项目和独特资源为依托进行招商引资。面向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商务等主导产业,重点引进投资50项以上服务业项目。以苍南县环境条件、资源优势、市场基础等编制项目手册,引进“平台型”服务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和领导联系制度,强化协调调度、目标控制和考核推动,建立班子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月报制度、协调服务制度和督查落实制度,努力实现重大项目督查服务全覆盖。

(三)抓好品牌标准建设工作

深入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服务业品牌建设,以“全面系统、科学分类、开发兼容、适度超前”为原则,率先在旅游设施、物流设施与智能化、农村电商服务、社会养老服务等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适时全面推广应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标准体系。在教育、医疗、旅游、养老、信息、金融、物流等行业开展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加强服务质量监管。持续提升“全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台挂历集散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区域品牌影响力,做强滨海休闲旅游、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等一批行业品牌,培育电子商务、健康服务、科技服务业等一批服务业新兴领域区域品牌,引导本土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知名品牌,按照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要求,打造靓丽苍南新形象。

(四)抓好改革创新工作

以苍南县龙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级生态县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开放,探索新的服务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建立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化解服务业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推进对台经贸合作体制改革,深化对台经贸合作,推进国家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霞关港国家更开放管理措施试点口岸建设。深化金融改革,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资管理公司、资金互助会等改革试点为抓手,创新性建设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金融平台,加快建设电子金融服务平台,盘活民间资金,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引领全国县域金融改革步伐。

猜你喜欢
发展环境工作重点苍南县
浙江 苍南县成立温州首个劳模工匠协会
关于苍南县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的思考——以桥墩半天贡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