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
摘 要:猪传染性肠胃炎(TGE)是由冠状病毒属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感染诱发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该病严重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发育,降低料肉比,其危害程度已引起各猪场普遍关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养猪场(户)参阅。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预防;治疗
一、病原学
本病的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普遍存在于病猪排泄物、体液和各器官中,以肠系膜淋巴结、十二指肠组织和空肠的含毒量最高;在病初,患猪的呼吸系统及肾的含毒量也较高;相比猪舍环境温度高而言,猪舍环境温度低产生的毒价高,可能是本病在寒冷季节发生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病菌不耐热,4℃以上不稳定,而在4℃以下则可保持较长时间的感染性;65℃下加热10min即可将其灭活;对光敏感,阳光下曝晒6h即可被杀死,紫外线可迅速灭活病毒;一般常用消毒剂均可将该病毒杀灭。
二、流行病学
1.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猪只通过吃入被污染的水或饲料,经消化道传染,亦能够经呼吸道传染。尤其是在猪舍封闭、湿度大、猪只拥挤的情况下更易传播。
2.新疫区发病主要原因是引入带毒猪而迅速传播,呈流行性发生,通常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有很高的死亡率,成年猪、育肥猪以及断奶猪呈良性经过。老疫区常呈(间歇性)地方流行性发生,多因猪群存在抗体,有较低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症状相对温和。
3.猪传染性胃肠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然而有显著的季节性,在早春和寒冷冬季有较高的发病率。鉴于母源抗体的存在,5日龄内的哺乳仔猪很少发病,伴随日龄增加,2周龄左右的仔猪易感性加大,并且有较高的隐性感染率。
三、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短则15-18h,长达2-3天,且传播快速,数日内即可蔓延全群。哺乳仔猪通常吃乳后骤然发病,出现呕吐、频繁性水样腹泻,稀粪呈灰白色或黄绿色,部分混有尚未消化的凝乳块;病猪初期体温39-40.5℃,腹围变大,叩诊如鼓声,后期病猪脱水显著,消瘦,衰竭而亡。育肥猪、架子猪排水样稀粪,粪便呈灰褐色或灰色,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消瘦无力,个别病猪出现体温升高、呕吐症状,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中猪、成年猪拉稀、食欲下降,伴随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混合或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四、病理变化
病死猪脱水明显,皮肤无弹性,眼球下陷。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胃和小肠,凝乳块充斥于胃内,胃底黏膜伴有轻度的充血和出血,有卡他性胃肠炎;小肠充血,小肠壁变薄,降低其弹性,造成腸管扩张充气,呈半透明状,肠内充满灰白色或黄绿色液状物,带有泡沫与没有消化的小乳块;肠黏膜脱落,空肠绒毛明显缩短,内膜粗糙,肠系膜血管充血,淋巴结肿胀且未乳糜。
五、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能够初步诊断猪传染性肠胃炎。具体确诊,可结合实验室诊断,采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取刚发病急性期病猪的空肠,制成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查,可见细胞浆内发现亮黄绿色荧光即可确诊。
2.鉴别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同猪流行性腹泻在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极为相似,临床上应做好鉴别诊断工作。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夏季也有猪感染致病;育肥猪、断奶仔猪和哺乳仔猪的感染发病率可高达100%;一般猪群中有一头猪染病,同圈或相邻猪群在一周内相继发病,经2-3周流行终止;病猪起先粪便粘稠,后转为水样腹泻;剖检病变可见全身淋巴结出血肿胀,小肠粘膜绒毛萎缩变短,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六、防治措施
1.治疗:
(1)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应坚持“清理肠胃、消除炎症、解除中毒、预防脱水”为治则。及时隔离病猪,对症治疗。采用环丙沙星,按3mg/kg体重肌注;对呕吐的仔猪,采用维生素B1注射液,按2-5mL/头肌射,2次/天,连用2-3天;对腹泻不止,排水样稀粪的病猪,可采用鞣酸蛋白4g、碳酸氢钠6g加水内服;对严重脱水的病猪需采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40mL、1.3%碳酸氢钠注射液20mL进行腹腔注射,1次/天,连用2-3天。
(2)加强病猪的护理工作,可采用减饲、饥饿疗法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采用木炭粉或蒙脱石散供病猪口服,以修复其肠黏膜;同时病猪可口服诸如氟哌酸、黄连素等抗生素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2.预防:
(1)坚持自繁自养,科学引种,避免引进带毒猪,寒冷季节更不要引进种猪。严格消毒管理,所有用具、人员等,例行消毒流程。早期引进种猪,隔离饲养一段时间,期间检疫无病害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一旦发现病畜,应及时隔离,严密消毒,控制场地内猫、狗走动。日常严格防疫制度,并且注意猪群抗体监测。
(2)加强日常饲喂管理,供给猪只全价饲料,确保饲料营养均衡,以提高猪机体抵抗力;保持饲养密度适宜、圈舍采光良好及圈舍温湿度适宜,特别是在寒冷冬春时节,要注意加强通风保暖;严禁饲喂猪只发霉变质的饲料避免猪只饮用不洁净的水,加强环境控制,减少应激反应。
(3)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能够有效防控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采用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二弱毒苗。被动免疫,妊娠母猪产前3-4周,1次接种用4ml,仔猪通过哺乳能提升抗体能力,维持到断奶后7日龄;主动免疫,初生仔猪,用0.5ml/次;10-50kg猪只,用1ml/次;50-100kg猪只,用2ml/次;100kg以上猪只,用4ml/次。
(4)加强妊娠母猪饲养和仔猪保健工作,对泌乳母猪应采用自由采食或不限量饲喂的高水平饲养方式,以提高母猪的泌乳量,改产母乳品质;同时,初生仔猪要尽快吃足、吃够初乳,对初生仔猪进行精心护理,1-3日龄仔猪应补铁,7日龄仔猪补料,可在仔猪料中添加酶制剂、有机酸和抗生素等保健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万琼. 浅析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4,(13):83.
[2]杨士清,熊东艳,张利娟,等.猪传染性胃肠炎综合防制措施[J].中国兽医杂志,2013,(10):43-44.
[3]王芳丽,郭东生,李双林.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实例[J].中国猪业,2013,(0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