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风之治家思想研究

2017-07-05 18:52马方超
山东青年 2017年3期
关键词:曾国藩传统文化

马方超

摘 要:曾国藩作为一代名儒,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的做人之道、为官之道,尤其是治家之道都闪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通过对其治家思想的形成背景进行分析,对其孝悌、友爱、勤俭节约、睦邻和家等治家思想进行总结研究,对构建满足当代需求的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及使用价值。

关键词:曾国藩;传统文化;治家之道

一、曾国藩家风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政治背景

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历经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的四朝统治。一生共经历了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两次鸦片战争,在坚船利炮的轰炸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华民族与西方主义列强之间、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这一时期正处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大变革。

由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紧随而来的就是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签订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面对西方列强的疯狂掠夺和经济侵略以及日益腐朽落寞的清政府统治,民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各种地方起义呈星火之势蔓延。而此时的清政府只顾自己的阶级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身的统治。统治阶级继续过了充耳不闻、纸醉金迷的生活。对时局有着较为清醒认识的曾国藩认为,清政府想要继续维持封建统治,必须解决当时内忧外患的不利局面,如何解决这一局面,唯有向西方学习。当时清廷内的士大夫们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诸如创办近代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以及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学习等,这一系列由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展开的自救运动称为洋务运动,这些思潮和举措都是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地方实权派为代表的开明绅士所提出和发起的。

(二)经济背景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开始大量倾销商品,两千多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仍然是我国当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鼓励、引导农业生产仍是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主要措施,因此土地兼并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时刻威胁着晚清的统治。当时,这一状况在湖南的三湘大地表现的尤为严重,大批的农民因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战争的失败带来了大量的割地赔款,致使农民负担大大加重,洞开的国门使中国逐渐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致使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地主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向尖锐化趋势发展,传统小农社会的经济秩序被打乱,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统治秩序走向崩溃。

(三)文化背景

湖湘文化蕴含着浓烈的忧患变革意识,这一点对曾国藩的成长有着较重要的影响的。曾国藩所处时代是清朝统治摇摇欲坠的时期,官僚冗杂、吏治腐朽,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大批地主阶级开明绅士常常因国家内忧外患的困局而深深忧虑,更为揪心的是整个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所以曾国藩的思想里往往常存着变革社会的豪情。注重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另一特点,高深的理论如果不能服务于实际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为一介儒生回到湖南创办团练,这就是曾国藩经世致用、爱国自强的最好体现。

曾国藩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六岁就进入私塾接受正规的儒家传统教育,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后来在京十二年的官宦生活里,拜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为师,专攻程朱理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其他各种学派之精华,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二、曾国藩治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孝悌思想

孝悌是儒家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我国家庭伦理的核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维系传统家庭的稳定、和谐和衍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被封建统治者作为教化的工具,也为一般民众将其思想精华用来教子传家。

“孝友為家庭之端详”:在曾国藩总结的“三致祥”中,“孝致祥”居于首端。[1]在他看来,对父母长辈孝敬、兄弟姐妹之间友爱是做人之本。曾国藩如此重视孝悌的作用,确立孝悌在其治家思想里的重要性,除了几千年来我国传统的孝悌文化的深刻影响之外,“曾氏家风”从他幼年开始就对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曾亲手制定了“耕读为本”的家法,告诫其子孙后代世代要以务农和读书为两大人生要务,教导后辈如何读书、做人和处世,这影响着曾国藩的一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里耳濡目染,“孝悌”自然成为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他一生躬行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处理人际关系要以亲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为落脚点。

对于孝悌,曾国藩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赡养方面,还得体现在精神愉悦方面,让自己的孝心使父母舒心。所以,曾国藩提出“事亲以得欢心为本。”[2]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对父母的孝有孝养和孝敬两个层面,孝养属于物质层面,孝敬属于精神层面,两者相结合被称为“至孝”。有一次,曾国藩家里修建房屋,为了这件事他亲自给他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信,专门从房屋的结构、朝向和周围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目的就是想让家中父母兄弟住的更舒适。曾国藩当时在京城做官,老家房屋修葺与他没有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他对家中长辈孝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方面上,更是在精神层面上给予应有的关心,即使是对待家人的日常生活也十分用心。

(二)勤俭思想

曾氏家族一直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家风。当时曾国藩考中进士,父亲曾麟书对他说:“宽一点翰林,我家仍靠种田吃饭”。在封建社会里,考中进士、点了翰林对家族来说就是无上光荣,以后就可以衣食无忧、轻步青云了。而曾国藩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而曾氏家风对他的教导和制约起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他的思想还是作风,也都深刻体现了他严谨的自律和严格的家风。

曾国藩对于持家理财方面也是以节俭为主。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作风,把余钱拿出来赈济灾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孔子曰:“泛爱众,而亲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曾国藩认为“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他认为,只有坚持勤俭,才能避免重蹈为官富不过三代的覆辙。[3]在封建社会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里,对上有孝敬赡养的美德,对下有体恤爱护的品质,生活上勤俭节约,不可铺张浪费,这个大家庭才可以稳定,才可以生生不息、一直延续下去。

曾国藩曾说:“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由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在他看来,要使家族兴旺发达必须把“勤”、“俭”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勤劳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是致富的基本保证,节俭就是把钱用在需要的地方,用在生活日常之所需,这样可以杜绝铺张浪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流失。持家理财同样需要开源节流,广进薄出,这样财富才可以慢慢积累,生活才可以越来越富足,家庭才可以越来越富裕。

(三)睦邻思想

在我国古代社会,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和人口等因素,造就了我国特有的民族性格:团结、和谐。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人们只有团结起来才可以战胜天灾,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农业生产才可以获得丰收,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可以抵御外辱,捍卫家园。所以,我国社会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睦邻友好、以和为贵的观念深入人心。

曾国藩十分看重家庭和谐、睦邻友好。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内部和谐是家族兴旺的基本保证。如果家庭内部不团结,那么家中一切的大事小事就无法达成一致,推动家庭向前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再者,“远亲不如近邻”,而且作为邻居有时还可以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帮助,邻里之间相互帮扶、和睦相处也为家庭生活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除此之外,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家初移富佗,不可轻慢近邻”,

[4]“有钱有酒款远亲,戒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曾国藩认为无论富贵贫贱都要得到平等的对待,不能流于世俗的眼光而嫌贫爱富,对待富人与对待穷人都应该是一样的。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曾国藩的邻里观也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他认为,对待邻居要真诚,只有真心诚意地对别人,别人也会真心诚意地对自己。正是体现了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精髓。曾国藩身为朝廷要员,自己时时端正态度、以身作则,经常告诫家人勿拿他的身份来做一些不合理的事,家人也得严格要求自己,为身边的人树立榜样、弘扬正气。

三、曾国藩治家思想的現代意义

曾国藩身为晚清时期的开明地主,相比昏庸的统治阶级来说,他的思想更具开放性和前瞻性。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他,十分注重经世致用的理念。曾国藩的做人之道、为官之道都是从日常生活里仔细观察、认真总结而来,其孝悌、友爱、勤俭节约、睦邻和家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闪耀着积极的光芒,对构建满足当代需求的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对后世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在当代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已进行了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传统的价值观正受着越来越重的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其中有不少是西方世界实施和平演变的糟粕文化。所以重温和学习曾国藩家风对我们弘扬优秀儒家思想、发扬优秀传统价值观、把握社会思想导向、坚守正确的舆论阵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曾国藩从小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在他的思想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封建落后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他所受的教育都是在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封建制度,人的一切活动须服从封建礼教的秩序。再有,他的思想里有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观念,认为女性成家后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对男性要服从和忍让,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这种观念也对他女儿后来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这些都是由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造成的。

但不可否认,由于人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共同性,曾国藩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还是具有普遍价值的。[5]曾国藩家风中的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其孝悌、勤俭和睦邻等方面对于维护家庭和睦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元,随着社会的发展的文明的进步,再复杂的组织结构都是由家庭作为发端,我国传统观念里又十分重视亲人和睦、“家和万事兴”,如今家族观念在我们思想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俗话说“家道正而天下定”,家庭内部和谐对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基础性作用。

和谐社会离不开良好家风,良好家风离不开个人修养,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今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建设当代好家风。

[参考文献]

[1] 成晓军,唐兆.曾国藩家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 戴素芳.论曾国藩家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伦理学研究,2003(05).

[3] 陆娟.论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04)

[4] 熊文娟.曾国藩家庭教育伦理思想论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05).

[5] 孙翔.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现代化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猜你喜欢
曾国藩传统文化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