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策略探析

2017-07-05 19:15肖淑萍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防范策略信用卡风险

摘 要:随着金融业蓬勃发展和民众消费习惯及理念的转变,信用卡市场发展迅猛,但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和信用卡不良透支率等均有所上升。本文以分析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风险来源及风险特征为基础,追溯其风险成因,进而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防范策略

中国信用卡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止2016年末,国内信用卡发卡数量共计4.65亿张,同比增长7.60%,人均持有信用卡0.31张,同比增长6.27%,信用卡授信总额达9.14万亿元,同比增长29.06%,卡均授信額度1.96万元,授信使用率644.45%。与此同时,信用卡风险也在不断增大,2016年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535.68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0%,同比增长17%。信用卡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一、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

1.信用风险

信用卡业务的信用风险指信用卡持卡人由于经济变动或其他客观与非客观因素不愿或不能遵循协议规定偿还透支本息的风险。常见表现形式为:部分持卡人个人关键信息变更却未能及时与银行联系,导致信用卡透支无法追讨,亦或持卡人申请信用卡时的资信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其难以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而银行对此一无所知。

2.欺诈风险

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指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系统漏洞,通过伪卡、冒卡,冒充持卡人进行恶意套现、诈骗而产生的风险,其实质是“未经授权的使用”,包括欺诈交易和虚假申请。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伪卡,即伪造信用卡不法分子以虚假或伪造的文件违法申领信用卡,或通过高科技手段窃取卡上相关信息到假卡中进行恶意透支消费;二是冒卡,即合法持卡人的信用卡遗失或被盗,不法分子获得后非法使用,假冒持卡人进行欺诈性消费或提现;三是恶意透支,即持卡人获得信用额度以后,恶意刷卡并超过限额及规定的还款期限,发卡行已催收超额款项却仍旧不进行偿还;四是虚假挂失,即持卡人谎称遗失信用卡,并在柜台办理了遗失手续后,利用发卡银行止付生效前的这段期限,大量刷卡透支;五是与特约商户勾结诈骗,即少数特约商户收银员不及时与发卡银行进行清算对账、采用重复压卡或伪造签购单等手段,诈骗发卡银行资金。

3.操作风险

信用卡业务的操作风险指由于内控不健全、人员操作失误、系统故障以及外部事件等人为过失而引起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内部控制失当,即信用卡的发卡审批往往流于形式,发卡行只在意事前的推广和信用卡销售,缺少对持卡人的后续管理,更缺乏专门的催收部门,没有形成标准的信用卡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二是人员失误,即内部人员或特约商户防范意识不高,发卡银行内部人员或商铺的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或在业务操作中出现纰漏而造成的风险;三是系统故障,如计算机程序无法正常运行、风险评估模型和策略指导模型的失误等;四是外部事件,如国家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更迭引致的信用卡风险。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来源分析

1.持卡人

据《2016信用卡活跃用户消费报告》,2016年66%的用户持三张以下银行卡,持五张及以上的达到了20%,一人多卡已是普遍现象,信用卡频繁使用和随意使用导致其风险不断增加,信用卡业务的持卡人风险来源不可忽视。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导致欺诈风险;二是持卡人在不通知银行的情况下进行地址及联系方式变动,与发卡银行中止联系而导致信用风险;三是持卡人因无意泄露个人信息、登陆非法网站、点击非法链接等导致的欺诈风险。

2.银行

来源于银行的风险起因大致为以下几类:一是银行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不全。信用卡的发行、管理和后续催收核销缺少专门且系统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往往滞后,各职能部门权责划分不清,管理存在交叉或盲区,更没有专项部门和独立的监督机构;二是,银行外部营销漏洞明显。国内信用卡市场鱼龙混杂,竞争激烈,银行的营销一味重数量轻质量,且营销人员往往为聘用人员,流动性大,易产生操作风险;三是,银行员工违规。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操作,甚至勾结不法分子;四是,银行技术有限。国内银行缺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审查审批技术模型和风险控制模型,信用卡审批往往采取人工审核,对申请人风险的判断全凭主观,缺乏准确性。

3.特约商户

来源于特约商户的风险起因大致为以下几类:一是违规套现,即特约商户为获取1%—3%的手续费,”自买自卖”或与人勾结,通过虚假刷卡消费、伪卡盗刷、网络交易或退货等形式,套取银行现金;二是特约商户操作不当,不按流程核对刷卡人信息、甚至不要求签名便接受已止付的信用卡;三是恶意欺诈,部分特约商户假借金融中介服务,以他人名义申请POS机后与持卡人不良勾结,恶意盗刷。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相关立法滞后

国内法律多为对银行卡的笼统规定,并未有效区分借记卡和信用卡,专门规范信用卡的根本大法《信用卡条例》尚未面世,适用于信用卡的法规条例也存在一定的乱象,缺乏明确针对个人隐私权、客户资料保护以及特约商户等制定的惩罚办法。

2.征信体系不完善

银行缺乏客户的个人信用数据和客户资信资料。央行征信中心是唯一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正规机构,但其发展明显滞后于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主要问题在于:一是个人信息碎片化,已有的征信体系信息采集不全、不真,“同人不同信”,虚假信息多,且信息核实难度大;二是缺乏强有力的征信体系法律支撑,导致征信体系的完善无法可依,执行难度大;三是对于能够提供新技术征信服务的征信机构未予以重视。

3.银行内部管理缺位

具体而言:一是,银行内部审查机制不严。银行对信用卡申请人的资信审查流于形式,对其真实性和全面性不到位,也缺少业内要求的”三亲见”,“虚假申请”、代签严重,邀请亲朋好、为无固定收入的大学生办卡等现象也频频发生;二是,对特约商户缺乏有效管理。存在部分特约商户未严格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违法开放交易接口、资金二次清算、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等严重违法行为,而银行对其缺少监督和自查与整治,未能追究其责任,”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POS机、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手段普及率上升,增大了特约商户套现的风险。三是,监控技术手段落后。信用卡风险实时监控需要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而国内银行对此的投入微乎其微,多数银行均采用人工检测,往往检测不到信用卡交易的异常,尤其是突发性、多样性、流窜性、甚至跨区、跨国的交易异常更是检测不到。

4.持卡人风险意识不足

一方面,缺乏对信用卡风险的了解,可能在信用卡使用时并未考虑到偿还问题,也有可能对信用卡的还款期和利率不清导致欠款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防范意识不足,表现为申报信用卡时委托中介或他人导致被骗、输入密码时未注意遮挡导致密码泄露等。

四、信用卡风险防范的策略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其一,统一信用卡法律法规条例条令、制定根本大法。在梳理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对已过时的规定,要及时作出说明或废止,此外也要整合相关律法中有关信用卡的规定,强化网络金融的相关立法,并积极推进《信用卡》根本大法的制定工作,使得信用卡相关主体有法可依。其二,明确惩戒律令。加大信用卡犯罪的惩戒力度,严重者可入刑。

2.建立健全完善的征信体系

一是,成立和完善专门的权威征信评价机构,对个人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对散落的个人信息加以整合;二是,坚持政府为主导,以当前央行的征信系统为基础,推动各银行、公检法部门、水电气事业单位等携手配合,增强个人征信系统的涉及范围、准确性和综合性以及共享性;三是,鼓励运用新技术且信誉度高的征信机构进入征信体系,尽快发放征信牌照以扩大征信市场体系建设,坚决取缔非法个人信息买卖“黑市”;四是,建立健全信贷市场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手段,可采取”银监会+其他监督机构”的模式,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市场诚信主体的激励和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

3.建立健全内控风险管理

(1)风控体系的完善。从信用卡受理、信息采集、资格审查、透支跟踪和风险管控等环节,强化人员管理、制度建设和科技支撑,建立事前调查、事中审核、事后管理的全流程风控机制。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重视事前调查。把好风险控制的第一把关,加强客户个人基本信息、资信信息的规范化收集与审核;二是强化审批程序。银行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征信审查机制,综合分析客户的年龄、收入、行业前景和信誉度,准确评估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并以此进行合理授信,更要严格落实审核阶段的“三亲见”要求,并将其贯穿于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之中;三是强化后续追踪监测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催收体系,优化风险考核指標,对信用卡客户采取”百分制量化计分”并确定对应的警戒红线,对已透支客户,尤其是资信评估较低客户的账户资金状况要及时追踪监测,落实信用登记和循环信用制度,形成稳定健康的客户透支体系。

(2)内部制度的完善。一是建立“三分离”制度,即程序员与制卡员分离、发卡员和记账员分离、会计复核人员与授权人员与分离,以此互相制衡,防止风险。二是建立风险考核奖惩制度,细化银行信用卡岗位具体目标职责,工资绩效与其风险控制挂钩,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严控信用卡不良透支率、呆坏账发生率等。三是建立银行内部客户征信制度,做好客户细分和客户数据库建设,尤其关注不良信用人员,建立银行间资信共享机制,开发资信协查监督平台,严防诈骗。

(3)内控科技手段的完善。一方面,构建信用卡风险量化模型。银行要根据自身发展策略和内部风险控制流程,开发出具有本行特色的个人风险评估模型,特别是加大影响信用卡违约风险的指标权重,并根据经济新常态下信用卡风险特点的转换及时调整风险评估模型的参数,以提高风险量化的精确度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大数据。提升客户资料收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风险识别的效率,创新数据分析的方式和工作流程,有效预警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多样化信用卡风险。

4.提高客户风险防范意识

客户风险意识的提高主要可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一方面,银行等主体要强化信用卡基本知识的宣传力度,详解信用卡风险,并进行一定的法律普及,指出信用卡违法的危害和后果。另一方面,客户要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切勿随意点开恶意链接和诈骗网址,日常消费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密码安全,严防泄漏,此外也要定期查看信用卡消费记录和信用记录,一旦发现可疑事项或不明消费,要及时与银行或相关部门进行核查。

参考文献:

[1]张嘉莉.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经济,2017(06):54-56.

[2]李彬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分析[J].现代商业,2017(10):92-93.

[3]桑志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6(14):97-98.

[4]余晓文.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信用卡业务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2):51-52

[5]周继霞.浅析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主要风险及防范建议[J].金融经济,2014(10):105-107.

作者简介:肖淑萍(1983- ),女,汉族,宁夏西吉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4级金融学同等学历在职研究生

猜你喜欢
防范策略信用卡风险
招商银行:招行两大APP支持信用卡免费还款
信用卡资深用户
电力施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
新形势下化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注意!有些信用卡不激活也收费
信用卡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