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夏娟
从教学的完整过程来看,课堂评价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重要手段。“评价需要追求最大的效益,而最大限度地使被评价者接受评价结果就能产生最大的效益”,但是在追求最高教学效益的同时又不能使被评价者的关注点脱离学习活动本身,这就是评价的艺术。
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一、“对”=“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是否等同于“好”的评价标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语文课程不同于数学等自然科学学科,它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带有理解主体的个人主观色彩,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答案,也许相同一段材料对于一百个读者来说就是“一百个哈姆雷特”。而对于注重培养感知能力的小学语文来说,就更应注重评价的艺术性。小学生有着极其丰富与独特的想象力,他们在课堂中生成的回答很多时候都会跳出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之圈,正是这种活跃于标准圈之外的回答才更生动、更富有活力。如此,教师以“对”还是以“好”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回答就引发了争议。
其实,“对”或“好”的评价标准早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雪融化了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水,学生回答是春天)就是被广泛引用来论证这个问题的经典例证。究其本质,以“对”或以“好”来评价学生,不仅仅是我们选用某个标准的问题,更是触及到评价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
以“对”为标准来评价学生,其实是教师以自己的理解或教材所供参考给问题预设了所谓的标准答案,再以自己的预设标准为参照来评价学生的答案,此时预设的答案从某种意义上已形成了一种量化评价的标准。这种仿照了自然科学中量的评价方式,看似科学,其实并不科学,因为它忽略了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性,即个体感受差异性,更忽略了儿童存在特有思维方式的个体发展规律。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应该遵从儿童自身发展规律,更多地采取质的评价方式,只要学生的回答有理有据,没有价值导向上的偏差,都应视为符合“好”的标准,如此才是遵循了课堂评价利于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好”=“对”?
新课标突出强调对学生个体的尊重、赏识,所以,在教学现状中,有些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体现自己的课堂评价落实了以鼓励为主的理念,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律概以“很好”“不错”的笼统语言作些模糊评价。诚然,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正面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正所谓“过犹不及”,毫无原则的“过多的夸奖和一味惩罚一样都起不到积极的鼓舞作用”。语文能力是一种多层次的能力,因此评价相应也应该包含多种维度。例如对朗读的评价包括标点停顿、语速快慢、语气把握、情感体现、汉字准确和流利程度等多个维度。赏识性评价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某个维度的良好表现,但并不排斥对其他维度的不足进行提示、纠正。只有包含纠错的赞赏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改正的方向,从而在评价中获得进步,这样的评价也才能促进學生发展。
例如在教学《蚁国英雄》这课时,我提问学生:“这蚁国英雄指谁?为什么称它们是蚁国英雄?”学生朗读重点句:“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然后告诉我:“这外层蚂蚁是蚁国英雄,因为它们被烈火焚烧,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它们身上有一种坚守岗位、英勇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学生的回答能从文中捕捉文字,体会赏析,有目的性且表述清晰到位。但是,细细品味全文,文中还有很多地方能体现蚂蚁们英雄壮举的语句。于是,我及时评价:“你体会得很好。你找到了外层蚂蚁面临危机时表现出来的坚守岗位、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其实,英雄主义精神的范围很广,如困难来临时的镇静机敏、勇敢顽强等。你再读读全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体会出蚁国英雄们的壮举。”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从老师的评价语中接受到一个明确的信息,即老师已肯定了刚才的答案,而且也从老师的评价中了解了自己的答案值得肯定的原因,更从老师的评价中明白了自己仍有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这才是完整地实现了评价的信息反馈与指引纠正功能。
三、“新”=“好”?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元”的回答。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为了“尊重”学生课堂上独特的体验,对他们的回答不敢说“不”,从而导致课堂上出现很多离奇的回答。
首先,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人生阅历的不足,学生的体验并不可能都是正确合理的,特别是受社会复杂元素的影响,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很可能会出现消极的甚至不健康的价值观体验。其次,如果教师评价缺少坚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学生可能会不顾课文内容、不仔细领悟问题方向,而只求回答的新鲜离奇或只为博得老师评价的“新”字而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造成思想上的混乱,甚至价值观、人生观的背离。
所以,教师在课堂评价中正确的做法是在肯定学生思维独特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价值观的思考,学生就能在这样的评价引导下得到真正的发展。
评价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课堂教学的最大功用。我们在实践中一定要多思考、多探索,把握住评价是否能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目标,让评价体现出特有的魅力。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寻得最佳评价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城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