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美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并强调要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小学基础教育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义务。
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如何选择适宜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呢?刘梦溪教授建议:“小学应以诵念‘四书为主,初中巩固‘四书,同时初涉‘六经简选本,使诵念和讲解适当结合。高中除‘四书‘六经之外,应兼及庄老诸子。都是简读、选读,并不复杂,也无须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经典的熏习,且以不影响其他学科和现代知识的吸取为条件。”著名国学大家熊春锦先生认为,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文化,构建国学经典课程应坚持“正经为本,良典为辅”的指导思想,遵循“精”“良”原则,选择的教材富含道德能量和精神营养,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育规律。在先圣流传的成千上万的经典中,中国的伏羲、黄帝、老子以及孔子的学说是最优秀也最具代表性的。依据老子“得一”“执一以为天下牧”的教育理论和“上善治水”的教育方法论,以“四经一书”为主要诵读课程,即《德道经》《周易》《黄帝内经》和《大学》。其中,牢牢确立以《德道经》这部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总览宇宙阴阳的巨著,作为首选教材,贯穿整个小学阶段。
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作者所在的学校从2007年就开始了对国学经典教育的实践探索。如今,结合学校历史文化和国学大家学术建议,确立了适宜本校各个年级小学生的诵读教材。一年级:《德道经》双一章、基础蒙学《三字经》《弟子规》;二年级:《德道经》双一章和第三章、进阶蒙学《笠翁对韵》;三年级:《德道经》《论语》《周易》(选读)四年级:《德道经》《论语》《大学》;五年级:《德道经》《论语》、古诗词、《黄帝内经》(选读);六年级:《德道经》《论语》《黄帝四经》(选读)。课程结构呈“一线串珠”之态势,《德道经》是“本”,是根基,是深度;进阶蒙学、古诗词等点缀其间。一个孩子通过小学六年国学文化的浸润,毕业时带着一本《老子》或者《论语》等走出小学,走进中学,他们的未来,必定有着与不读经典的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课程确立了,如何实施诵读是关键。严复说:“其早岁讽诵,印入脑筋,他日长成,自渐领会。”国学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国学素养、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中國传统文化本身就是鲜活的、立体的、多维的,国学经典诵读就是以“音”切入,拓展多种感官对经典的体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通过多种诵读形式,结合中国文化中的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手段,全方位把中国文化的精髓浸润于学生的心田。
每天三念。晨读、午诵、暮吟《国学经典选读》各20分钟,实施常规经典诵读,养成日日诵读的习惯。
每课一诵。语文课前5分钟,在古典音乐的浸染下,全班学生齐诵《德道经》“双一章”和第三章各一遍,也可根据需要灵活诵读其他篇章,宗旨在于提高学生课堂的精气神。
每周两课。每周开设两节国学经典诵读课,为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化实现法定地位,最终使国学教育扬眉吐气地走出从属地带。课堂诵读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立体诵读模式。例如《论语》教学可呈现课堂六步走:放声读——读而悟——明大意——熟成诵——引经据典——故事屋。对于《德道经》《大学》以及其他经典的诵读,教师引领学生在“恭熟忘合灵”五字诀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朗诵、默诵、听诵、带诵、跟诵、快诵、慢诵等方法入情入境地反复诵读经典。课堂上,通过师生轮读法、错误提醒法、火车接龙法、游戏闯关法、积分奖励法、角色扮演法、图文匹配法、擂鼓助兴法、配乐唱诵法和“摸头(效应)法”等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热情。在诵读中还适时融入“梅花韵操”等游戏和健身动作,对应相关章节,引导学生内观诵读,极大地丰富了国学经典诵读实证修身的实效。
学期一会。家长是孩子最好的第一位老师,诵读国学经典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就能营造良好的亲子诵读氛围。学校每学期必开好一次家长经典诵读会。老师带领家长诵读经典,家长互读经典,同时宣传经典诵读教育理念及现今的时代教育大背景,解读政府对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认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挥优秀诵读家长现身说法的优势,形成家校合力齐读共管的诵读之“万千气象”。
每月一查。每月学校在各班用集体背诵的方式测查一次。测查看三个要点:一听集体诵读的流畅度,二看集体诵读的神韵,三查识字情况。每学期在读书节上开展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和学习成果汇报活动。
国学经典自然有其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当诵读成为一种节奏并养成习惯,兴趣会悄然发生,也为将来的理解提供心理上的准备。不过,所谓小学阶段宜以诵读和背诵为主,并非只有诵读和背诵而完全不要解释和理解。若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亦可因材施教。“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适时引领学生悟得所诵经典的精义。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化的理论与实施路径研究”(立项编号:XC-b/2016/2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周城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