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市治理下的电子政务

2017-07-05 09:26张讯
山东青年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民参与电子政务效能

张讯

摘 要:城市治理作为公民参与型的治理模式,需要构建公民参与渠道,电子政务是重要的参与方式和治理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治理转型,提供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效能。当前我国城市电子政务存在不足,根据国外城市发展与建设经验,应加快转变理念,建立协同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法律体系,实现电子政务有序运行。

关键词:公民参与;电子政务;治理工具;效能;机制

一、城市治理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内涵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作为有效的治理工具受到广泛应用,在城市治理的背景下,电子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电子政务是城市治理的信息工具

城市治理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协作型治理,也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综合治理,一方面需要协调各方关系,另一方面也需要收集处理大量信息作为基础支撑。传统城市管理中的政府已难以应对复杂变幻的环境,无法有效实施控制和满足公共需求,多元主体协商的治理网络代替了政府职能,在城市治理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包括推动经济发展、解决现实问题、技术驱动创新、瞄准未来竞争等内在需求要求城市治理必须应用电子政务以适应发展。在技术方面,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走向信息化、智能化,信息化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内容,电子政务契合城市治理的客观发展,满足治理需求。[1]

2、电子政务是城市治理的服務渠道

城市治理的核心在于服务,即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满足公众需求。城市治理包含社区基层治理、区域协同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增多,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城市不仅满足城市居民需求,还要进行跨区域的合作协调,在就业、保障、养老、医疗等方面进行信息共享和资源分配,这些对城市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推进了电子政务的服务提供。电子政务不仅有利于推进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减少信息孤岛,整合公共服务,调节政府内部横向协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还在多元主体共治的条件下应用大数据等工具挖掘宏观数据,加强协作,精确感知公众需求,确定需求类型,简化服务渠道,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推送人性化的公共服务产品。[2]

3、 电子政务是城市治理的参与平台

公民参与是城市治理的关键,即公民的意见必须反应到政策议程之中转化为政策和参与治理运作等。在传统参与渠道,如听证会、调研会等难以汇集民意的情况下,网络日益成为重要的参与平台,在反腐、问责、危机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具有虚拟性、传播快等特点,一旦公共事件在网上爆发会引起大规模的关注与讨论,民众的情绪在短时间内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政府对事件进行回应与处理,而网络平台的发展,如微信、微博等实时通讯交流工具,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与公民参与,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政府不能简单的凭借官方网络、新闻发布会等手段平息事件,必须对舆情进行监控,引导舆情的发展,保证时间顺利解决,凭借网络的便捷性,公民也可以像政府提出建议,反映情况,表达心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在危机管理中,网络可以召集人员进行志愿活动,筹集资金与物资,参与救援,协助政府管理等。

二、国外城市治理下的电子政务实践

作为最早发展信息产业的国家,美国十分注重信息化工具在经济发展、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城市治理也不例外。美国城市治理中的电子政务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1、完善网络系统。美国城市政府为完善居民服务和提高效率,加强政府与居民的联系,许多事务如征用土地、建造房屋、个人税务都可以通过网上才做进行,一些城市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市民可以通过该系统查阅城市的地质地貌、规划布局,掌握城市交通状况,甚至查询一栋建筑物的具体情况;2、实现政府的信息化。政府内部系统进行整合,横向部门经过整合,议会议题、各部门的服务职能、政府采购、政府预算等都显示在电子信息中,方便查询;3、设立信息化服务机构。统一设立911报警电话和咨询投诉电话,将所有信息在政府网站上完全公开,提供自来水、排水、停车等网上账单支付服务,办理网上申请的许可证,提供政府和议会每一位公职人员的联系方式。[3]

新加坡在治理层级上极其特殊,即可作为国家,也可作为城市。在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方面,新加坡起步较早,其电子政务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从1992年开始,新加坡开始建设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在2007年完成了所有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建设工作,现在正着重推进快带基础设施建设;2、推进袋子政务的实践应用。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已经将政府机构所有能以电子方式提供的服务进行了整合,提供了总的入口,1600多项服务都可在网上办理,97%以上的可执行服务在网上办理,88%到过政府办理事项的人至少采用过一次电子方式完成,企业可直接在2004年建成的网上商业执照系统获得超过200项的商业执照申领业务,将开办新公司的办理时间从5天缩短到1天;3、注重缩减数字鸿沟。早在1992年新加坡就制定了建成“智慧岛”的“IT2000”的计划,计划使新加坡公民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得IT服务,新加坡政府还根据不同人群的具体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以便让所有人都能够无差别地获得政府的在线服务。[4]

三、我国城市治理下的电子政务的问题与路径选择

(一)我国城市治理下的电子政务问题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城市治理中成熟的电子政务经验,我国目前缺乏整体有效的城市电子政务模式,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王远桂认为从外部环境来看,突出问题有:缺乏国家层面上的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各城市、各行业独自建设信息化系统,影响共享利用;信息化管理机制存在条块分割和利益之争,阻碍了城市信息化建设,造成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影响正常使用;信息化相关建设滞后,存在安全隐患,影响数据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权力责任划分。从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方面来看,主要有城市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处理的匹配问题、信息的安全性与共享性和信息人才队伍短缺。此外市民的信息化素质和能力存在不足,缺乏使用和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王景霞分析中小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认为电子政务发展主要有几下五方面:电子政务系统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协商协调在电子政务系统中不够重视;顶层模块缺失。[5]

(二)我国城市治理下的电子政务路径选择

借鉴国外城市治理与电子政务的成熟经验,我国城市电子政务应采取如下策略:

1、转变政府治理观念,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政府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必须转变治理观念,树立创新服务理念,注重创新治理,强化政府的開放透明,推进政府与城市居民的平等对话。[6]政府应以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协调,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实现信息公开,真正将公民视为城市治理的主体,加快“放权”“让权”,注重合作,提高政府的回应性。在政府内部管理方面,变革传统层级组织机构,建立“扁平化”组织模式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改善工作作风,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效能,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2、多方参与,构建协同机制

电子政务建设设计政府、企业、公众、研究机构等多方主体,通讯运营商和技术服务商在基础建设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众代表着自身利益,以监督者、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政府充当规划者与协调者,第三方进行中立客观的评估,各方主体参与其中,充分集中各方观点,降低社会交易成本,顺利实现电子政务。[7]政府必须改变行政命令式的决策方式,建立公民参与的决策机制,广泛收集公众意见,倾听社会各阶层的声音,满足公众诉求。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管理机制

电子政务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必须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专项资金用于电子政务建设和维护,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鼓励科技型企业的研发与产业化,另一方面加大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强市场化的运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电子政务融资模式,吸引民资、外资参与电子政务建设。[8]在人才队伍方面,建立电子政务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加强引进复合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专业高等教育,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完善人才教育与培养激励机制,完善专家顾问队伍,实现有效的人才保障。在技术方面,加强政府与技术公司的合作,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制定数据标准,确保政府部门间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标准化,开展跨学科研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水平。[9]

4、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法治建设

法律是信息安全的保障,但我国在信息公开、信息获取自由、隐私权保护等方面立法不足,应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获取信息的自由,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明确法律规定,保障公民隐私,明确责任体系,制定奖惩措施,确立应急办法,通过技术保护数据安全。对于公民,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城市居民的信息化水平和网络参与能力,提高社会认识度,鼓励公民参与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参与渠道与平台,加强对公民的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通过法律保障自由。

[参考文献]

[1] 张新红,于凤霞,刘厉兵,唐斯斯. 信息化城市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J]. 电子政务,2012,Z1:2-11.

[2] 郭建锦,郭建平.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5,06:73-76.

[3] 魏风劲,赵成根. 美国城市“五化治理”对我国的启示[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25-30.

[4] 易承志. 新加坡大都市政府治理机制运行实践与启示[J]. 天府新论,2014,02:107-113.

[5] 王景霞. 中小城市电子政务网的体系结构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09,06:98-100.

[6] 张健华,李娜. 智慧城市理念下的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 理论与现代化,2014,06:79-83.

[7] 王广斌,张雷,刘洪磊. 国内外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9:153-160.

[8] 许爱萍. 智慧城市政府治理的功能定位及提升路径[J]. 电子政务,2016,04:98-103.

[9] 张丙宣,周涛. 智慧能否带来治理——对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建设热的冷思考[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21-31.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猜你喜欢
公民参与电子政务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
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探析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