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統計發現,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前10大專案投資額度占到總額的近43%,並且大部分對外投資企業都是國有企業。相關投資及其專案價值受東道國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等影響較為明顯。民企和國企戰術配合,可降低技術需求型併購阻力並獲得充足資本金。
2017年4月10日,中債資信與社科院世經政所聯合發佈的《對外投資與風險藍皮書》(下稱《藍皮書》),盤點了2015~2016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總額,並總結出前10大專案投資,其額度占到總額的近43%。並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具有較強競爭優勢,投資契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同時,研究還發現,民企和國企戰術配合,可降低技術需求型併購阻力並獲得充足資本金。
東南亞(東盟)占據投資半壁江山
《藍皮書》指出,2015年以來,中國大陸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直接投資持續增長,但在中國大陸對外投資總額中所占比例仍然相對較低。
2015年,大陸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89.3億美元,占當年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總流量13%;截至2015年末,中國大陸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了1156.8億美元,在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中占比為10.5%。
在區位分佈方面,中國大陸對「一帶一路」的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東南亞(東盟)、中東(西亞)和南亞地區,中東歐地區吸引中國大陸投資的起點較低,但增長迅速。
其中,東南亞(東盟)吸引了超過一半的中國大陸對「一帶一路」直接投資:2015年,中國大陸對該區域直接投資流量創歷史最高值,首次達到146.4億美元,占「一帶一路」相關區域投資流量的比例為77.24%。
10大投資專案特徵
《藍皮書》援引Heritage foundation數據指出,在2015~2016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前10大專案的投資主體中,有7家均是國有企業。同時,相當一部分專案與東道國政府相關。而且,參與這10大專案的大陸企業,大部分都位於世界或中國大陸500強之列,其投資有利於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不過,《藍皮書》認為,大部分對外投資區位性較強,因此受到相關國家政治風險的影響相對較大。其中,按照投資金額計算,能源、交通運輸和礦產所占比重就超過了70%,這些行業具有投資週期較長、股東投資巨大等特性。投資週期較長增加了專案在建設、運營期間遭遇風險事件的不確定性。而固定投資巨大則導致專案在遭遇風險時難以快速變現或轉移,一旦遭受風險事件,往往損失巨大。因此,相關投資及其專案價值受東道國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等影響較為明顯。
同時,民企和國企在「走出去」過程中各面臨不同障礙:民企在融資等方面處於相對劣勢,而國企在跨國併購中也面臨著「競爭中性」挑戰。民企和國企戰術配合則同時克服了二者所面臨的障礙,這其中的案例包括:長電科技聯合積體電路產業基金和芯電半導體這兩家國有企業共同發起了對新加坡星科金朋(S T A T S Chip PAC)的技術尋求型跨國併購,其中長電科技的民營企業身份,減輕了相關監管機構對併購案的疑慮。同時,積體電路產業基金也為長電科技的跨國併購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藍皮書》展望道,伴隨著中國大陸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經濟合作協議的簽署和實施,2017年中國大陸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主要流向能夠契合東道國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的產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