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现亮
一说到高考作文,一般都会说“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作文一着不慎,整个高考都有可能满盘皆输。作文也是最能体现考生综合素质的题目,每年高考结束,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就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但是对于高考备考的考生来说,高考作文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成为高三语文备考的难点,学生无从下手,老师也束手无策。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高考作文的备考呢?高考作文到底难在哪?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区作文题目的分析,除了形式上新材料作文增加了考生阅读、整体感知的难度之外,从内容上看,题目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作文考察的重点方向。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考查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是主流。
这也是贯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需要,《课程标准》对“写作与表达”方面的要求是“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考试大纲》也把“思想深刻、富有思辨”列为作文评分等级的第一项。由此看来,学生思想深度和思辨能力成为高考作文考查的一个重点。
对学生思想深度和思辨能力的考查,体现在作文命题中就是关系类作文命题。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考查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作文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文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比如江苏卷作文题目《忧与爱》就是探讨忧与爱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再比如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对手机的看法实质是从人文和科技关系的维度上看待手机的利弊。
那么,如何才能攻克关系类作文命题的审题关呢?如何从辩证关系出发理出不同的写作角度呢?
关系类作文命题形式千变万化,涉及的关系类型比较多、比较广,很难对其进行比较详尽、客观的分类,我们暂且从矛盾关系这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出发,来研究一下关系类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关系类命题,从表面上看,两个概念是对立矛盾的,互为反义词。比如白与黑、关与开等。
简单的相反只是其表面,要想审清矛盾关系,我们还要挖掘矛盾关系的深层内涵。这里就需要借助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中,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相互统一。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同时又有所侧重,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如悬挂在悬崖上的两个人,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为前提,谁都不敢打破这种平衡。
如何将哲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呢?下面我们看一个具体作文题目。
比如北京卷作文题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一个是“星空”,一个是“实地”,我们常说“天壤之别”,上有苍天下有大地,很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矛盾关系类命题。如何审清这对关系呢?我们先从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出发。
题目中的“星空”,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星空是美好的,它高,遠,浩渺而美丽。这些特点象征了人生目标、人生境界、人生理想,也可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伟人。“仰望星空”即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脚踏实地”也是一种比喻,比喻做事踏实,实事求是。认真,自信,不虚浮,不浮躁。
这样题目就转化为对美好的追求和踏实实干之间的辩证关系。
那么它们的辩证关系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我们“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脚踏实地”的同时也要“仰望星空”,二者互为前提。
如一考生是这样谈“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之间辩证关系的:
“让我们的思想天马行空,让我们的行动脚踏实地。”
这简单的一句话告诉我们成功不仅需要方向,还需要脚踏实地地行走。
“星空”与“脚踏实地”同样重要。只注重“仰望星空”,便只会夸夸其谈;只注重“脚踏实地”,则只是埋头傻干。只有将二者调和起来,才能获得成功。
开头用“让我们的思想天马行空,让我们的行动脚踏实地”这句名言导入提出中心论点——我们成功不仅需要方向,还需要脚踏实地地行走。“不仅……还……”说明“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关系。
文章的结尾部分又从反面论证了这种依存关系:只注重“仰望星空”,便只会夸夸其谈;只注重“脚踏实地”,则只是埋头傻干。
最后说只有将二者调和,才能获得成功。其中的“调和”,就是矛盾双方达到动态的平衡。
其次,“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也可以有所倚重,在谈这两者互相依存的关系的前提下,可以说我们更需要“仰望星空”,或者更需要“脚踏实地”。
比如一考生是这样写的:
仰望星空,无边的夜幕引发无限遐想,梦想在自由驰骋;脚踏实地,未知的路途等待着开拓者,实干是前行的动力。
温总理说:“年轻人,既要敢于仰望星空,也要学会脚踏实地。”这既是总理对年轻人的殷切期盼,更是个人甚至国家得以发展和强盛的重要前提。
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开头第一段论述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仰望星空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和指引,脚踏实地是前行的动力。
在简要论述完这两者关系之后,提出其中心论点——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同学们注意这个“更”字,起强调作用,强调相对于“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很显然作者偏向于论述“脚踏实地”这一方面。
这个题目讲的就是矛盾类命题的第一种类型——辩证统一关系,处理辩证统一关系的命题的审题,可以把握命题中概念的相互依存关系,也可以在把握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其中的一个方面。
二、是非取舍关系
我们还是从辩证法的逻辑出发,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这便是刚才我们所说的统一性,然而矛盾另一方面的特性便是其斗争性,即矛盾的双方彼此消长,甚至激烈冲突,一方战胜另一方。
这便是矛盾类命题的第二种情况,是非取舍关系。
这类关系要求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在两个或者多个概念对比中做出选择和取舍,而不是单纯地论证矛盾统一关系。
比如2013年上海卷作文题目: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叙述得比较简练,材料再现了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家都在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这则材料中的核心字是“更”字,“更”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相当于英语里的“more”,属于比较级,这就暗含着两个或者多个事物之间的对比——重要和更重要的对比。这些事物之间存在矛盾,我们的时间有限,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去取舍、去安排时间的多少。但是由于我们认识的局限性,总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重要的,但是世界上还存在比现在做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
这就要求在行文中必须先体现出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然后进行对比取舍,得出更重要的事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这件事更重要的结论。
比如有一个考生写的《留得真我在》:
留得真我在(节选)
人们常常被看似重要的事情所缚,或追名逐利,或勾心斗角,或浑浑噩噩。生命苦短,如露水逝于一瞬,像蜉蝣逝于一日,花草逝于一季,而生命不過是一呼一吸而已!如若这一呼一吸都不得自由,苦于被外物所役使,那生命的质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实在寥寥,这样的生命恐怕也是悲哀的吧。经世济民、名垂千古固然重要,但若违背了本心,偏离了真我,岂不得不偿失。如此来看,留住真我,更是重要。
这位同学能够不仅准确把握了“更”背后隐含的逻辑关系,而且能够热切关注现实,汲汲于功名利禄、迷失自我不正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吗?所以这篇文章也便深刻了起来。
其实,是非取舍关系的作文题目还有很多。比如《偏见与关爱》这个题目,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而对《自信·自满·自负》这个题目,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通过上面几个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面对是非取舍类的题目,需要我们去对题目中的概念进行一个对比,进而做出合适的取舍,应是各有侧重,而不是面面俱到。
但是在有些复杂的题目中,随着概念内涵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这个题目,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另外,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好。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精心构思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