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宁:我的育人目标是培养现代君子

2017-07-05 12:22凌云
时代报告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大附中心灵语文

凌云

翟小宁是一个很儒雅的人。他坐在记者的对面,沉思了几秒钟,开始用温润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故事。这是记者遇到的第一位用故事开始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

记者的问题是开放式的:身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并有着语文特级教师和大学兼职教授多重身份,怎样理解“教育”二字?而这个故事翟小宁显然讲过不止一次,但他眼中依旧有激动的光芒。

“2015年,我去英国参加G20国际校长峰会,斯多学校校长带我们参观校园。在一座雕像前他讲了一个故事。雕像塑的是该校一个毕业生,他当了空军飞行员,执行轰炸任务时为了不伤及无辜平民,总是超低空飞行。后来,他因一次惨烈的轰炸任务得了抑郁症,痊愈后终身从事慈善事业。斯多学校是所贵族学校,培养了很多达官显贵,为什么选择这位普通的飞行员塑像?”

回味这个故事,翟小宁说,他想到的是教育的使命——立德树人。“我理解,它是要告诉学生,人最重要的是善良,有良知。只要有了良知,人就是高贵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鼓励读《论语》,播种“美德的种子”

不久前,全国优秀中学校长翟小宁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翟小宁的发言摘要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他说:“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是培养美好品德的教育。”

“欲成大材,必修大德。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是使心中道德更光明,亲民是使自己变成更好的人,由此达到至善之境。”翟小宁谈起教育之道,更像是谈论修养。

在人大附中,《论语》是每个学生的必读书。翟小宁编撰、出版的《美德的种子》,采用三字经的形式,“播种崇高,播种爱心”。他在序言中写道:“心灵是田地,信仰是种子,美德是花朵,幸福是果实。播种真善美,才能收获真善美。”

“2002年,我担任常务副校长时负责德育工作。我想,德育从哪里开始?从亲情开始。孔子早有孝悌为本的论述。”那年开学时,他讲了个孤儿渴望母爱的故事。学校举办母亲节主题德育活动,有位班主任老师告诉翟小宁,当晚她接到不少家長的电话,说孩子回到家里主动做家务,“似乎突然懂事了”。

由爱家庭,到更广泛的爱心奉献,翟小宁鼓励学生们成立了志愿团,每年开学举行宣誓仪式。这是全国中学较早成立的一个志愿者组织,已走过十几年历程,先后有数千名成员。在千禾敬老院、在孤儿院、在宋庆龄故居、在贫困山区,志愿团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翟小宁说:“孩子们在献出爱时,也能得到爱。爱,让他们一生受益。”

翟小宁爱谈学生,特别爱谈从志愿团走出的孩子。“有个同学毕业后去了北大,发现自行车使用中的种种不便,产生了共享单车的概念,现在流行的小黄车就是他的创意。还有个孩子在人大附中是根与芽公益团体社长,去耶鲁大学留学后主动到非洲难民营了解难民生活,现在正为难民儿童筹建学校,还想设计一套适合难民的课程。在人大附中种下的公益种子,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孩子们经历过什么,就会在心里潜滋暗长。我们应该在孩子心灵中播种美德。”

语文课,应该荡漾着一种情感

曾有个学生写信给翟小宁:“您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学语文不是为了争分数,而是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说到语文教育的改进,曾获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的翟小宁又一次动了感情。“我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作的。第一次备课时不知从何入手,于是就不断地读课文,一天晚上忽然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这篇课文就是《荷塘月色》,他充满感情地背诵起来。“而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又有一种悲愤感。”他的语调变得低沉而充满伤感。记者静静听着,被带入一个充满情感的文学世界。

“当我把美好而正义的情感在课堂上抒发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和我产生了共鸣,而我又和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鲁迅、朱自清等文化大师产生了共鸣。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母亲心灵的声音,它是有情感、有温度、有灵魂的。我们与这样的文字对话,实际上就是和祖国母亲的心灵对话。语文课,是透过文字来感受文化,这也奠定了我对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解。”

“我特别不喜欢那种没有任何情感的语文课。我觉得语文课应该荡漾着一种情感,富有人文情怀。20多年前,我教巴金先生的《灯》,那盏灯是希望的象征。我问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那样一盏灯?有的说,一本书就是一盏灯,有的讲了个故事,妈妈等待晚归的自己,家里一直亮着灯。我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盏灯。人生是漫长的,但只要记住巴金先生的话: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们的人生就充满力量。”

“我从来不把分数作为追求,但是孩子们考得很好,因为他们热爱语文了。”翟小宁鼓励学生们读书,甚至在带毕业班时也每周拿出一到两节课让学生读课外书。“这是对学生心灵的一种滋养,他们的写作不会枯竭。”人大附中的“名著阅读”课开展得很红火,有的学生一年读了100本书。学校每个教室有图书角,图书馆开展图书漂流等活动,还开设国学读经班,举办爱心书市等。而学生的中、高考语文成绩也始终很出色。就在前几天,翟小宁与几位老师聊天说起现在高考注重名著阅读和诗歌鉴赏,引导孩子们读经典著作。说到名著阅读和诗歌鉴赏在考试中如何结合,他脱口而出要注重《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情节。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尚行为。引导学生读名著,读经典,就是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建立崇高而善美的心灵蓝图,为学生的人生引航。”

学会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翟小宁说,教育的原点是关怀生命。“生命要发展,首先要舒展。而舒展生命就要解放心灵。教育要解放学生,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够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研究一点喜欢研究的学问。既要让孩子升入好的学校,也要让他们在中学阶段过得快乐、幸福而有意义。”

在人大附中,很多“状元”是“非典型”的。比如有一年的理科“状元”,最大的爱好是京剧,也喜欢书法。学校有100多个学生社团,有十大领域约200个门类的课程,涵盖了人文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体育健康、审美艺术等。学万有引力时,学生要撰写火星旅行计划;选修3D打印技术课的学生,会动手组装3D打印机。

翟小宁的妻子也是老师。孩子出生后,妻子在家里贴满了文字,孩子很早就识字。“那时候孩子喜欢连环画《光头探长》,我就和他一起海阔天空地编续集,走在路上、躺在床上都编,他特别高兴。”翟小宁给孩子买了很多书,但对孩子的具体学习并不太管。“他喜欢什么就鼓励他干什么。他小学时特别喜欢地理,我妻子就买来地形图,孩子晚上睡觉前默背,这里是青藏高原,那里是什么盆地。初中时,孩子有一阵子喜欢到博物馆去,周末和同学跑遍了北京的博物馆。有一阵子喜欢生物,有一阵子又喜欢文科,我都鼓励他。最终,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我觉得对孩子品行上要多重视,学业上要多鼓励。对于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很重要。”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老师加好的师生关系”

在翟小宁看来,所谓好的教育,就是好的老师加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也许让学生高兴好长时间;老师不经意间的轻蔑眼神,也许让孩子难受好几天。”他说,好老师的“人气指数”一定很高。“有个澳大利亚学校的校长说,他有个判断好老师的方法——到学生中去看,学生热爱的就是好老师。我点头——我也是这样看。”

許多知名中学都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盟,翟小宁说,好老师最重要的是有爱心,要“盯着学生的优点,放大优点,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滋养”。他说:“优秀老师的标志:第一是爱,用爱心工作,爱生活,爱教育,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二是功,努力工作,则功底深厚,获得成功;第三是悟,用心感悟教育,提升精神境界,在自己不断觉醒的同时唤醒学生的心灵。”

翟小宁的普通话被同行赞为“播音员水平”。当年他为练语音,休息日常到山上去朗诵。“我母亲是教师。我刚教语文时,有个字读不准,母亲说:‘你教语文,这个字你应该知道的。母亲也特别爱学生。我当老师后,母亲告诉我,做一个好老师就一定要爱学生。”

老师的教育信念也非常重要。“美国评选优秀教师时很重视这一点。有一位优秀教师的教育信念是引导学生“走出迷茫,发现自我”。教育能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就成功了一半。还有位老师的信念是每一个差异的存在都是值得庆贺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教育要以生命为本,就要以每个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

而好学校的标准,“第一是对人要好,第二是使人变得更好”。他与各地的校长同行交流,“只要有好的老师,就是好学校”的观点颇受赞同。

至于好学生,翟小宁把培养“善良而有智慧”的现代君子视作目标。在人大附中,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被设定为“君子日”。来自山东的他,曾被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称为“仰慕圣贤之道,崇尚君子之风”。而他说,父母对他“怎样做人”有很深的影响。“我父亲在医院工作。每到周末,街坊邻居常来我们家,老人们聊着天,父亲给他们义务针灸诊治,情形非常祥和。父亲那时对我说得最多的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学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回想,他是在不经意间要把这些观念说给孩子听。”“我家的门前有一棵古槐,历经沧桑,根深叶茂,苍劲坚韧,有很强的生命力,好几个人才能合抱,不知有几百年了。我曾经写了两句诗:天高地厚父母恩,门前古槐君子魂。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君子,但这个修身养德的锤炼过程永无止境。”

在翟小宁眼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新文明教育;以现代科技为代表的美国新科技教育;以欧洲文化为代表的欧洲新文明教育,是世界未来教育的三大支撑。“在世界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教育不可或缺,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国教育理应为世界文明奉献更伟大的智慧。”

猜你喜欢
人大附中心灵语文
人大附中早培班九年级周思言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只要你来过,就会永远怀念
唤醒心灵
人大附中:“神校”甩“牛校”几条街
心灵小语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