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彬:舞台上绽放自我的青年舞蹈家

2017-07-05 15:27晓捷
小演奏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芭蕾舞团舞蹈创作

晓捷

她曾是《十面埋伏》中章子怡的舞蹈替身,曾拍过电视剧《乡村爱情》,但她念念不忘的始终是舞蹈。王亚彬,一位在北京打响“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舞蹈品牌的青年舞蹈家,如今她以舞动英伦的自信,实现东西方舞蹈语言新的跨越,将自己的舞蹈生涯推向巅峰。

2016年,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在伦敦萨德勒·威尔斯剧院首演新作品《她说》,这是该团艺术总监塔玛拉·罗霍特邀三位世界级女性编舞家共同创作的作品,这三位编舞家分别是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和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的安娜贝尔·洛佩兹·奥乔亚、美国舞蹈剧院和悉尼舞蹈团的艾卓尔·巴顿和中国青年舞蹈家王亚彬。作为中国当代舞的领军人物之一,王亚彬荣幸地成为英国国家芭蕾舞团邀请的第一位中国舞蹈编导,在《她说》三部曲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M-Dao》。

王亚彬说:“2014年,我受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塔玛拉·罗霍的邀请,被委约《她说》这个项目进行创作。作为女性舞者和编舞,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部女性班底的创作项目,我想这是一次倾听女性艺术家最好的机会。在我看来,女性天性敏感,情感更为充沛饱满,编舞时能够汲取更多不同于男性视角所观察到的事物内容,这是天性所致。此次,我选择了‘美狄亚这个在世界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女性形象,这个人物集中了几乎所有女性或作为人本身的特质。其实在创作的时候,我并没有刻意站在女性视角,我更愿意表达人性,做一个艺术呈现,当然这种呈现极具个人风格,带有强烈的个人特点及美学诉求。同时,我作为女性编舞,作品将具有更为浓烈的情感,让观众重新发现女性世界的丰满。”

从3月中旬开始,王亚彬就来到伦敦开始为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的演员们排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王亚彬以个体的特性与能量作为整个作品的激情与燃料,在高强度的群舞之上,发挥出每个舞蹈演员的个性。

“我想这是我作为女性编舞最想用肢体语言表达的内容,但最为可信的还是作品本身的呈现。” 王亚彬说。

从《十面埋伏》到《扇舞丹青》

1984年,王亚彬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没有任何艺术背景。六岁时,王亚彬参加了天津三毛艺术团,那是一个业余舞蹈训练班,在那个藏龙卧虎的团体中,她并不出众。直到九岁时,舞蹈老师李华将北京舞蹈学院的招生简章递到她父母手里的那一刻开始,王亚彬的命运才真正与舞蹈联系到了一起。

在北京舞蹈学院,王亚彬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在残酷的训练和竞争中,她慢慢懂得了舞蹈的真谛,也因此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从此她与舞蹈密不可分。

天赋与勤奋让王亚彬在舞蹈领域如鱼得水,年纪轻轻就获得了许多肯定。十七岁时,她获得了文化部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和华北五省暨北京市第七届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2002年,她以古典舞《扇舞丹青》站在CCTV青年舞蹈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2003年,十九岁的王亚彬第一次以领舞的身份参加了央视春晚,同年,她以古典舞《扇舞丹青》获得了第七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青年组表演一等奖。

舞蹈带给王亚彬成就,也让她有机会涉足影视界。因“桃李杯”获奖,她被剧组选中,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跟着阳光跳舞》,同时她还为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做舞蹈设计,并作为章子怡的舞蹈替身完成了影片中最具难度的一段长袖击鼓的独舞。二十一岁时,她在央视春晚后台认识了赵本山,随后主演了本山传媒的电视剧《乡村爱情》,因扮演豆腐西施王小蒙一角被观众熟知。

影视圈是个名利场,种种诱惑直逼而来,但王亚彬十分清醒:“我的重心一直在舞蹈,因为我的梦想一直是成为一名舞蹈家,舞蹈就像融入我的血液中,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多年艰苦的舞蹈训练让我对任何唾手可得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慢工出细活的东西。从我走进北京舞蹈学院那天起,一个强烈的执念就伴随我:不管能不能成名,每一个舞蹈动作我都要做到极致,我要成为一名舞蹈家。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每天都全身心地投入舞蹈,专一和执着是必须遵守的戒条。为了舞台上的一瞬间,每天重复地雕琢着各种细腻的动作与身体各部位细微的挪动。花在排练场里的时光就是一种修行,我希望安安静静地练功、排练,同时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为成功饰演王小蒙,王亚彬于2005年参加全国统考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攻读表演专业硕士学位。这些年,她将对影视剧人物分析的功力全部转移到舞剧人物的刻画上,也因此得以借力影视与舞蹈的多面才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创作出一部又一部颇具深刻内涵的中国现代舞蹈作品。她说:“我感觉自己一直没离开过舞蹈,拍戏的经历让我增加了舞台表演的经验和感受,让我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命运和情绪。”

亚彬和她的朋友们

2009年,王亚彬手持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证书,和一群执着于舞蹈的理想主义者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亚彬舞影工作室。该工作室以“亚彬和她的朋友们”为品牌,不仅自己创作完整的舞蹈作品,还邀请欧美和中国舞蹈同行共同完成创作,以每年出一部新作的速度追赶着世界舞蹈的步伐。2009年第一季创作《与你共舞》;2010年第二季创作《寻》;2011年制作第三季作品《守望》;2012年第四季“亚彬和她的朋友们三年展”登陆国家大剧院;2013年第五季全新作品《生长》在全世界巡演二十五场;2014年推出新作品《梦·三则》;2015年王亚彬创作并主演自己的第一部现代舞剧《青衣》……几年下来,亚彬舞影工作室获得了来自评论家和艺术家的广泛好评,王亚彬也因此被《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和《舞蹈杂志》誉为最具潜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舞编导、舞蹈演员和制作人。

“当代舞发展至今,作为中国本土艺术人才,如何创作出与世界舞坛接轨的艺术作品,如何与世界范围的艺术对话,我想这是我们这一代舞蹈创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舞蹈这门艺术非常具有国际性,同时舞蹈创作也应该拥有国际视野,以肢体作为灵魂最为自然贴切的完美体现,使人类情感、思想理念最为精准地表达出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使得亚彬舞影工作室在七年中作为体制之外的独立个人舞蹈工作室,能够联合国内外最好的资源,创作出舞剧《Genesis生长》《梦·三则》《青衣》。在‘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这个平台上参与舞蹈创作的舞者及艺术家已逾百位,我们的作品不仅从创意和呈现方式上丰富和推进了中国舞蹈在世界舞台上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与國际艺术界的交流和融合。”王亚彬说。

多年过去,王亚彬对舞蹈的坚守、痴迷和探求就像“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系列作品的表达,正一步一步抵近她所心仪的目标。亚彬舞影工作室不仅为中国舞蹈拓展了舞台,同时成为原创和表达力俱佳的当代艺术品牌策源地。

生命该如何寄托

2015年创作的舞剧《青衣》是王亚彬与她的舞蹈从青涩走向成熟、完成从中国古典舞走向现代舞的一个标志。《青衣》承载着王亚彬多年沉淀的结果,在所有作品中,可以说这是最抵达她自己内心的一部,在舞蹈与戏曲、文学相依相融的蝶变过程中,她仿佛真的成了青衣,每一个动作的背后都浸润着个体情绪悠远绵长的历史想象。

整场舞剧中,王亚彬以现代舞的观念立意控制舞台节奏和舞蹈风格,但在突出肢体表现力的同时,将中国戏曲元素糅合进舞蹈,运用大量中国古典舞蹈的水袖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起伏变化,拖袖、抖袖、翻转、甩袖,袖牵袂引,细腻传神,结合舞者千变万化的动作,或探海,或风旗,或云手,或卧鱼。于是,主人公筱燕秋的痴迷持守和灵魂深处的自尊与高贵便生动起来,让人产生一种悲怆和同情之感。古典舞专业出身的王亚彬曾专攻水袖,轻舞飞扬中,她的水袖功夫随剧中人物情绪变化细腻而利落、松弛又精准,充满伤感诗意。

据王亚彬介绍,创作舞剧《青衣》是她多年的夙愿,不仅因为作家毕飞宇小说写得好,更是因为在这部中篇小说中,王亚彬看到了筱燕秋这个角色所要探寻的生命该如何寄托的主题。

“生命该如何寄托呢?这不仅是筱燕秋,可能是每一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筱燕秋将她的生命寄托在‘青衣身上,而我将生命寄托在舞蹈上。” 王亚彬说。

初冬的一天,穿着深蓝色毛衣、戴着宝蓝色围巾出现在天津图书大厦参加自己新书分享会的王亚彬,着装的颜色与她新出版的随笔集《生命该如何寄托》的封面极为相近,都是那种忧郁的蓝,仿佛带着淡淡的忧伤。她脸上的笑容也是淡淡的,却让人觉得很亲切,全然没有某些明星身上的盛气凌人。王亚彬笑言这次回家有点找不到北了,九岁就去北京求学的她,如今对这个城市感到有些陌生。二十三年漫长的岁月里,曾经熟悉的家乡已经变了模样,也正是这段离开天津的时光,让王亚彬开启了她的舞蹈之路,新书《生命该如何寄托》就是她对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记录。

对话王亚彬

记者:您在艺术事业上的动力是什么?

王亚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生活对我的刺激和激发成为了我的动力。对我来说,舞蹈永远是第一位,同时我对当代艺术、绘画、摄影、电影、文学、哲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舞蹈是我的事业和爱好的二者合体,我追求作品带给人们精神上的陶冶和启发,比功名利禄重要,因为我的目的很单纯:创作好的舞蹈艺术作品,追求真善美,启迪人的心灵。

记者:作为中国当代舞的代表与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合作,您是怎样开始创作的?

王亚彬:2014年,当我第一次在英国国家芭蕾舞团与艺术总监塔玛拉一起开会的时候,已谈到视觉呈现风格与美学诉求。在我看来创作舞蹈作品是纯粹的,有质感的肢体语言是最重要的部分。与此同时,故事的完整性也同样重要。这是我第一次与古典芭蕾演员合作,“美狄亚”这个角色只穿一只足尖鞋,在作品开场,投射在丝绸置景上的天空瞬间崩塌,这个世界对于角色来讲已然改变,她逃离众人,从丛林深处踉跄而来,脚上的另一只鞋不知去了哪里,足尖和光脚、坚硬与柔软、强悍与脆弱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穿上足尖鞋,在不同的运动方式间找寻适合人物动作的可行性,这样的过程竟然也让我爱上足尖鞋。

记者:英国芭蕾舞演员们对您的舞蹈排练有何感想?

王亚彬:古典芭蕾动作更多是向上、直立,追求长、远、轻盈的美感,而我的舞蹈动作更强调下沉及圆动力的转化运动以及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互助,这个与古典芭蕾正相反。作为古典芭蕾演员,她们非常愿意接受和挑战全新的运动方式及不同风格的作品,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让我工作起来也非常有动力。同时,我会在这个过程中与演员一起阅读原著,观看不同艺术形式的“美狄亚”故事,一起分析人物。我的这个作品有三组主要演员,我花了比其他编舞更多的精力去为她们排练,我希望编舞时可以将我的理解和经验毫不保留地分享给演员,我从第三个星期开始全部用英文和演员进行交流,因为我觉得最直接的交流才是有效的。

记者:这次跨国合作对您有哪些启示?

王亚彬:在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的创作过程中,我特别感谢艺术总监也就是团长塔玛拉的信任与鼓励,对于欧洲观众及舞评家来讲,他们对于我的了解还停留在观看《生长》,但是在这次作品首演过后,他们对我应该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塔玛拉在2月底观看所有的排练素材过后,首先对于编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非常喜欢和欣赏我个人的动作。此外,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型芭蕾舞团,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沟通,你既要表达自己的需求,又要委婉地提出建议,尊重个性在西方真的非常重要。我相信《M-Dao》这个作品会向西方观众呈现另一种新生代的东方美学,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交織和诠释会更加自然。

猜你喜欢
芭蕾舞团舞蹈创作
Jazz
私自赴日旅游,韩芭蕾舞演员被炒
舞蹈课
“街舞”
澳大利亚 芭蕾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