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涵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
泰州市是苏中新兴地级地区,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她位于长江的下游北岸,北部处在我国南北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的下游。泰州所处的苏中平原属于江淮平原,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苏中平原南接长江,北枕淮河,东临黄海,西临京杭大运河。
从地图上观察可以發现,泰州市的基本形状呈东西狭窄、南北斜长的长宽带状。全市东西最大直线距离约55 km,最狭处只有19 km;南北最大直线距离为124 km。在这个狭长的区域里,以通扬路为界,将其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地区由长江冲积而成,地势较高,河流属于长江水系,亦称通南区域;北部地区由淮河冲积而成,地势较低,水网稠密,被称为“里下河”,其中兴化也称苏北“锅底洼”,河流属于淮河水系。
古时,每到6、7月江淮梅雨季节,泰州南区域长江水系河水冲向里下河,使得里下河地区十年九灾。千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人们对河流不断改造,通过分节节制闸和围堰建设,使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过去,里下河区域河网密布,不利于车马行驶;节制闸和围堰在防洪的同时也限制了船的通行。这使得水乡人民主要在各种自然村落附近活动,也就形成了泰州地区各色各样的民风民俗乃至方言发音。
二、风格各异的民俗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泰州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现将这次暑假采风汇总:
1.婚嫁
关于婚嫁,古时泰州南北的程序大致相同,一般有这样的程序。婚前:媒妁、访亲、定亲、送节礼。结婚前准备:择日、送“日子”、送彩礼、备嫁妆、登记等。结婚婚前习俗:送还爷(读yá)娘席子、暖房伴房。结婚时的习俗:迎亲、出门、拜堂、撕窗户、办婚宴。婚后习俗:回门、望朝(会亲)、谢媒、度蜜月、上花坟、交生日、催生等。
南北差异主要体现在“迎亲”这一环节,南部区域及泰州城区婚礼当日,迎娶新娘一般在早晨6点前到达新娘家,也有在凌晨3、4点。如此赶早一为路上越走越亮,象征吉祥;二为避路上遇到送葬车怕不吉利。而里下河区域,迎亲多用船,夜里行船不安全,大多在吃过早餐后天放亮从男方家出发。南北的差异主要还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古时北边的迎娶工具以船为主。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南北地区结婚的形式走向了相融相通。
2.饮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地方的饮食结构以及逐渐形成的饮食传统、习惯、文化,首先来自于这片土地所提供的食品资源。
泰州南边河流相对较少,河流水位较低,土壤保水能力低。主产水稻、小麦、大麦及芋头、玉米、花生、芝麻等各种杂粮,南边的养殖业以鸡、羊、猪为主,长江北岸还产各种江鲜。因此,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各种小吃,如麻饼、黄桥烧饼、草炉饼、籼子粥,孔桥的小公鸡、刁铺羊肉、梁徐牛肉等。靠近长江地方,形成了以长江四季鱼鲜为代表的特色佳肴。如靖江蟹黄汤包、红烧河豚等。
泰州北边土盛产优质大米、小麦,水产品四时不绝,鱼、虾、蟹、鳖、螺、蚌、蚬层出不穷,还有藕、莲、菱、莴苣、茨菇等,这些水灵灵的本土蔬菜给宴席吹来股股水乡清凉之风。
南北两地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的饮食习惯,积淀了各自的饮食文化,孕育了各自的风土人情。同样是面条,南部通南区域以牛肉面、雪菜肉丝面为主,里下河以鱼汤面为特色。南部区域面条多粗、劲道,北部面条多细白。对于饼,南北做法也不相同,
过去,里下河地区人民有“吃早茶”的习俗,早餐品种非常丰富,有鱼汤面、各式点心,另加一道特色的“烫干丝”。甚至,有人早餐时饮酒。不过,因为贫穷,那时人们普遍一日两餐,早餐从早晨八点左右吃到十点多,不吃午餐,晚餐下午四点左右开始。
3.节庆
泰州传统节日和中华大地上其他地方一样,主要有春节、端午、中秋、清明、七月半、过冬等。在泰州,前三个节称“人节”,后三个节称“鬼节”。此外,泰州各地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节日,如各式庙会以及各种旅游、文化节日。
中华传统习俗在传承过程中,我们的先民在保留习俗主要精髓的同时常加入本地化元素。如:在蒋垛、张甸一带,有用杨柳叶拌和荞面摊饼的习俗,纪念郑成功抗清;姜堰、泰兴一带,这一天有吃冷饭、冷韭菜之俗,以祈长精神;里下河地区兴吃螺蛳肉和孩儿菊(亦名马兰头)以明目。又如:中秋节水乡人家必杀鸭子,南乡农家做块锅盖大小的“月光饼”、煮花生等。
泰州地区各地有着各式的庙会,如靖江孤山庙会、姜堰大土山庙会、姜堰兴化交界神童关会船等。这些活动起源于宗教活动,后逐渐融入娱乐和集市,在改革开放之初也曾红过一阵。近十多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市场交易活动场所和人们娱乐方式的变化,庙会已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古时南乡交通工具是车马,北乡交通工具是船,北乡庙会常演变成会船节,神童关会节和纪念戚继光抗倭有关。
最近几年,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引导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促进民俗文化繁荣发展与地方经济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节。如:郑板桥艺术节、溱潼会船节、梅兰芳艺术节、泰兴的银杏节等。
4.文艺
泰州传统的文艺活动,主要有讲、唱、舞、技四类,分布在泰州南北两个区域,各有各的特色和魅力。
讲:泰州的“讲”最典型的是流传于南部区域的靖江讲吴方言老岸地区的讲经。基本形式为说唱结合,一唱众和。讲经道具有佛尺、木鱼、铃具。开讲时,往往由一名“佛头”、多名客师主讲。农家堂屋、院落里,八仙桌的一面,“佛头”独坐,其余三面,“和佛”的人围坐。听经的人或坐或站。“佛头”每讲一段,末了一句均以高腔长调哼唱,“和佛”的人则接着佛头的最后一个字拖着长调齐声相和。不仅“和佛”的人和,一屋子听经的人均可跟着和唱。
唱:泰州的“唱”主要有三类,一是里下河民间小唱,二是弹唱,三是唱道情。首先是里下河民间小唱。有诉长工苦难的,有谈情说爱的……一般男人有拉丝嗡子,女的演唱。弹唱,最突出的是靖江弦八弹和兴化的鼓儿词、锣鼓书和唱道情。弦八弹主要是靖江民间为婚庆渲染气氛的小型丝竹乐队演奏,常用乐曲有《八段景》《诵腔》《浪淘沙》《梅花三弄》等。道情,亦称渔鼓,是一人独唱或数人合唱的民间曲艺。演唱方便灵活,不管春雨秋霜、围炉纳凉,随时可唱。道情的唱腔丰富,雅俗共赏,兼收并蓄,大曲小调皆成腔,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舞:泰州的民间舞蹈形色多种多样。如泰兴的“花鼓”,姜堰的“滚莲湘”“跑马灯”“舞龙灯”“牵驴花鼓”,靖江的“荡湖船”“龙灯舞”“小狮子舞”“秧歌舞”等,而影响最大的当数泰兴花鼓和姜堰滚莲湘。泰兴花鼓的唱词,用泰兴方言演唱,朴实易懂。所唱歌词并不固定,艺人们在演出中为避免歌词的单调重复,可信口编出一些歌词填进曲中,愉悦观众。姜堰滚莲湘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滚”字,其他地区的打莲湘,是用棍子直接打在演员的身上,而姜堰滚莲湘是通过“滚击”,用棍子打击身体的各个部位。
技:泰州民间技艺性的活动很多,有用于表演的,也有非表演的,如传统表演艺术有泰兴木偶戏,再如流传在兴化、姜堰等地的“踩高跷”也是一种竞技表演。其次是非表演的。如姜堰梅垛的“斗七巧”、兴化大营捏面人、竹泓船艺等民间工艺也长盛不衰。孤山泥狗子是靖江传统民间工艺品,已有数百年历史。该工艺品由孤山风化的岩粉烧制而成,中空,首腹部有孔,可吹出蛐蛐之声,是儿童喜爱的玩具。
在泰州南北这样一个不太远的范围内,汉族人口占99.89%,民俗文化除具有汉民族的一般共性外,还因地理环境的差异,发生了因地制宜的改变。如里下河地区黏土资源丰富,古代盛产砖瓦,在曲艺里就产生了窑工号子,建筑艺术就形成砖雕;而长江边的高港,水运方便,便产生了以木料为装饰的雕花楼。通南地区,地势较高,土壤保水能力低,简称沙土,边角地多产杂粮,所以养殖以猪、羊为主;里下河地势较低,河汊密布,盛产大米和水产。
三、民俗是一种文化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在民俗中那些有着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随着时代步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不能融进民俗文化。相反,民俗文化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精神风貌,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其中包含着普通百姓的情感和智慧、爱好与情趣,是远去的历史的反映和文化的记忆。泰州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影响较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1.民俗不是封建迷信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正面引导下,对民俗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褒扬新风尚,鞭挞假、丑、恶,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已逐渐消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现实中,还有不少人认为民俗就是“封建迷信”,这与“文革”中我们过度宣传“除四旧”有关。不排除民俗中含有“封建迷信”,但更多是一种宗教形式、一种图腾,要区别对待。比如汉民族在“殡葬”和“祭奠”习俗中有“烧纸钱”的习俗,虽不科学,但不能简单划为“迷信活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祖先祭奠的一种仪式,在广大农村尚不能完全禁止,当然“殡葬”中的“土葬”是要禁止的。同理,今天婚前检查,对某些家族遗传疾病是无法确定的,婚俗中的访亲具有规避遗传疾病的功能。
2.民俗是一种文化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民俗积淀成了一种文化。是一定区域内、一定族群内人们为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种群繁衍而形成的约定习俗,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活动,对维护社会秩序,形成和发展民族文化有巨大的作用。
四、傳承与发扬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民俗必将焕发出新的的生机,泰州民俗作为家乡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也不例外。在这剧烈的变革中,不同地区民俗会逐步同质化,甚至也会在与现代科技结合过程中被异化。我们应身体力行,做家乡民俗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
1.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推动文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只有立足于传统,吸收外来有益成果,民俗文化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更加欣欣向荣。在当前,不少同学热衷于过洋节日,而认为民俗中的传统节庆是乡里巴人,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崇洋。中华民族要复兴,首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在这里我们应积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自豪地做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2.传承与发扬
学习民俗文化,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当然,在学习民俗文化时也要与时俱进,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合理地开发利用泰州的民俗旅游资源;与科技发展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民俗资源进行整理与保存,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