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清权与利的楚河汉界

2017-07-05 13:50文丨蔡建军
遵义 2017年4期
关键词:楚河汉界公心私心

文丨蔡建军

划清权与利的楚河汉界

文丨蔡建军

讲觉悟、有觉悟,才能辨是非、明公私、知取舍,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不仅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忠告。

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如果意志不坚,“私”就会无限放大、没有边际;“公”则会无限缩小、难觅其踪。

古人云:莅官之要,曰廉曰勤。廉与腐,一样的“广”字下面,映照着为官者不一样的“心”;公与私,是不同的两种心态,是“官念”的天壤之别。近读史书,一则故事发人深思。北宋有位州官,办理公事时有人送来家信一封,当即“灭官烛,取私烛阅书”。 党员干部手中之权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既不能把权力看作一己独占的“私人财产”,更不能把权力当做利益交换的“筹码”。让权力姓公而不姓私,为民而不是为己,首先要在心中划一条楚河汉界,使权和利永远分离、公与私始终分明。只有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

公私是一把重要的尺子。公权之裂缝,是被私欲一点点撑大的。私心一起,杂念就会丛生;私欲膨胀,权力就会被裹挟。私字上打开缺口,往往让人欲罢不能,想回头都不行。无数贪腐案件早已表明,背上贪欲是害祸,放下贪欲是幸福。

心底无私天地宽。王安石曾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修心是为政的前提和关键,应当既去私心,又怀公心,公心多了,私心必然减少,从而真正做到公正处事、公心谋事。

公私分明养正气。解放战争攻打榆林时,彭德怀浑身上下没有一件完好的“行头”。一次,有人给彭德怀送来一件鸭绒被,既轻便又暖和。大家都知道,首长年龄大、身体又受过伤,都劝他收下。可彭德怀还是断然拒绝,他说:“一切缴获要归公,这是我军的三大纪律之一,也是和国民党军队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任何人不能破坏这个纪律。”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荣辱成败,多在公私之间;作风问题,多与公私有关。分清公私二字,卡准公私标尺,才能明白哪些底线不可破、哪些事情不可为,做到手不伸、心不乱、神不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祛除私心私欲,着眼公平正义。

《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有的人暴得大名、巨富、高位,却未修得相应的品德以处之,最终因难御诱惑、放纵欲望而堕落,从古至今这样的活生生的案例还少吗?

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选择从政,实际上就是选择跟发财享乐这条路挥手告别。杨善洲“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牛玉儒说:“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属于我自己,我不能随便支配!”……无数优秀共产党人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锻造出为公为民的坚韧品格,用一腔真情、一颗公心书写了无悔人生。

“共产党员和干部应该把谋求特权和私利看成是极大的耻辱。”公私一念,兹事体大。只有把公心放在私利上面,才能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履其责,坦荡做人、秉公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这才是为官之道、兴业之本。

猜你喜欢
楚河汉界公心私心
莫以私事废公心
楚河汉界
“公心治理”释放善治效应
高考后留学: 一本分数线是高考后留学的“楚河汉界”
从经济视角看公心
现代化网民要有“仁心”“学心”“公心”
医管的楚河汉界
大公无私
文化三维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