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余建红
今天我们怎样“评”人才
◎本刊记者 余建红
“一个通过‘鸡毛换糖’,最终成为了年交税几亿元的义乌民企老板;一个工作才几年,从事电商年销售额近十亿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算不算人才?”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6“星耀南湖”精英峰会县域人才发展论坛上,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丽君的一串反问,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有些人对社会贡献很大,可在现行的人才评价机制里,他们缺少学历、论文和专利,人才评定没他们的份,也享受不到党委政府人才政策的“阳光雨露”。
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沈荣华看来,目前,我国人才评价体系存在导向偏差,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人才评价标准上,过于强调论文、课题、获奖和专利等显性指标,忽视人才的实际贡献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才评价方式上单一,不同类型人才都用学历、资历、论文、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标准量化衡量;在人才评价机制上,总体还是“行政评价”为主。
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要晋升职称,理应更强调实际诊疗能力,现在却要花费大量精力发表论文,而晋升了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却不一定具有很强的诊疗能力,这也是导致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
一位分管人才工作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说,“评人的不用人,用人的不参评”,以往的人才评价机制受行政权力干预强,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市场认可的多元评价机制还未形成,容易出现“评在此岸、才在彼岸”的脱节现象。
有识之士提出,人才评价主体选择要社会化,做到“问东家、问专家、问大家”。评价标准和内容应根据人才的职业类别、层次和评价目的设计。近期上海在探索人才落户制度改革中提出,未来将突出市场认可、市场评价,将创业人才获得的风险投资规模、科技人才实现的市场价值作为评价指标,以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具体从事人才工作的海宁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人才工作科科长贝凌峰说,人才评定提倡“高端引领,以用为本”,可是在许多地方,相比“高端引领”的积极性,“以用为本”往往做得不够。正是因为对人才及人才工作的评价机制欠完善,所以造成对“国千”、“省千”引进和评定数量的强烈追逐,可人才真正发挥的作用考虑得不多。
贝凌峰的话,说出了前些年人才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症结,反映了很多人的心声。
针对人才评价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三唯”问题比较突出,对常年耕耘在一线的优秀人才没有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导致创新活动与应用脱节、与产业脱节,浙江省一直在积极地进行改革。如以往“省千”评选,人才在国外发表的论文和学术评价考虑得较多,项目带过来更多地也停留在“故事”是否讲得好。从2014年起,浙江省要求人才所在的公司须“成立一年以上”方可参
评。2016年将专利创造、标准制订及成果转化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要求产品已开始“有销售”作为参评必要条件。
2016年出台的浙江“人才新政”,明确规定转变人才评价导向。提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将专利创造、标准制订及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并提出职称评审的“两个同等对待”,即发明专利转化应用情况与论文指标要求同等对待、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指标同等对待。
“现在省里人才新政明确了转变人才评价导向,有了政策的支持,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和评价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对我们在一线工作的员工来说,也更加有动力和创新活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富通集团的研发部负责人杨军勇说。
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这是改革的主线。而简政放权是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举措。人才工作怎么干,用人单位最清楚。位于长兴的超威集团HR总监沈文祥认为,政府要放权,尤其要下放给市场,进一步强调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陈丽君认为:“人才评价过程是一定时期人才政策导向的制度体现,也是人才政策得以落实的手段,人才评价机制直接决定了人才经费如何‘分蛋糕’和人才优惠政策的受益人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至关重要。”
2016年上半年,义乌市宣布,32个职业技能人才可领“政府津贴”。据悉,这是义乌市第三次发布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标准为:高级技师500元,技师300元。这32个职业技能人才,有平板印刷工、图像处理工、织袜挡车工、纺织设备检修工、饰品设计师、跨境电子商务营销师等职业(工种)。在我们以往的人才工作观念里,他们往往容易被忽视。
义乌从2012年率先申请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试点,全市建立7家试点基地,围绕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义乌市把企业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列入首批政府职能转移项目,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逐步向行业协会转移。
用业绩和贡献说话,不以学历职称论英雄。
在海宁,“潮乡特支人才”评价工作对人才作了另一种定义。所谓“特支”,即“特别支持”之意。
只有初中学历的江西人管世九,不久前在海宁买了房。因为他是“潮乡特支人才”,可享受海宁市政府给予的15万元的购房补助。管世九直言:“能享受政府的人才购房补助,做梦都没想到。”管世九从1992年起就在服装厂打工,学历低但爱钻研。现在位于海宁的浙江雪豹服饰有限公司就职,每年设计开发40多款皮衣,为公司创造经济价值3000万元以上。他和团队曾代表海宁中国皮革城赴丹麦哥本哈根参展,率团赴欧洲学习交流,结合国内外潮流趋势将海宁皮衣推向国际。此外他还参与制定了多项海宁市皮革行业协会联盟标准,创新几十种皮革制作工艺,引领皮革服饰工艺及款式不断革新。
潮乡特支Ⅱ类人才管世九和他的作品。
“潮乡特支人才”,是海宁市在省级试点的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关于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别于传统的人才评价指标,“潮乡特支人才”评价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原则,突出业绩贡献、企业认可和社会认同的评价标准。2015年7月《“潮乡特支人才”评价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对人才参评刚性的要求只有一个:在海宁工作“满三年”。潮乡特支Ⅰ类人才待遇比照博士、Ⅱ类人才比照硕士。
管世九评上了潮乡特支Ⅱ类人才。他还受政府选派参加2016年金蓝领意大利服装设计和制造培训。同时,还有一件最让他难办的事也迎刃而解了,刚上小学的小女儿在海宁享受了入学“绿色通道”。这让他回想起了前几年大女儿在海宁上小学请公司老总帮忙找人的那份“揪心”。曾在多地服装企业打拼多年的管世久说,以后就在海宁不走了,因为海宁“重视人才”!
海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一鸣说,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魂”就是“市场化”,凡是有利于行业和企业积极性调动的,都是改革的出发点。
能不能算人才,其实最科学的认定标准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度。有识之士指出,“专才”和“偏才”不容忽视,我们的人才工作还有不少“待垦区”。
2015年出台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规定,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分为5个层次: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除此之外,未列入分类目录的“偏才、专才”也可以通过认定系统提交认定申请,经联席会议按规定的程序审议通过的可享受相应的人才待遇。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
在绍兴,泥水工、石匠和木匠,只要有一技之长,都有机会被评为“民间人才”,受到奖励。从2013年起,绍兴在全市118个乡镇(街道)实施了民间人才“万人计划”,这项工作由绍兴市各级组织部门组织推动。
随着民间人才“万人计划”的深入实施,绍兴一大批原本深藏不露的“乡土人才”“草根达人”“民间高手”,在基层搭建的各类平台上崭露头角。
小笼包是嵊州的特色小吃。甘霖镇的沈红平在2014年的嵊州市越乡小笼包技能比武中脱颖而出,勇得冠军,被评为四星级民间人才。她马上扩大店面,在店门口拉上“冠军小笼包”的横幅,把四星级民间人才奖牌和参加比赛得奖的照片挂在店堂最显眼的地方。为了保证小笼包的质量,让客人吃得放心,沈红平承诺“店铺采购的是新鲜夹心肉,绝无杂肉、绝无添加剂、绝无过夜包子,让你吃到原汁原味正宗的嵊州市冠军小笼包”,并将承诺上墙。“冠军小笼包”的名气传播开来,许多人慕名从各地赶来吃她的“冠军小笼包”。沈红平被评为四星级民间人才后,经常参加爱心活动,去周边敬老院送爱心包子,对来买小笼包的老人给予优惠甚至免费。央视“走遍中国”等栏目对她进行了报道。
此后沈红平更热心参与各项社会公益,后来又晋升为五星级民间人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嵊州市把有一技之长的这些民间精英集聚起来,加强对他们的激励和培养,对民间人才中的优秀分子,加强政治激励,引导其参与社会治理,嵊州市正在走出一条发挥民间人才作用,创新基层治理的路子。”嵊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景说。
嵊州市金庭镇星级民间人才在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