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继蓉
护士论坛
男护士
文/彭继蓉
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温柔美丽的白衣天使的形象。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护士几乎都是女性。而如今在全国各地的医院里已陆续出现了“护士先生”的身影,并且十分走俏。中国的护理行业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护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现代化的护理技术、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等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但一个事实始终没变,那就是在护士队伍中,女护士仍然“一统天下”,男护士仍是“稀缺资源”。其实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男性涉足这个行业。由于世俗的种种偏见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虽然不少男性即使有幸抑或鼓起勇气走进了护理岗位这个“女性世界”,但当真正面对临床护理工作,面对病人及家属心理、言语及行动上的排斥,面对工作环境中一点一滴的尴尬,无形中给他们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此而使其纷纷转岗转行,除了精神病院和一些专科医院有少数男护士外,综合性医院难觅男护士的踪影,更不用说基层医院了。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职能更加优化,护理已走向国际化。而随着分级诊疗及对医疗资源日益扩大的需求,供需矛盾更加突显,尤其是医疗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医院、社区对护理人员结构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在护士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男护士具有女性生理上无法取代的优势。医疗机构里、尤其是护理队伍中十分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男护士来从事护理工作。男护士已不再是“稀罕物”,越来越多的“护士先生”取代了“护士小姐”,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人,增长幅度为58%,年均增速为9%,增幅和年度增速均为历史新高。
随着社会观念的变迁,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资源需求,男护士必将成为医院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
男护士体力强、精力足。由于生理的优势,他们可以在手术室里连续奋战数十小时,即使持续加班、承担急救、突发事件等应急:如爬高楼、转运、抬病人,甚至还要背负担架、氧气筒、急救箱等都能身体力行。在急诊科、ICU、手术室内外,以及面对我国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今天,随着养老院、宁养院等养老机构的应运而生,男护士的优势更加凸显,他们往往能轻易地将病人移至床单元或所需位置。如骨科牵引、病人石膏固定、烧伤救治、予病人特殊体位的摆放、安置及功能护理等。
男护士除体魄强健外,面对特殊的工作场景男护士心里素质好,临危不惧,做事干脆利落。符合男性病人的需求,尤其是在泌尿外科,男护士较之女护士就更具“魅力”,有利于更加尊重患者的隐私,在很多情况下能解决女护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大部分男性患者难以启齿的问题。所以在急诊科、手术室、ICU、骨科、精神病房等特殊病区,尤其需要男护士,他们“胆大手亦巧”,不仅医生喜欢,而且病人也喜欢。如在精神科,遇突发事件时,男护士能更好地控制病人发作时混乱局面1,确保病人和自身的安全。
男护士不仅具有较强的组织运作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理性判断能力。善于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对精密仪器设备的掌握、使用、维护及检修等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男护士假期要比女护士少,家庭方面承担的义务也相对少一些,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他们在同等条件下比女性更容易走上管理岗位2。护理科研作为护理学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但与医学研究相比差之甚远。曾经“医生的嘴,护士的腿”,使护理专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护理工作在医院中涉及面广,与患者关系密切,包含了技术、服务、人文等多层面,患者感受最直接1。
原卫生部医政司护理管理处处长郭燕红说,近几年,我国男护士数量大幅增加,男护士“奇缺”已成历史。由于男护士就业率高,愿意献身护理事业的男性日益增多。在很多医院,男护士都成了业务骨干,流失率很低。而在十几年前,男护士不仅凤毛麟角,而且很难在护理岗位上久留。随着护理事业发展,男护士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吸引更多男性加入并留在护理行业成为护理管理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由于没有完全被社会认同和接纳,男性很少被鼓励从事护理行业,进入临床岗位的男护士也很少将护理作为终生职业,男护士的离职率之于女护士,高达50%3。若能很好地开发和培养男护士,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就业条件和发展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男士充实我们的护理队伍。对优化护理队伍的人力资源结构及管理,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017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要求到2020年争取总量达到445万,还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建立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初步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医疗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男护士数量也有明显增加,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随着改革开放,国际医学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宽容度日益增加,无论男护士还是女护士,都是社会需要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此外,《规划》还对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护士人力资源配置,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和执业规则等提出了要求。在中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护士超过五成。今后,中国将努力提高护士队伍数量,并加强护士人员的能力及结构建设,有研究表明:高学历是男护士留职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时,男护士的最高学历每提高一个等级,有留职意愿的可能性约增加1倍,即高学历是男护士有留职意愿的保护因素4。所以高素质男护士通过努力在个人及事业的发展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明察秋毫 摄影/林 戈
由于护理教育和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支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护理专业队伍逐渐形成,其中不乏越来越多的男护士,他们热爱护理专业,有着和女护士一样的工作洞察力。踏入临床护理工作后,充分彰显了男护士的个人优势及魅力。他们非常愿意在护理领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及价值。稳定男护士队伍还需运用科学、人文、和谐的管理方法。提高男护士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将有利于保证这一职业的可持续发展5。坚守在护理岗位的男护士,他们热爱这份工作,乐于为患者服务,愿意把青春年华献给护理事业,面对他们这种执着的精神和工作热情,唯有主动关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包袱。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倡导爱岗敬业精神,培养护理职业救死护伤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其看到自身职业的发展前景,由此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其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6。在这里我们颂扬“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呼吁整个社会、国家及管理者给予男护士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支持。针对性别及生理优势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提供更多和谐、宽松、人文、进取的个人发展空间,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留住并吸引更多的男护士从事护理行业,拓展其发展空间。
美国男护士协会(AAMN)是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男护士组织,成立于1974年,旨在鼓励更多的男护士学习护理专业并从事护理工作,并为男护士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倡导男护士开展专业化的护理教育及研究为民众健康服务。2012年上海男护士联谊会成立;2013年广东省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成立,2014年4月中华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成立,2014年5月中南大学男丁格尔社团/联合会成立。各级各类组织或团体的成立,也反映出目前男护士队伍这“一小撮儿”希望能抱团取暖。2014年10月15-17号中国男护士首次亮相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男护士协会(AAMN)第39届年会,来自全美各地及部分国家地区共计数百名护士参加了此次会议,4名来自中华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的成员邓俊、赵云呈、孙路路等由程艮主任委员带队,作为中国男护士代表首次参会。并在大会的国际视野板块中作了精彩发言,受到一致好评和赞誉,通过此次年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交流平台,对推动国内男护士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8。
十八大中央已明确表示加大对医疗、护理的关注与投入,增加对一线护理人员的政策倾斜,逐步提高薪酬待遇,给护士们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使护理战线的“白衣战士”们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成就感、归属感及自我价值的体现,更好地激励他们努力工作,以利于其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降低其离职率,稳定护理队伍。
时至今日,全国现有注册男护士已逾5万人,约占注册护士的2%,男护士未来的前景也将越来越好,但在比例上仍然低于美国、中国香港等发达地区。如何让这支队伍能够更加发展强大,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资源需求,中华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正是顺应时代需要而诞生的一个年轻的组织,护理也是一个没有性别限制的专业,我们将和所有护理同仁一起努力,为实现“专业·信赖·有性别差异的护理”的发展目标不断开拓奋进。
1.郭燕红.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展与改革并重[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
2.冯胜萍.关于护理队伍中增设男护士的建议[J].医学创新研究,2006(10).
3.陈翠屏,张永学.临床工作中的护理本科男性护士离职原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5):3733-3734.
4.李梦琦,郑晶,刘可,等.男护士工作满意度对其留职意愿的影响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12):1689.
5.叶志弘.医院护理工作环境建设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
6.张浩,郭燕.男护士职业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2):67.
7.行业动态[J].中国护理管理,2014(11).
8.中国男护士参加美国护士协会第39届年会[J].中华护理杂志,2014(12).
/四川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