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研集锦
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探索德育渗透途径与策略
草根争鸣
主持团队: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体育名师团队
主 持 人:黄 巍 李 靖
成 员:岳 鹏 方 滨 于洪奎 郑振蕾 杨 柳 梁 兵
研讨网址:
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02&e xtra=page=1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体育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之一。如何将德育目标渗透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达到充分地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给同伴互动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的目的,使学生们可以学到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会互助与感恩,学会宽容队友、尊重对手,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区别,知道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知道怎样遵循规则及如何解决问题等的目标。笔者认为:社会交往能力教学是体育学科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并使其受用一生。如何使培养社会交往能力这个隐形目标具有表现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根据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初步探索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1.责任与帮助他人。如,在水平二体操类教学内容的授课中,首先,让学生明确个人(或小组)的责任是什么?即使这项活动自己不喜欢,但还是要认真听讲,并根据提示,以积极的态度,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动作;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在同伴需要保护与帮助时,自身是否愿意成为他的合作伙伴,是否会邀请同伴加入到自己的小组中;是否愿意帮助教师回收器材,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
2.鼓励与接受个人差异。如,在水平二田径类教学内容的授课中,要让学生知道鼓励他人是个人魅力和自信的表现,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耐心鼓励同伴;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尊重那些在田径运动中能力不如自己的学生,能否帮助同伴进步等,这样的德育教育有利于个人融入集体和社会的主流。
3.竞争与积极争论。如,水平三同场竞技类项群内容授课中,要让学生知道当活动或比赛结束后,小组领先或落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先或落后后应如何应对。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领先或者落后时,怎样的行为才是最恰当的行为?当失去理智时,需要怎样的勇气和能力来保持冷静?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解决冲突,进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4.分享观点与谦让。如,在水平三集体花样跳绳授课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当进行集体花样跳绳活动时,个人应持怎样的态度和做出怎样的行为融入团队中;在讨论中,是否会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会为同伴或组员提供创造性的观点和见解;如果在课堂上有不同的观点或看法,是否能够尝试想出一种双赢的解决方法,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能接受;在遇到争执时,自己是否能够主动做出让步,尽可能地与同伴达成共识。
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就像学习运动技能一样,学生应将所学内容用到真实的情境中,并在其中获得反馈。以“鼓励”这个社会交往能力教学为例,探索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1.明确技能——讨论“鼓励”的重要性。如,帮助学生懂得“鼓励”是给他人的一份礼物,它可以传达同情、支持、动力等,鼓励同伴就是做了件无私的事情。
2.传授技能——讨论落实“鼓励”的对策。介绍各种社会交往能力,将学生的想法都纳入到讨论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课堂上你们看到什么样的鼓励动作和听到什么样的鼓励语言了吗?听取学生的答案,通过与学生交流,将鼓励的行为与语言进行汇总,将关键词(鼓励的语言:不要放弃、继续努力等;鼓励的行为:竖大拇指、击掌、拍拍后背等)贴在该年级的黑板上或学生容易看到的角落。
3.提供练习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提醒学生:在与同伴们进行练习时,你在活动中的行为应和所要表达的语言应是怎样的?如,当团队比赛暂时落后时,不要忘记拍拍同伴后背,并鼓励说:“加油”。
4.加强社会交往能力的应用。在上课过程中,在学生进行放松练习、回收器材或记录分数时,可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今天我鼓励同伴了吗?”等。
总之,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以及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是新问题,也不是新目标,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与策略是个老问题,也是难题。因此,必须找到社会交往能力教学与体育德育之间的契合点,必须在基础理论和培养方法上都有新的进展。要将“在体育教学环境下真正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探索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当作一个紧要问题去认真探索。
——张培欣(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266071);张海静(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266071)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