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陈科龙 图| 游 宇
钟家院:归隐田园的梦
Zhong Jia Yuan: A Dream of Hermitage in the Countryside
◇ 文|本刊记者 陈科龙 图| 游 宇
插图 欧阳桦
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在神州大地上烙下了灿若星河的千年古镇。歌乐山下,嘉陵江畔有一条老街悠然地吸取着巴山渝水的灵气,倔强地延续了千载时光,这条老街就是磁器口古镇。和所有川东古镇一样,磁器口也曾经繁华。每一个古镇,总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建筑,磁器口古镇就有一座百年老院,宛如一位老人,任岁月悠悠,流年经转,依然安详独立。这座老院就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内务府采办钟云亭老夫子的宅第——钟家院。
在山城重庆依崖为垣、弯弯曲曲的众多老街中,磁器口古镇斜斜地从沙坪坝蜿蜒至童家桥,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在背山临水的环境中,漫漫长街留下了无数座老房子,把千年山城的人情风物浓缩成一道影子,凝固在巴渝先民用脚步打磨成的光滑的青石板路上。
走进钟家大院,街巷内的吵嚷与喧嚣似乎都被挡在了大门之外。古色古香的六扇大门,在一棵枝繁叶茂的黄桷树掩映下,隐约透露出当年的繁华与风采。大门旁,两头石狮威严地镇守着钟家院。大门上的一幅鎏金对联“堂构羡重辉,自此看人文蔚起;奂轮称备美,从兹卜甲第宏开”在午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钟家院的建成时间大约在1890年,主人钟云亭是磁器口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相传,他自幼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经亲友引荐,他成为慈禧太后的外采办,很受重用。磁器口“老码头”苏兴义口中的钟云亭颇具传奇色彩——
有一年,钟云亭奉旨到东北采购珠宝皮货,在回京途中遇到大雪封山,钟云亭一行人眼看着无法按时交差,大家的性命堪忧。钟云亭倍感焦急,正在这时,有人抓到了一只鸡。钟云亭命人把鸡放生,随后跟随这只鸡来到了一户农家。在农人的指引下,钟云亭一行人才得以出山,按时交了差。回家后,钟云亭自认为有神灵相助,便一直供奉起鸡脚神。
这次特殊的经历,也让钟云亭明白了一个道理,“伴君如伴虎”。于是乎,他便向慈禧太后告老还乡。为此,他在北京请了一名官派建筑师为自己设计房屋图纸,然后回到老家磁器口,修建了这座房子。
比起普通人家,钟家大院多了几分富贵景象,却没有朱门大户的咄咄逼人,院子里平常的烟火气息掩盖了主人出入宫廷的神秘感以及更多不愿为外人道的传奇,似乎雾霭晨光里都是归隐田园的梦。
钟家院坐北朝南,四合院中轴对称,柏木穿逗,宽檐挑梁,天井轩敞的格局中规中矩,全然是北方四合院的韵味。仔细观察,又能发现其川东建筑的特征,建房用的小青瓦和木梁呈现的则是南方建筑特色。整座宅院没有一颗铁钉,都是由榫卯结构筑成。
钟家大院呈口字型布局,上房五间,下房五间,两厢各三间,两厢从正房梢间接出,正房露明三间,形成“明三暗四厢六”的布局。四合院四周的暗房则凭借漏角天井获得通风采光,故而又有“四合五天井”之谓。
占地2000平方米的钟家大院,花园就有500平方米,庭院原为三进式,经历了百年的历史洗礼后,如今仅留存下靠前的主庭院,约有660平方米。
建国后,钟云亭的后人将这座宅院捐献给了政府。后来,沙坪坝百货公司占用了前院,而后院则被一家酱油厂用作库房存储酱油。
“2000年前,这里住有14户沙坪坝百货公司的职工。为保护钟老的宅子,沙坪坝区政府在2001年对这里的住户进行搬迁,并对房屋进行了原样修缮。如今,这里基本恢复了钟家院昔日的风貌,呈现出清代民居的样子。”年近七旬的苏兴义对钟家大院的一砖一瓦了若指掌。
“抗战时期,一所浙江的药专来到磁器口,曾在这里住过一年。”苏兴义口中的“药专”即是成立于1936年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1938年2月初,国立药专的师生们内迁至重庆。10月前后,由于房屋紧张,学校租下钟家大院,用作教学和住宿。随着日军对重庆的轰炸加剧,磁器口也不再安全,国立药专在1940年搬迁至了歌乐山。在那批学生的记忆中,钟家大院虽然潮湿而阴暗,却因为学生们的朗朗书声和清脆笑声而格外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