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7-07-04 08:33张锦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思考有效性小学数学

张锦才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性”逐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促进学生提高数学素养,将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忽视个性发展,惯于“一把抓”,没有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更有教师将“有效性”误解为“海量做题”,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也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性,影响了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巩固新课改的实施成果,解救学生的沉重负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习数学的活跃思维,增强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要把握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意义,突显数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受到重视,更好的落实到实处。

1 制定合理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需要制定好一个目标,目标不可过大,也不可过低,否则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究事物的好奇心。小学生处于懵懂好奇阶段,因此,教师制定的目标必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遵循学生生活经验与心理规律,符合教学课程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发挥教学目标导向作用。

1.1重视数学学习起点

数学这门学科的根源来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常识,与其说学生在学习数学,不如说他们在学习“数学化”。其实,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之前已经或多或少接触过有关数学的知识,头脑中也存在了一些“数学”经验,这会让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独特见解。虽然,这种理解不成熟,但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学校的学习就是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经验的更好总结。因此,要想制定有效的数学学习目标,一定要先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以他们以往的数学经验作为起点,才可以遵循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明确学生的各项目标,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

1.2落实“三维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指的是基础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基本技能。在目前教学课堂上,有部分教师误解了新课改的理念,“肢解”了三维目标,割裂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事实上,制定教学目标并不是机械的叠加这三者,而应该通过教学行为有机整合、细化,争取在教学环节中做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学习数学的过程并非没有思维的反复操练,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实验、模仿,促使学生全面投入到课堂中,不断发现新结论,掌握新的思维方法,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

2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教育界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必须要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特点与认知基础出发。新教材的特点是在引入知识时多通过情境模式展开。因此,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

2.1创设情境应目的明确

对教师而言,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创设情境时,要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认知技能、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情境的创设既要围绕教学目标,也要发挥情境本身的作用,若是问题情境,就要具体详细,富有启发性,以此引导学生从中提炼数学问题。

2.2创设情境应具有发展眼光

教师作为启发者,应用发展的眼光教学。时下是电子化信息社會,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应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当下发展的潮流标准,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知欲望,让他们学会关心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如教“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出“北京申奥”的情境,出示得票统计图,使学生利用百分学统计,从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3创设情境应注重内容与形式

教学情境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与竞争情境等。创设情境时要遵循年龄不同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而设计,对低年级儿童采取的形式,可以为讲故事、直观演示、做游戏等方法进行展示,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在创设情境时就要偏重学生能自主学习、交流合作问题等方面进行设计,用数学的魅力感染他们更好的去学习。

3 灵活调控学习过程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创造的过程,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班级里的不同学生面对同一道数学题时也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要及时进行调控管理,掌握各种途径,抓住有效成份,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1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思考过程是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的结合,他们无法像成年人一样去思考数学概念,这就要借助具体表象作为理解知识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们的学习背景、学习经历不一样,呈现出的思维样式也存在差异性,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

3.2灵活调控,捕捉“意外”

数学课程的开放性强,学生的思维活跃,结论多样是常有的现象,教师即使在课前做好了各种“预设”准备,但也不能避免出现“意外”情况。这些“意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丰富精彩,但也会阻碍干扰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随时做好准备,巧妙加以把握,适当进行处理。从而促进学生的正确导向,追求课堂精彩的同时也拥有一份实效。

4 结束语

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性,并不是返古教学。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只有我们深刻了解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本质,才能牢牢把握教学的起点,落实教学目标,理解学习数学活动的本质需求,引导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灵活调控、及时反馈,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他们进行更多更广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将繁琐的教学方法简化、细化。综上所述,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才可以让教学的课堂有效性逐步提高,才会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文化。

参考资料:

[1]丁晓梅.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辽宁教育,2014,(6):79-80.

[2]罗彩英.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2):111-111.

猜你喜欢
思考有效性小学数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