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创新”打造新型党报

2017-07-04 19:26张晓玲
生活文摘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张晓玲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读者在变化,因循守旧注定没有出路,故步自封必将自我淘汰。唯有锐意改革,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善于创新,才能解决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唯有自我突破,才能继续当好全国地市党报改革的排头兵。从2005年至今,《渭南日报》立足创新、创造、创业,不断进行理念创新、编采创新、经营创新、融合创新、机制创新,做强报纸、做大新媒体、做精经营,迅速成为全国地市党报改革的关注点,先后有52家外地媒体前来“取经”。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关键词:渭南日报;创新;发展

2005年,《渭南日报》先后实行编采分离、经营与办报分离,打破自复刊以来22年不变的编采经营不分局面,报纸面目焕然一新,报社经营翻了三番。

2006年,申请注册域名渭南新闻网(www.wnnews.cn)。自此,渭南首家新闻门户网站产生,填补了渭南新闻在网络领域的空白。

2007年,进行报网互动、报网联动,尝试着将报纸与网络进行融合,探寻报网发展新模式。

2008年,实行新的考核办法,打破了25年不变的僵化机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

历经了12年的蜕变,《渭南日报》实现了华丽转身,迅速从“一报”发展成“一报六刊四网九微一端”的大传媒格局。審时度势、聚焦战略,大胆改革、全面创新,媒体质量、经营收入、融合转型、事业规模、发展水平都迈上了新台阶。先后荣获中国传媒创新百强媒体、中国十大创新地市报、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奖等30多项中省殊荣,为地市党报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理念创新 改革有了灵魂

抓创改革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市委机关报的《渭南日报》也脱不开经济规律的影响。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下,2005年的《渭南日报》面临着“生存危机”的考验,残酷的现实亮起了红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可能“出局”。当年3月,《渭南日报》实现了领导班子年轻化重组。新领导班子经过广泛调研、多方论证,找原因、想办法、出实招,首先从领导层刮起改革的“头脑风暴”。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扭住机制、内容、经营三项核心,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激发整体发展原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明确了改革方向和原则: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三贴近”,走一报多刊,名编辑、名记者、名栏目支撑的编采之路,用和谐向上的编采文化鼓舞人、团结人、凝聚人。

确定了“让有德者得荣耀,让有才者得重用,让贡献者得实惠,让勤劳者得富裕,让全社人享和谐”的基本治社理念。确立了“努力创建学习型报社,打造研究型队伍,培养专家型人才,塑造名人化团队”的奋斗目标。

以“党报性质、晚报风格、地方特色”重新定位报纸,响亮地提出了“品牌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力量,要做大做强党报品牌”的办报新理念。

为了打造《渭南日报》金字品牌,让党报走进基层、走近群众,一个县市确定一名经验丰富的记者包联,带动和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通讯员队伍,建立起完整的新闻信息采集体系,有效地强化了基层宣传。

创造性地在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主要街道建起阅报栏,扩大报纸影响力;不断地以报纸版式和内容的创新改革,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以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激发内在活力,全面提高办报水平和工作效率。

科学的理念只有深入到团队所有成员的思想深处,转化为主动的实践,才能真正形成强大合力。为了促使全体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实现根本转变,报社通过“走出去开眼界,请进来传经验”等一系列转观念措施,引导员工实现把“报纸经营”转变为“经营报纸”“经营报社”;把“我们是事业单位”转变到“我们的事业是经营一个特殊的企业”;把“我们编辑出版的是报纸”转变到“我们生产的是特殊产品”这三个根本转变。把全体职工的思想从四平八稳的“等、靠、要”观念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

在理念创新的驱动下,《渭南日报》全面创新全局理念、市场理念、竞争理念、人才理念、品牌理念等,全社上下人心思改、人心思进,迅速崛起,被业界誉为西北地市党报中杀出的一匹“黑马”。

二、编采创新 报纸实用好看

在新形势下,《渭南日报》要保持舆论主导权,占领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就要创新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和报道手段。

2005年7月,《渭南日报》打响改革第一炮,实行编采分离,撤销原有部室,设立编辑中心、采访中心等新机构。

确立记者采稿、编辑选稿、编前会统筹、执行总编把关、总编辑终审的运作模式;明确编、采部门责任,有效地防止有偿新闻、有偿不闻、人情稿、垃圾稿和重稿现象;叫响“一切为了报纸质量提高”新口号,大刀阔斧进行版面改革和内容创新。

一改过去几十年地市报普遍存在的“呆、平、慢、空、土”,即消息呆板、内容平淡、时效性差、内容空泛、版面土气的惯性问题,具有针对性探索出:彻底改革政务报道以治“呆”;加强舆论监督以治“平”;提高新闻时效性以治“慢”;扩办专刊,提高丰厚度以治“空”;革新版式,扮靓面孔以治“土”。

主打昨日新闻,创新政务报道,强化民生新闻和新闻评论,抓住读者5秒钟眼球关注,不断创新改进,大胆借鉴晚报和先进报社经验,吸收流行元素,形成独特风格。以大气、飘逸、清新为追求,力求向读者展现一张富有时代感、冲击力、吸引力的大报。

不断策划实施跨区域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赴重庆山区《打望爱情天梯》采访活动,形成了长篇纪实报告文学,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渭河上下》千里大采风活动,以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独特视角,对渭河沿途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采访,引起了全国50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并编撰成《渭河上下》一书;全国知名报社老总渭南文化之旅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渭南的对外宣传。此外,赴辽宁鞍山采访城市建设、赴宝鸡凤县采访新农村建设以及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文化大采风活动和目前已探峪26条、进入西安市境内的“秦川探峪”大型公益采访等活动,均收到了空前的社会效益。

开办华山论坛,开启思想盛宴。以回报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打造陕西东府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想顶级领地为目的,以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思想意识为内容的大型主流高端论坛——华山论坛,在2016年12月18日,迎来了清华大学王力军教授《航空与国防》的精彩讲座,前来聆听的渭南市级领导、各县市区干部、读者代表等有260余人。此后,华山论坛将面向社会、面向读者、面向求知者,每半个月举办一次,成为渭南爱学习的人的大课堂,渭南日报的读者之家。

编采改革创新,使新闻生产力得到了释放,编辑记者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报纸的新闻性、可读性、吸引力、感染力,特别是报社的影响力得到了有力地提高,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经营创新 实现跨越发展

市场发展,呼唤着经营创新。

2005年12月,《渭南日报》成立广告中心,实行经营和办报两分离,赋予广告中心主任人事组阁权和薪酬分配权。

启用新的经营管理办法,首次以规章的形式明确了广告中心的责、权、利。确定了“经营报纸”“经营品牌”的经营新理念,鲜明地树起党报品牌,变政治优势为市场优势,通过拓展品牌来赢取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树立了“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广告想办法”的经营新意识,打破了以往单一经营模式,打出组合拳,进行多元化经營。

探寻“策划+活动”经营新模式,开辟“以活动带经营,以公益促经营”的经营新领域。根据不同时机、不同季节、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特点策划活动,占领汽车、房产、餐饮等广告市场,不断通过新的活动形式打开新的经营局面,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先后成功举办了九届“飞扬时代”大型车展,举办了渭南首届大型交响音乐会、房博会、高考招生咨询服务会、“渭南好味道”评选、汽车电影之夜等活动。

这一个个“历史第一”,是《渭南日报》借助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瞄准市场需求策划成功的案例。活动的开展,在商家客户和广大市民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不仅扩大了党报的影响力,培植了潜在读者群,同时也获取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

实施“周刊+行业”经营新模式,开拓“一个周刊就是一个公司,一个周刊就是一个经营行业” 的经营新渠道。在坚持编采、经营两分开的大前提下,大胆尝试经营部门与编采部门的有机互动、适度对接。看市场、抓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办汽车、IT、家电、房产等专刊,搭建行业化合作平台、提供专业化精准服务,形成了广告聚焦效应,提升了权威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媒体与商家的共生共赢。

创新带活全盘经营,策划促进广告提升,改革让《渭南日报》的经营驶入快速干道,一年一个台阶,总量翻了三番多。

四、融合创新 增强发展后劲

报业在发展,媒体在裂变,融合在深化,产业在延伸。

2006年12月,《渭南日报》顺应时代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购置服务器,建设大数据中心,引进高科技人才,设置了一个全新的机构——渭南新闻网站。

紧接着,以“真实、共享、互动”为宗旨的《渭南日报》官方网站渭南新闻网正式上线。

与此同时,渭南新闻网作为《渭南日报》在网际空间的延伸,产出西部地区第一家“数字报”——《渭南日报》电子版。

从2007年8月开始,进行“报网互动、报网联动”,提升网站点击率,扩大报纸影响力,探索运营新模式。报纸稿件只要一上编采平台,网站就可以立即提取,编辑发布;将网友留言、舆论监督等板块交给对应采访部门管理,达到完全融合;报纸和网站记者联合行动,一起采访,同步发布,做到了互联互动;将报纸和网站广告融合起来营销,从公益广告逐渐延伸到企业广告、专题宣传,构建立体式、全渠道运营新模式。

在手机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平台的传播特性,把脉读者与用户的阅读需求喜好,坚持向纸媒报纸要深度,向新闻网站要广度,向移动终端要速度,相继开通了渭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渭南新闻网官方微博、微信,《财经周刊》《教育周刊》《法制周刊》《健康周刊》《黄河周末》五大周刊微信;新建了黄河金三角网、华山云购网、华山同城网;推出了手机客户端“渭南发布”,形成全媒体矩阵。

在报业广告经营断崖式下滑的形势下,充分利用全媒体的新平台、新模式、新渠道,受众广、传播快、效果好的特点,转型升级,进军多元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进行跨界融合,助推全媒体融合发展。

建设网络云数据中心,成立了网络科技公司。以发展宽带网络、“WiFi网络”、云数据中心为主,完善网络体系建设,形成《渭南日报》在网络科技方面的发展战略,旨在成为渭南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目前,渭南首家本地网络宽带“渭南G网”,已进小区10个,发展网络宽带用户近50户,网络电视用户40多户。无线局域网“渭南日报城域网”无线新媒体“WiFi网络”,发射基站已经建成13个,WiFi网络室外AP发射基站23个,在渭南市中心广场、湭河公园等地实现无线网络渭南日报城域网全覆盖,无须密码,市民可随时随地免费上网。

开拓电子商务领域,成立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业进行创新性融合,以先进的营销理念,配合高效完善的配送系统经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完美购物体验。

2016年10月,媒体云项目正式上线,标志着渭南日报的全媒体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走在了前列。

媒体云构筑了“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的全媒体平台,以互联网经济为主导的产业构架,以产业和事业互相促进、相互融通的跨界融合”的全媒体发展格局。至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报纸出深度、网站出整合、新媒体出交互,各媒体互融互通”的地市级党报发展战略;开启了“多媒体采集、多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全媒体发力模式,提高了媒体核心竞争力,增强了“新闻话语”权,赢得了“商业话语”主动,使党报外延无限放大,主流舆论引导阵地建设持续加强。

五、机制创新 激发内生动力

机制创新,一靠体制创新,二靠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让《渭南日报》的发展充满生机活力。

改革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将包括社领导在内的所有员工的档案工资封存,实行定员、定岗、定责、定酬,“以收定支、以绩定薪、多劳多得”的风险型浮动工资制,明确一、二、三线岗位劳动报酬,职工的劳动成果与业绩直接挂钩。记者月采写稿件有基本的任务数,对于好稿、优稿和超额稿件,按质按量给予奖励。同时,设立社长、总编辑基金,重奖好稿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对于被中、省主流媒体转载的新闻稿件,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重奖。对于违规违纪、责任差错,实行惩罚。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报质量。

推行新的用人办法。引入公平竞争激励机制,实施全员竞聘上岗,中层竞争上岗,全员双向选择,坚决打破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旧模式,大胆推出社内离岗制度,让不适应者离开编采关键岗位,并先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0多名能力强、学历高的人才,使编采一线人员的平均年龄降至28岁,拥有本科学历者占到95%以上。这些新人思路活跃、富于创新,使报社增添了更多的时尚理念和潮流元素。

狠抓培训,练好内功,每年平均送出三分之一的编辑记者和经营管理人员到高校和发达地区报社培训学习,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经验,提高了办报和经营水平。

创新完善了一系列编采及社务管理制度。推行了《渭南日报报纸编排流程》《渭南日报社采访纪律规定》《渭南日报社工作人员考核办法》《渭南日报质量管理和差错责任认定及处罚办法》《渭南日报社广告经营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奖励有据、处罚有章的良好运行格局,全社上下形成人人都是主人翁,个个都在想事、谋事、干事的良好局面。

2015年4月,成立全媒体建设筹备办公室。先后组织业务骨干赴浙江萧山日报、瑞安日报考察全媒体建设;邀请北大方正集团等多家科技公司就全媒体平台系统建设进行专题演示;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提出了全媒体建设方案,对报社原有机构重新构架,设置全媒体管理中心、全媒体发布中心、全媒体采集中心、全媒体技术中心、全媒体运营中心等。目前,全媒体融合工作正在稳步推進中。

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渭南日报》用12年的经历,再次向人们阐述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多元发展、科学发展,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歇,《渭南日报》的改革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