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考点阐释]
高考文言文阅读有个重要的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句式属于语法范畴,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大致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等(其中的“成分省略”,是相对于结构成分完整而言的)。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这一条要求,往往是糅合在其他项(尤其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和“文言断句”)中,间接作考查的——比如对于省略句,翻译时必须将省去的内容补全;当然,也可单独设置选择题,如考查“成分省略”,一般是要求判断补出的成分是否准确。展望今后的命题,高考语文卷可能还会借助简答题,直接要求考生自行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解题技巧]
一、明确文言省略句的类别
文言文中省略句有很多,这里归纳出以下几种情况:
1.省略主语。常见三种情况:
(1)承前省略。如:(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该句省略的“此”,代指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种做法。
(2)蒙后省略。如:(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鴻门宴》)
(3)对话省略。如:(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谓语省略。也有三种情况:
(1)承前省略。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蒙后省略。如: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3)对话省略。如: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日:“刑余之人不可(任)。”(《孙膑》)
3.宾语省略。分两种情况:
(1)动词宾语的省略,一般都是承前省,省略的往往是“之”。如: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赤壁之战》)
(2)介词宾语的省略,“以”“与”“为”等介词后面的代词常常被省略。如:以(之)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4.介词省略。现代汉语的介词一般不省略,但古汉语的“以”“于”在构成介宾短语而位置后置时,常被省略。如:收天下之兵,聚之(于)成阳。(《过秦论》)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燕策》)
二、基于语境,合理判断省略的成分
阅读文言文时,只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补出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不难的。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再来看另一个例子: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宋史·张士逊传》)
该例中的省略可补充如下:安抚使至梓州,(安抚使)问(知州张雍)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日:“射洪令,第一也。”在此例中,“问属吏能否”的主语是“安抚使”,而“问”这个谓语动词需要带双宾语。根据后文,回答安抚使问话的人是知州张雍,因此,“问”这个动词的直接宾语就是“知州张雍”。依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明白一个基本的原则:对文言省略句的补充,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的前提下,从语意和语法角度具体分析、合理补充。这也是正确判断省略句,合理补充省略成分,规范翻译省略句的不二方法。
[相关链接]
成语中的成分省略
1.省略代词。比如:①习以为常:介词“以”后面连着动词“为”,中间省略了代词“之”,完整的结构应是“习以(之)为常”;②羞与为伍:应是“羞与(之)为伍”。
2.省略介词。比如:①自投罗网:“投”后省略“于”,应为“自投(于)罗网;②投桃报李:省略了“以”,应为“投(以)桃报(以)李”。
3.省略连词。比如:志大才疏:中间省略了“而”,即“志大(而)才疏”。
4.省略谓词。比如:①一发千钧:它的完整结构是“一发(系)千钧”,省略谓词“系”;②一日三秋:省略谓词“如”,它的完整结构是“一日(如)三秋”。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选自《韩非子》)
1.文中“寡人也”是个省略句,省去的是
2.写出短文中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答:____。
3.“释之,以为寡人戒”是一个省略句,下面补出省略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释之,以为寡人戒
B.释之,(否则)以为寡人戒
C.释之,以为寡人(之)戒
D.释之,以(之)为寡人戒
4.下面对“莫乐为人君”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别乐滋滋地当人君!
B.没有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
C.不快乐的是人君!
D.没有一个人乐意当人君!
[参考答案]
1.主语“言—于侧者”(解题思路:“寡人也”是一个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主语应根据前文补出)
2.惟其言而莫之违太师谁撞(解题思路:分属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3.D(解题思路:省略介词宾语“之”)
4.B(解题思路:“莫”是“没有什么”的意思,同成语“莫名其妙”之“莫”)
[参考译文]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没有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君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要求惩办师旷。晋平公说:“放了他,我要以此作为借鉴。”